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跨年档笑到最后的,是一部职场喜剧?

跨年档笑到最后的,是一部职场喜剧?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4年01月03日 11:03

估计谁也没想到,元旦档会是《年会不能停!》笑到最后,预测的票房已经到达了11亿,还有豆瓣8.1的高分。

我看的那场,经历了观众拍腿爆笑和欢呼不断,还有反复鼓掌,甚至有人悄悄抹泪。

氛围相当热烈,几乎在近五年的放映厅都难得一见。

比起其他高成本、大制作、由明星参与的片子,《年会》在面相上似乎并不占据优势。

另辟蹊径的啤酒场点映虽然吊诡,但收效甚微,薄弱的宣传,将其置于一种即将沦为炮灰的尴尬境地。

但这部号称“打工人嘴替”的喜剧,是凭借过硬质量,以讽刺职场与潜规则来揭开辛酸,弥补了这一题材长久以来的空白,顺应潮流,杀出“血路”。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故事的戏剧冲突,来源于一次职场晋升,牵连到三个最普通,最底层打工人的命运。

大鹏饰演的胡建林,本是零件厂的一名钳工师傅。

他在这个岗位上任劳任怨十几年,却前途渺茫,也没什么起伏,属于最平凡的老实人。

然而,公司在效益不好,决定裁员的前提下,却突然发布一纸调任,将胡建林从县城的工厂,晋升入了大城市的总部。

这纸调任本是留给另一个关系户的,对方花了30万,通过介绍人,从某位领导手里买下这个岗位。

阴差阳错,公司方面却把关系户当成了胡建林。

白客饰演的马杰在公司人事部担任一名组长,负责胡建林的调任。

他是加班到死也没机会晋升的打工人,日常揣摩上意,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少人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样子。

可当他意外发现,胡建林的到来竟是一场乌龙。为了保住饭碗,马杰只好将错就错,把这个谎言的雪球,越滚越大。

庄达菲饰演的潘怡然,一个外包员工。

她没有固定部门,就是公司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后来因为裁员,导致忙不过来,被调任到人事部。

三个性格迥异、怀抱着不同心思的打工人,就此聚齐。

必须承认,电影的梗大多得益于胡建林这一身份错位的角色。

从小县城的厂房里,一朝来到大都市的格子间,胡建林像极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碰撞出不少笑点。

问同事后台数据管理是做什么的?答:管理后台数据。

胡建林明白了:那数据架构优化,就是优化架构数据呗?

把职场上的废话文学,玩得很溜。

他问为什么下班了还没人走,马杰告诉他,大家都是自愿的,9点后下班报销打车费,玩电脑还不用花钱,在哪儿待不是待?

一句话就引出了不少人心知肚明,却从不宣之于口的真相。把996加班文化的老底,都掀翻了。

因为身份的错位,他的莽撞、坦率与直白,都显得如此不合时宜,对于职场人也近乎是一种冒犯。

可偏偏这套东西,非常贴合当下年轻人的“打工文化”,他们善于自嘲,也乐于看日常生活被精准吐槽。

这个人物的设计,高明的一点在于,作为异类,胡建林与职场环境的主客关系是完全相反的。

胡建林不是适应职场,而是接近于纠正职场。

他的存在,本来就是职场糟粕的证明,人人都当他是关系户,所以对他百般纵容。

也正因如此,他就像是一面镜子,不用做什么,就映照出了歪风邪气。

作为一个丝毫不懂得职场规则的人,却因为被误认是有着雄厚背景,更有人说他是董事长的儿子,受到了额外关照,连升11级,成为总经理,年薪一百五十万,实在讽刺。

而胡建林终究是不会做领导的,他的领导便教给他当领导的秘诀:

一、把工作转移给下属。

二、跟下属套近乎让他们替你干活。

三、让下属相互批评来转移矛盾。

这套组合拳打出来,多少人仿佛在大银幕上看到了自己的领导。

真是应了那句台词,当一个坏员工不容易,可当一个坏领导,却很简单。

还有那些听上去云里雾里的职场黑话,对其颗粒度、找到新的抓手、打通底层逻辑等,胡建林听了直呼这是人话吗?说出了不少观众的心声。

后续的故事中,同事们拉帮结派聊八卦,公司裁员不断压缩赔偿金等等,这些如同真实场景再现般的情节,让人不得不感叹,难得有国产编剧上过班。

嬉笑怒骂地揭开职场中的糟粕,就是这部电影打出的第一张王牌。

第二张王牌在于它非常能够引人共情,能称得上是打工人嘴替。

主角团的底层员工设定非常典型,他们几乎正是代表了职场中基数最多的人。

这些角色血肉足够饱满,困境也非常真实。

马杰日日在工作中装孙子,却始终晋升无望。他痛恨这一切却无力改变,也不忍辞职。只能在酒后离开公司,呐喊: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可能也锋利过,不然不会痛骂:工作是我辛辛苦苦做的,可人家比我会汇报,功劳就是人家的。

但岁月最终磨平他,和很多人一样,变得窝囊不甘,却又无能为力。

潘怡然年轻有魄力,不愿与职场歪风邪气同流合污,坚信凭借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转正,可现实却给了她迎头痛击。

领导不喜欢她,因为没有985文凭,她也转正无望。

她和很多人初入职场时一样,热血,有棱角,不愿沦为沉默的大多数。

如果放在现实中,潘怡然最好的选择唯有转身。继续坚持也未必能转正,甚至很可能会被这种环境扭曲成另一个马杰。

就像现实中的打工人,看透之后半死不活地上着班;有的看不透,骂骂咧咧地上着班。

而真正热爱公司和工作的,又有几个?

唯独这个最不该来上班的胡建林,却是公司上下唯一一个,对工作勤恳,对公司真诚的人。

胡建林与其他职工的观念碰撞,表面上看,是都市公司,与县城工厂的碰撞。

可实际上,其实是年代的碰撞。

胡建林是90年代的工人,那个时候还在大力推崇爱岗敬业的文化,员工们自然也不疑有它,本分地奉行着把单位、公司当成家的理念。

短短几十年过去,整个社会对上班这件事的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财富分配严重不均,职场风气不正,员工权益也无法得到完善保障罢了。

当然,这些问题不是一部电影能够说得清楚的。

剧本也仅限于把这种碰撞重重地拿起,又轻轻放下了。

故事的走向就如同超级英雄片,主角团像是一个“打工侠联盟”,喊出热血满满的口号后,以拨乱反正为终极目标,维护正义,去揭开所有的不公和不平等。

哪怕是面对反派开出的高额利益诱惑,也毫不动摇,胡建林选择公布真相,马杰放弃了晋升,潘怡然也拒绝了转正。

并且他们所伸张的正义,也竟然真的成功了。

但我认为,这与电影前期所构建的背景框架是割裂的。

前半部分对于现实职场的抨击与讽刺,好歹体现了一定程度的现实主义,而中后段却逐渐偏向了理想主义,有些失真。

如果说电影的前半部分,是一份辛辣刺激的火锅,那么后半部分,则成了一碗寡淡无味、没什么营养的鸡汤。

放在现实中,底层打工人,根本难凭一己之力,撬动整个公司僵死的运转方式。

更不可能越过只手遮天的高层,向董事长越级汇报。

更何况现实中的小人物,光是对抗强权都需要莫大的勇气,面对强权给出的筹码,很难不去动摇。

而这种动摇,并不是只靠几句口号就能打消的,这个情节颇为潦草,也让这部电影最终落入俗套了。

我也不喜欢这个结尾,它将故事的内核简单地归为,只要努力,“我的未来就不是梦。”

然而,前面的台词中已经明白地说过了:什么年代了,还写这鸡汤?

可结尾又把这碗被自己亲手打翻的鸡汤,捡回来再喂给观众。

也注定让整部电影,离一部杰出黑色幽默喜剧还有点距离。

它就好像是,你在12月29号下班发的一条朋友圈,说今年的*班就上到这了,老子不干了。

可是等到过完假期,工位上还是能见到你乖乖赶来。

今年的班上完了,来年的班却刚刚开始。

那不过是你和自己、和全世界开的一场半真半假的玩笑罢了。

这部电影便是如此,但看它的过程还是很爽的。

它比你公司开的年会更像年会,能让你跟着主角们一起哭哭笑笑,仿佛把这一年来受的所有委屈,都一股脑地丢掉了。

它给了广大打工人们,一个巨大的出口,储存共同的痛苦,发泄各自的情绪。

可它却没有解决任何问题,最终也不过只图一乐罢了。

但谁又能说,这种饮鸩止渴般的自我麻痹,在当下一筹莫展的社会上,不是有效的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局外人看电影 (ID:cstkkj),作者:本可爱、局

相关推荐

跨年档笑到最后的,是一部职场喜剧?
电影院“下暴雪”,跨年档“假热闹”?
跨年场预售票房近5000万元,贺岁档“黑马”将花落谁家?
谁在押注春节档?
喜剧当道,四大天团横空出世
36氪专访丨「笑果文化」的商业化发展,从1.0到3.0
笑果们开店,线下“卖笑”是门好生意吗?
赵本山没能扛起武侠大旗,但确实救了喜剧
清明档异军突起,《我的姐姐》或压《哥斯拉》?
“喜剧热”捧出新顶流,品牌如何借势营销?

网址: 跨年档笑到最后的,是一部职场喜剧?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03748.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