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技术、新产业驱动新质生产力
要运用体系思维,从新技术、新产业、新场景等方面出发理解把握其中的深刻内涵与内在逻辑,识别制约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深层次障碍,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进而以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中经视觉
强化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作用
颠覆性技术被称为“改变游戏规则”“重塑未来格局”的革命性力量,它能突破现有技术轨道而转向新的技术轨道,以革命性方式对改变经济发展的形态,形成强有力的新质生产力。人类历史上的蒸汽动力技术、汽车技术、交流电技术、电报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都是典型的颠覆性技术,既形成了现代的汽车、电力、通信、互联网等庞大的产业体量,也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变迁带来深远影响。当前,世界正处于颠覆性技术不断产生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快速发展;3D打印正重塑传统制造业,颠覆甚至重构传统供应链体制;现代合成生物技术正在革命性地改造传统农业和传统制药业。
前沿技术则是各技术领域最先进甚至是“0-1”的技术。如以材料的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集成化为特征的材料新技术开发,是中国各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卡脖子”问题的关键,也是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例如,具有多功能、多参数和作业长期化的海洋技术,包括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技术、大洋金属矿产资源海底集输技术、现场高效提取技术和大型海洋工程技术等,可以大大提升中国对海洋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形成对中国经济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具有超大产业规模的海洋经济。为此,加强对前沿技术的探索与开发,并形成颠覆性技术,是进一步落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举措。
从“足够好”的颠覆性创新,到“足够强”的颠覆性技术,我国已经提出了更合理的科技创新战略。我们要进一步鼓励科技领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对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开发,使这两类技术成为我国当今和今后科技创新的重点,期间,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努力探索5-10年甚至更长远的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更是要把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作为创业的根基,从而更好推动我国的创业向技术创业为主的趋势转化。
强化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价值
未来产业是基于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的产业,是发展潜力大、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是面向未来并决定未来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力的前瞻性产业。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对“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的探索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导向,这将进一步加大产业“未来化”过程,进一步助力中国产业发展攀升全球价值链的高端。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表明中央更为关注更前沿更落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我们要基于“非对称战略”,提出符合国家或者区域资源禀赋特色的未来产业重点布局方向,特别是要有国际视野,立足国际竞争,强化战略思维,奋力在未来产业的谋划方面走在世界先进国家前列。如进一步发展好中国的具有较大优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正在形成新优势的柔性电子材料产业、合成生物产业等。同时,要积极探索大模型、算力、元宇宙等驱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于“后香农”理论的未来通信产业、基于生物工程的现代农业、食品业和制药业等。
近年来,合肥加快了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2022年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3%,占规上工业比重56.2%,创历史新高。同时,又充分发挥基础研究雄厚的优势,不断探索量子科技、聚变能源、深空探测等未来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城市,和北京、上海、深圳同为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的同时,在短短15年左右的时间内GDP从千亿攀升到万亿。合肥的经验表明,对未来产业的不竭探索,就能形成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就能从根本上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强化国家战略需求和丰富场景对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作用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依托重大工程与丰富的场景,以体系观统筹发挥各创新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支持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从而加快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切实增强经济活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场景驱动形成的精准经济值得关注。京东方、海尔集团等大力发展场景驱动的物联网经济,形成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后劲。三峡集团、国家电网、中车集团等央企坚持以重大工程项目为牵引,以场景驱动推动我国复杂产品或系统的研制,走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场景驱动创新既是将现有技术、数据、产品和服务应用于特定场景,进而创造更大价值的过程,也是基于未来趋势与愿景需求,驱动战略、技术、数据、组织、市场需求等创新要素及情境要素整合共融,不断开发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要积极开发面向颠覆性技术、未来产业预测的决策支持平台,综合运用人的主观洞见(头脑风暴、未来蓝图分析、情景分析、德尔菲法等方法)和机器的定量分析(知识图谱、技术预见、文献计量、交叉影响分析、趋势外推等方法),依据人机深度融合的混合智能智慧大脑,持续开展颠覆性技术、未来产业的战略预见等,为形成符合中国特色并能领先世界的未来技术和未来产业方向布局提供决策支撑。
因此,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把握场景驱动的新范式、新机遇,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全力发展精准经济,全面塑造发展的先导优势,加速实现从创新追赶到创新引领的跨越。
强化新质生产力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
培育以新型劳动者队伍为代表的高质量生产要素。数智化工具等新型生产要素能够极大地延展和增强传统生产要素的功能,全面提升生产要素的质量。从人的要素角度出发,通过与新型生产要素结合,数智化赋能的劳动者的知识素养、劳动技能、劳动质量、创新能力得到系统升级,成为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可以显著优化劳动力结构,释放人才红利,全面提升劳动生产率;从物的要素角度出发,新质生产力可以有效推动数智化工具与资本、土地、技术等传统生产要素深度融合,使传统要素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推动要素价值增值、要素成本降低、要素结构优化,显著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关键核心技术充分掌握的新型生产工具。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形机器人、脑机融合、新材料、精密制造等技术将推动机器、工具、技术设备等传统生产工具实现功能、性能、效能上的全面跃升,发挥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乘数倍增效应。当前,“数据(新型生产要素)+算法(新型劳动工具)+算力(新型劳动主体)”驱动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将会对各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安全、国防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直接关系到未来数十年的世界发展格局。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新型生产工具这场事关国运的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权,高度重视通用技术,全力推进筑底板、锻长板、补短板,有力支撑传统产业升级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在数字中国建设的浪潮下,经济发展的时空限制被加速打破,需求端和供给端之间的“信息差”快速消减,更高效低损的资源配置和更科学精准的供需匹配成为可能,必将催生新型生产组织模式和劳动方式。从组织模式来看,从受限于物理空间和地租逻辑的机械化、同质化、孤岛化、集中式、排他性生产逐步迈向数字空间无限供给的柔性化、个性化、平台化、生态化、共享化生产;从劳动方式来看,数智化赋能的劳动者将成为企业活力和价值创造的真正来源。普通劳动者与企业家的特质、能力差距越来越小,甚至超越企业家。劳动者将不再是困在格子间里或生产线上的工具人,而是灵活响应市场需求和持续创新的主人翁。通过拥有契约的签订权、执行权和契约收益的剩余分配权,实现责任、风险与收益的统一,使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得到充分释放。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陈劲(本文第二作者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朱子钦)
发布于:北京
相关推荐
加速新质生产力生成
软件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中国移动高同庆:筑新质生产力,担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一线调研·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北京:“数”为先 抢“新”机
“新技术出现,谁最先拥抱新的生产力谁就有机会创造最大的价值”|新基建三问三答@牛卡福
网易传媒CEO李黎:人工智能成为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世界工厂,大咖“论道”:新型工业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阿里云张勇:AI时代会出现新的领军企业,一个新的生态正在形成
阿里云张勇对话德勤戴耀华:AI 时代会出现新的领军企业,一个新的生态正在形成
与工业革命相比,数字革命对生产力的带动有限
网址: 以新技术、新产业驱动新质生产力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05595.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31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279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828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54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382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09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00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44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423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