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个容易对什么事都“无所谓”的人吗?
最近看到网上流行一个说法,说每个人都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分别叫“浓人”和“淡人”。
什么意思呢?浓人,指的是性格热烈,情绪外放,对生活充满热情而张扬的人;淡人,指的是情绪平和,随遇而安,做什么都“淡淡的”,没有太大的情绪起伏的人。
《半月谈》上面有一张图片,大致描述了这两种人在生活中的特征:
你觉得自己是哪一种人呢?
今天的文章,我想跟你聊聊,我是如何看待这种分类方式的。
1
说来有趣,这种性格的划分方式其实并不是首创。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有人提出过类似的划分方式。
熟悉心理学的朋友,可能知道一种人格划分方式,叫作A型人格和B型人格。这是由两位医学家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曾经一度也占据了人格测试和分类的主流。
所谓的A型人格,指的是竞争意识较强的类型。他们往往会有很强的追求成就的欲望,会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时间观念很重,做事喜欢快节奏、追求高效,性子有点急躁,可能还有点工作狂的倾向。
而B型人格则恰好相反。他们的性格偏向于悠闲、随和,也追求成就,但不会像A型人那样对成就充满狂热。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过程和感受,更乐意于享受当下,追求轻松的生活。
是不是觉得这两者其实十分相似?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种人格划分方式,在21世纪初就在国内流行过一阵子了。因为它非常简单,特别容易对号入座,门槛非常低。但也因为它过于简单,难以对复杂的、形形色色的人做出更细致的描述,因此很快就被抛弃了。
所以说,流行真是一个圈。曾经火过的东西,总会在一段时间后借着某些契机,再火一次……
2
其实,不论是浓人淡人,还是A型B型,它们从本质上,都是同一种人格特质的变体:外向和内向。
可能有人会问:外向和内向不是一种社交属性吗?为什么会跟浓淡和AB型扯上关系呢?
其实不是的。内外向是一种非常底层的特质,社交只是它表现出来的一个侧面。
很多人可能知道:外向者从群体中获得能量,内向者从独处中获得能量 —— 但这只是一种表象,并不是本质。
外向和内向的本质是什么呢?是大脑中多巴胺分泌的多寡和难易。
越容易分泌多巴胺的人,多巴胺阈值越高的人,我们就说他“越外向”。与此同时,他表现出来的特质,通常就会越接近于浓人和A型,也就是情绪会更热烈,做事更加风风火火,更加充满热情。
反过来,不容易分泌多巴胺的人,多巴胺阈值越低的人,也就越内向。他表现出来的,就会显得更加随遇而安,平淡恬然,不喜欢跟人争执,做事会更加随和闲适。
是多巴胺水平决定了一个人的内外向,而内外向又决定了一个人的外在特征,是更像一个A型的浓人,还是一个B型的淡人。
3
可能又有人会问:多巴胺影响的不是我们是否快乐吗?为什么又会跟性格扯上关系呢?
这又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误解。多巴胺决定的不是快乐,而是动力。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每个人大脑中都有一条“多巴胺槽”。这条槽越长,能够积累的多巴胺就越多。在这些多巴胺的驱动下,这个人去做事情的动力就会越强。从外表来看,这个人就会显得更加充满热情、充满干劲、风风火火。也就是典型的“浓人”。
反过来,如果这条槽很短,那就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它很容易被占满。而一旦占满了,我们就会感到“过载”,需要暂时断开连接休息一会儿,让多巴胺水平回落。
这就是内向者喜欢独处的原因。因为内向者的“多巴胺槽”很短,很容易被外在刺激占满导致过载。一旦过载了,表现出来就是疲惫、心烦意乱和手足无措。因此他们需要暂时屏蔽外部世界,让多巴胺水平回落,重新恢复正常状态。
也就是说:大多数对外向者来说“刚刚好”的外部刺激,对内向者几乎都是严重过度的。这就会导致,内向者天生会排斥人群、陌生社交和其他过于强烈的刺激,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消耗和压力。
进一步:由于内向者的“多巴胺槽”都很短,亦即,他们的日常状态,往往都是多巴胺水平较低的状态。因此,内向者看起来,一般都是随和淡然、与世无争的样子 —— 也就是典型的“淡人”。
它的本质是什么呢?是一种低欲望、低冲动、低动力的状态。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淡人”,经常觉得许多事情都“无所谓”,容易对自己说“算了吧”,那么很可能是因为你的多巴胺水平较低,一直处于一种低欲望和低刺激的状态之中。
4
那么,这种状态到底好不好呢?
我觉得很难一概而论,也许还是那句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对于一个“淡人”来说,他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可能是缺乏动力。就是经常容易感到无聊、乏力,什么事情都不想做,觉得自己总是被外界推着走,总是被动地响应外界。这可能会让他们感到痛苦,或是困惑于生命的意义,产生空虚感。
同时,由于缺乏动力,他们可能会不喜欢争辩、不喜欢去“争取”和“出头”,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职场和社会上比较缺乏存在感,容易成为埋头做事的人,容易利益受损,不容易被看见。
但与此同时,淡人也有自己的优势。他们不像浓人一样,需要不停地行动、冲刺和获得成就才能带来满足感——一点点细微的反馈和幸福感,就足以让他们感到满足。
比如:下午射进房间里的阳光;偶然听到的一首好歌;解决了一个问题带来的安定感;别人给予自己的一句感谢和认可……
他们从不介意一个人去做任何事情。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休闲,一个人旅行……对他们来说,热闹反而是一种打扰。安静地一个人待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一种莫大的愉悦。
他们固守着自己内心世界的秩序,不喜欢被打扰,而是希望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上,能够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安宁。
5
但我想跟你说的是什么呢?不要给自己贴标签。
一个淡人就一定不是工作狂吗?当然不是。一个淡人同样可以专注在工作上好几天,废寝忘食。区别可能只在于:浓人也许对许多事情都能够充满动力,而淡人可能只会把精力放在喜欢的事情上。
同样,一个淡人就一定非常安静、沉默寡言吗?当然不是。如果你跟一个淡人聊到他喜欢的事物,他可能口若悬河、眉飞色舞地跟你讲上几个小时。区别可能只在于:他讲完后会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去休息和恢复而已。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复杂的。外向/内向、浓/淡、A型/B型……这些只是一种单维度的倾向,并不代表着绝对会如何。一个人的行为永远是多维度综合的结果,而不能用某个单一的标签去衡量和理解。
举个例子:我们容易认为,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更喜欢接触新事物。但真的是如此吗?不是的。一个内向+高度开放性的人,很可能比一个外向+低度开放性的人更热衷于新鲜事物。
同样,一个内向+高度尽责性的人,很可能比一个外向+低度尽责性的人,表现得更像一个工作狂。
因此,当你用一个标签去框定自己的时候,其实就相当于把自己限制在了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束缚了自己的可能性。
6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标签呢?
我的观点是:标签是用来向别人描述自己的,而不是用来局限和束缚自己的。
举个例子:当我说“我是一个i人”的时候,我想表达的是什么?是:我想告诉你,我是一个不太喜欢社交的人,喜欢安静,喜欢独处,希望你能理解和接受这一点。
而不是告诉自己:我是一个内向的人,所以我不应该有太多的社交,不应该跟别人打得火热,不应该跑到扎堆的人群里面……
同样,当我说“我是一个淡人”的时候,我想表达的是:我是一个性格平和的人,不喜欢“卷”,不喜欢随便打乱自己的生活节奏,希望你能理解。而不是:因为我是一个淡人,所以我不应该对事情太过上心,不应该去争取自己的利益……
简而言之,标签是用来向别人介绍自己,方便别人对你建立一个大致的、初步的印象,知道你喜欢什么,习惯什么,明白如何跟你相处用的。它本质上是一张“社交名片”。
而不是用来框定和局限自己:因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我应该如何如何,不应该如何如何……
要知道,语言是会有强烈的自我暗示作用的。你对自己抱有什么样的认知,就越会影响和推动自己往这个方向去倾斜。
你越觉得自己是一个内向的人,就会越容易按照“内向”的刻板印象去生活,从而让自己真的变得越来越内向。
你越觉得自己是一个淡人,就会下意识地变得更加平淡、随和,不容易冲动,也不容易饱含热情和干劲。甚至当你觉得自己偏离了“淡人”的路线时,你还会下意识地阻止和遏制自己,让自己回到“应有的轨道”上面。
这就不太好了。
7
所以,我对你的建议是什么呢?
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不要被这种标签所局限。
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你能理解自己的特质背后的生理机制和原理,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也明白这种特质会给你带来什么。
如果你是一个淡人,那你的优势可能在于更平和的心态,不容易患得患失,不容易有太大的压力,同时更容易从生活中找到幸福和满足感。
而你的劣势是什么呢?可能在于略微缺乏精力和动力,不容易跟别人争辩,不太能承受过多的挑战和问题。
那么你的生活方式,可能就是要“抓大放小”:避免在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上陷入争论,避免它们对自己造成消耗;但是对于一些原则性的、利益攸关的事情,则要尽量克服心理障碍去发声,去争取自己的权益。
你可能不善于跟别人进行口头上的交流,那么在沟通方式上,可以尽量选择书面、异步、深思熟虑之后的交流,这样更能够扬长避短。
你可能精力会比较缺乏,那么,不妨尽量避免同一时间里处理过多的事情;而是尽量专注一些,把精力投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尽量在重要的事情上做到最好。
你可能立场会没那么坚固,那么,不妨尽量避免跟别人做无谓的争论,避免观点之争;而是尽量拔高视野,综合正方和反方的观点,让自己能够更全面地看待一样事物,避免陷入“屁股决定脑袋”的陷阱里……
8
但与此同时,你也要知道一点:
你是一个真实的、丰富的人,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一个标签都不可能100%地描述你。你是什么样子,完全由你自己决定,而不是由某个标签、某个分类所决定。
你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事情;你想要什么,就去追求什么。是你的生活方式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而不是后者决定前者。
从来就没有什么“真实的自己”,你此时此刻、所思所感的,就是你真实的自己。
闲聊时刻:
1. 所谓“多巴胺槽”,只是一个方便理解的说法,大脑中当然是没有这么一条槽的,这一点要理解。
2. 多巴胺水平较低的人,可能容易缺乏动力,因此,没必要强求自己对什么事情都要“充满活力”“充满干劲”,这不太现实。反过来,找到自己真正愿意去投入的事情,可能是更重要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 (ID:lxianshengmiao),作者:李睿秋Lachel
相关推荐
你是一个容易对什么事都“无所谓”的人吗?
为什么我们更容易对亲近的人发脾气?
你为何总是选择困难、优柔寡断?
情绪是一个不好的东西吗?
AI能成为专利发明人吗?
周航:创业真的需要合伙人吗?
马云:企业家赚钱容易 但最难的是创造价值
你骨子里的自卑,源于对自己“无限可能性”的防御?
36氪领读 | 今天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事?
让我们看看,手机App背着你都干了什么事
网址: 你是一个容易对什么事都“无所谓”的人吗?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17190.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43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334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915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601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439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18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16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501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477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