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页PPT,融资7个亿
PPT融资还在上演,这次发生在人形机器人。
近日,总部位于挪威的人形机器人公司1X宣布完成B轮1亿美元融资,本轮融资方主要包括瑞典 EQT Ventures风投基金和其他著名的全球投资者。EQT正是2022年收购“风投女王”徐新的老东家霸菱亚洲的私募股权基金,当时的管理规模已经高达920亿欧元。
但据报道,本轮融资是靠13页PPT搞定的。
这一幕稍显离谱。即便在风投市场火热之际,PPT融资也通常发生在尚无成熟产品和商业模式的天使、种子轮次,上文提到的靠13页PPT拿到的融资已经到了不算早的B轮。
在募投相对冷淡的当下,还有这种景象发生,解释恐怕只有一个——赛道足够热,项目方筹码足够多,变相抬升了投资入局的门槛。
往前盘一盘过往融资,有一些端倪。1X的过往融资以挪威当地企业和投资机构为主。就在去年,1X曾获由OpenAI创投基金(OpenAI Starup Fund)领投的2300万美元A2轮融资,其他投资者包括老虎环球基金(Tiger Global)和一个由Sandwater、Alliance Ventures和Skagerak Capital等挪威投资者组成的财团。
划重点,这是OpenAI对外投资的第一家人形机器人企业,而人形机器人也是AI大模型应用的重要场景。
OpenAI方面对1X的背书是:“在通过使用安全、先进的机器人技术来增加劳动力方面,1X走在了前列,相信1X可以对未来的工作方式产生影响”。
另外,根据1X官网,B轮融资的主要用途是对即将推出的第二代机器人,即双足机器人模型NEO进行量产,NEO是专为日常家庭辅助场景而设计,接近科幻电影中经常看到的“机器人管家”。1X的第一代人形机器人EVE也早已在北美和挪威等地的车站、医院、物流和安全等场景实现了商业化落地。
由此可见,靠PPT就完成的B轮融资并非资方头脑发热。
1X不仅拥有业界头部真金白银的背书,也有人形机器人领企业罕见的商业化落地能力,展现出了“硅基生物”成为打工人可能带来的人力革命,以及一个充满诱惑的广阔To C家庭应用市场。
击败特斯拉,史上第一批上班的人形机器人
OpenAI投资的第一家人形机器人公司1X,究竟质地如何?
1X Technologies(下称“1X”)成立于 2014 年,公司总部位于挪威,是一家生产具有类人运动和行为能力的机器人的公司,在全球拥有60多名员工,团队成员大多来自于Google Brain、Deepmind等。
公司前身是Halodi Robotics,后来于2023年更名为1X,暗示了与其他必须放慢速度才能发挥功能的机器人不同,1X的模型能以正常人类1倍速工作。
公司第一代产品名为EVE,是一款拥有两臂、两眼和四轮底盘的机器人,软件部分由OpenAI的ChatGPT提供支持,可以通过头部的LED面板直接对话,融合了VR、AI、智能导航等多种技术,使其具备了强大的拟人化执行能力,例如,转弯、开门、开窗、抬起物品等,能在各种环境中执行多种任务,如后勤和安保等。
值得注意的是,1X第一代人形机器人EVE已经成功实现商业化。
在医院后勤领域,2022年初,1X推出了医护助理轮式机器人EVE,已经在挪威Sunnaas医院进行测试,负责医院后勤工作,让护理人员解放出更多时间,关心患者。据悉,1X至今已销售了140台人形机器人。
在安保领域,2023年5月,1X推出“保安EVE”入驻一家制造工厂,负责监控和安全管理工作。1X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Bernt Øyvind Børnich表示,安保人员已经习惯了使用技术,利用相机系统、警报传感器和动作传感器。现在,这些保安也将能够操作一批EVE机器人。
EVE是史上第一个成功进入职场的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度已经成功击败了马斯克的擎天柱Optimus。
EVE对标的产品,是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二者在功能、商业化落地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重合度。不过,2023年5月一场人形机器人比赛中,EVE凭借灵活的行动和学习能力,战胜了Optimus,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第一代产品EVE的成功,为后续产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据悉,1X最新一轮1亿美元的融资,仅靠第二代人形机器人NEO产品13页PPT就俘获了一众明星资本的芳心,足见,市场对1X寄予厚望。
第二代产品NEO的应用场景已经从2B领域,向商业化前景更广的2C领域拓展。
NEO瞄准了更有挑战性的家庭场景,用来处理日常家务,身体构造模仿了人类肌肉运动方式,由“轮腿驱动“进化到了“双足”,可以行走、慢跑、轻松开门、拿捏物品等,行走速度4km/h、奔跑速度12km/h、载重20kg、运行时长2~4小时。预计,NEO将于2024年发布。
人形机器人,下一个万亿市场?
人形机器人,从2023年火到了2024年。
OpenAI对1X的投资,也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下一个阶段的讨论——人形机器人。英伟达CEO黄仁勋曾大胆预测:人工智能下一波浪潮是具身智能。甚至认为,人形机器人是继新能源之后,又一个新兴万亿级市场。
没上车的,还在入场。
连软银孙正义也在紧锣密鼓看项目。孙正义曾公开表示,计划在AI领域投入数百亿美元。据悉,他正在寻找仓储自动化、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deal。1X technologies正好符合这一画像,软银也有意接触。
但从全球范围来看,人形机器人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真正成熟落地的产品是少数。国内市场同样如此。
前不久港股上市的优必选,作为人形机器人的代表公司,其人形机器人产品仍处于测试环节,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商业服务和家庭陪伴。预计2025年~2027年能在三五个专用场景,逐步实现商业化。
另外,人形机器人领域初创公司普遍比较早期。以人形机器人“新四小龙”为例,他们大多是2022~2023年新成立的公司,创始人和团队也很年轻。
目前,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创办的“智元机器人”、阿里达摩院出身的“有鹿机器人”、科技公司前高管+AI科学家组成的“逐际动力”,以及清北罕见同款投资的斯坦福博士的“银河通用机器人”,被称为人形机器人“新四小龙”。
其中,“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自带流量,其创办的“智元机器人”市场热度很高。成立于2023年2月,成立仅四个月时,公司估值已经高达12.31亿美元(约合88.5亿元人民币)。收获了一众明星资本、产业龙头、国资的支持,包括高榕、高瓴、经纬、李彦宏私募基金、抖音和地方国资等。
除了个别明星项目以外,人形机器人领域能融到钱的项目占少数。大多数投资人仍然是“看的多投的少”。
有机器人赛道FA表示,可以参照进口替代的投资逻辑。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还没有实质性突破,大多停留在实验室里。就连头部几家明星项目,产品也不成熟。除了技术困境之外,人形机器人产品动辄几十万一台的成本,也预示着离落地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为了加快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各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所都在努力提供支持。
北京、深圳、上海等地也纷纷出台政策,鼓励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与整机产品的研制与批量落地。2023年11月初,国家工信部发布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计划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2027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高校也从资金和技术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上交大的卢策吾,斯坦福的李飞飞,联大的李德毅院士,西交大的郑南宁院士,都在搞具身智能方面的研究。”
从2023年起,中国已经进入了人形机器人“元年”。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形机器人的火热,这股势头只增不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东四十条资本 (ID:DsstCapital),作者:张俊雯、曹玮钰
相关推荐
13页PPT,融资7个亿
亚马逊发13页清单证明马斯克也爱打官司 马斯克:我们不一样
前途汽车欠薪,PPT造车泡沫已破,第二梯队新造车融资难度加大
想顺利拿到融资?这7个错误千万别犯
疫情之下,线下教育转型线上,不可忽视这7个环节
资本不相信故事,凭什么相信你的PPT?
“小镇”创客不写PPT
成立仅4周,只有6个人的AI公司,融资8个亿
“干活不如写PPT”,反映了怎样的一种企业生态
西藏珠峰,“PPT锂王”的投产之困|钛媒体深度
网址: 13页PPT,融资7个亿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05744.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3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304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85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572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409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14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07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471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446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