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车内聊天,除了车载微信,是否还会有“车载陌陌”?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极客汽车”(ID:GeekCar),作者Bernice,36氪经授权发布。
在互联网的发展中,最先是出现门户网站,让大家有了浏览丰富内容的渠道;后来出现了社交软件,用户之间可以建立关系网;再后来是通过用户之间的互相激励,促成了 UGC 的出现。现在,在车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似乎也有这样的趋势。目前,已经有一部分车型接入了互联网生态,用户在车内的娱乐方式变得更加丰富,接下来「社交」似乎是下一个应该发力的方向,于是也出现了一些相应的产品。
其中,最典型的当属腾讯推出的微信车载版,上汽阿里共同推出并搭载在荣威 RX5 MAX 上的车信。下面就来聊聊这两个产品在交互和隐私方面的设计。
腾讯:微信车载版
今年 8 月末,在重庆智博会中的长安展台,长安执行副总裁谭本宏用「微信车载版」向腾讯副总裁钟翔平,在公众面前正式发出了第一条车载微信,还进行了语音通话。
它是腾讯专门为车载场景做出的产品,所以和微信一样,在诞生之初就带着非常浓厚的克制之感。目前它只提供驾驶环境中 3 个最常用的功能:查看未读消息、发送消息、以及语音通话。我们在手机上常用的刷朋友圈、发红包、发表情包、发小程序、发图片这些非必要功能,通通没有出现在车载微信上面。
在交互方式方面,微信车载版提供两种方式:语音输入+按键操控。未来前装了车载微信的车型,方向盘上会有一个微信的专属按键,上面带着微信的小 logo。
在隐私保护方面,腾讯也有一定的措施:1. 登陆方式和电脑版类似,是扫码登录;
2. 微信车载版的界面不会常驻前台,而是以浮窗的形式呈现;
3. 车载版微信发来消息时,不会显示消息内容,只会显示谁发来了消息,并伴随语音播报;
4. 用户每次登录的聊天记录不会保存,下车就清空;
5. 在手机上屏蔽了某人,在车机上登录后同样默认屏蔽;
6. 在一次登陆中,当你连续三次忽略某个联系人的消息时,微信会自动屏蔽,本次登录不再进行通知;
7. 搭载了车载微信的车型,会逐步加上 Driver-only 声道,只对司机位置清晰播报和收音,只有驾驶位听的最清楚。
微信车载版的出现,其实是腾讯官方正式回应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那就是人们在开车过程中总是不得不,或者忍不住拿起手机发微信。这是腾讯面向所有车型开发的通用产物,既然要通用,当然要更加克制。在所有产品都在「做加法」的当下,微信车载版依旧只保留了最原始的通讯功能。
上汽阿里:CarChat 车信和车载微信推出的时间很相近,8 月末,上汽荣威 RX5 MAX 在乌镇正式上市。在活动现场,阿里集团总裁张勇,在当晚同时发布了搭载在 RX5 MAX 的「斑马车信」。
它能提供的功能和交互方式,和微信车载版很相似:用户可以通过语音和方向盘上的按键,实现收发消息,拨打语音电话,以及一键收发地理位置。在隐私保护方面,斑马也有一些想法:
1. 车信的登陆方式是人脸识别,扫脸直接登录;
2. 车信共有语音播报、提示音播报、勿扰模式三种信息显示模式;
3. 当用户激烈驾驶时,车信会主动减少推送内容;
4. 聊天记录跟随个人账号进行存储。
对比来看,微信和车信还是有一些不同:比如车信是扫码登录,并且可以保留聊天记录,不会下车清空;另外,车信没有微信车载版先天积累的社交圈。用户需要下载「上汽荣威」App,从 0 建立自己的联系人列表。不过好在它可以导入通讯录好友。促成双方差异的原因,是微信和车信背后资源的不同。腾讯是面向所有主机厂提供的通用产品,算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斑马车信天生带着上汽和阿里的双重基因,所以其中既包含了互联网思维,也包含了传统主机厂思维。
微信车载版没办法掌握车辆的行驶数据,比如用户当前的车速,用户实时的位置,所以它对用户的行车状态没有具体的了解,产品就必须做得更简单,来保证安全。
斑马不一样,从底层开发到真实落地,上汽和阿里都在共同参与,而且社交软件端口(App)的运营权利在上汽荣威手里,有了更多的用户行车数据,车信自然有理由大胆一些。
所以相比于微信车载版的信息爆炸,车信更像一个从零开始的新产品,浑身发散着对用户运营的欲望。
根据斑马的思考来看,车信未来不只担任通讯功能,它还可以和场景引擎结合,成为一个「信息分享平台」,为用户带来基于互动产生群体共鸣的「轻社交」。未来还没有来,如何与场景引擎结合,如何让用户主动分享,如何建立用户之间的轻社交,这些我们还没有太多的概念,一会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它的玩法。
还有一个问题是,因为有上汽背景,车信能否像微信一样成为一个通用产品,实现更多的商业价值,现在我们还看不清楚。毕竟产品越复杂,成功就越难复制。
至于为什么荣威没有直接接入微信车载版,可能是因为和阿里、斑马绑定太深太久,也有可能是源于上汽在用户运营上的野心。
不过从用户量和产品想象空间来说,想从车载场景颠覆人们的社交习惯,是个非常难的课题。
陌生人社交有什么想象空间?
下面我们来思考一下,主机厂如何配合场景引擎,在陌生用户之间建立轻社交。
可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观察用户的用车习惯,一种是观察用户使用车内某个 App 的习惯,来建立两个陌生车主之间的联系。
比如,有两位车主每天晚上 8 点都会从望京出发,最终开到三元桥,那么系统就会为他们两个人建立联系。再比如,有两位车主最近都在单曲循环周杰伦的新歌《说好不哭》,都听了 5 遍以上,那么系统同样也会为他们两个建立联系。
这个联系是一种「轻社交」,你们互相都不知道对方的身份。消息提醒来了之后,你可能只能看到他的性别和头像,以及系统把你们匹配到一起的原因。
不会有联系人列表,聊天内容阅后即焚,甚至连和这个人的对话界面都不复存在。
这样的产品逻辑,总体来说,听起来有点车载陌陌的意思?我们现在想想,这个功能的具体用户画像是谁?有多少用户对这样的功能感兴趣?他们愿意每天在这个功能上花多少时间?这些我们现在不好猜测,但估计不会太多。
社交类 App 在移动端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现在人们对社交的需求似乎已经不那么迫切,在线上找到一个陌生人简直易如反掌。而且主打陌生人社交的 App,不打性的擦边球,很难火起来。而如果一家车企和这种负面标签挂上了钩,那后果可能是致命的。
再反观功能本身,陌生人社交的确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们的心理负担,但这也会更大概率上指向人性恶的一面。收到一些负面情绪的内容算是轻的,更极端的现象可能会出现色情、诈骗等违规行为。
就算是遇到了正常的用户,正常的情况,体验就真的会好吗?也不一定。喜欢周杰伦的人有很多,但我不一定和每个喜欢周杰伦的人都合得来。有价值的社交,正是因为难得,所以才珍贵。唾手可得的渠道,找到知己的概率实在是不大。
总结
通过上面两个产品介绍,我们能看出来,微信车载版做的完全就是熟人社交,斑马做的是熟人+陌生人相结合的社交,同时我们也展望了一下车内陌生人社交的形态。
每个产品要做什么属性的社交,基于什么交互方式,怎么达成社交,有什么样的隐私保护机制,这些都和背后的资源有很大的关系。
说到底,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社交,它们都在试图占用驾驶员行车过程中的时间,而凡是需要驾驶员专注驾驶的时间,在我看来都是垃圾时间,是不值得车联网产品去占用的。因为由它产生的驾驶安全问题是绝不被人容忍的,一旦产生了驾驶事故,第一个背锅的就是它。
在现在这种交互模式下,车载聊天还不像听音乐/电台那样顺手,依然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所以我认为它暂时还不会成为用车刚需。
目前来说,整个智能座舱的故事正慢慢陷入僵局,最近连特斯拉 V10 这样大版本的更新也只是加入了一些停车场景的功能,似乎行车场景已经没有什么功能可挖掘。
其实车载聊天这个功能一直都有人在做,前装后装的形态都有。比如未来黑科技推出的一个后装 HUD 就带有非正版车载微信功能。阿里之前还想开发车载钉钉,不过后来无疾而终。又比如上海语境汽车曾推出过一个产品「道客」,它主要鼓励众多用户生产交通信息数据,但是已经成为了先烈。
相比几年前,现在国内的车联网环境好了很多,但是车载聊天的风口到了吗?好像还没。
相关推荐
想要车内聊天,除了车载微信,是否还会有“车载陌陌”?
车载微信来了,它到底有没有戏?
唐岩终于明白,抖音才是陌陌最大敌人
陌陌推出真实交友产品「陌多多」App
「70迈」:聚焦智能车载和出行,硬件+软件+服务打造智能车内空间
怎样判定一款优秀的车载系统?
以直播反哺社交,MICO如何讲好“海外版陌陌”故事?
1个月5款APP,陌生人社交又火了:当年经纬投陌陌,暴赚11亿美金
焦点分析 | 陌陌的“危”与“机”
抖音快手围剿,陌陌押注直播电商
网址: 想要车内聊天,除了车载微信,是否还会有“车载陌陌”?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0430.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31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279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828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54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382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09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00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44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423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