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散热,一个永远无法被解决的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 (ID:ifanr),作者:发现明日产品的
热҈热҈热҈
手机散热
散热,已经成为手机的一个重要卖点。
每个手机厂商在发布会上介绍自己产品性能的时候,往往后面就会跟着关于散热技术的介绍。例如刚刚发布的小米大小折叠屏手机MIX Fold 4和MIX Flip都着重讲了自己如何在手机上采用新的技术做到更有效散热,不久前小米发布的MIX Flip所采用的「台阶式立体散热系统」,就是将VC散热板与金属中框连在了一起,相当于变相增加了VC散热板的面积。
那么问题来了,在如今每家手机厂商都如此重视散热技术的情况下,我们的手机遇到高温天气还是会「发烧」?
手机散热为什么这么难?
去年年底,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讨论。
在Redmi K70发布会上,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提及VC散热板时表示:
VC散热面积越大,越说明这家公司没技术。
话锋直指多个友商,毕竟一加、红魔、真我等一众品牌都是用的是万阶散热。
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立即发长文回应:
最近有人说「散热面积越大就说明散热技术不行」,这是一种否定行业,不尊重科学和逻辑的反智言语,简直就是牛头不对马嘴的行业笑话。就好像在说房子越大,装修技术就越差一样,两者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
当天夜里,Redmi市场总经理王腾也发长文反驳道:
VC再大也没啥用,只会在VC上堆面积,说明这家公司确实没啥能拿得出手的技术。
那么VC散热板这究竟是不是越大越好?怎样才能真正把手机的温度降下来?这还要从VC散热板的原理说起。
VC(Vapor Chamber)均热板,通常由铜或不锈钢制成,是一个内壁具有细微结构的真空腔体。
VC均热板内部结构
当热量由热源传导至蒸发区时,腔体里的冷却液在低真空度的环境中受热后,开始产生冷却液的气化现象,此时吸收热能并且体积迅速膨胀,冷却介质迅速充满整个腔体,当其接触到一个比较冷的区域时,便会产生凝结的现象。
借由凝结的现象释放出在蒸发时累积的热,凝结后的冷却液会借由微结构的毛细管道再回到蒸发热源处,此运作将在腔体内周而复始进行。
换句话说就是,通过传导、蒸发、对流及冷凝四个步骤,利用液体蒸发吸热、冷凝排热的物理原理循环散热,将手机温度最高的部位温度降到与周边温度相同的温度。
在除了VC散热方案以外,还有一部分手机采用的是热管散热方案。
相比VC散热,管热同样用到了液体蒸发和凝结的过程来实现热量的传导和散发,不过由于形状通常是一条细长的管道,虽然可以呈现出弯曲或盘旋状,但实际使用位置和面积仍然有一定限制,因而在如今的手机上越来越少。
热管散热与VC液冷散热原理对比
手机上VC液冷散热与导热管覆盖区域对比
随着散热技术的发展,很多厂商还会在关键部分加入石墨烯、导热凝胶、铜箔、导热硅脂等材料来达到散热的作用,因而在当前手机散热系统中,VC均热板、散热管往往与石墨烯、铜箔等散热材料以组合的形式出现。
手机中的多层散热结构
各家厂商的散热系统虽然结构、形态有些差别,但无一例外都是利用材料的物理特性降温,之所以能够奏效,主要原因在于手机发热的部位往往集中在处理器、摄像模组、充电IC等局部区域,而其他部分则相对温度较低,这其中温差是热传递的主要驱动力。
所以毫无疑问,虽然散热技术各有不同,但VC均热板的面积直接决定手机散热区域的大小,均热板面积越大,意味着让热量在更大范围内均匀分布,减少局部热点的出现,这对于高性能处理器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散热尤为重要。
但如今夏季极端炎热天气越来越多,当户外温度接近甚至超过手机核心温度,手机内外温差减小,手机的散热效率显然会降低不少,进而让手机内部温度不断升高,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我们往往会感受到手机温度上升的速度甚至会比人体更快的原因。
图片来自国家气候中心
为了解决散热「各显其能」
既然在高温环境中,VC散热降温难以产生应有的效果,那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答案是肯定的,除了被动散热技术,一些手机还加入了主动散热方案。例如红魔最近推出的9S Pro+就采用内置风扇的方式,将风冷与液冷结合,这也成为了红魔手机的标志性设计之一。
红魔手机上的散热风扇
此外,还有很多外部散热部件,也能有效为手机降温,例如散热背夹。它通常由制冷片、风扇等部件组成,利用半导体制冷,也就是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精确地控制温度并实现制冷的目的。
散热背夹讲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珠的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被认为不太注重散热的苹果在今年推出的iPad pro M4版上也着重介绍了散热能力,除了在内壳加入散热导热石墨片以外,还在logo加入铜材质,官方宣称整体散热性能相比前一代提升了20%。
刮掉表面涂层后可以看到苹果logo中的铜材料
从国外专注于手机维修的网站Phone Repair Guru拆解iPad Pro 13英寸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苹果图标正下方紧挨着的就是苹果M4芯片,让苹果的图标直接成为了芯片的散热器,多了一层实用价值。
撕下主板散热贴纸后
这样的设计毫无疑问也让它适合外接散热夹等主动散热工具,可以算作是一个「隐藏惊喜」,大胆猜想一下或许随后发布的iPhone 16系列也会有类似设计。
当然也有人会认为,虽然散热背夹性能不错,但终究要在手机背后出现一个「挂件」,这在游戏电竞场景中或许影响不大,但在日常使用时就显得不太方便。
因此,很多手机厂商有针对性地推出了轻薄的散热配件,例如爱范儿曾测试过的「冰肤散热保护壳」。它的原理类似发热时放在额头上的湿毛巾,主要通过内部的Glacier Mat材料,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通过水分蒸发带走手机的热量。
爱范儿曾测试过的「冰肤散热保护壳」
华为也曾推出一款带有驱动泵的「微泵液冷手机壳」,这款通过利用PCM相变材料在手机发热时吸热并固态转液态,温度下降时释放热量固化,通过无线反向充电驱动的两个泵,将热量快速转移至冷端,实现高效散热,相当于给手机额外增加了一个液冷散热系统。
散热,一个随性能「水涨船高」的问题
显然,手机厂商们为了散热可谓「各显其能」,但实际上仍然无法彻底解决手机的散热问题。其中的根源在于手机越来越高性能的处理器、越来越注重轻薄的形态与越来越紧凑的设计。
当处理器执行任务时,会进行大量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这个过程需要进行频繁的电信号转换和传递,而这些转换和传递过程会导致电流通过处理器内部的晶体管和电路。这种电流的流动会引起电阻的存在,而电阻则会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从而产生热量。
移动设备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意味着更强的性能,也意味着更高的发热量。而手机的轻薄设计和紧凑结构进一步压缩了手机的散热空间,使得热量更容易在内部积累,导致整体温度升高。
以轻薄著称的vivo X5 Max
这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火龙」——骁龙888处理器。由于不太成熟的三星5nm工艺制程,加上漏电严重导致的功耗问题,使其发热问题严重。
有网友称,自己搭载骁龙888处理器的小米11在使用后不久,就出现了连不上Wi-Fi的问题。送去维修拆机后发现,问题源自骁龙888处理器在反复高热-冷却的循环过程中,直接把SoC上的胶封给烧虚焊了。
除了硬件的问题以外,在如今软件不断变得更全能的同时,也在占用更多处理器性能,增加手机的「热度」。正如安迪-比尔定理指出:
硬件提升的性能很快会被软件消耗掉。
手机SoC性能不断提升,软件也在加快「榨干」硬件的性能,尽可能地发挥出硬件的性能极限,这种将效率拉满的做法是手机发热难以解决的根本。
从这个角度而言,散热问题实际上会一直随着性能的提升而持续存在,成为一个在未来仍会被「持续解决」的问题。
相关推荐
手机散热,一个永远无法被解决的问题
小米冰封散热风扇成了新的盈利点?
手机无线快充“火”了,但如何散热却有分歧
你蹲坑刷手机,服务器也用你冲厕所的污水来散热
Apple 发现导致 iPhone 15 过热的问题,将通过软件更新解决
被收购才是游戏手机的“善终”?
为什么说人类永远都无法殖民火星?
为啥华为手机总需要加价或抢购,这么大品牌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分散化不是解决 Facebook 隐私问题的良药
选购小配件 解决机箱存在的问题
网址: 手机散热,一个永远无法被解决的问题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22688.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91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561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300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798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666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62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236
- 8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158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20
- 10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