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不好当下,一切都毫无意义
最近看到项飙老师的一句话,很有意思。他说:不要把生活变成“悬浮”。
什么意思呢?项飙是这么定义悬浮的:不懂得享受当下,不懂得感受此刻的价值,总想着有一个目的要去完成,总在追逐着一个想象中的明天。但这个目的完成了会怎样?每个人也不清楚。我们就在这种追逐之中、在这种高速的流动之中,悬置了许多东西。
这个洞察非常棒,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许多人的问题:有时候我们可能太努力了,总是在忘我地奔跑,乃至于忽略了当下的一切。
努力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这种“更好的生活”究竟在哪里呢?如果为了获得未来“更好的生活”,需要用当下的生活来做代价,那么它真的值得吗?
这就如同我曾引用过的一句诗歌:你不快乐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来自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
如果你总是为了未来而烦恼、担忧,总在殚精竭虑地为将来做着种种安排和考虑,总在疲于奔命地完成自己和他人给予的任务,总是把每一天,当成一种“资源”,一门心思地想着如何从中“榨取价值”……
那么,你其实就自己否定了自己努力的目的。
如果努力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你连现在的生活都不去珍惜、不去体验,那么,你又凭什么能够去珍惜和体验将来可能获得的“更好的生活”呢?
在我们能够体验和把握到的一切事物里面,有什么是比确切可得的“当下”更宝贵的呢?没有了。所有的未来,都会成为当下。你如何过每一天,就如何过一生。
如果你每天都因为烦恼、担忧、计划、操劳……而感到不快乐,你实际上就相当于没有好好地生活过。
1
但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这一点,尽管它看起来极其简单、浅显。
我们传统的教育告诉我们:时间是宝贵的,一切不能转化为产出的活动,都是浪费时间。久而久之,我们就容易把这种规训内化,用它来监督和驱策自己。
如同经常有人问我的问题:每当我想休息、放松、娱乐的时候,总有一种负罪感,内心总是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我在浪费时间。这导致我无法投入地休闲和娱乐,过后又十分懊恼,怎么办?
原因正在于此:我们内心的这个声音,不是别的,正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被不断灌输和植入的“你要努力”“要能吃苦”“要有产出”“要有收获”……
长此以往,它就成了我们内心的一道影子,一个监督者:一旦我们偏离了目标和航道,它就会跳出来,声色俱厉地指责我们,要求我们立刻认错、改正。
但实际上,一个被我们所忽略的事实是:快乐也是一种收获。
全身心投入你当下的生活中,获得一种平静、安稳、充实和丰盈的幸福感 —— 这不但是一种收获,并且是一种极为难得的收获。
然而,我们已经被这种“努力焦虑”驱策了太久,很少能够摆脱对未来的想象、计划和考虑,而把注意力集中到眼前的事物上。
我们内心的声音,总是在不断地提醒和质问自己:
我有没有好好努力?
我有没有利用好时间?
它有什么用?我为什么要花时间在它身上?
……
想办法跟这个声音和解,充分沉浸和投入于当下的生活,让生命之流把自己完全包裹,可能是许多人需要去慢慢完善的课题。
2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一个可能有效的建议是:重视日常生活的力量。
很多人把日常生活当成一种琐碎、无聊的东西,恨不得尽量缩短日常生活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创造效益。但实际上,日常生活是有力量的。
它的力量来自什么呢?来自它的确定性和可得性。
投入去做一件事,不用计较得失,也不用考虑是否浪费时间,只是去体验时间在当下的流动,体验自己的想法和情绪的变化,感受你的行动和立刻生效的反馈,以及把它变成一种日常的仪式,在重复之中让自己感受到“确定不变”的稳定感。
为自己做一顿饭,打造和整理房子,锻炼和活动身体,看一本喜欢的书,跟家人在一起谈天说地……全身心地投入这些活动,体验流动的每分每秒,不去计较和烦恼尚未发生之事,是让我们的内心安定下来的最好方法。
许多事情都是不确定的。为未来殚精竭虑地计划、思考、烦恼……都是一种内耗。当我们把目光过多地投注在未来上面,这种不确定性就会占据我们的思维,让我们把大量的资源耗费在计算概率和可能性上面,从而陷入焦虑之中。
只有当你把目光从未来拉回自己身上,拉回当下的此时此刻,关注自己的感受、行动和反馈,你才能得到真正的放松。
幸福感是这么一种东西:你越是努力去追逐和“够”它,它就离你越远;你越是不在意,越是放松,越是让自己不去过度思虑,它越是容易在不经意间降临。
这就是日常生活的力量:通过确定性,来对冲我们脑海中不断翻涌的杂念和想法,让内心平静和放松下来,从而带来充盈的幸福感。
3
所以,不妨试一试,每天腾出一些时间,去做一些日常生活的事情。
这些事情可大可小。小,可以是为自己泡一杯茶、冲一杯咖啡;大一点,可以是每天安排时间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和散步,也可以是做做家务,打扫卫生,整理文件;以及再大一点,可以是抽出一些时间,不做别的,就专注地陪陪家人,一起说说话,聊聊天,看看电视。
关键在于,不要不耐烦,也不要分心,更不要老是想着“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 做什么事情,就专注在什么事情上。
做饭就专心做饭,吃饭就专心吃饭,聊天就专心聊天,一起看电视就专心看电视……试着让自己感受到“时间的流动”。想象时间是一条河,而你全身心地沉浸在河流里,顺着河流漂流。
更进一步,试着把这些日常生活的琐事,安排到一天里面的固定时间,把它们变成一种惯例,让它们成为一种日常的仪式感。
许多研究都发现,日常生活的仪式感,保持我们的幸福感和情绪的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就在于:仪式感所带来的确定性和可得性,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我的生活是可控的”。纵使有许多事情我无法决定,但至少我在当下所做的事情、所感受和经历的一切,是在我的掌控之中的。
这能够为我们提供力量和支撑,抵消掉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不安定感和变化感。
当然,要保持一个平衡。具体如何安排时间,就需要视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了。但我想告诉你的是:千万不要觉得娱乐、休闲和日常生活是浪费时间,它们也许没有“产出”,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构成了我们的整个生命。
4
前面讲到,我们或许过于注重未来,而忽视了当下的一切。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有目标、有计划不好吗?我们不是应该朝着目标努力吗?为什么说这是一种“努力焦虑”呢?
有目标和计划当然是好的。但问题就在于:许多人设定目标时,都过度地关注“未来”,而完全不在意“现在”。
对他们来说,现在所经历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达成目标的资源和途径,是并不重要的。如何抵达那个遥远的终点,才是他们关心的事情。
这就会导致:他们始终盯着高悬在眼前的、遥远的目标,一直往前奔跑,全然不顾脚下走过了什么路径,经过了什么风景。
所以,我一直提倡:不要去设立KPI式的目标,也不要去制定过于详细的计划,原因就在于此:
如果你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像一间公司,你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完成今天的指标”,永远只能看到“我离目标还有多远”,对自己说的都是“我有没有达成今天的要求”,那你又如何能够关注到当下切实的价值和幸福感呢?
但生活不是这样的。生活不是做题,不是考试,更不是业绩。生活是体验,沉浸,投入,以及行动。
所以,好的目标是什么样的呢?它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方向感。它能够让你乐在其中,让你笃定地相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让你能够投入和感受到它的价值,而不是始终望着一个遥不可及的指标。
5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写文章的时候,其实不太会去想“我这篇文章能有多少阅读量”“我要努力写出10万加的文章”或“我要努力早日达成多少关注量” —— 一旦我这样想了,那我的写作就不纯粹了。
它就不再是一种令我乐在其中的事情,而是为了达成某种指标的工作。那就变成一种痛苦和折磨了。
我关注的是什么呢?是在写作这个过程中,它所带来我的反馈和乐趣。
我把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考逻辑完整地梳理出来了;我想到了一个很棒的例子,把这个知识点讲清楚了;我把我的观点完美地传递了出来,希望能让有相关困惑的人从中受益……
这些,才是让写作变成一种快乐的事物。
目标是什么?是让你坚定地你正在做的事情,并从中获得反馈和力量;而不是让你永远望着可望不可及的将来,一心只想让“现在”早点过去。
所以,重视当下,意味着不要有远大的目标、不要去关注未来吗?当然不是。恰恰相反,重视当下指的是,把我们的生活从过度的宏大叙事中解脱出来,把目标跟过多的数据、指标和意义解绑,让它回归我们自身,找到它所给予我们最原初的热情、信念和动力。
找到你内心深处闪动的火花,让它重新燃烧,用它来指引自己。
只有当你投入诚意去对待当下的每时每刻,你才是在生活,否则就只是活着。
6
最后,聊一个常见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杂念。当我们在体验和沉浸“当下”的时候,脑海中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念头。这些念头可能会让我们抽离出来,也可能会让我们状态低落、心烦意乱。该如何跟它们相处呢?
我一般会采取这样的做法:先跟它们保持距离,用一种“鸟瞰”的姿态,看着它们起起伏伏、来来去去。然后,问自己两个问题:
1)它有帮助吗?
2)它能让我更积极吗?
第一个问题指的是:我所思考的这个想法,以及我思考这件事本身,对它有任何帮助吗?如果有,那我会记下来,等安排时间去统一思考和处理;如果没有,就转入下一个问题。
举几个例子:
我想到了某个安排的一个疏漏,可能会存在风险,这是一个有用的想法,我会立刻把它记下来。
我想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点子,也许能发展成一个项目,这是一个很棒的想法,我也会记下来。
我想到了一件之前忘掉的事情,可以抽时间去做,这也是有用的,记入待办事项里面。
……
但除此之外,比如为了一件尚未发生的事情烦恼、担忧,为了别人的反应和感受而自我检讨、反思,为了尚不确定的结果而辗转反侧、反复思量……这些则是毫无意义的。我在这里再想,也不会影响任何结果,改变任何事情,只会让自己陷入内耗里面。
那么,为什么要去想呢?
第二个问题则更简单:如果这个想法是没有帮助的,那么,它会让我变得更高兴、更活跃、更有力量吗?
举个例子:比如想象某件事做成之后的结果,尽管毫无实际帮助,但光是想象本身,就能给我注入动力,让我有更强的理由推动自己去行动 —— 那么它就是积极的,我不会去拒绝。
但如果一个想法, 既没有帮助,又不能让我变得更积极,那么,我在这里花时间、耗费精力去思考它,乃至于忽略了当下的生活,岂不是非常愚蠢?
想清楚这一点,就很容易让自己释然,从反反复复的杂念中走出来。
生活的真谛并不在某个场所,而在路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 (ID:lxianshengmiao),作者:李睿秋Lachel
相关推荐
过不好当下,一切都毫无意义
用户增长乏力,奈飞要进军电子游戏:为什么说此举毫无意义?
技术赋能新消费 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究竟如何才能“活在当下”?
“一切都太晚了”:亲历者讲述亚马逊仓库的疫情爆发
没有养过鸡、蹲过门店的人,做不好数字化
过“景观式生活”的人,到底在追求什么?
马斯克的隧道挖掘公司毫无意义?批评者正重复看空特斯拉的错误
番茄小说整改后,字节跳动再推免费阅读App:当下流量生意最佳产品
餐厅生意不好,必须解决这4个问题!
网址: 过不好当下,一切都毫无意义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02400.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03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948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737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9179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9048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98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311
- 8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519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43
- 10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7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