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病态的鸡娃学钢琴,终于结束了

病态的鸡娃学钢琴,终于结束了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4年01月22日 14:53

曾经的中产鸡娃标配钢琴,如今卖不动了。

最近有媒体报道,过去一年钢琴老师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学琴的和买琴的好像突然都消失了,许多钢琴老师说,自己的收入断崖式下跌。而大大小小的琴行接连贴上了停业通知,甚至连曾经的行业标杆“英皇”也跑路了。更上游的钢琴厂家,日子也不好过,压货、库存高企是关键词。

看起来,钢琴只是一个极为小众的行业:在A股数千家上市公司中,只有两家以制造钢琴为主业;在就业的大水池中,钢琴老师也不是一个高容量的岗位。毕竟,作为一项门槛极高的艺术类型,即便是对于中产阶层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但恰恰是这么一个小众行业的变化一直处于社交媒体平台的高位热搜中。钢琴行业的惨淡之所以会引发人们如此巨大的关注,无非是因为,它就像是一面透镜,折射着从生育、育儿乃至家庭开支观念的快速变化进程。

相比前些年动辄卷出天际的顺义妈妈、海淀妈妈所造成的巨大社会心理压力,这一届父母,似乎已经提前躺平了。

01

许多人以为,钢琴行业的下滑是从疫情开始的,或者是归因于疫情后的疤痕效应的冲击。但这种收缩的起点,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更早。

至于原因,其实倒也是我们近年来所熟悉的逻辑——2018年起,国内取消艺术特长生中考加分政策。当需求没有了,供给自然也就要受到影响。在实用主义和目标导向的环境下,家长们放弃钢琴几乎是这一政策的必然结果。

自当年2月文件发出起,A股唯二的两家钢琴企业销量就陷入下滑通道。

2019年至2022年,海伦钢琴的立式钢琴,销量由36738台降至22792台;同期,珠江钢琴的钢琴销量由15.61万台(架)降至11.02万台(架)。钢琴和相关配件的销售收入,对这两家公司营收的贡献,都高达9成。

首先,钢琴作为一项投入门槛极高的兴趣,意味着源源不断的“氪金”。当失业、优化、裁员成为成年人世界的主题词,一个家庭的资源是有限的,需要被放在更高性价比的地方。加上钢琴已经不再能够成为加分来源,哪怕是那些还是想要鸡娃的家长,也完全有更多更便宜且效率更高的选择。

另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如今鸡娃的声量越来越小了。取而代之的新闻是,越来越多的“儿童抑郁症”新闻在不断出现,儿童心理问题正在成为心理学界的一个重要关注方向。

当然说回来,这也是此前政策出台的初衷,一系列所谓课外兴趣班确实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心理压力。

02

但政策、社会心理变化可能也只是浅层的原因。对于包括钢琴在内的所有艺术培训乃至是整个教育行业来说,真正的危机,是人口的收缩。

早在2019年,中国社科院人口所就发布报告预测,如果按照一名妇女生一个孩子的生育水平算的话,中国人口负增长可能提前至2027年出现。

但实际情况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中国总人口比上年末减少了85万人,是1961年以来首次负增长。这要比社科院预测的人口负增长时间提前了5年。

而按照1月17日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年末全国人口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

这已经是人口数量连续第二年的负增长。

《中国发展报告2023》对我国人口问题做了专门论述,报告称,出生率延续降低水平将主导中国人口变化的长期趋势,预计未来年度出生人口约每十年下一个百万台阶。

孩子在不断减少,钢琴又能卖给谁呢?

03

在最近的热播剧集《繁花》中,有这样一幕镜头:

宝总去玲子家,在上楼时见到一个孩子正在一位钢琴教师的指点下,弹出了清脆的钢琴声。那是那个向上阶层流动刚刚打开大门的时代里最悠长的背景音乐。

如果追溯国人特别是家长对于钢琴的热爱,最早确实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1992年,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来到中国进行钢琴巡演,第一次引发了国人对于钢琴的热度。

但真正意义上让家长们青睐钢琴的,还是1996年年仅14岁的郎朗受邀参加中国交响乐团成立的那场演出。当时所有的家长都认为,如此优雅的艺术形式、如此动人的音乐篇章,一定可以培养孩子的音乐气质。

后来有研究者复盘钢琴的发展路径时,曾经这样写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钢琴作曲家慢慢地突破了传统思维和思想的束缚,积极努力地创新钢琴音乐的风格和手法,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到钢琴音乐当中,推动着钢琴音乐的发展。

在当时那样繁花似锦、拥抱开放、尊崇艺术环境下长大的年轻人,对于钢琴怀抱友善态度也是情理之中。以至于后来在他们成为父母的时候,出于考试加分的目的之外,多多少少都还是有希望培养孩子艺术气质的需求的。

那时候的共识也是明确的——学好钢琴,能够对年轻人的前程有巨大的帮助。

但作为一名身处北京的家长,我这两年肉眼可见的是,身边想要鸡娃的家长越来越少了。

相比上世纪90年代那些年轻企业家们意气风发的日子,如今的年轻人的梦想,多半都变成了考公、上岸、编制。我们哪里还需要钢琴这种需要安静聆听的“靡靡之音”呢?

在现实面前,孩子更多是一代人的软肋,而不再是改变家庭命运、实现阶层跃迁的希望。在这种情况下,从个体层面来看,放过孩子、放过自己,或许是最好的个人应对策略。

至于像钢琴这样的生长于过去那个经济和人口高增长时代商业逻辑的产业,尽早转型、调整思路才是上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冰川思享号(ID:icereview),作者:沸雪

相关推荐

200元一节课学跳绳,「鸡娃」战场转向体育
花200万鸡娃的新中产,都输给了闲鱼上的95后辣妈
为什么我一定不会鸡娃?
领养、整容、出道,娃圈是如何“鸡娃”的
中产破碎的钢琴梦
鸡娃的90后中产,最怕养出“城市做题家”
“鸡娃”逃不开的智商税,它排第一
你不知道的真相是,鸡娃的性价比已经越来越低
我为什么疯狂给娃报班?
内卷娃还是输给了小时代

网址: 病态的鸡娃学钢琴,终于结束了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06009.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