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背靠阿里影业,李安再上赌桌

背靠阿里影业,李安再上赌桌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19年10月07日 11:24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棱镜”(ID:lengjing_qqfinance),作者李然, 编辑张庆宁,36氪经授权发布。

背靠阿里影业,李安再上赌桌李安

“我现在都还有点害怕。”

身经百战的李安有些紧张。8月下旬,一批好莱坞记者被请到派拉蒙的片场,观看他新片的片段。面对这群口味挑剔的观众,他心里有些没底。

肉搏、枪战、追车、爆炸……20分钟的片段震撼了来客。让他们惊讶的并不是动作场面有多华丽,而是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一切都近在咫尺,真实得伸手可及。

这是李安的新片《双子杀手》,这部电影采用了最顶尖的影像规格:120帧、4K、3D。简单来说,这样的规格下,电影的清晰度是一般电影的四倍,流畅度则是五倍,加上3D的立体效果,更接近人眼所见的真实。

用流行的说法,这是一部VR电影。

但李安清楚:只要有一个镜头不对,观众就会出戏。他带领500人的技术团队,已经忙活了两年。没到上映,谁都不能掉以轻心。

今年65岁的他,早已不是那个拍《卧虎藏龙》、《断背山》、《色戒》的李安。

过去十年,这位拿遍奥斯卡、金熊、金狮的大导演仿佛变了一个人,和电影界最先进的影像技术杠上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初尝3D,《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体验了前所未有的120帧,这部《双子杀手》又要用上最先进的特效,完全用电脑生成一个20岁出头的威尔·史密斯。

“我已经不在戏剧的世界里了,我更希望电影看起来有意思。现在每拍一部电影,我都在尝试远离戏剧,用视觉讲故事。”

三年前《比利·林恩》问世时,李安说出了让不少粉丝可能会伤心的话。然而这部技术上划时代的影片,最终成了一场失败的实验——全世界没有几家影院能满足放映要求,大部分观众都没机会感受电影的革命性在哪。 

李安很清楚。对3D、120帧的尝试,让他有了超凡感悟:以后的电影真的不一样了,过去电影人积累的经验,未来可能排不上用场。

三年后,他带着更大投资、更大场面、更大牌的《双子杀手》回归了。如果取得成功,这部电影会载入史册,其意义不亚于默片变有声,黑白变彩色。

如果失败呢?

高处不胜寒。敢于像李安一样挑战观众的大导演,凤毛麟角:彼得·杰克逊失败了,他的《霍比特人》才把帧数翻了一倍,观众就抱怨像在看电视;詹姆斯·卡梅隆成功了,《阿凡达》足以名垂青史,续集甚至要尝试裸眼3D。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只是未来是怎样,我们还不知道。”李安说。

李安的第二次机会

《双子杀手》的故事看起来并不复杂——

一位年近退休的特工意外遭到一名神秘杀手的追杀,在激烈较量过程中他发现,这名杀手竟然是年轻20多岁的自己。一场自我对决旋即展开,而背后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

就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在好莱坞已经流转了20多年。迪士尼、首任“007”肖恩·康纳利、梅尔·吉普森、尼古拉斯·凯奇、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壮志凌云》导演托尼·斯科特….半个好莱坞都和这个项目产生过联系。

真正考验人的是技术。要想让同一个人以相差近三十岁的状态同时出现,要么是用化妆来回切换,要么用电脑特效抹去皱纹,但化妆不适合大量动作戏,特效又意味着巨额成本。几度筹备,项目最终都不了了之。

2017年,迪士尼卖掉了版权,《双子杀手》的剧本递到了李安手里。剧本最早一版是《权力的游戏》编剧大卫·贝尼奥夫所写,稿酬200万美元。

在李安接手的同时,威尔·史密斯也同意加盟扮演主角。素有“大片推手”之称的著名制作人杰瑞·布鲁克海默也跟了过来,《双子杀手》这个项目在他手里已经捂了十几年。

背靠阿里影业,李安再上赌桌李安和威尔·史密斯在《双子杀手》片场

外界对这个组合并不是很感冒。《焦点》《震荡效应》《附属美丽》接连扑街,重创了威尔·史密斯的票房号召力。布鲁克海默点石成金的魔力也消失了:《加勒比海盗》系列一部不如一部,《独行侠》大失所望,和迪士尼20多年的合作也画上了句号。

李安自己,刚刚从职业生涯的一场豪赌中缓过来。

耗费三年打造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全世界第一部采用120帧、4K、3D全套高规格的电影,故事讲述了一名参加伊战的美国士兵意外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在回国接受表彰过程中感受到光怪陆离。

这场豪赌以惨败收场。除了中国观众不吝好评,耗资4000万美元的《比利·林恩》,在全世界几乎都遭到了冷遇,尤其在美国,票房只有区区170多万。

“当时评价确实很狠(brutal),不是很公正。”三年后聊起《比利·林恩》的反响,李安依然倍感遗憾。

他之所以遗憾,是因为大部分观众都体会不到这部电影的特殊之处。

背靠阿里影业,李安再上赌桌电影《比利·林恩》海报

但凡有幸以120帧的格式看过的观众,都会对影片强大的临场感印象深刻。正如有评论说:

“男主杀人时,我仿佛就在现场。”

然而2016年《比利·林恩》问世时,全世界只有纽约、洛杉矶、北京、上海、台北的五家影院能按最高规格的120帧来放映这部影片。改造一个影厅,成本要几百万。

在中国,万达等院线推出了60帧的版本以解影迷之渴,虽然画面流畅度下降了一半,但至少是李安亲自调试的版本。更多的影院放不了60帧,甚至也没有4K的高清设备。

这原本是片方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阿凡达》上映前一年,全中国3D银幕不到一百块。为了迎接《阿凡达》,各地影院在短短三个月内匆忙上马了300多块3D银幕,最后还是一票难求。

然而对于120帧的《比利·林恩》,片方却很犹豫:技术虽然顶尖,但电影不够商业。

“当时电影公司也不知道该拿这部电影怎么办,他们态度很摇摆。”李安回忆。

得到阿里、复星支持

《双子杀手》是个不折不扣的商业大片。这一次,他得到了各方的支持。

在美国,发行方派拉蒙在几个月前就开始游说各大院线升级设备。在中国,华夏电影甚至推出了一套新的影院系统,以满足120帧的放映需求。阿里影业、复星影业,中国的明星企业争相站到了影片背后。

有了威尔·史密斯挑大梁,电影的宣传也更容易做了。更何况这一次《双子杀手》里还有两个他:51岁的特工亨利,和23岁的克隆人Junior。

商业片并非李安的强项。30年来,他名下只有一部《绿巨人》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片。 

但《双子杀手》面临的技术难题,恰恰勾起了他的兴趣:威尔·史密斯“扮演”的克隆人Junior,实际上是一个完全由电脑生成的角色。

“特效减龄”在好莱坞蔚然成风,为了角色需要,“年轻”了20岁的小罗伯特·唐尼、约翰尼·德普先后在《美国队长3》《加勒比海的5》里闪亮登场,但效果像是用了美图秀秀。

背靠阿里影业,李安再上赌桌特效打造出的年轻版德普

《双子杀手》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道路。电影的特效方维塔数码,参考了二十多年前威尔·史密斯主演的《六度分离》《绝地战警》《独立日》等片,然后花了整整两年时间用电脑复原了他20多岁时的脸,细到每一个毛孔、每一条血管。

“我们把CG做的Junior放到了《绝地战警》的一个场景里,和原片一起放,结果观众根本看不出区别。”李安说。

大量面部特效与李安坚持的120帧叠加,结果“不堪设想”:片中一个两分半的长镜头,一共有1万4千多帧画面,特效量超过了一些电影的全片。常规电影一秒是24帧画面,120帧意味着特效量至少是五倍。

前所未有的新技术全都集合到了一起,让李安和特效团队都很头大。

为了拍两个威尔·史密斯对打,他们花了九个月的时间反复调整优化。在120帧的条件下,观众从画面中得到的信息量成倍增长,演员的表演不能多,只能少。

“我跟威尔·史密斯说,你不要演那么好(act less good)。”李安开玩笑说。

背靠阿里影业,李安再上赌桌“20岁”的威尔·史密斯

因为特效工作量巨大,一直到三个月前李安才第一次看到克隆人Junior的成品。要知道,这部电影最后能不能成,完全取决于这个虚拟角色。

从这些意义上来说,《双子杀手》的确是划时代的:面对全新的影像模式,台前幕后的电影人都只能抛弃以往的经验,从头摸索出一套新的技法。正如一百年前的默片,现在来看夸张得看不下去。

看破24帧的谎言

技术终将改变电影的未来。李安在拍《少年派》时领悟到了这一点。 

李安对技术是“门外汉”:他很少用电子邮件,iPhone只会拿来打电话。和电脑特效认真打过交道的一次,还是七八年前的《绿巨人》。

他很早前就想把畅销小说《少年派》搬上银幕,但他一直以为那些文字描述的场面拍不出来,找不到工具下手。

幸运的是,《阿凡达》横空出世,3D技术真正成为了讲故事的手段,而不再是冲出屏幕的小把戏。《阿凡达》在商业和技术上的双重成功,为《少年派》铺平了道路。

然而第一次尝试3D,李安吃够了苦头。小孩,动物,大海,这部电影把三大好莱坞最害怕的元素都到了一起,难度系数翻倍。

背靠阿里影业,李安再上赌桌电影《少年派》的拍摄现场

出演男主角少年派的苏玛是第一次拍电影,李安不得不亲自扮演老虎给他对戏。为了分量很重的水上戏份,剧组回台湾搭建了一个巨型造浪池,因为李安发现好莱坞片场里的水池做出来的浪不够真,“真正的海浪根本不是那个样子”。

调教小演员、制造水浪、拍一只电脑制作的老虎……这些对李安来说都不是难事。让他最头疼的地方在于,3D完全挑战了他以往对电影的认知:那些在2D画面下非常正常的布景、机位,一换成3D镜头看起来就不对劲了,“越拍问题越多”。

这是因为,在传统的2D电影里,镜头一旦快速运动画面就会模糊,但这类模糊对人眼是勉强可接受的,甚至被很多人当作电影感的一部分。然而一旦变成3D,任何模糊都非常扎眼。

李安只好小心翼翼地绕开陷阱。在《少年派》的开场,他巧妙地运用了一连串静止镜头,既体现了3D的立体效果,又回避了运动模糊的问题。

或许真的是李安所说的“运气好”,《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成为了《阿凡达》之后最成功的3D电影:美轮美奂的场景和隐喻重重的故事让观众入了迷,全球票房出人意料卖过了6亿美元,李安更是二度得到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然而《少年派》却给他留下了巨大的“后遗症”:24帧的画面,越来越看不下去了。

背靠阿里影业,李安再上赌桌2013年,李安二度加冕奥斯卡最佳导演      

为什么非得是24帧?李安以前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对于电影人来说,每秒24帧是不容置疑的真理,已经沿用了百年。用李安的形容,“24帧像是天堂的篱笆,不能轻易跨出去。”

但事实上,电影每秒24帧,并不是因为艺术性必须,只是因为早期胶片要想有声音,每秒帧率最低只能是24帧。

也并不是因为有什么技术瓶颈——电视很早以前就是30帧,电子游戏已经达到了每秒60帧。

数字影像还在不断进步,以后电影怎么办? 

“这已经不是电影”

“思想就是克服你不懂的东西才会产生的。”

少年派摆脱了对幻境的留恋,李安也摆脱了对24帧的迷信,接下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决定尝试更高帧率。

一开始他心里并没有底,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犹豫到底要用多高的帧率。 

挑战观众是有代价的,凭《指环王》系列闻名的彼得·杰克逊已经领教过。在拍摄《霍比特人》时他大胆尝试了48帧,结果观众抱怨“太流畅不像电影,清晰得有点过分”。没办法,后两部《霍比特人》老老实实改回了24帧。

在李安看来,这并不是因为技术本身有问题,而是因为过往的电影拍摄经验并不适合新技术,包括他在内,都需要从头学习。

这并不是自谦。李安拍完《比利·林恩》后感叹自己像是重新回去读了一遍电影学院,“以前拍电影的小窍门,全都没用了”。

一开始,李安并没有打算用120帧拍《比利·林恩》。保险起见,他最初只打算提高到60帧,这一帧率的画面比一般电影要流畅2.5倍,对人眼来说已经是根本性的变化。

直到电影开拍前半个月,李安带着技术团队测试了120帧的片段,所有人看完都惊呆了,“这已经不是电影了。”

此时《比利·林恩》已经箭在弦上,但李安毅然决定改成120帧。

这样一来,剧组很多准备工作都要从头再来。为了适应高帧率,李安要求所有演员都不得化妆,因为化妆的痕迹会非常明显,让观众出戏。

背靠阿里影业,李安再上赌桌高帧率下,演员每个微表情、布景里每个物件都非常明显

这样的要求对演员来说可谓“残忍”。高帧率画面下,即便是影院最后一排的观众,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演员脸上每一条皱纹。剧组的化妆指导变成了营养师,管起了演员的饮食起居,以免不上镜。

信息量几何倍数增加,观众对演员表演的判断也有了变化。一般电影里融入背景的路人角色,在高帧率下异常扎眼,这意味着群众演员也一点来不得马虎。

高帧率对光线的要求也更高。为了满足拍夜戏的要求,剧组不得不增加了一大批打光灯,灯具的闪烁频率也必须调整到以120帧为准,才能保证亮度的稳定。用李安的话说,片场亮度堪比夜间的足球场。

剧组甚至找来了美国国防部用来看战斗机模拟的军用放映机,改装成了一整面屏幕墙,用来观察镜头效果。

一向温文尔雅的李安也成了技术团队的噩梦,成天到晚都在提要求。他常常直白地告诉工作人员:你做得还不够好。

李安“抛转引玉”

然而《比利·林恩》公映后, 很多评论疑惑:一个并没有什么大场面的故事,为什么要用这么先进的技术来拍?

大多数人不理解李安,这并不奇怪。《阿凡达》成功后,大批电影跟风转成了3D,把向观众扔东西当作卖点,很少有人理解到新技术到底会给电影带来多大改变。

“很多人把3D、高帧率当作视觉把戏,只是用来展现动作场面和视觉奇观,这种想法其实大错特错。其实最可贵的是用来拍人的脸,因为能提供亲密感。”李安认为。

也有人领悟到了他的苦心。有人将李安比作当代的达·芬奇,因为他会利用工具来实现艺术追求。

但用李安自谦的说法,他是“抛砖引玉”。

“我们一直都在模仿胶片,但数码电影(digital cinema)和胶片电影(film)是不同的。我想发展新的美学、新的美感,这是属于3D、属于数码电影的艺术。”李安说。

高帧率能不能像3D一样,成为未来电影的主流?

不只是李安,卡梅隆也在潜心测试,希望把《阿凡达2》拍成高帧率。这部备受期待的影片原本希望尝试60帧,但因为技术限制不得不改成48帧,上 映时间也一再跳票。

背靠阿里影业,李安再上赌桌卡梅隆与《阿凡达2》剧组成员

但李安不想等下去了。“要知道高帧率到底如何,不花个大半年功夫是看不到成果的,但这个时候你半个人都已经陷进去了,回不了头。”

他很清楚,相比《比利·林恩》,《双子杀手》是一场成本更高的赌博,无论是威尔·史密斯,还是背后的派拉蒙、天舞、复星等投资方,都在陪他放手一搏(leap of faith)。

“我知道会有很多批评,可能在这条路上要孤独很长时间,但我会一直探索下去,因为我想看看用新技术我们能讲什么故事。”

只不过这一次,他更多地听取了意见。因为《比利·林恩》被批评太亮,《双子杀手》改用了更多夜戏。

2016年上《十三邀》,李安被问到:“如果有一天你不拍了,你希望给电影史留下的遗产是什么?”

“一个拍电影很努力的人吧。我对世界的了解是有限的,就只是很喜欢拍电影。我希望在搅动人心上面有一些作用,搅动之后我希望有一点抚平的作用在里面。”

这句话说完不到两秒——“我收回,其实那些我也不管。我就是一个蛮喜欢拍电影的人。”

(文中部分配图来自网络,请版权所有者与《棱镜》联系,我们将支付版权使用费)

相关推荐

背靠阿里影业,李安再上赌桌
李安最差的电影《双子杀手》,却在科技上成就了他
最前线|疫情席卷影视业,阿里影业发布盈利预警
取消票补、押中爆款,阿里影业走出亏损泥潭了吗
阿里:不存在“优酷自制团队转入阿里影业”一说
「字节跳动影业」还有多久成立?
优酷自制团队转入阿里影业?阿里大文娱:不存在
焦点分析 | 《绿皮书》拿下奥斯卡,阿里影业拿下《绿皮书》
收购银河酷娱,这是阿里影业的一个新开始
AI技术与影视工业碰撞:更多的李安与《双子杀手》

网址: 背靠阿里影业,李安再上赌桌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0787.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