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10000家芯片公司“死于”2023

10000家芯片公司“死于”2023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4年04月24日 20:27

每天有30家公司消失,芯片暴富梦碎。

作者 |  芯潮IC王艺可

编辑 |  腾讯科技苏扬

芯潮IC阿牛

春江水暖鸭先知,猎头最能体会到半导体行业的寒气。

赵橙是一名资深的半导体行业猎头,她说自己正在寻找新的就业方向,“我和芯片公司一起消失了,今年已经离开芯片行业。”

赵橙的朋友圈已大半年没更新过芯片行业动态,最新一条是心理咨询相关内容。她的离场,可以部分反映芯片行业的真实情况。

过去一年,不少芯片企业负面消息满天飞,裁员、解散消息不断,更有不少破产清算的企业在无人的角落悄悄消失——钛媒体援引企查查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已经有1.09万家芯片相关企业工商注销、吊销,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近30家芯片企业消失。然而,海水的另一半是火焰,反观新注册的芯片相关企业,2023年共有6.57万家,同比增加9.5%。

旧的公司离场,新的项目纷至沓来,这个产业的“新陈代谢”从未停歇。

01.

每天近30家芯片企业消失

裁员、倒闭、清算与融资、上市、独角兽等词语形成鲜明对比。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负责人、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的说法,2023年,中国有3243家芯片设计公司(许多公司部分得益于地方政府的激励措施),其中一半以上的公司年收入不到1000万元人民币。如果这些公司没有造血能力,恐怕很难熬过这个寒冬。

时间往回倒拨,过去数年,初创芯片公司在资本和政策带动下,成群结队注册公司、组建团队,几轮融资后就变成了现象级独角兽公司。

“那些画大饼,5年内规划上市,并没有国际芯片大厂工作背景的海归博士,成为投资人争抢的对象。”三伍微创始人钟林这样回顾国产芯片公司“扎堆诞生”的现象。

钟林是一位射频芯片领域创业者,多次在个人公众号上发出行业风险提示,“很多投资人都是不懂芯片的,他们借用互联网投资逻辑和半导体创业画像去选择投资项目。”

部分投资人的冒进和热衷“讲故事”的惯性,为中国芯片产业洗牌埋下了伏笔。

如果投资人拉海归博士入局还算有门槛,那么从事功率半导体芯片、器件的芯微电子,直接将行业门槛拉到最低——根据其当时的招股书,公司员工793人,本科生仅16人,占员工总数比例2.02%。2023年3月份,芯微电子主动撤回上市申请,终止创业板IPO。

芯微电子不是个例,有些芯片初创公司本身就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状态,技术实力不扎实,但PPT路演能力很强,能在行业红利期融到一大笔钱,可惜技术并没有沉淀下来。

也有不少芯片公司是投资人的攒局项目,找一些海归或者专家教授创业,但这些人大多不是一线工程师,并不了解做芯片的门道。等到公司成立起来,拿融资的钱大批量挖人,然后把大厂的东西重新做了一遍、投入市场,最终出来一大批同质化产品,却很难实现技术创新。

上行周期,市场的火热掩盖了这种野蛮扩张的负面效应,等到市场遇冷,不少公司无法独立盈利,估值太高又难以推进融资,最终资金链断裂,走向着破产清算的结局。

相比上述极端情况,如今大多数公司最大的困境是缺钱。

“国产芯片公司很多都是闭门造车,花了很多钱做了一堆国产替代芯片又不得不卖,没有竞争力就低价出。价格越卷,分销商越挣不到钱就不会代理和推广,最终恶性循环。”钟林告诉芯潮IC。

2023年,OPPO解散哲库团队,放弃造芯,如同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悄无声息地加速了整个芯片市场“出清”的速度。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已有超过50家业内企业裁员,而仅仅第三季度至今,裁员企业数量就超过20家。

入行5年的陈明正是各家高薪挖人的受益者。2020年左右,他从上海一家芯片公司,跳槽到杭州一家芯片公司,薪资翻了一倍。但现在,他与圈内人交流不再是跳槽去哪里,而是谁家裁员比例多少,谁家又爆出裁员消息了。

他说,“今年公司相对稳定,但听内部消息说我们在春节后可能会降薪,也有裁员的计划,只是不知道比例有多少。”

一位半导体行业老兵程兵说,“行业泡沫和企业倒闭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他强调,创新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但倒闭的公司可以从商业模式、产品应用、市场等维度,帮助芯片产业试错,对行业探索也是有价值的。

“前几年,芯片行业得到了政策支持、资本关注,带动着资源聚集在芯片行业,而如今行业的周期变化可以帮助优质企业脱颖而出,也顺势培育了优质人才。”

现在,“新陈代谢”仍在继续。有钱的项目才能活着,不能挣钱又融不到钱的只能破产倒闭。

02.

赚快钱的人很难活下来

中国芯片创业有三个关键节点:18号文件发布、大基金成立、科创板设立。

2000年,《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18号文件)发布,曾单独留出一个章节专门展开“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其中一条写道:鼓励境内外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合资和独资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

此外,18号文件对集成电路产业重点体现在退税:“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产的集成电路产品(含单晶硅片),2010年前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实际税负超过6%的部分即征即退,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新的集成电路和扩大再生产。”

一纸落地带动外资企业来华建厂的同时,也吸引了一波海外芯片技术专家回国创业,中星微、展讯、兆易创新等企业正是在这一波浪潮创立的。

1999年,邓中翰在100多平方米的仓库里创办了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曾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枚百万门级超大规模数码图像处理芯片“星光一号”,并成为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芯片设计企业。

2005年,从海外归来的朱一明带着一份名为“超高速静态随机存储技术”的专利回国创业,创立了兆易创新的前身“芯技佳易”。创立数十年,兆易创新已连续数年成为中国大陆地区最大的NAND FLASH本土设计企业。2020年初,兆易创新市值一度突破1200亿。

同样作为创业者的钟林感叹,“这一批回国创业的人,有一部分是出于情怀才决定回国创业。他们有创业的情怀,也有对产业和祖国的热爱,加之中国创业环境可以帮助自己实现梦想,为中国芯片产业留下了较好的根基。”

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大基金”)建立,引导着社会资本开始转向关注半导体领域,国内芯片创业掀起又一波高潮。

到了2019年,科创板的出现彻底激活了芯片创业热情。芯片创业潮遍地开花,不局限于芯片设计,开始转向芯片上游,设备、材料、GPU、EDA、自动驾驶芯片等领域。

这一时期,芯片公司进入呈井喷式增长。2020年,国内的芯片企业注册量达到2.17万家,同比增长216%;2022年上半年,新增芯片相关企业就高达3.08万家。

踩中时代风口,每一波浪潮都造就一批英雄,也会留下“造富神话”,也难免存在浑水摸鱼者。

程兵分享了一个靠着“芯片”财富自由的案例——一个毕业后进入到一家半导体公司销售部工作的大专生,积累了一定人脉后,在芯片起风时,创立了一家小型芯片设计公司,但公司没有全职芯片设计人员,核心技术来自于“外包团队”。靠着几个兼职工程师带来的设计图,成功赚取上亿身家。

“他摇身一变成为了富豪,而我还在苦苦做自研技术,内心会有不甘心和憋闷的情绪。”可程兵知道,芯片行业需要真正懂技术、懂市场的人,这种公司终究不能长久。他说,“最近,很少听到这家公司的消息了。”

靠水晶球谋生的人注定要吃下碎在地上的玻璃。趁着芯片热度高涨的时候,一群人可以赚一波快钱,但却没有过冬的御寒能力。一同离场的,还有一批目的“骗补贴”“骗融资”的公司。

2018年,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就曾说过,我们在芯片技术上落后于人。在芯片制造方面,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在做,因为需要大量的投资。但做芯片设计的公司却多如牛毛,有些纯粹是滥竽充数。真正能跑出来的芯片设计公司并不多,最后能生产出好的智能芯片的公司就更少。

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23年108家芯片设计上市公司里面,半年报盈利企业66家,亏损企业42家,亏损率达到38.9%,盈利企业的毛利率和净利润下降趋势明显。

“上市芯片设计公司的市场影响力和渠道能力都会比非上市公司要好,供应链的价格优势也更加明显,但依旧亏损严重”,钟林说。

2023年,国内芯片设计企业数量为3451家,而大多数芯片设计公司集中做中低端芯片产品、搞价格战,而不是投入时间精力做研发。久而久之,芯片设计行业会陷入同质化竞争中,上市公司尚且在亏损线挣扎,未上市的初创公司经营情况可能也不尽如人意。

同为芯片创业者叶茂常这样总结芯片设计领域的“溃败”,他说大量融资项目里,芯片创业团队与投资机构签订的协议中都有回购对赌条款,“(接下来)想必会发生很多图穷匕见的故事。投资机构自己也是身不由己,他们也受到来自LP赎回的巨大压力,特别是很多基金的资金来源是政府资金。”

芯片行业洗牌仍在继续,造富只是芯片创业的一个附加值,项目都不在了,造富的故事也就戛然而止。

03.

人工智能吹散“寒气”

2024年的半导体行业是否出现了复苏迹象?

 “如果在2023年上半年聊这个话题,我肯定会给出否定答案,但现在我的判断发生了转变。”程兵分析道。

先从行业周期来看,此轮半导体下行周期行至2023年底,行业底部已经确认。目前行业存在的共识是,半导体行业将于2024年上半年走出下行周期的底部。被称之为半导体行业晴雨表的台积电法人说明会也透露出了积极的信号。

台积电总裁魏哲家表示,“全球经济、政治状况不明朗,不过仍旧看好今年整体半导体产业产值成长10%,晶圆代工有望年增20%。”

芯片产业的高景气度是技术创新驱动和消费市场应用带来的,AI产业大爆发将对半导体行业复苏贡献颇多。从英伟达股价暴涨可以看出,AI成为确定性机会。

马斯克此前在博世集团举办的BCW活动上表示,“人工智能技术进展迅速,我从未见过哪种技术能比其进步更快,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英伟达的市值如此庞大,因为他们拥有最好的神经网络芯片。”

虽然马斯克没有像Sam Altman那样提出7万亿造芯计划,但却给出了自己对行业发展的预判,“芯片热潮比此前的任何一次淘金热都要庞大。”

存储芯片作为集成电路占比第二大的品类占据着产业核心地位,对半导体与消费电子行业的景气度也有着重要的指向作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存储芯片出现涨价和回暖的趋势。

“AI推动了HBM的出货量(攀升),普通DRAM的主要供应商去年都在减产”,AI需求和减产共同推动存储芯片涨价,半导体分析师关牮对芯潮IC表示。

关牮长期跟踪半导体产业的市场走势,在圈内以吹寒气著称,但是今年的Semicon China大会改变了他的想法,“在这次展会上,我至少在一个方面听到了不少好消息:半导体行业整体趋势慢慢回暖了。”

他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全球半导体器件2024年预期销售额已经超过 5700 亿美元,逐步接近过去10年来的峰值,预期同比增幅更是超过11%。

“2月份存储器、AI芯片出现了暂时回调,但半导体器件整体是上涨趋势”,而对于2024年超过11%的增速,他的总结是2023年的销售额太低了,换一种表述则是“触底反弹”。

如果说数据是理性的,Semicon China大会的人气则是一种更感性的认知。

“这次大会规模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10个场馆吸引了1100多家参展商,三天就已经将明年的场地卖光。平均每平米600多美金。行业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不过,国产芯片行业“卷低端”、“烧钱”、“缺少盈利能力”的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在展会上,关牮也和朋友感慨,“过两年,这些公司会消失不少吧”。

Semicon侧重于半导体上游制造领域,展会主题聚焦“卡脖子”。在叶茂常看来,热火朝天的半导体上游设备材料,映衬的是备受冷落的芯片设计行业。“我可以大胆地说一句,肇始于2014年大基金成立,辉煌于2019年科创板推出,属于芯片设计行业的第一轮康波上升周期已经结束。”

叶茂常认为,芯片创业公司的宿命大多是被并购,“不能从市场上赚到钱,不能回归正常的生意逻辑,那就没有生存下去的必要。”

和程兵一样,他也认为这样的洗牌是一件好事。他说,“一个是降低行业内无序内卷竞争,客观上去产能,有利于真正有价值的公司,另一个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酝酿下一个康波周期。”

换句话说,在创业者的眼中,芯片设计领域的小团队创业之路已经到头,工艺制程和先进工艺半导体设备等,才是国内芯片行业突围方向。

“从半导体设计产业的完整度来看,国内现存的设计公司涉及的产品线还不是很完善的,大多数公司都是挤在某一风口,追求的是快速上市,真正想解决问题的人不多。接下来,创业公司需要清楚,内卷不是因为市场规模决定的,而是竞争决定的。不跟风、不浮躁,静下心来研发技术才是最关键。”钟林表示。

发布于:上海

相关推荐

10000家芯片公司“死于”2023
大多数创业公司死于融资
乔布斯儿子创办公司投资癌症治疗,因父亲死于癌症,想治病救人
新经济公司倒在春风里:六成死于没钱,近七成没熬过五年
刚刚,瑞幸咖啡门店突破了10000家!CEO说瑞幸已是一家全新企业
电子烟死于2019
第一家倒下的无人车公司:去年创下融资记录,如今死于内讧,终结于投资方逼宫
你的项目死于什么?
社交电商淘集集生于撒币,死于烧钱
芯片初创企业,加速洗牌?

网址: 10000家芯片公司“死于”2023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16366.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