文科不应是服务业,但多少文科生身不由己
张雪峰说“所有的文科专业都叫服务业,总结一个字就是舔”,又成了热搜第一。
张雪峰需要的是流量,他对专业的判断也是出自纯粹的功利主义,我一向不喜欢功利心过重的人,对他也不例外。无可否认,功利心是人之常情,很多时候也是前行动力。但一个功利心很重的人,面对利益时,暴露出来的吃相和人性,可能会非常可怕。相反,我的一些朋友,学着看起来无用的专业,做着看起来无用的事,不计得失,甚至吃力不讨好(比如古建筑保护之类),却甘之如饴,这种人在我眼里可爱得多。
当然,功利主义确实有很实用的一面,寒门子弟尤其需要。比如他不建议穷人家孩子学医,但牙医除外,就是因为基于如今的社会现实,很多穷人家孩子确实熬不起这么长的学制,毕业后那几年同样难熬,但牙医就不同,一来学制相对短一点,二来牙科诊所跟正规医院牙科在收入上没有那么悬殊。
但过分强调实用,对所有人文主义嗤之以鼻,后果显然是糟糕的。张雪峰将文科视为服务业,不仅仅是因为对“服务业”的偏见,也将文科片面化,完全忽视了文科里那些关注人类社会思考和未来的学科。人文主义的本质是培养一种依靠理性认识和表述,与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有关的知识能力。没有这样的能力,人就无法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
不过这也不能都赖张雪峰,因为文科的颓势、对人文主义的打压,早在张雪峰出生前就开始了。抹杀所有人文观念,培养对社会没有思考和异议的工业社会工具人,曾经是一种“理想”。而且,现在的文科生也别谈什么人文主义,因为大多数人也不具备。
其实我还真不是第一次听人说文科专业是服务业,早在十八年前就听过。那时我工作还没多久,有一天早上开例会,旁边一位顶着黑眼圈的老编辑呵欠连天,后来干脆睡了一小觉。他告诉我,昨天因为有比较重要的本地新闻,层层审稿,结果一直折腾到凌晨两点,领导才最终拍板。对于媒体人、尤其是夜班编辑来说,这是常态,他最后说了句“干这行就是服务业,天天伺候人,专业知识是用不上的,新闻价值判断也用不上。”
媒体人都应该知道,这个表述是事实。“从事服务业”早已成为许多媒体人的自嘲,一点也不新鲜。跑会议新闻的记者,就算能把稿子写出花来,也不能加入任何个人意识,因为它的本质就是“服务”。
所以,张雪峰的言论引发争议,讨论双方可能探讨的不是同一件事,因为“文科”和“中国式文科”是有区别的。比如去年被张雪峰狂踩的新闻专业,我的朋友贾老师也说过一个经典段子:“让不让孩子学新闻专业,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孩子是亲生的,那就千万不要”。新闻专业当然有自己的价值,而且是一个非常理想主义的专业,但中国高校的新闻专业学的是什么,毕业后出来又做什么,那是另一回事。
首先可以断定的是,大学新闻专业的教材严重滞后,至于许多新闻专业毕业生吹捧的那点规范,说难听点,只要不是太蠢的人,在媒体里正儿八经跟三个月,都能把套路学会,这玩意儿并不需要在学校里学。很多新闻专业出身、套路和规范一清二楚的从业者,干了二十年也未必能写出一篇通顺的稿子。一个更重要的事实是,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媒体,还是早年市场化媒体的短暂光辉时代,优秀记者没有几个是新闻专业出身的,反而是学什么的都有,学历也高低不一。
原因很简单,这个行业的门槛并不高,文字更需要天赋,那种“中文系毕业应该会写东西”的逻辑,是没文化的人才会有的错觉。
所以,学新闻专业,出来做一个真正的记者,我真心祝福,但如果毕业出来了就写会议新闻,写完了稿就发给某个科长或者科员审稿,一个词用得不合对方心意就批评你几小时还说要跟社长投诉,你不是干服务业,难道是干制造业吗?
人文科学当然是有用的,因为物质文明的发达,也因为基础教育里的哲学和逻辑缺位,许多人有一种迷之自信,常常发出“这个没用那个没用”的判断。在他们看来,哲学没有用,文学没有用,艺术没有用。他们不明白的是,没有繁荣的哲学思辨,没有璀璨的文化,就不可能催生出科学的进步,甚至不可能具备科学发展的基础。人类前行的每一个脚印,都是哲学、文艺与科学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没有人文精神,那么物质文明越发达、技术越发达,带来的就越可能是灾难。如果没有逻辑作为支撑,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就会越浮躁,并陷入真假不分的可怜境地,因为没有逻辑的人不可能具备判断力。
徐贲曾经写道:“人文学科由于在知识实用主义和工具理性的大气候下显得特别‘无用’,所以被当作‘次一等’的专业选择。不独在中国,在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也是如此。但是,所不同的是,美国大学并没有因为‘文科’的衰落而放弃人文教育。相反,人文教育比以前更加受到重视。不同形式和建制的人文教育——普适教育、公民教育、批判性思维教育——已经成为每个学生必修的课程。人文启蒙正是通过这样的课程发挥作用的。”
而在国内,“由于技能教育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人文教育仍然是一种相对陌生的教育理念。学校缺乏这方面的传统和制度性经验,教师储备严重不足(极少有自己受过人文教育的),所以即便提倡,也很难实施,这就增加了推行人文教育的困难。与狭隘的学科分割和文科的衰微相比,普遍缺乏大学人文教育才是更为严重的问题。”
近年来一再掀起的“文理科之争”,其实正是人文主义缺失的表现。因为缺少人文主义熏陶,基本价值观和逻辑缺失,所以才会将文理科断然分割。比如总有人说理科生才会生产创造,文科生只能消费,但实际上,文理分科并不等同于研发生产与流通消费这两端的分野。文科生可以参与研发和生产制造,理科生也可以投身流通和消费领域,简单将问题归结于文理分科,就忽视了人作为个体的特殊性和选择权。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争论和互相歧视并没有实际意义,因为问题并不在于文科理科孰优孰劣。而在于你自己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学生,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如果你认同文科的优势是人文修养、审美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你是否具备了这些能力?如果你认同理科的优势是科学与逻辑,那么你的知识体系又是否能与之匹配?
文理分科从来都不是绝对化的割裂,而是相互交融。一个文科生,难道就不应该尊重和了解科学,就不应该有逻辑?一个理科生,难道就不应该有人文和艺术修养?
专业主义的弊病显而易见,它只会培养缺乏主体意识的工具型知识载体。在生活中,你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人,他们可能是医生、教师、电脑与网络、生物工程、商贸、会计等各种专业出身,但他们更像一部巨大无情的机器上的螺丝钉。他们有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却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习惯将职业角色当作自己的全部自我。
当然,这多少是因为传统,科举制度培养的就是这种缺乏主体意识的知识分子,知识变质为升官发财的手段和工具。被八股牵着鼻子走的士人因此失去了作为独立认识主体存在的可能,成为士人无非就是进入权力体制,成为这部权力机器中的一个齿轮或螺丝钉,充当专制君王的工具和奴才。专业主义教育不过是以现代的方式在继续这种以取消个人主体意识为代价的知识教育。
回到现实来说,文科生就业难是客观存在,文科生在工作中面对的困境也显而易见。问题不在于学科,而在于文科到底能让学生学什么,社会又能否接纳人文主义。从这一点来说,理科的一技之长确实相对更适合普通人家的孩子。文科唯一的优势似乎就是考公考编的选择相对多一些,这也是一条“为人民服务”之路嘛,说到底,还是要服务对不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ID:feihuayuchangshi),作者:叶克飞
相关推荐
文科不应是服务业,但多少文科生身不由己
热搜第一!“文科都是服务业,总结起来就是舔”?张雪峰道歉
前文科状元:文科还值得学吗?
中国大学最赚钱的专业,文科生看哭了
转行做码农的文科生:有人第一年挣70万,有人投千份简历零offer
“转码”,是文科生们最快脱下的“长衫”吗?
产品文化差异诞生记:谷歌理科生、苹果文科生
为什么要反对“文科无用论”?
我,一个“文科生”,继续和科学技术纠缠不休
主动放弃考研的文科女
网址: 文科不应是服务业,但多少文科生身不由己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00985.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21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007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709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254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108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99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43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80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32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