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为何这几年,许多家庭都是女性在养家?

为何这几年,许多家庭都是女性在养家?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4年03月08日 07:49

一、女性养家观察

这些年经济形势不佳,有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女性成了很多家庭的养家主力。

不说刘涛之类的明星故事,且说这些年的城市中产失业潮。从房地产、金融到互联网大厂,这些高大上的行业,都曾大量诞生较高收入的城市中产家庭,近年来,随着相关行业收缩,笔者大量前同事和朋友失业。

再细细一算,男性朋友/前同事失业的概率要明显大过女性。究其原因:

首先,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多数行业(时尚、服务等部分行业外),男性在职级、收入上都要高于女性,一旦行业或企业不景气,男性被优化的概率就要高过女性。而在面临降薪、调岗之类的“优化”时,男性更容易抵抗,而女性的韧性和灵活度更强;

其次,女性工作稳定性要整体优于男性。以往经济形势好,外部机会多的时候,男性在就业市场表现更活跃,当外部机会减少,女性稳定性更好的优势也就更明显;

随之,在再就业过程中,面对岗位下降、工资打折之类的既定现实,女性更接地气,韧性、适应性也都要强于男性,因而再就业的速度也要更快。

所以现实中,我所见的许多家庭,女性越来越多地承担了养家的负担。不少男性朋友的待业时间,甚至已长达数年。尤其当一些男性朋友还以炒股、投资、理财为名“养家”,其给家庭资产结构和生活带来的冲击往往还要加倍!

不光城市中产,“乡村中产”也是如此。譬如货车司机,相当于乡村技术岗位,向来是乡村较高收入群体,以往月入过万都是平常,如果是车主,收入还更高,堪称“乡村中产”群体。

中国有高达3000多万辆载货汽车,以每辆汽车配1.5名司机算(长途卡车必须配置2名司机),拥有4000~5000万货车司机群体,我老家不少亲友、乡邻就是其中的组成。这些司机基本都成家立业(要不是家庭压力,谁愿意这么拼),按一户3.5人算(农村家庭人口较多),那么,这个行业就养活了1.2~1.6亿人口!

类似上述房地产、金融、互联网大厂中产,货运司机群体堪称近年收入落差最大的乡村群体。这些年,随着社会投资趋缓,货源减少,运费走低;

另一面,油价、过路费、保险费、挂靠费等刚性支出居高不下,加上账期时间差(运费延迟支付而上述各种费用实时支付),货运利润被大量挤压;

同时,互联网货运平台的发展,在提升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货运企业和司机的议价权,使得司机们从“乡村个体”成为“平台打工者”,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行业利润,货车司机群体或大量失业、转行,或艰难维持。

与城市类似,更高收入群体更容易受经济形势冲击,而乡村务工女性相对集中的工厂流水线岗位影响较小。因此许多乡村家庭,女性养家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二、重新看见女性

现实中,女性在职场上所承受的牺牲,一般要比男性更高。比如女性更在乎家庭,更排斥异地调动或长期差旅,相应地影响到因此带来的职业发展。

特别当女性面临生育时,不得不按下事业发展暂停键,对职业发展影响更大。而一旦一些女性因此选择事业而不孕,又将承受较大的家庭和社会舆论压力,尤其在当前中国新增人口塌陷的“人口危机”情势下。

一面是在外,“妇女能顶半边天”,而且顶的面积越来越大,另一面是在内,不断增加的家庭生活负担。

女性往往是家庭生活的“顶梁柱”。家庭生活,通常体现为家务、人际往来、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日常生活、孩子教育及理财管理等几大方面,显然,大多数都是由女性主导。相比男性在主外的“顶梁柱”行为,这些家庭内部的“顶梁柱”行为,往往不容易被看见,但又是事实存在。

尤其当女性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养家责任,她们需要同时面对在外和在内双重负担,又难以像男性一样在外通过休闲、娱乐、社交释压时,女性的身心压力,通常都是加倍的。而一旦中年女性通过情绪表达出来,又总是被冠以“更年期”之类的社会歧视——男性若如此,照样也得“更年期”。

当前经济形势下,大量女性群体同时承担内外双重“顶梁柱”角色,其身心压力,往往不是男性群体所能理解的。现实生活中,不论家庭冲突隐患的增加、女性主导的离婚率的急剧提升,还是网上四处可见的吐槽,纷纷验证了女性压力和疏导不足的现状,需要引起城乡家庭和社会重视。

三、未来会好吗?

这些现象会好转吗?恐怕不一定。

时光回到20多年前,世纪之交的1998~2002年左右,中国社会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国企大改革。彼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员工,堪比现在的城市中产,有技术、收入高、有组织保障,且身为“工人老大哥”,社会地位还更胜一筹。

但结果呢?往往是今天还在办公室签批文件,第二天该下岗还得下岗、该上街摆摊还得上街摆摊。甚至像《漫长的季节》描绘的那样,骑着自行车载着自己的妻子去夜总会陪酒。

时代的列车轰然驶过,总要有人付出成本。上一代“城市中产”不淘汰,民营经济、我们这代80后就没有那么多机会,中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阻力就要更大!那今天呢?00后年轻一代的机会在哪里?数(数字)智(智能)经济的列车难道要踩刹车?

一个悲伤的事实,在以市场“专业/技能教育”、标准化制式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城市中产,一面是其“专业”日益被数智科技冲击、替代,另一面则是除了某项“专业”其他都不会、综合性价比越来越低的尴尬。时代不淘汰你还淘汰谁?

可想而知,我们未来面临的职场“优化”还将继续,甚至加速……

在日韩、欧洲等发达国家,女性相对经济独立,但一旦经济出问题,或者当女性都养不动家的时候,必然出现大量女性陷入风俗业的现象。我们的社会,不能再次出现像《漫长的季节》中“骑自行车送妻子去陪酒”这样的悲伤!

能怎么办?

其一,国家需持续重视保就业、保民生投入,降低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和居民负担,谨慎金融刺激和“放水”,坚决防止滞胀的出现。

其二,保就业工作需要更具针对性、更落地。譬如,针对货运、网约车、快递之类涉及亿万家庭的重要行业,防止各方过度冲击、避免过度监管。

其三,加速建设科技创新市场化转换机制。社会既要科技创新,更要加快科技创新-新增就业的良性循环,缓和其直接冲击。

更根本的,还是一代人的自我转型:要么深耕某些领域,建立、夯实不可替代性——但这可能只适合少部分人;

要么向年轻人学习,学习新技能、新思维、新方法,重新建立综合性价比;

要么转换场景,“退一步海阔天空”,带着更高级城市技能优势,向下沉市场求解——比如中小城市、新型县域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空间巨大,唯缺人才——这也需要国家、社会持续加大投入和引导!

我们依然要相信,科技和社会发展,终究是用来解放人而不是束缚人的,未来终将在曲折中走向更好。但一代人要有清晰的危机感,同时,也不能惯性地将自己的思想自缚,少一点“硬核”,多一点柔软,去改变、去重新适应,才是根本。

四、时代转型洞察

世间最强大的力量,莫过于时代前行的力量。1978~2018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总体是快速发展、宏大叙事、荷尔蒙爆棚的雄性化时代,全社会向往和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无疑更利于男性化体征。

另一面,则是轰轰烈烈的快速城市化、工业化、“理工大时代”,硬桥硬马,压力和动力都很大,成长的速度也快,但欠缺母性的温暖、宽容、慰藉、调和,难免让人喘不过气。以致上层的想逃离,中间的被内卷,下层的想躺平,再不行干脆做“三和大神”,也是必然的社会规律。

现实中,一个最不好的家庭结构,大概就是只有父性而母性缺失的单亲家庭了。显然,社会不可能持续高速发展、猛堆增量,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存量消化时代,既需要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增加社会人文关怀,也需要转换心态,更多地学习女性化力量:更接地气、更包容、更平和,以及更柔软、更具适应性。

在这个提醒我们关爱女性的节日,我要致以对女性的更高敬意。祝你们节日快乐,以及,向你们学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刘子1984

相关推荐

乡村女性为何“沉迷”短视频?
失业的中产精英,靠妻子养家
事业or家庭,为什么总是女性在问?
事业or家庭,中美女性的选择有何异同?
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什么让女性难以兼顾事业和家庭?
被“渴望”改造的家政经纪人:从小镇女性到追求年薪百万
农村家庭的隐秘痛苦,都藏在女性的名字里
越亏越多的B站,终于开始考虑“赚钱养家”。
基层女性:离生存太近,离觉醒太远
陈慧娴巅峰时退圈,刘德华滴水不漏,他们为何都是对的?

网址: 为何这几年,许多家庭都是女性在养家?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10970.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