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为什么工业明珠总摘不完?

为什么工业明珠总摘不完?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3年12月13日 15:01

11月4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在上海外高桥造船码头正式交付用户,媒体纷纷报道,又一颗“工业明珠”被中国收藏了。

一些报道还专门把国产大型邮轮归类为船舶工业“分珠”——可能是因为“工业明珠”实在太多了,大到航母、飞机、空间站,小到CT机、数控机床,“微”到助听器、圆珠笔芯的“笔尖钢”。这直接导致了“大珠”套“小珠”的现象,比如航母是大明珠,航母上用的电磁弹射装置是小明珠;动力电池是大明珠,动力电池的隔膜也可以单列为小明珠。

大大小小的“工业明珠”从没有过明确的标准,只有一套标准的叙事模版——XXX的工艺如何如何复杂,中国长期依赖进口,为了突破西方的技术封锁投入成吨成吨的人力物力,终于实现了国产化云云。

然而,这套高度程式化的叙事是语言的贫乏,更是观念的陈旧。

一、笔尖钢:无奈被摘的工业明珠

大体上讲,一种工业产品只要是全部进口的,就很容易被夸张地套用上“工业明珠”,成为部分国人的执念。究其根本,这是当年中国工业落后时期留下的心理阴影。

今天,即便中国早已成为全球公认的工业强国,这份执念依然强大,并成为某些利益集团营销炒作、向上汇报的起点。甚至,有人还闹出过乌龙事件,那就是2017年轰动一时的“笔尖钢”事件。

2016年,在一次钢铁行业的会议上,有与会者提出了“笔尖钢”的国产化问题。并不是为了“攻克技术难关”,而是给趋于饱和的中国钢铁产业寻找新的市场方向,因为这次会议的主题就是解决我国钢铁产量饱和问题。

“笔尖钢”是特种钢,每吨售价十几万元。但是,市场需求量很低,全球每年的消费量仅2000吨。这种“小众工业品”的供应商当然也不会多,多年来仅有日本和瑞士的数家企业生产笔尖钢。

2015年,中国钢铁产量超过了10亿吨,冠绝全球。笔尖钢区区2000吨的小众产品,对解决中国钢铁产能饱和没有作用,与会企业缺乏兴趣,这个议题很快就过去了。

可是,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会议上一笔带过的“笔尖钢”议题在舆论场上越传越邪乎。经过网络小作文的反复加工,“笔尖钢”竟被说成了中国可望不可即的“工业明珠”,受到高度关注。

由此,国内几家大型钢铁企业不得不专门开会研究,结论和上次会议一致,大家都认为研发“笔尖钢”是费时费力的亏本买卖。可是,笔尖钢已经贵为“工业明珠”,成了事关“国家尊严”的敏感事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最后,收集这颗“明珠”的任务落到了山西钢铁企业——中国太钢身上。摘取“明珠”没费多大劲,数月后的2017年1月,太钢“研发”笔尖钢成功,很快就投入了生产。全球2000吨的总需求,太钢一锅就包圆了,自然,舆论上又是一轮“民族自豪感”爆棚的热炒。

然而,这颗被迫摘取的“工业明珠”并没有带来产业升级、技术提升,却是不折不扣的烫山芋。太钢专门投了条“笔尖钢”生产线,再加研发投入,成本不低。然而,笔尖钢的市场需求就那么多,全球总产能陡然翻倍,怎么卖呢?只能亏本打折卖,于是价格战打响了。

几轮打下来,笔尖钢都是卖一单亏一单。国外企业发起了反倾销诉讼,官司打到了WTO,海外舆论很难理解中国企业为什么要干这样损人不利己的事。他们不知道,太钢也是有苦难言。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并不是太钢研发笔尖钢的初衷,自己也走到了坑里更不是太钢的成功。天下没有这样做生意的道理,可是产品被贴上了“工业明珠”的标签,经济理性就失效了。

对“工业明珠”的偏执追求,是否应该反思呢?

二、忙着补课的差生,不会成为优等生

回顾“笔尖钢”事件,不难发现其中的荒谬。圆珠笔是1888年发明的工业产品,即便笔尖钢有一定的专业门槛,也不可能是科技含量很高的高科技。

专业人士和企业对此心知肚明,我们自己不生产不是因为技术不行,而是经济核算过不了关。这一特殊的小众产品和我们庞大的钢铁产业结构并不匹配,没有大炮打苍蝇的必要。

但是,笔尖钢被舆论放大成了“工业明珠”,就成了不计成本、不计后果、“关乎国家尊严”的事。

然而,这真的“事关国家尊严”吗?2016年国内炒作“笔尖钢”之前,海外压根没人关注过这个议题。全球产业分工高度细化的今天,谁会因为中国进口笔尖钢而藐视中国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吗?

照此逻辑,全世界除了日本和瑞士之外,其它进口笔尖钢的国家统统都是工业水平落后吗?要是“依赖进口”就等于工业技术水平落后,当时美国的圆珠笔几乎全部依赖中国进口,能说美国工业技术落后造不出圆珠笔吗?

这套“工业明珠—国家尊严”的叙事逻辑从头到底都是国内舆论自产自销、自导自演,主打的就是自设议题、自我感动的自嗨。付出的代价却是企业赔本赚骂名。

“笔尖钢”并不是最后一颗名不副实的“工业明珠”,就在最近,打火机垫片差一点就被炒成了最新版的“笔尖钢”。还是“全部依赖进口”、“国内技术造不出来”的老配方老味道,又一颗“工业明珠”呼之欲出。

幸好这次舆论场情绪比较稳定。专业人士解释,那就是个很普通的五金件,国内完全有能力可以生产。进口是因为供应链成熟稳定,几毛钱的小玩意儿,利润很有限,没必要另起炉灶。如果不是这两年大众的关注点已经转移,打火机垫片的闹剧说不定还得闹一阵。

这些年“工业明珠”就是这样批量制造出来的。只要存在“人有我无”的进口工业品,“工业明珠”的故事就有了由头,剩下的就交给高水平的煽情叙事。炒作小成,是大把的流量,如果大成,说不定就是大把的政策扶持。

国人心底挥之不去的自卑感,总是把“人有我无”的补短板和提高科技水平紧密关联。殊不知差生才热衷补课,但补课永远补不出真正的优等生。因为差生忙着补课时,人家优等生也没闲着,正琢磨解题的新方法、新思路。追逐旧时代“沧海遗珠”的浩大工程就算能完成,却会发现先进国家早已站在了新时代的潮头之上了。

三、从“人有我精”到“人无我有”

少数关键技术补短板当然是必要的,其中不乏真正意义的“工业明珠”,比如芯片技术、军工科技产品。但是,即便是这些关键技术补短板,也只是补课,而不是进入“未来俱乐部”的门径。

人类社会正站在新的科技周期门槛上,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等“爆点”已经处于临界点。这些新技术甚至已经很难用传统的产业分工去称之为“工业明珠”,而是多产业部门的复合作品,说白了软件和硬件必须密切结合才能成功。

比如人工智能,算力部分的工业含量高,算法则是数字信息技术,算法背后还需要人文思想的支撑。甚至很多新技术还会带来组织管理的系统革命,涉及到货币体系、经济运行的管理组织等等深层机制。

 Tesla在造电车之外搭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超级电脑Dojo,它将被用来训练FSD的神经网络。马斯克于2019年首次分享了超级计算机计划,然后于2021年正式宣布了Dojo项目

补短板是必要的,但是只把关注的重点聚焦在收集“工业明珠”上,摘到手的不是明珠,而是丢了西瓜的芝麻。热衷追逐旧时代的幻影,却失去了新时代的门票,是很多国人的误区,也是对“补短板”的误解。

提高科技水平的目标,不是要“人有我有”的自给自足,而是“人无我有”的前沿技术革新和“人有我精”的系统效率提高。“人无我有”是硬实力,“人有我精”是软实力。

“人无我有”的硬实力是长期发展积累的结果,拔苗助长无济于事。今天的高科技美国,三百年前立国时是一个标准的农业国。当时美国唯一的成熟工业部门只有造船业,不过造船用的铁钉也还得依赖欧洲。直到一战前,美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国家,但是真正成为技术领先的先进工业国家还需要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但是,美国在诸多领域实现“人无我有”的超越前,已经点开了很多“人有我精”的软实力技术点。1893年,美国发明家汉密尔顿就打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条工业流水线,二十年后著名企业家福特将其发扬光大,美国汽车工业爆发式增长。这次工业体系的软实力提升,没有耀眼的“工业明珠”,却引发了一场新的全球工业革命。

同样能重排全球发达国家排行榜的“刷榜神器”是美国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资本市场,这套体系至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已经发育很成熟了。电报、电话等信息技术都参与了这一体系的打造,是前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信息技术革命性应用。

美国的登顶之路,就是从“人有我精”到“人无我有”的量变转化为质变的过程,这对今天的中国发展道路应该有所启示。中国目前的工业水平、经济处境和二十世纪之初的美国很相似,规模体量很大、工业制造业部门很齐全,只欠量变到质变的最后冲刺。

在这个关键点上,扬长和补短都很重要,不能为了“补短”刻意抑长。试图以强行抑制优势产业部门的方式,把资源强行“挤入”补短板,是自废武功,而不是均衡发展。把“补短板”无限放大到所有“人有我无”的领域,打乱全球产业分工的市场秩序,只会造成资源错配的害人害己。

对“工业明珠”不计成本、不计代价的偏执追求,不会推动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只会造成经济体系运行的效率下降。

四、中国经济最大的短板是观念陈旧

这世上从没有成功的自卑者,中国需要真正的自信,而不是陷入与假想敌较劲的自卑焦虑。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的工业实力举世公认,即便存在少数非补不可的短板,也不会撼动中国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的地位,国人大可不必对真真假假、大大小小的“工业明珠”抱有执念。

“中国制造”能够把大大小小的“明珠”造成白菜价,不是“中国制造”低端落后,而是“人有我精”的强大软实力。中国经济今天最大的短板,不是哪个产业科技部门、哪项科技,而是困扰经济发展、妨害科技创新的陈旧观念。

这些陈旧的观念严重束缚市场机制的发育,干扰企业家精神的发挥,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系统升级,是所有经济不确定因素的根源。不排除这些陈旧观念的系统性干扰,中国经济还会走很长一段弯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赛格大道(ID:saigedashu),作者:江东瑜

相关推荐

为什么工业明珠总摘不完?
“工业明珠”已被摘秃,中国造船业如何“封神”?
工业明珠越来越少了
诺贝尔奖金为什么119年也花不完?
华为麒麟重回5G,中国科技是如何砸碎封锁的?
陶瓷竞速进入下半场,新明珠冲击上市能否把握新机会窗口?
“相信我票绝对是真的” 数字时代黄牛为什么打不完
新三板市容量一路走低,摘牌企业300家持续高位
一周内,9家公司被摘牌
为什么我们看好工业机器人?为什么是现在?

网址: 为什么工业明珠总摘不完?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01334.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