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惊喜过后,微软带给我们的是恐惧型创新吗?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ID:geekpark),作者:Jesse,36氪经授权发布。
微软的硬件产品,越是激进,越是号称「颠覆」,最后的结局往往越惨。
微软开了一场十分「迷惑」的发布会。
在对 Surface Laptop 和 Surface Pro 7 进行例行配置升级之后,微软一口气发布了三款「颠覆性」的 Surface 新品,分别是搭载 ARM 处理器的平板电脑 Surface Pro X、配备双屏可折叠的电脑 Surface Neo 和同样配备可折叠双屏的安卓手机 Surface Duo。
短暂的惊喜之后,舆论没有给微软留情面,越来越多的人将这几款新产品的演示定义为「迷惑行为」,认为它们是「强行创新」的结果。但在「迷惑」的演示背后,这三款产品分别代表了当下最热门的三个前沿趋势。
ARM PC 的未来
微软同时发布了两款 Surface Pro 平板电脑。
一款是 Surface Pro 7,和之前的 Surface Pro 一样,搭载英特尔处理器,运行完整的桌面版 Win 10。另一款是 Surface Pro X,一款脱胎换骨的 Surface。
Surface Pro X 是一台更有「现代感」的设备。相比 Pro 7,它的屏幕更大、边框更窄、分辨率更高,后置摄像头的像素更高,且支持 4K 拍摄,有更好的扬声器,配备了两个 USB-C 接口,没有 USB-A 接口,而且,没有耳机孔。
Surface Pro X 和 7 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搭载的是一颗 ARM 架构的,由微软和高通联合研发的 SQ1 处理器。微软在发布会上特别强调这款芯片拥有强大的性能,足以支撑运行 Win10。2.1 Teraflop 的图形处理性能也让这款 Surface 拥有在理论上相当强的图形能力。
Surface Pro X | Microsoft
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X86 架构处理器就一直统治着整个 PC 行业。从 PC 到 Mac,再到 PS4 和 Xbox One,X86-64 是桌面计算领域的黄金标准,英特尔和 AMD 也因此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两家芯片厂。
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发展,给这个领域带来了转机。ARM 架构的处理器凭借更低的功耗,更完善的功能开始抬头。最近几年,旗舰级 ARM 处理器的性能开始足以带动一个完整的桌面系统。而且 ARM 架构芯片还能让主板设计得更紧凑,在有限的机身体积里塞入更大的电池。这使搭载 ARM 芯片的设备续航更长,可以自己设计更好的 DSP(负责处理相机信号和视频解码),对 LTE、以及未来的 5G 也能有更好的支持。
与 iPad Pro 一样,Surface Pro X 也配备了支持无线充电的笔 | Microsoft
Surface Pro X 仍有一些缺憾,比如 ARM 版 Win10 系统下有大量的 X86 64 位软件,特别是游戏无法兼容运行。但转变已经开始,去年 12 月,高通发布了第一款 ARM 架构 PC 处理器 8cx,包括联想在内的 PC 大厂也开始推出搭载该芯片的电脑,配合 Win10 定制系统使用。
不只是微软,苹果也已经瞄准了 ARM PC 的未来。早就有传闻称,苹果正在开发搭载 ARM 芯片的 Mac 电脑,预计将于 2020 - 2021 年问世。而且如果将 iPad 看作一种「个人电脑」,它就是当下最成功的 ARM PC。今年的 WWDC 上,苹果开始促成 iPad 和 Mac 在系统软件层面的「融合」,这很可能预示着全面 ARM 化的未来。
双屏笔记本的探索
2016 年,苹果在 MacBook Pro 上加入 Touch Bar 时,就有人预言,苹果会借 Touch Bar 为跳板,最终推出一款没有实体键盘,C 面也是一整块触摸屏的双屏 MacBook。
这个想法不无道理,因为「触屏虚拟键盘」最初的原型,就是一群长期敲击实体键盘而得了「腕管综合征」的人,为了解决手指无力敲击键盘的问题而开发的一个全尺寸触屏键盘。早在 2011 年,苹果就申请过全尺寸触屏虚拟键盘的相关专利。
做一个全触屏虚拟键盘并不难,iPad 上就有全尺寸的虚拟键盘,但要做一块足够准确、有真实震动反馈,用户能进行高速盲打的虚拟键盘就没那么简单了。苹果为此布局了很多技术,「3D Touch」、「Taptic Engine」…… 但直到今天,这些技术都局限在 iPhone 和 Apple Watch 这些「小屏设备」上,没法搭载在 iPad 这样的大尺寸触摸屏上。
苹果最终没有推出双屏的 MacBook,反而是微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推出了 Surface Neo 双屏电脑。Surface Neo 配备对称的两块 9 寸触摸屏,转轴能够 360 度旋转。至于输入的问题,微软想了一个曲线救国的方法,为它配备一块实体键盘。
配备实体键盘的 Surface Neo | Microsoft
Surface Neo 配有一块小尺寸实体键盘,用户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将它以磁吸的方式吸附在屏幕上进行输入。在键盘吸附在屏幕上时,屏幕也会自动进行适配,将没有被键盘遮盖的部分变成触摸板或 emoji 输入栏。
Surface Neo 的产品逻辑有些明显的瑕疵。比如这样完全相同却又彼此割裂的两块屏幕,用户的注意力到底要放在哪一块上?既然实体键盘会挡住触摸屏,那从一开始为什么要把 C 面做成显示屏?
除了微软,英特尔也对双屏电脑充满了兴趣。去年 10 月,英特尔联合联想,开发了一款双屏电脑的原型机,形态上它与 Surface Neo 十分接近,只不过英特尔这款原型机的两块屏幕中,有一块采用的是电子墨水屏,便于用户进行手写输入和阅读。数码媒体 The Verge 主编 Dieter Bohn 评价这款产品时表示,「整个 PC 市场为了寻求突破,正充斥着各种古怪的新奇想法。」
Surface Neo | Microsoft
英特尔的产品至今还没有落地,Surface Neo 也需要等到 2020 年底才会正式开售,目前还有大量产品细节没有公布。至于苹果,3D Touch 在最新的 iPhone 11 系列上已经正式宣告死亡,Touch Bar 也处于被抛弃的边缘。今年 WWDC 上,苹果试图让 iPad 成为 Mac 的「副屏」,推出了 Sidecar,用户可以通过 iPad 和 Apple Pencil 在 Mac 上实现手写、绘画等功能。
巨头们各自展望了「双屏电脑」的未来,却都还没有交出最终的答卷。
折叠手机的想象
与 Surface Neo 一同发布的,还有 Surface Duo,一款「折叠双屏安卓手机」。
光是这个定义就拥有足够的话题性,微软「屈服」于谷歌,做了一款安卓手机,且还是折叠双屏的全新形态。
智能手机进化的每个标志性节点,都是由屏幕定义的。第一代 iPhone 采用的电容触控屏,iPhone 4 开始搭载的视网膜高分屏,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开启的大屏手机时代,以及小米 MIX、iPhone X 开启的全面屏时代…现在,不少手机巨头都认为,「折叠屏」会是智能手机进化的下一站。
三星和华为都推出了自己的折叠屏手机产品,Galaxy Fold 和 Mate X。它们都采用了柔性的可折叠屏幕,区别在于 Galaxy Fold 是将屏幕向里对折,而 Mate X 是将屏幕往外翻折。除此之外,小米刚刚发布的 MIX Alpha 其实也可以视作是一种「折叠屏」,它将屏幕从手机的正面延伸至整个边框,直到背面,形成了一个几乎 360 度的环绕屏。
Surface Duo 手机 | Microsoft
Surface Neo 没有采用柔性的可折叠屏幕,而是将两块独立的 5.6 寸屏幕用转轴连在一起。但因为它们中间有明确的分界,所以当两块屏幕展开时,并不能像一块完整的屏幕那样显示视频或游戏画面。在微软的想象里,Surface Duo 的交互形态可以是「像一本书一样展开,然后左右双屏显示两个不同的 App,方便进行多任务操作」,也可以是「像一台笔记本电脑一样被翻起,上面的屏幕显示内容,下面的屏幕进行输入、操作」。
但微软并没有给出第三方应用适配 Surface Duo 的方案,在产品演示的过程中也没有演示太多的实际应用。Surface Duo 最终体验如何,也需要等到 2020 年末正式问世时才能揭晓。
但从已公布的产品演示来看,光是「接电话」这个应用场景,Surface Duo 的交互就相当麻烦,需要用户用双手翻开手机,才能看到来电者是谁,接听之后还要将手机继续向后翻折,才能单手接听。在手机属性底层功能上的障碍,为 Surface Duo 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霾。
创新的焦虑
即使不依赖消费电子业务,微软已经是当下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但它从未放弃在这个领域的尝试。无论是早年的 Windows Phone,还是之后的「平板、电脑二合一」产品 Surface Book,个人计算设备的每个角落,你都能看到微软的身影。
另一方面,微软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从未取得成功。Windows Phone 因为第三方应用生态的局限被 iOS 和 Android 彻底消灭,2015 年 Surface Book 发布时,很多人对它「平板、电脑二合一」的设计充满兴趣,但之后的各种功能故障导致退货率居高不下,销量也持续低迷。
Surface Book 已经两年没有更新了 | Microsoft
这成了一种现象,微软推出的越是激进的,越是号称「颠覆」的产品,最后的结局往往越惨。反而是相对保守、传统的 Surface Laptop、Surface Pro,取得了一定成绩。
作为一家顶级科技巨头,微软本可以对产品设计进行更深刻的思考,推动技术创新,做出真正有意义的创新产品。现在的微软更像一家 KPI 导向的公司,为了向上面交差而做产品,做「最新最前沿」的产品。这像是一种焦虑,在技术方向尚未明确时,只关注前沿趋势的表象,做逻辑并不严谨的产品,强行「创新」,最终上演一场「迷惑行为大赏」。
相关推荐
短暂的惊喜过后,微软带给我们的是恐惧型创新吗?
面对失败的恐惧,创业公司最需要的是“坚忍哲学”
基因测试,可能会让你发现意外的“惊喜”
德国ALDI上海首店带给中国零售业的巨大启示
硅谷的又一个转折点?20年的狂欢和狂欢过后的下沉
守旧的互联网企业VS创新的传统企业:微软站哪端?
微软之外的比尔·盖茨
惨败过后,那些还在“做空”特斯拉的投资者是怎么想的?
张朝阳:创业者面对焦虑恐惧的最好方法是与其共存
南下增持超163亿,巨头腾讯能交出惊喜的Q4财报吗?
网址: 短暂的惊喜过后,微软带给我们的是恐惧型创新吗?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0809.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758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7671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182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694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677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9949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7894
- 8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14
- 9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禹金涛率 6091
- 10从TikTok在美困境看全球 6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