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做什么”,也是一种伤害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伤害”是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做出了某些不好的甚至恶意的行为。
然而,“没做什么”,可能也会构成一种伤害。比如:
沟通中的“冷暴力”:用无视、沉默的方式对他人造成心理创伤。
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忽视”:父母没能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回应所造成的的创伤。无论孩子是伤心还是生气,他们的情绪总是得不到父母的关注。
亲密关系中的“依恋伤害”:在需要支持的关键时刻,却感知到被伴侣抛弃、背叛的感觉。就像你需要对方的拥抱时,Ta 却选择转过身去。
这些伤害,看上去并没有发生什么实际行为,但正是因为其中存在的“不在场感”,为他人带来了深深的痛苦。简单来说就是,“需要你的时候,你却不在”。
那些“什么都没做”的伤害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到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忽视”是一种最日常也最微妙的歧视
(江湖边)
不久前的奥斯卡现场,有 2 张动图在社交媒体引发轩然大波。
白人获奖者 Robert Downey 和 Emma Stone 被指在领奖时“无视”亚裔颁奖者杨紫琼和关继威。
有个评论说:作为亚裔(和女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最常见的歧视并非公开辱骂和暴力言论,而是这类“微妙的忽视”。
它可被视为一种“微攻击(microagression)”,它使人们感到自己不被重视、不被欣赏,作为异样的存在被排斥在主流叙述之外,不被囊括和接纳。
比如,当白人和亚裔在海外竞争同一个工作岗位时,对亚裔的标准更高更严格;新入职的亚裔员工,总是被指派边缘任务——但在机场安检中,他们被要求“行李特别抽查”的概率却比白人更高。
这种微攻击也可能表现为,当他们取得一些成就时,ta 们被刻意低估或被隐晦地模糊焦点。
比如在《坠落的审判》北大首映对谈会上,法语系主任董强两次评价 Justine Triet,“没想到导演这么年轻,漂亮,还以为是个老导演”。
一个拿到金棕榈的女导演,依然会被放在爹味体系里被“评头论足”外貌,不得不说咱们也是见怪不怪了。
这些冒犯者常常不觉得自己正在造成很大的伤害。但事实上,ta 们正参与着一类“有毒环境”的形成。
时刻觉察我们自己是否在某些场合里说了不合适的话,开了存在歧视意味的玩笑,实施了我们自己都不自觉的“忽视”和“看不见”,对于创建包容性和多元化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原来,“沉默”也可能变成一种伤害
(鲨鲨)
在生活中,我经常会用“沉默”的方式,去面对很多让我不知所措的时刻。
比如,遇到不想回答的问题时,与其他人发生了争吵时,以及面对一个人生气愤怒的情绪时,我都会试图用沉默的方式中断这些让我尴尬、恐惧、想要躲避的状况。
久而久之,“沉默”变成了我用来自我保护的方式,我也会习惯性地用“沉默”来处理亲密关系中的矛盾与冲突。
直到有一天,我和当时的男友发生了争吵。我一语不发,他的情绪却伴随着我的沉默变得越来越激动,“说话啊,你能不能说点什么”。
等到我们的情绪都恢复平静后,他对我说,“你每次沉默的时候我都觉得很受伤。你好像根本不在乎我,而我却像一个失控的疯子”。
通过这件事我才意识到,其实看似毫无杀伤力的“沉默”,有时候真的会对一个人产生很深的伤害。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作“沉默对待(Silent treatment)”,指的是拒绝与试图沟通的人进行交流,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排斥行为。
被沉默对待的人可能会遭受沉重的痛苦,比如焦虑、抑郁、自尊受到打击等等。他们会因为对方的沉默,感到非常无助,从而使自己的情绪变得更加激动。但无论自己怎样声嘶力竭,沉默的一方却依然无动于衷。
反过头来,为什么一些人会选择沉默的方式去处理关系中的矛盾呢?
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对方情绪的影响,可能是作为一种被动攻击对方的方式,也可能是因为自身不具备处理矛盾的能力,只能通过沉默来逃避问题。
然而,沉默却并不是一种处理矛盾的好方法。相反,沉默对待发生得越频繁,人们就越容易丧失对这段关系的期待,最终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结局。
所以,当我现在面对亲密关系中的矛盾时,哪怕依然想要习惯性地选择沉默,还是会让自己尽可能说点什么,尽可能去多关注一下对方的感受。
这不仅是在保护对方,保护这段关系,同时,也是在让自己产生能够直面矛盾的勇气。
如果我没有挨巴掌,我怎么确认自己受到了伤害?
(寒冰)
我们常规意义上理解的伤害通常是某种“行动”的发生:你打了我一巴掌;你骂了我一句;你抢走了我的东西——都是有形的。
但亲密关系(包括亲情、友情、爱情)中发生的伤害,因为介入了情感,它变得复杂很多,很多时候不是你做了什么才是伤害,没做什么也会造成伤害。
但这类“没做什么的”伤害有个问题在于,因为它和我们大脑中以往对伤害的认知不同,所以它很难被确认,受害者的感受往往是模糊的、混乱的,无法确认发生了什么,就更难以摆脱这种受伤的感觉。
而且也很难向外诉说,求得安慰和帮助(是的,你连受害者的身份都很难获得),“ta只是那个时刻没有理我”,旁观者也往往很难理解。所以受害者也会更加孤独。
很多时候心理咨询室发生的事情,就是你的感受表达出来,被确认,被命名,被理解,被共情,然后你会发现“哦,原来我的那些感受都是真的”“原来对方的确对我造成了伤害”,仅仅是到这一步,就已经好很多了。
另一方面在我看来,语言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没有语言的话,我们的大脑就无法理解眼前发生的这件事。
所以这些年越来越多讨论,我们给那些“没做什么的伤害”命名——冷暴力、沉默对待、依恋伤害、情感忽视等等,其实也是在帮助大家确认自己的感受。
我觉得,亲密关系这样看似极其私人的领域里,也充斥着大量的权力和暴力,而且正因为它是私密的,有时候发生的伤害才特别残酷。我们需要不断讨论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江湖遍、寒冰、鲨鲨,编辑:青豆
相关推荐
“没做什么”,也是一种伤害
车辆无法注册滴滴,老板自杀?滴滴:我们没做到位
《好久没做》:压抑家庭下,难言的性
疼痛也是一种病?
Apple Arcade:Steam没做的事情,为什么苹果可以做?
拼命地追求不像父母,也是一种束缚
寄宿制会伤害孩子吗?
工作无聊VS工作压力大,哪个伤害更大?
7个伤害大脑的日常习惯,看看你有没有?
来啊,互相伤害啊
网址: “没做什么”,也是一种伤害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13017.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04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105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624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37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213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9991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7962
- 8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52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280
- 10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