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出全球最大罐头,为何关乎能源安全?
最近,我国首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正式投用。
直径达100.6米,高55米,内部可停放一架国产C919大型客机。
这是全球容量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罐,也是我国突破的又一技术垄断。
这个大罐头,对我国能源安全有何重大意义?
天然气液化
天然气是个好东西,其早已成为维持现代社会运转的重要能源。
天然气在全球的探明储量非常大,中国的储量也很可观。
根据2022年12月5日发布的《全球油气储量报告》,全球已探明天然气储量211万亿立方米。
我国储量世界排名第8,探明储量达到7.2万亿立方米。
如果加上页岩气资源,中国的排名还会更往前。
天然气储量排名
更难得的是,同为化石能源,与石油相比,天然气被燃烧后主要释放二氧化碳和水,自带绿色环保属性。
再加上近几年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世界各国都在寻找其他更为经济的燃料替代品,天然气自然成了香饽饽。
我国是天然气消费大国。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663亿立方米。
这么多的天然气,主要用在了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发电燃料和化工行业等几个领域,前两者是大头,分别占到三分之一以上。
2015-2021年中国天然气消费结构及其占比
中国天然气分布不均,如何将其运输到各个省份,是个大工程。
为此,中国建设了遍及国土的天然气主干管网。截至去年,我国天然气管道总里程近12万公里,当年新增超3000公里。
我国现有及规划中的天然气主干管网
国内的运输是解决了。但是,如何将大量的天然气从海外运回国内,以及储存,也是一大难题。
这个时候,就需要LNG了。
LNG是液化天然气(Liquid Natural Gas)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指的是天然气经压缩、冷却至凝点-161.5℃后的液化产物。
简单来说,就是将天然气液化后再转运、储存。
管道运输固然重要,但机动性较差,跨国跨洲建设难度大,还有被炸的风险。
相对而言,天然气液化后,体积能压缩到同质量天然气的1/600,尤其适合跨大洲的海运,运输量大,成本很低,储存也很方便。
液化后的天然气不易被引燃,不易爆炸,常压下超低温储存,安全性大大提高。
与压缩天然气相比,LNG燃烧更充分,有利于节能,还能减少70%以上的尾气排放,环保优势明显。
可以说,LNG技术为天然气的普及利用立下了汗马功劳。
储罐技术
要想把LNG存起来,需要造一个大罐头。
这个大罐头,技术门槛有点高。
天然气液化后,必须使环境保持在低于零下163℃的时候才可以进行运输。
几乎任何材料在低温下都会丧失韧性,变脆后难以耐受冲击,这就要求LNG罐体材料必须具有比较高的耐低温性能。
为了保证密闭性,罐体材料几乎不能存在热胀冷缩,做到严丝合缝。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能用来建造LNG相关设备的材料,无外乎四种:
铝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Fe-Ni合金钢和镍含量9%的合金镍钢(9Ni钢)。
相比于前三种材料,9Ni钢因安全性更高,广泛使用在国际低温设备领域。
安全性高,是因为9Ni钢作为一种低碳质钢,主要成分包括Ni、Fe、Cr、Si、Mn、Mo、C、Al等元素,其中Ni含量达到9%。
特殊的分子结构,赋予这种钢材极高的强度、韧性和焊接性能,尤其在低温,这种钢材抗冲击的韧性非常强。
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9Ni钢的热胀系数更小,使用温度最低可达-196℃。
9Ni钢最先由美国国际镍公司发明,1952年第一台9Ni钢储罐在美国投入使用。
我国在1980年从法国引进7台9Ni钢球罐,开始接触LNG设备。
2004年,我国通过合资的方式尝试建立9Ni钢球罐项目,广东大鹏接收站上马,每台容积16万立方米,号称远东之最。
到今年9月7日,这座接收站累计进口量突破1亿吨。
要建设自主的LNG项目,首先要突破材料瓶颈。
2008年前,我国的9Ni钢长期依赖进口。
为了打破依赖,加速我国LNG工业的发展,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支持下,太原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公司、南京钢铁公司、宝山钢铁公司、舞阳钢铁公司、江阴兴澄特种钢铁等国内几家钢铁企业先后研发出国产低温9Ni钢,逐步实现了国产替代。
尤其是南京钢铁公司,在超低温Ni系钢的研发虽不是最早,但研发成功后发展速度最快。
从2007年成立9Ni钢项目组到2021年其镍系钢就突破20万吨总产量,今年10月,总产量突破30万吨,完成交付的储罐达到100个!
材料难题被克服,下一步是攻克安装技术。
有了国产材料,焊接技术的研究就地开展,在2011年取得突破。
大型储罐的内罐壁板气压升顶作业技术,则在2017年实现完全自主。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完成我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16万方大型LNG储罐——天津滨海新区LNG替代工程。
仅升顶作业就用到五项中国独有的专利技术。
气压升顶作业,要将重达几百吨的储罐穹顶结构从地面用气压顶到罐体顶部,穹顶升至预定位置后,在保持罐内压力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将其与罐壁顶端焊接,最终完成升顶。
这是LNG储罐项目中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工程节点,升顶成功意味着储罐主体结构基本完成。
除了升顶作业,夹层填充技术也是中国突破的LNG大型储罐安装技术之一。
小型LNG储罐可以像真空保温杯那样通过内外两层抽真空来绝热,大型LNG储罐罐体太大,没办法抽真空,只能采用正压堆积绝热,把绝热材料堆积在内外罐之间的夹层中,夹层通干燥氮气,通常绝热层较厚。
现在主流的大型LNG储罐内外罐壁间距在1米以上,保冷结构也有多层。
紧挨内罐壁外侧的为30厘米厚的四层弹性毡,剩余环形空间再填充珍珠岩。
弹性毡与珍珠岩之间使用玻璃纤维布隔离。
弹性毡的材料很特殊,既要具有优异的弹力,回弹稳定,不易变形、坍塌,又要具有优异的保温性能,维持罐体低温,还需要具有防腐蚀性能,能够有效抵御海风与海水水汽的侵蚀。
现在,弹性毡也已经全面实现国产化。
随着各类技术的不断突破,我国的LNG大型储罐已经达到95%的国产化率。
剩下的5%
95%的国产化率,就意味着还有5%尚待攻克。
其中,就有低温阀门中的关键部件。
LNG低温阀门是与LNG相关的一类特殊阀门,应用于LNG的生产、接收站、运输装置、气化站等环节。
LNG低温阀门必须具有自动泄压结构、防静电结构、防火结构、滴水板结构、长颈阀盖结构等性能。
虽然国产LNG低温阀门技术已有相当的提升,但总体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关键部件还需从国外进口。
可以预见,LNG低温阀门技术的突破,只是时间问题。
此前,正解局在《韩国造船业,有点慌》一文中介绍过,中国在LNG运输船上已迎头追赶。
沿着LNG产业链,一个个卡点正在被打通,中国的能源安全也更有保障。
目前看,我国尚待突破的仍然是上游的开采量问题。
正如上文分析,中国是天然气消费大国,尽管中国已将天然气自给保障率从55.7%提升至近60%,但仍然需要大量依赖进口。
中国2022年天然气进口来源
一旦国际形势出现变化,我国的能源安全将面临严峻挑战。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早已为俄乌冲突所证明。
对内加强勘探,对外扩大进口源,才能真正用上“放心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正解局(ID:zhengjieclub),作者:正解局
相关推荐
中国造出全球最大罐头,为何关乎能源安全?
能源革命形势下,我国能源安全战略与对策探讨
国内遭冷落的罐头,在海外卖爆了
油价创18年历史新低,中国抄底原油或成最大赢家?
为什么黄桃罐头能成为东北孩子的“保护神”?
那些惊艳的新技术,关乎机器,更关乎人
后疫情时代的囤货焦虑:“我一个月花上万买猫罐头”
中国科技巨头竞逐新赛道:不仅关乎公司未来,也影响全球数字化进程
代餐人群场景多元化,「失重计划」想用正餐化罐头满足一日三餐所需 | 早期项目
德国刚抛弃核电,为何又担心过度依赖中国?
网址: 中国造出全球最大罐头,为何关乎能源安全?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01076.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042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0011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799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923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911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206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318
- 8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574
- 9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7192
- 10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