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利战到涨价,共享充电宝们的自我救赎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来咖智库”(ID:FMyanjiuyuan),作者G3007,36氪经授权发布。
在经历了惨烈厮杀、专利战之后,共享充电宝最终也只能“拿钱”来说事了。
最近,很多人发现以往低价甚至免费的共享充电宝,使用费已经从每小时1-2元涨到每小时3-4元,个别场景甚至达到每小时8元。共享充电宝涨价,无疑又撕开了共享经济那层“尴尬”的面纱。
从市场和使用场景来看,共享充电宝免押金、超低价格、使用便捷且抓住了智能手机续航不足,对于那些出门在外,又重度依赖手机的人群来说,具有极强的刚需;但另一方面,这个市场又面临着天花板效应,同时也是一个门槛较低、模式容易被复制的行业,这意味着除了“先入为主”的渠道外,各家的优势并不明显,这也是为何在近两年,技术专利战会被频频拿起。
共享充电宝的涨价,夹杂着太多的因素和矛盾,既有行业壁垒的个性,同时又有着商业盈利的共性,在没有外部资金注入的情况下,涨价似乎成为唯一的救命稻草。对于共享充电宝的这场长跑,如果背后没有巨头支持,未来会很难进行下去。也许正是看到这个节点,有媒体报道美团已经启动共享充电宝项目。
当巨头带着更多的资金和强势议价进场后,剩下的玩家或许只能抱团取暖了。
从专利到涨价
事实上,共享充电宝从开始出现时,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目前几大品牌的充电宝企业,从2015年开始布局,2017年竞争进入白热化,最多曾出现几十家企业争相布局,融资数十亿元。曾经,创造了“40天时间,11笔融资,超35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约12亿元”的融资速度,近百个共享充电宝品牌涌入,也造就了当时的“百电大战”。而在当时,通过补贴大战来建立用户的使用习惯,是这些“共享宝宝们”惯用的手法。
到了2018年,由于资本纷纷掉头而去,洗牌成了大多数共享行业的常态。据Trustdata大数据发布的《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共享充电宝行业经过惨烈的厮杀,已形成“三电一兽”的竞争格局。除了街电、小电、怪兽充电以及来电外,其余品牌仅占有3.7%的市场份额。
而查看这四家的融资历史,除了怪兽充电在2018年12月获得一次融资之外,其他三家的融资都停留在2017年,这也就意味着两年过去了,多数企业没有拿到新的融资,资金成为他们的最大的挑战。
而对共享充电宝企业来说,收入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充电租金收入,二是广告收入。对于广告营收,共享充电宝企业普遍持乐观态度,但目前大部分收入还是来自于租金。由于共享充电宝的盈利主要来自于租金,必须要高频使用、高客单价才能快速回本,所以对布点的要求很高。
众所周知,共享充电宝多是将点位布在自带流量的商家,人流量比较大的公共场所中,因此就需要和这些商家协商一个分成的比例。比如有的是三七开,有的是四六开,其中共享充电宝平台一般会占据较大的分成比例。但是近段时间以来,这些商家们开始意识到自身流量的价值,在与共享充电宝平台进行新的分成协定的时候,有的已经提出五五分成的比例,这会大大降低平台的营收,所以,面向消费端的涨价也就成为了必然。
来电方面对媒体解释,此次提价是多方原因综合导致的,比如商家要求调高定价以获取更高的分成收入,更重要的原因还包括渠道运营成本的持续抬高。
如果说涨价背后是对渠道妥协的话,透露着共享充电宝企业诸多无奈的话,那么此前的“专利战”,则代表着他们对行业壁垒的渴望。
伴随着共享充电宝企业的扩张,专利技术是他们赢得竞争市场最有力的武器。早在2017年,来电和街电就打响了专利战,试图抢占市场高位扼杀对手。2017年5月,街电董事长、聚美优品CEO陈欧高调宣布,斥资1亿从“共享充电宝之父”刘同鑫购得三项发明专利权,包括共享充电宝充电箱、充电更换系统及充电方法等三项发明专利,陈欧将这些专利视为为聚美、街电最大的底牌。而就在同月,来电公司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街电侵犯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ZL201520847953.1“移动电源租用设备及充电夹紧装置”和专利号ZL201520103318.2“吸纳式充电装置”两项实用新型专利。2018年5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作出一审宣判。2018年6月15日,来电公司再次以街电侵犯了来电3318号专利和7953号专利为由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
街电认为来电针对相同专利提起诉讼的行为涉及不正当竞争,将来电公司起诉至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今年6月,深圳中院经审理后作出一审判决,判令来电公司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向街电公司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街电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500万元。实际上,专利战波及到的不止是来电街电两家,行业内不少企业身陷其中。
企查查的数据显示,来电公司可查法律诉讼相关信息达118频次,其中已有判决书的共计72个,与专利权相关的判决书共有70个,涉及企业包含云充吧、怪兽充电、租电、有电等多家企业。
而当这种“专利战”成为了长期消耗战后,其竞争力也在减弱,尤其是随着电池技术以及无线充电的进步,共享充电宝在技术大潮下也面临着过时的风险。所以,在如今资金压力的背景下,此前各自掀起“你来我往”的专利战,已变成了一致行动的涨价。
未来的出路
除了“涨价”的表象,未来共享充电宝企业怎么走,或许更为人所关心。
在市场推广上,共享充电宝平台在发展初期,有效利用餐饮、娱乐等场景需求,实现对餐饮、KTV、影院等场所的覆盖,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未来随着平台运营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包括在景区、交通枢纽、公共服务场所等场景将成为市场后续布局开拓的重要渠道。同时随着一二线城市的人口红利转弱,下沉市场的仍然面临较大的市场空白,三四线城市也将成为平台服务覆盖拓展的重要市场。
来电方面也表示,目前一二线城市基本可满足用户需要,但市场依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需要深耕。三四线城市目前以铺面为主,但是随着城市发展的提速,一二线城市的便利性也将逐渐覆盖过去,三四线城市未来潜力巨大。此外,存量市场的用户习惯会进一步养成,增量市场会出现很多新用户。
但在这种扩张中,其中决定性的因素还在于对流量商家的议价能力。毕竟目前共享充电宝企业处在一个非常弱势的谈判地位,其本身的定价权有限。企业在安装设备的时候,会跟商家沟通好定价,如果后续商家想更改收费,企业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共享充电宝的租赁价格是由当地的商家主导的。如何深度绑定商家的利益占据有利的地位,以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这是共享充电宝首先要思考的。
而在追求商业盈利方面,早期共享充电宝的收入来源还是以押金,收入的分成及广告费组成,部分企业因模式的不同还有加盟费用的收益。但随着支付宝信用分跟微信支付分的普及则让免押金成为共享充电宝的标配,光这部分押金损失就加重了企业运营资金的负担。目前共享充电宝更多是想通过广告投放来盈利,但这种同时又存在一个问题,即广告是以充电宝的流转频次为基础,只有流转率达到一定的数字,线下铺设达到一定的数量才有可能通过广告盈利,而这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对共享充电宝行业来说,渠道的成本会持续上涨,竞争会持续加剧,也将倒逼他们更加注重精细化的经营以及提升效率,而不是野蛮的竞争。到了一定发展阶段,并购也会成为大概率事件,毕竟这个行业需要的是长跑者,就看谁能笑到最后。
结语
共享充电宝的企业,需要始终不断在商家和用户之间做更多平衡,一方面要维持与流量商家的关系,这样才能让这种模式得以存活;一方面又要考虑用户的接受程度,如果使用价格过高,用户当然会选择“用脚投票”。或许,谁能抢先跑通这个模式,谁才能最终赢得这次持久战。
相关推荐
从专利战到涨价,共享充电宝们的自我救赎
共享充电宝,偷偷涨价了
你不知道的共享充电宝涨价秘密
涨价后,共享充电宝离成功还有多远?
共享充电宝的“无限战争”
共享充电宝悄悄涨价,你还有“充电自由”吗?
价格翻8倍,虚假繁荣的共享充电宝真盈利了?
共享充电宝集体涨价,盛宴的开启,还是最后的狂欢?
共享充电宝“终局之战”
共享充电宝“三电一兽”们有未来吗?
网址: 从专利战到涨价,共享充电宝们的自我救赎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0280.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31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279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828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54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382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09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00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44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423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