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外的三个瞬间:炼钢厂、高速路和一辆不停的救护车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Miss XY”(ID:Miss-XY007),作者MissXY,36氪经授权发布。
一辆救护车从杭州萧山曹家桥地铁站附近出发,几十分钟里,救护车没有遇上一个红灯。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分局的副局长孙世祥就在车上,他跟着这辆仿佛不会遇上阻碍的救护车绕了萧山好几圈。
这是城市大脑“一键护航”功能测试时的场景,通过协调救护车、120指挥台、交通队和道路信号灯信息,数据和科技能在人命关天的时刻抢回宝贵的时间。回忆起那一刻,孙世祥有点动容,“我已经很久不为什么事情激动了。但那天还是有点上头。”
在互联网水电煤最难进入的地带,一些变化已经发生。
过去两周,我们穿越半个中国,和三个身处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人聊了聊创新的故事。他们之中,有60后爱刷知乎的钢厂老领导,有在交通系统工作的85后博士,还有做了20多年民警的公安局副局长。他们活跃于在BAT之外,也不在北上广,深耕于不被追捧的传统行业。
种种机缘巧合下,他们开启了一场科技冒险,凭着勇气、直觉和对技术变革的笃信,在互联网不断下沉、破壁的今天,成为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之间的桥梁。
创新者绝不只有一种面孔。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正在缓慢揭幕的新世界。
变化
“从2000年开始至今,我的资料、技术书籍,已经累积了100多个G。”在西昌钢钒的办公室里,周敏爽朗地说。他喜欢刷知乎,几乎不看纸质书,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和在外地工作的儿子,交流技术问题。在攀钢,他已经工作了二十多年,前十余年在攀枝花,从2009年建设西昌钢钒(隶属于攀钢)投产至今,周敏已经在这片厂区工作了十年。
初次见面,这位1966年出生,在钢厂待了26年的老国企高管,与我们想象中的截然不同。他穿着一身淡青色的工装,国字脸,戴着银色框眼镜,没有架子,语速轻快且幽默风趣。
周敏正在复盘昨天的生产数据。
在我们到来之前,周敏正在手机上查看钢厂当天的生产数据,跟进西昌钢钒和阿里云合作的两个智能制造项目,具体而言,即在炼钢的脱硫工序和板材表面质检中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周敏非常健谈,采访过程中,AI、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甚至更多专业名词,自然又流畅地从他的嘴里蹦出来。
在周围的环境中,这些词语显得格格不入。传统、笨重,西昌钢厂和BAT几乎处在两个世界。
从周敏办公室的落地窗望去,是一片参差错落的厂房、烟囱。它们按照炼钢的工序,分为不同的车间。两个数十米高的双曲线冷却塔,吞吐着白色的水雾,再往远看,就是层叠的群峦。
厂房里是另一番图景:数百根炙热的板坯整齐地排列着,等待冷却,每根重达30吨;二十多米高的行吊悬挂着一炉烧红的钢水,从工人头顶快速掠过;冶炼车间里火星四射,热浪翻涌,室内温度超过40度……
西昌钢钒车间里的炼钢炉。
就连西昌这座城市,也没有任何互联网产业的基因。它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这是中国最贫瘠的地方之一。相较于北上广而言,西昌处于边缘中的边缘,用互联网流行的表述,它属于绝对的下沉市场。这座偏安西南一隅的小城,常住人口不过70多万,北上广的零头都不到。从杭州出发,我们辗转重庆,乘坐了近5个小时飞机才抵达这里。
不过,在这片互联网的沙漠地带,一些变化开始发生了。
2018年7月,攀钢集团的董事长和阿里云智能的副总裁李津见了一面,两人一拍即合。随后,阿里云在钢铁行业的第一个大数据项目选定西昌钢钒,周敏被指定为负责人。
“我推崇新技术。”周敏的语气笃定。按照参与此项目的阿里云工程师吴昊的说法,他简直是阿里云最好的BA。每天早上,他们睁开眼睛,就能看到周敏发来的“日报”,对昨日的数据进行总结,或者提出一些意见、思考。
目前,两个子项目已经落地。今年9月12日,我们在西昌钢钒的车间看到,一位年轻的女工正对着电脑,输入算法给出的参数,就完成了脱硫工序的操作。
通过阿里云工业大脑智能炼钢产品在脱硫工艺优化的助力,每一吨钢已经可以节约钢铁料超过一公斤,对于年产超过400万吨钢的西昌钢钒来说,钢铁料成本的节约数量可观。同时,在板材表面质检这个环节,通过工业大脑冷轧表检产品的智能定级推荐,帮助质检员提升了定级准确度,同时也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量。
周敏和西昌钢钒的故事,是数字化转型浪潮的中的一个缩影。但是,他并不是独行者。
“理想状态是,车辆能够自动驾驶,三五知己亲朋在高速上吃着火锅搓着麻将,沿途可以在高速路途中逛逛景点、shopping一下。大家再不说‘走,去川西耍’而是‘走,去川西高速耍’。”在距离西昌450公里之外的成都,85后的陈垦滔滔不绝地向我们描述“智慧高速与自动驾驶”的愿景。他是川高公司旗下的信息化公司引入的第一位博士。
陈垦正在查看项目数据,跟进进度。
陈垦穿着黑色潮牌T恤,脖子上挂着一根银色的项链,坠子是一只哑铃,看上去既不像国企员工,也不像做学术研究的博士。他热爱生活、热衷健身,“我没有过劳肥之前,别人经常以为我是体育专业的”。你很难把他和智慧交通、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博士等标签联系起来。
陈垦全程参与的成都绕城高速智慧试点项目,在十一国庆长假即将迎来大考。借助于阿里云、达摩院以及高德地图等技术与服务,在成都绕城高速这个交通大动脉上,已经可以实现交通事件的自动发现、自动预警、自动判识、自动协同,最终实现缓堵保畅。同时,在川陕交汇处,国内第二长的高速公路隧道米仓山隧道,针对应急安全型的实现方案已经开始全面测试。
同样是在交通领域,与成都相距1800多公里之外的杭州萧山,AI已经深入交通系统的神经中枢,指挥红绿灯,治理拥堵,为救护车、消防车保驾护航。“通行速度提升了15%吧。”该项目的推动者,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分局副局长孙世祥告诉我们。如果放到城市维度来看,这是社会巨大的效率提升。
风起于青萍之末,在看似最不可能变化的边缘和角落,周敏、陈垦和孙世祥这样的创新者正在不断涌现,他们在各行各业里,扮演着探路者的角色。
冒险
“你疯了吗?”陈垦离开金饭碗进入一家国企下属的子公司时,前同事感激他留下的编制名额,又忍不住带着狐疑的目光问他。
让改变发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多数情况,创新者们都没有可供借鉴的道路和方向。对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先行者而言,迈出第一步,本身就是一场冒险,需要极大的勇气,面临极大的压力。
“用云计算、大数据炼钢,可以说是科研项目。”周敏加重了语气。他刚接触阿里云时,双方都很兴奋,信心勃发,一口气列了12个项目。但最终,仅选择了两个项目作为“小白鼠”。
在晚饭期间,周敏向我们袒露了他当时的担忧,科研项目本身就意味着存在失败的风险。“有时候,即使失败了,这个方向依然有可能是对的,但是因为这一次错了,后面就不敢试了,行业内的人也不再走这条路。”周敏强调。
“创新”是西昌钢钒的企业文化。
合作模式无先例可寻,同样是杭州公安萧山分局副局长孙世祥的掣肘。2016年,当阿里云的王坚博士有意在萧山落地城市大脑时,他是拒绝的。双方第一次开会时,孙世祥不断的提问,希望推掉这个项目。“这不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是没有石头摸,还看不到对岸。撑死只有过河念头。”9月中旬的一天,在公安局的会议室里,他挠着头,笑着打了个比喻。
20多年里,他做过社区民警、刑侦警察也管过交警,但是第一次接触信息化。“我的白头发都是这三年长出来的。”孙世祥有着公务员少有的幽默。
对于一些人而言,这场冒险甚至意味着个人生活转向。
在进入四川高速之前,陈垦在一家被众人称作“金饭碗”的事业单位上班,工作体面,朝九晚五,稳定而安逸。但是,这个“不安分”的年轻人却感到非常“失落”。“简单重复,一眼便可以看得到头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川高公司的招聘。“一张智慧高速的大饼,附带着清晰的规划和路径图。“陈垦回忆,“年轻人,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来这家公司看看”。
陈垦回家之后,纠结了一周左右,方才下定决心。他递交了辞呈,跳槽到这家川高公司旗下,信息化部门仅15人的公司。
成都绕城高速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
陈垦入职时,公司已经开始着手搭建四川高速的大数据云平台。2018年夏天,川高打算以85公里长的成都绕城高速作为试点,和阿里云一起探索用大数据、AI来治理拥堵。高速公路是与外卖、电商购物截然不同的场景。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超14.3万公里,作为朴素的基础设施,从表面上看,它几乎没有什么可以改变的。“据我所知,在国内外,此前都没有人尝试过。”陈垦说。
他的生活也仿佛驶上了高速公路,从此发生了180度转向。忙碌,是最明显的变化。“我以前每周健身三到四次,现在每三到四个月健身一次。”
“公司信息化部门已经扩张到65人了,但是还在不断地招人。未来5~10年之内,要招到1000人。”陈垦说。他不再是公司唯一的博士。在他看来,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国企”,本质上已经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他们和北上广的互联网人一样,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困惑、焦虑以及每天不断涌现的新知识、新信息。
笃信
“我们在这个地方,如果不奋斗,不努力,就不会被客户看到。”周敏的身上,看不到外界对国企管理层的刻板印象,除了花白的头发之外,年龄的界限在他身上很模糊。“今天能活下来的企业,都是非常努力的。我们的竞争对手,就是学霸,白天上课,晚上还偷偷用功的。只有创新,才有可能弯道超车。”
在公司内部,他是对新技术最为笃信的那部分人,即便是年轻的下属百般质疑时,他也从未怀疑这个方向。“方向对的,总能找到路,即使路径和设想的不一样。”
他很早就尝过钻研新技术,比人先走一步后带来的苦头和甜头。五六年前,主管生产设备的他,为了研发一种高强钢,周敏顶着所有的试验和投入可能仅仅会换来废铁的后果,给了研究院负责产品研发的博士“每种思路两炉钢水”。当时钢材价格高企,900多吨钢,直接意味着可能会带来四五百万人民币的投入损失。
结果不出意料,负责产品研发的博士用来做参数试验的钢水最后都变成了废铁。“我没有任何要求,就是让他们把试验中每一步的数据都完整记录下来。”周敏说。这次试验的数据为后来的研发方向奠定了基础。虽然第一次没有完全成功,但第二次他们成功了,此后攀钢的这款产品市场反响颇佳,成为一款定型产品。
正在监控数据的攀钢工人。
周敏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强烈的奋斗信念来源于他的原生家庭和求学经历。他的父亲是去过朝 鲜战场的老兵,受到支援三线建设的感召,收拾包袱就去了攀枝花筹建钢厂,当时攀枝花市连名字都没有,只有7户农民。1986年,周敏在东北大学(当时是东北工学院)攻读矿山机械专业,一直到研究生。
读研期间,导师的实验室的三台计算机,让他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周敏每天都琢磨着怎么和计算机系统较劲。“我那时会自己编病毒看能不能骗过计算机,夺取系统的控制权。”他现在仍然能准确说出老式计算机需要调用的某个口令。那是金山和瑞星刚刚创业的年代,他隐约感觉新的世界在破壳而出。
毕业后周敏的人生道路看起来与信息产业的链接被切断了。因为家庭原因他放弃了南下的机会,留在了小城攀枝花与父母为伴,父辈从事过的钢铁行业成了他此后人生的主场。偶尔他有些感慨,“如果当年南下了,人生命运可能截然不同。”
偏居一隅,留在笨重的钢铁行业,并不意味着周敏对外面的世界无甚了解。他一直保持着获取新知识的热情,他甚至比下面的年轻人更加相信那个尚未到来的未来。
在西昌钢钒与科技公司合作期间,冷轧表检项目经历了多次调整。钢水经过生产冶炼环节变成了钢板后,需要通过仪器和人工质检,达标的产品才能交付客户。影响钢板质量的因素很多,有时候一只蚊子落在钢板表面都会留下痕迹,从而造成钢板不达标。双方合作的初衷是通过大数据提升表检结果精度,但选取哪些数据作为分析样本却再三调整。一位工程师忧心忡忡,“有些数据被人工干扰过,我们有过几种思路,一种行不通就换一种。”周敏说到这个项目最新的进展时却特别乐观,“我们已经慢慢看到黎明的曙光了,初步看方向是对的。”
城市大脑堆积成山的汇报方案。
最难的,是在看不到方向的时候选择坚持。在接下萧山区的城市大脑项目之后,孙世祥不再那么像“公安局长”,反而更像焦虑的产品经理。他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却有一把洪亮的嗓子,讲话时中气十足。“每天雷打不动七点开会,所有人都要来,不解决问题就一直这么开下去。”但是意外的,他发现在项目焦灼时,这一招百试不爽,“崩溃”的阿里云工程师总能交出一份不错的解决方案。
新的故事
“我们的项目还没有验收,是不是已经赚回来了?”周敏一边夹菜一边考他的下属。没有等到回答,他就轻车熟路开始算账,报了一串数字后,得出结论:钱差不多已经赚回来了。
不过,相比较短期的收入而言,周敏更看重的是,是对于人的观念的冲击。他称自己“花了两三年给员工洗脑”,带着管理层一趟一趟去看行业里其他公司的做法。现在终于不用他来强力推动了。大数据炼钢项目的PM出去转了一圈,回来大喊坚定信心的小段子时常被他拿来打趣,“没看到之前,你觉得我们是错的吗?”
一些其他钢铁制造企业,慕名来西昌钢钒取经。见到这些交流的同行,他总会问几个问题,“你想通过大数据干什么?你现在有什么数据?你的数据怎么达到你的目的?”这些问题一出,同行就有点茫然了。
并非所有的同行都像周敏那么务实,他们只是把智能、数字化等概念当做一尊虚拟的神在供奉。最后,交流变成了周敏的单方面新技术布道,他乐于传播自己笃信的理念。
对于这位精明干练的管理者而言,和阿里云的合作,好比在黑屋子的墙上凿了一个洞,他看见了外面的世界,但远远不满足。他希望能自己开一扇门。
“下一步要改进质量管理系统隐藏着的流程问题,减少人的因素对数据的干扰……”“以后要减少人工,让AI来炼钢。”“还要考虑做更多的智能制造转型升级项目。”他谈及未来的打算。
而在高速和道路交通领域,项目的主导推动者是更为年轻的80后们。智慧高速的智能化监控完成后,希望提升承载容量已达上限的成都绕城高速的交通流畅度。随着项目的深入,川高公司和阿里云双方的工程师们发现,最初定下的是一个可以持续优化的目标。在道路系统里涉及到多个部门联合执法,只有更多的责任相关方参与进来,才会得到一个更优的结果。“我们需要这个项目的一些阶段性成果,来说服更多的人参与到智慧高速里来。”
陈垦说起在做的事时,有按捺不住的成就感。“之前我到沿海省份去调研学习,看到他们的智慧高速发展水平,会很羡慕。但几年过去了,他们还是那个样子,我们却蹭蹭蹭地赶上了、甚至超过了。”他对智慧高速的愿景毫不怀疑。新故事的种子已经播下,主角已经不是互联网巨头了。
对于这些创新者而言,单一维度的物质和金钱并不是最重要的考量。我们在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分局见到孙世祥的时候,他刚刚结束了一上午的会议,来不及吃饭,接受短暂的采访之后,就要赶往另一个会场。过去三年里,他不止一次想过放弃,转念想想,又觉得“舍不得”。
在复杂的交通系统里,任何看似微小的改变,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这位擅长推己度人的老警察讲了一个故事。城市大脑项目中,一个应用场景是他提出的_利用AI,针对特种车辆开“绿灯”,它被命名为一键护航。整个项目前后经历了漫长的锉磨,今年春天终于上线。
刚刚结束一场科技会议的孙世祥。
一键护航需要协调救护车上负责传导位置信息的SIM通信商的网络和GPS地址信息、120指挥台的反馈、交通队的信息、道路上的信号机指示灯信息。所有的信息完成整合下达指令要在秒以单位的时间内完成。
测试期间,孙世祥亲自跟着救护车,“如果有一天,在这个城市里,救护车上是我,或者我的亲人,送到医院,医生说,幸好早了一分钟。我会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不止一次,孙世祥用这个故事说服那些质疑新技术的人们。
2017年9月,孙世祥去了云栖大会演讲。他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们用蚂蚁的心态,最小的石头也是障碍,如果我们用雄鹰的心态,最高的山峰都敢尝试。在他的身后,昔日备受质疑的城市大脑,已经成为追随者众的新风口,各大互联网厂商纷纷涌入这片蓝海。
结语
这就是边缘创新者的故事,一切正在发生,一切未完待续。
他们从来都不是聚光灯下的人。但这些正在发生着的,在相对边缘领域里焕发出来的,野蛮拔节的力量难以被忽视。就像抖音和快手画幅中的人,他们被科技赋予了新的力量,他们正创造属于自己的新故事。
而他们的故事多少证明:一种新技术代替旧的技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的动能正在发生更迭。如果说旧的经济驱动,主要来自于土地、资本、劳动力。到今天为止,经济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组织、机制的创新。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经济新增长量里,67.9%是数字经济驱动的。
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时代,不论身处主流或是边缘,发现并顺应这个潮流的创新者,都有改变世界的机会。
相关推荐
五环外的三个瞬间:炼钢厂、高速路和一辆不停的救护车
拼多多连直播都在搞“五环外”
拼小圈,五环人看不懂的另类社交
教育公司掘金“五环外”,谁是下一个北上广深?
Q1广告逆势增长,“五环外”的趣头条却遭遇用户瓶颈
五环外两大巨头终联手,快手拼多多合作主播卖货
印度医疗版“Uber”「StanPlus」获150万美元Pre-A轮融资,为医院提供救护车服务
科技神回复 | NASA发布银河系中心区域高清大图,原来我们住在银河系五环外
焦点分析 | 拼多多找快手带货,五环外巨头都得突破围城
人类最牛的一辆“车”,与那些恰到好处的“疯狂”
网址: 五环外的三个瞬间:炼钢厂、高速路和一辆不停的救护车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0544.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748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7607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110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6886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6704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9941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7885
- 8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05
- 9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禹金涛率 6088
- 10从TikTok在美困境看全球 6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