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官方,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上当”?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运营研究社”(ID:U_quan),作者:套路编辑部,36氪经授权发布。

我一看,这不是在头像上加小图标的老梗吗?两年前的圣诞,又小又绿的圣诞帽,不都被大家玩遍了吗?
怎么到了今天,这股热度一点没减,同样的套路照样刷屏,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上当”呢?微信官方太难了
微信官方今天真的太忙了。几乎所有人都跑出来艾特微信官方,就连我我爸也破天荒地发了朋友圈。
他们除了让微信官方换头像之外,还有各种奇葩的要求......
有跟微信要钱的:请给我一个亿@微信官方
让我微信免费支付@微信官方

我是微信官方人员,想要换头像的用户过多,需要等待时间长,给我转账 6.66 元,可以插队安排……
承接微信头像业务,一律 2 元,一律 2 元!两块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小本生意概不赊账
更有在评论区制造紧迫感,欲擒故纵的:上班中,着急别下单!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艾特微信官方换头像的玩法非但没有过气,反倒越来越火爆,竟还能让整个朋友圈为之狂欢,这背后到底是怎样的神秘力量?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上当”
今天的朋友圈一半“傻”,一半“装”,还有一半“在吃瓜”。那么@微信官方究竟有什么魔力吸引这么多人或参与或围观呢?1)彩蛋文化:我以为这是真的
说实话,我第一次(几年前)在朋友圈见到类似的玩法时,第一反应其实是“哇塞!好好玩!”,以为这是微信官方出的彩蛋,翻了几条状态才意识到这是假的。
为什么我们会下意识觉得是真的呢?还不是因为长久以来的「彩蛋文化」熏陶。
比如,每次一到节假日,在微信发送一些特定的文字时,聊天界面都会掉下很多渲染气氛的表情。即使是在平时,提到“生日快乐”、“想你了”等特殊情景用语时,微信也会给我们来点惊喜。
不过要说玩彩蛋最厉害的,不得不提“大佬”谷歌,经常在用户搜索某一关键词时来点惊喜。
比如之前复联4 上映期间,如果搜索“灭霸”或者“Thanos”,页面中会出现一个嵌有无限宝石的无限手套。只要点击这个手套,一半的搜索结果都会消失;再点击一次,消失的结果又会回来。可以说真的是城会玩系列了!

再比如上周《老友记》开播 25 周年,用户只要在谷歌上搜索 6 位角色的名字,点击名字旁边的 emoji 图案,就能触发跟该角色相关的效果。

2)社交货币:我就是来斗个机灵
不过话说回来,大部分人还是知道这是个“耍人游戏”的,为什么还乐意参加呢?
上文也提到了,很多小伙伴在@微信官方时,会故意带上不可能实现的“愿望”,这其实是在表达:
我知道这个事情是假的,我就是来抖个机灵~
这是因为,当@微信官方 成为一种刷屏玩法时,参与这个玩法能够给用户带来归属感、存在感,而“我知道这是假的”的状态可以帮用户装逼。
至此,@微信官方的玩法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交货币」,简单理解就是社交谈资,这种谈资门槛低到我爸都能发朋友圈。
而热点是一种最简单粗暴的「社交货币」,因为蹭热点最容易让自己跟好友产生共同话题,这也是热点总在朋友圈刷屏的原因。
3) 情绪引导:我是中国人,我骄傲
在这次国旗刷屏中,也真的不乏一部分人是因为爱国而转发的。

而腾讯新闻的“换头”链接中,也用了“迎国庆,换新颜”、“领取你的国庆专属头像”这样的文案,引导用户用换头像来迎接国庆、表达爱国情绪。
这种激发大家爱国情绪引起传播的方式,我们称之为“情绪引导”。
根据心理学研究,能触动情绪的事物经常能被大家讨论。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情绪事件激发人们分享的欲望。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情绪都能起到效果。按照心理学家的情绪研究结果显示,具有高唤醒特征的情绪更容易激发人们的主动传播。在这次国旗刷屏事件中,爱国就是一种“敬畏”的高唤醒情绪。
4)羊群效应:我就是跟风
也有一些网友表示:我就是跟风啊!

不过,想要让人跟风,首先你得有风。我合理推测,腾讯新闻应该是有核心用户群,或者是提前找好一些 KOL 来带节奏。
而这种引导用户模仿、跟风的传播方式,我们称之为去中心化传播,即让用户进行自发传播。今年年初推广运营技能地图的时候,我们也用了这种传播方式。
想要产生跟风效益,其实不难,你只需要找到目标用户的小群体,然后让群体里的 KOL 发朋友圈就好了。比如,年初我们在推广运营技能地图时,就找了 10 个运营圈里的 KOL 来做发朋友圈,让用户感受到,大咖们都分享了,那我也就分享了吧。
结语
说了这么多,也可能只是因为.....国庆节要到了,换个头像来点气氛!
不过,我觉得那些张口闭口就问微信官方要 1 个亿、要 iPhone 11、要女朋友的人也真的太过分了!你们当微信爸爸是阿拉丁神灯吗!
我,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
请给我一个 10万+ ,@微信官方
相关推荐
@微信官方,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上当”?
马斯克的太空计划从“上当”起步
支付宝:没有叫“蚂蚁金服”的App,小心上当
微信狠起来为什么连自己人都打?
微信为什么不披露用户时长数据?
Instagram CEO:我们也想开发一款iPad应用,但没那么多人
为什么微信红包不能撤回
微信官方回应:未来不会推出清粉功能
微信新功能有个P用,公众号们缺「付费阅读」这点钱?
刷脸取件被小学生“破解”,丰巢紧急下线,支付宝微信刷脸安全吗?
网址: @微信官方,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上当”?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0376.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178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0885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0771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20054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20036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307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456
- 8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8338
- 9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7960
- 10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