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家长,你能接受孩子“半途而废”吗?
上一篇文章(坚持了两年之后,小朋友突然不想去打冰球了…)发出来之后,出乎意料阅读量竟然创了近期新高,也收到了不少反馈,看来育儿确实是如今许多人关心的话题。
在我收到的留言中,有好几条都提到,小朋友“选择要学的东西之前应当谨慎认真,一旦自己做了决定,那么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万万不能“半途而废”。这个说法我非常熟悉,“半途而废”这四个字更是深深触动了我。确实,我反复想过,也和家里领导讨论过这个问题:身为家长,你能接受孩子“半途而废”吗?
答案当然是“不能”。
我写过自己小时候学手风琴的故事。那时候也有很多泪水、挣扎、反抗,每次闹到不可开交,我父亲就一本正经地说:“这是你自己选的,当时问你要不要学,你说要学,既然说了就必须做到……”
然而我还是没有能坚持下来,学了十年之后终于以“学习更重要”为理由自我解脱了。
等到再捡起来,已经是自己成为父亲之后。有更多时间练琴,更是到了欧洲之后的奢侈享受。虽然现在周围人都反馈我弹得还可以,也因此交到了不少朋友,但内心仍然有遗憾,一些很想弹的曲子,因为对我来说太难,实在是举步维艰。
如果当时没有半途而废,该是多好的一回事啊。
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篇报道,回访当年给郑渊洁写信“痛斥”父母的小朋友。其中有一位小朋友,谈起父母要求她每天练习小提琴,简直是痛不欲生,又无可奈何,只能找童话大王尽诉衷肠。几十年后,她已经是南方某著名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教师,生活有保障也有成就感。在记者面前,她已经可以笑对陈年往事:“那时候都是小孩子,不懂事嘛,今天想起来,幸亏我父母没让我放弃。”
其实,不要“半途而废”,不只适用于学习知识和技能,也适用于拓展人生体验。
我刚工作的时候,基本每天中午吃饭都是公司领导请客,看起来是非常好的福利,但我着实感觉受罪。因为领导非常喜欢吃日本料理,尤其是各种刺身,而我在那之前基本从来没接触过生食,每次吃了胃都受不了,但又碍于情面不得不反复接受煎熬,不敢“半途而废”。但私下里我发誓,等换了工作,这辈子一定不碰日本料理。
没想到,过了几个月,忽然有一天似乎我的胃“开了窍”,能品尝出日料的美味,也不拒绝生食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也确实领略了许多美味的日本料理,上次去日本还慕名预订了一次怀石料理,那个体验真是终生难忘。
所以,“半途而废”当然是不好的,我们不应“半途而废”,孩子就更不应当这样。
但是,等我读的书多了,见的东西多了,发现结论似乎又不是这样。
首先,家长们常说的“小孩子自己选的东西,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似乎也不是绝对站得住脚。
因为孩子的心智模型和成年人不同。孩子,尤其是幼儿的心智模型是如灯笼一样,注意力天然就是向四面散射开来的,随时可能变化。而成年人的心智模型是如探照灯一样,需要把注意力聚拢到某些点上。
所以,哪怕家长再三跟孩子确认“这是不是你喜欢的”,“这是不是你想学的”,哪怕孩子再三回答“是”,其实都不过是灯笼的一张快照而已。很可能,下一秒,他的注意力就转移了,他的兴趣就变化了。
回忆过去,每次我父亲提出“当时问你要不要学,你说要学……”,我都只有无奈屈服,而绝不是心悦诚服。我相信,有这种感觉的孩子,不只是我一个。
其次,我也看到很多没有半途而废的孩子,到终点之后就“废”了。
台湾钢琴家蔡佩娟老师在自己的书里写过,台湾的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要求孩子从小刻苦练习钢琴。小孩也确实争气,一路过关考级,最后考上了伯克利音乐学院。但是大学一毕业,孩子就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找一个与音乐无关的工作,并绝对不再碰一下琴键:“爸爸妈妈,这么多年来,我早就非常厌烦弹钢琴了。如今我已经大学毕业,你们的希望我已经实现了,现在我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了”。
见过许多这种例子,身为钢琴家的蔡老师想告诉家长,如果小孩实在没有兴趣学音乐,家长实在不必勉强,早早放弃,反而容易有幸福人生。
我知道,看到这里有些人会引经据典,反问“不下一番苦功,怎么会有最后的结果呢”?
对,每次看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格言,我都想起许多年前,一位长辈跟我聊天的故事。
当时他告诉我,自己有个邻居,坚信自己“是块学习的料”,可惜高考考了好多次,始终没有录上中意的学校,“许多年后,他终于考上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哪”。
我正要表示赞赏,他忽然打断我说:“这你就信了?告诉你,这个结果是我编的,其实他一直没考上。你知道大家说什么,说他‘蠢’,不承认自己不是那块料,非要去钻牛角尖……人哪,路都是自己选的。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所谓‘蠢’,其实都是我们这帮外人看热闹的评论”。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事情的反面”,因为以前听到的都是“寒窗苦读,一朝圆梦”的励志故事,从没想到,“功夫不负有心人”和“钻牛角尖”其实不过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
顺着这个角度去回忆,我发现自己也得益于不少“半途而废”的经历,比如早早放弃了一些表面光鲜但没什么实际价值的技术,比如一些实在难以卒读的“名著”。这些半途而废的经历,不管是因为稀里糊涂,还是因为实在坚持不了,都是值得庆幸的。起码对我来说,没有钻牛角尖,没有在错误的方向上浪费更多时间精力。
既然如此,如今身为家长,我就很难对孩子“半途而废”的想法一概而论。
我家小孩报名了游泳班,上了十次课之后,最后的两次说什么也不去了,放弃了唾手可得的结业证书。我感觉,主要是教练太严厉,一板一眼,缺乏对孩子的关爱,有些孩子能适应,有些就不能适应。每次看着他可怜巴巴的眼神,我心软了——好吧,不去就不去了。
他参加冰球俱乐部已经两年,从蹒跚学步到漫长飞奔,但他忽然说“不想去了”。我很恼火,也很失望,但我们也在家里反复讨论:“如果孩子实在太痛苦,拒绝去训练,我们能接受吗?”最后大家达成一致,如果他实在太痛苦,还是不要勉强的好,毕竟生活幸福最重要。
所幸,我们通过耐心谈话,细心想办法,终于解开了他的症结,让他重新燃起了对冰球的兴趣。在庆幸的同时,我仍然不敢忘记,我们曾经达成过一个“实在不行就可以放弃”的共识——对,我们承认孩子有“半途而废”的权利,我们也尊重这种权利,但我们仍然希望,他不要轻易做这个决定,而且在做这个决定之前,可以也应该努力坚持得更久一些。
于是,家长的职责,一方面是尊重孩子的权利,另一方面则是想方设法帮孩子“坚持得更久一些”。
怎样能帮孩子“坚持得更久一些”呢?从我的经验出发,大概有这么几点。
第一,兴趣是原动力。
一个人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去做事,但如果要长期坚持,除非逼迫,否则只能以兴趣作为原动力。
我家小朋友学手风琴之前,有大半年时间在Musikkarussel(德语意思是“乐器的旋转木马”),由老师带着玩了十来种主流的乐器,确保他对某种乐器的“兴趣”不会因为其他乐器的出现而迅速转移。之后他选了手风琴,大概是看我在家经常弹他喜欢的曲子,有互动,才有特别的兴趣。
第二,习惯很有用。
习惯,用我的话说,就是“身体或心理的惯性,也就是在不受外力干扰情况下,保持之前状态的趋势”。有了习惯,去做事情的时候就不需要动用宝贵的意志力,而是成了“自然而然,按部就班”的无意识行为。
我家小朋友好几次问我:“爸爸,你为什么每天都要看书,都要弹琴”?久而久之,他的认知里,人就是需要持续不断的练习来获得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习惯成自然,也就不用每次苦口婆心地教导他看书和弹琴的好处。
第三,意志力很重要。
一个人什么时候会“半途而废”?多半是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有时候是因为体力不支,但体力可以恢复,大部分“半途而废”意志力磨灭的结果。
在德国这里,对小朋友的保护是很受重视的。骑车出行必须戴头盔,稍微上点规模的活动必然有救护车在一旁待命……但是另一方面,我也发现无论寒风瑟瑟还是大雨倾盆,总有孩子在坚持跑步、划船、踢球。与这些家长交谈才知道,他们认为对小孩的保护是一回事,有没有意志力是另一回事,幸福的人生离不开意志力,而孩子们,似乎也乐在其中。
我想这大概就是许多人误解了“快乐教育”的原因。“快乐”不是“享乐”,不是一味追求“舒服”,遇到困难浅尝辄止,而是在兴趣、习惯、意志力的共同作用下,在坚持中不断成长、收获愉悦。
最后,陪伴必不可少。
现在不少家长似乎与孩子形成了“发包-承包”的关系,家长安排孩子完成任务并检查结果,而不是成为共同体的“陪伴”关系。殊不知,这样会给沟通带来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孩子不愿意坚持的时候,发包方一味强调“承包责任”只会激化矛盾。如果是陪伴关系,家长与孩子是共同体,那么问题就成了“我们如何共同面对”——就像我在上篇文章说的,重点不是“我解决了孩子的问题”,而是“我学会了如何解决自己如何面对孩子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陪伴会产生信任。家长如果想要帮孩子面对困难,前提条件是要掌握足够多的信息,而重要的信息往往并不来自书本,也不来自老师,而是来自孩子的体验和感受——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在想什么,他的好朋友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喜欢什么……。这些信息,只有孩子充分信任家长时才会告诉家长,否则家长要么是毫无头绪,要么是有极大的认知偏差,即便真心想帮孩子,也帮不上忙。
我当然相信,肯定还有其他重要的因素,我也相信,即便家长了解了所有的因素,也未必一定能解决孩子“半途而废”的问题。但是我仍然希望,在“能接受孩子‘半途而废’”的底线之上,我们能够,也应当帮孩子坚持得更久一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余晟以为(ID:yurii-says),作者:余晟
相关推荐
能监测专注度的脑机接口头环进校园了,作为家长你会同意吗?
双减过后:一年省下20万,但家长真的能躺平吗?
英国家长也会给老师“送礼”吗?
孩子发烧了,家长该怎么办?
在线教育火到APP宕机,孩子和家长比正常上学还忙
朋友圈刷票“评”孩子 家长花钱争排名
在线外教成“家暴”监视窗?常目睹中国家长虐待孩子
老师不快乐,你指望孩子能有多快乐
没有一个家长,能躲过培训班“爆雷”
孩子的选择比天赋更重要?「未来春藤」想让 4 亿家长成为“有准备的人”
网址: 身为家长,你能接受孩子“半途而废”吗?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02459.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794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7960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474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23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067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9976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7944
- 8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40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145
- 10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