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分析 | 想把电子病历推广到全国,怎么就这么难?
作者 | 袁斯来
编辑 | 韩洪刚
两会期间,李彦宏关于完善电子病历的提案引起了很多人关注,电子病历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
电子病历是医院信息化最重要的基础,也是医疗大数据行业的“血液”, 2009年以来,国家相关部委多次出台文件促进电子病历的普及。
而近年来各路资本也纷纷进入这一充满想象空间的赛道,抢占起跑位置,甚至有数据称,以全国近百万家医卫机构为潜在用户,这一市场可达5000亿规模。
但现实情况是,根据2015年CHINC对2622家医院进行的抽样调查,已经应用电子病历的医院达到72.57%,但应用水平5级及以上的只有16家,占比仅为0.6%。而电子病历的5级应用才能实现“闭环式给药环境完整地在至少一个病人服务区域实现”。
显然,在发展了快10年后,电子病历在中国医院总算是有了量,但还远谈不上高质。
实际上,善于高举高打到中国互联网公司,一直想啃下这块硬骨头,尤其当医疗是可见的AI落地场景时,更让资本心向往之。
去年末,百度就在AI世界大会上高调发布了百度灵医,之后也开始收购医疗大数据的创业公司,能够看出想要在这个领域做尝试。一旦能够借由电子病历的路径和医院合作,拿到数据,意味着医疗行业AI技术商业化的大故事可以讲很久很久。
但寥寥数十家和千亿的市场规模实在太过悬殊,也难怪李彦宏要发出这样的呼吁。
一份电子病历,为什么这样难?
动力在哪里?
国家卫计委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曾经说过,“绝大部分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还是0级,何谈互联网+?”在这背后,李彦宏所提到的信息不能互通、数据割裂、安全规范限制当然是重要的原因。
但电子病历难以普及的还有一个关键而简单的理由:医生没有动力去使用它们。
现在电子病历系统已经成了大型三甲医院的标配,很多时候却沦为了面子工程。住院医生还有时间去填写详细的病情和数据,门诊医生很多就草草了事。
这当然也能够理解,看看各大医院门诊的接诊量就可以了:北京协和医院2017年日均门诊量1.5至1.7万人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日均门诊量也为1.5万人次。医生每天要接待的病人不计其数,即使是纸质病历也是草草写就,所以医生的字迹别人永远看不懂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医生个人来说,完成电子病历必然是会花费更多时间的。美国临床信息学专家ClementMcDonald就发现,使用电子信息系统看诊会让医生平均每天多花上48分钟,有测试表明,一个急诊科医生一次值班要完成全部的电子病历,要点击鼠标4000次。
“现在电子病历普及最大的难点就是医院不想用。尤其是门诊医生,很难问诊3、4分钟还得花10分钟去写病历”,医疗大数据公司康夫子的创始人张超告诉36氪。
在电子病历普及得最好的美国,多年来坚持以正向激励来鼓励医生,从2011年开始,如果医生连续5年都能有效地使用电子病历,通过审核后,最高能够获得44000美元的奖励。相反,社区医生如果从2015年,如果还是没有用好电子病历,每年从“美国老年医疗保险”中获得的报销金会损失1-5%。他们都是自负盈亏的自由执业者,收入来源就是保险的报销费用,这些罚金意味着直接的经济损失。
反观国内,政府职能部门当然能出台行政命令强制医生使用,但政策终究还是需要由医生落地。如果出台强制性惩罚措施,可能引起已经疲惫不堪的医生更大反弹。而如果与经济奖励挂钩,则可能引申出其他的问题。
躲不开的隐私问题
即使在美国,电子病历也受到了不少关于隐私泄露的质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就有离职员工偷偷进入学校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查看自己老板、同事还有一些明星的病历,虽然很快就被抓捕了,但公众的担忧很难完全消解。
在国内,这样的信息泄露也屡见不鲜。2016年,《南方都市报》就报道了深圳市50多家医院上万名孕妇的个人信息遭泄露的事件,母亲的姓名,电话、子女姓名等等一览无余,地址都精确到了门牌号,这些信息都在“黑市”叫卖,一条价格是300元。
当医院自己掌握数据时,都会存在泄漏的情况,遑论交给外部公司。所以,但如果不能解决数据隐私保护问题,电子病历推广会一直如履薄冰。
于是,鉴于互联网公司过去在用户隐私保护上的“黑历史”,医院不会轻易把高度敏感的病患数据交给它们。而医院本身在数据化上也不会有多大点实际经济收益,所以看上去简单的电子病历落地推进实际上困难重重。
唯一的办法是严厉的法律约束。以美国为例,最为关键的就是1996年的HIPAA法,也即是《健康保险携带和责任法案》(HIPAA)。它事无巨细地规范了涉及医疗安全、医疗隐私、数据泄露告知等等一系列行为。电子病历也纳入了保护范围内,医生要是私自泄露信息,会面临牢狱之灾。
严刑峻法之下,相关公司自然会小心行事。苹果曾经也试水了医疗领域,在推出HealthKit时,他们和美国最大的电子病历公司Epic和一家诊所合作。这项服务会搜集一些智能设备监测的健康机能数据,分析后提供给用户资料和治疗建议。即使看着并不复杂,苹果也需要仔细研究HIPAA法案后才敢动作。
信息孤岛
即使医生愿意费时费力,也有法律保驾护航,电子病历的数据还是很难得到有效开发。
医院一直被称为是“信息孤岛”,数据没有互联互通。北京500多家医院的信息系统供应商有40多家,他们彼此之间的数据标准都不一样。
而电子病历真正发挥作用以覆盖相应的巨大投入,需要达到最高第7级的应用,即“医院具有无纸化的EMR环境。即完整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
而创业公司津津乐道的医疗人工智能场景,更是需要海量的结构化数据,仅仅是对以往数据的结构化处理就是短期内“不可能完成对任务”。
北京市2017年就推进开始30家医院共享电子病历,但背后涉及北京市医管局、国家卫计委、中国医学科学院等等林林总总的管辖单位,需要它们协力才能推得下去。
再者,共享信息对于医院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刚需。能够“共享”的电子病历最直接的一个好处就是,患者不需要重复检查,节省了医疗资源和医生的时间。但这样一来,在现有的社保报销体系下,显然存在医院之间经济利益上的冲突。
如果立足于未来,在有关人类生命的医疗行业,能够勾勒的蓝图还是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AI辅助、大数据分析、深度学习、精准诊疗等等。只是,这些故事的开头——一份电子病历,现在看来都还远未书成。
相关推荐
焦点分析 | 想把电子病历推广到全国,怎么就这么难?
百亿电子病历市场,互联网医院是HIT的下一个目标吗?| 医疗信息化行业年报分析
焦点分析 | 赵薇、范冰冰都敲过钟了,为什么音乐公司上市就这么难
新华社评:李子柒,怎么就这么红?
语音录入、病历质控,AI独角兽切入医疗的另一路径
焦点分析|快手的海外战役怎么这么难?
焦点分析 | 告别了罗永浩,坚果手机能在字节跳动旗下重生吗?
焦点分析 | B站前两年还在追番,怎么又开始迷国创了?
2019医疗信息化中标数据分析,最高中标金额近1.2亿元,三级医院需求占六成
焦点分析 | P2P监管风暴将迎来大结局,中小平台难过关
网址: 焦点分析 | 想把电子病历推广到全国,怎么就这么难?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060.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3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304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85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572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409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14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07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471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446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