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大疆,复刻“大疆”
拓竹科技、正浩创新、物种起源、一晤未来……细数这些分布不同领域,却都在短时间里闻名海内外的企业,会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他们的创始人都有过在大疆的工作经历。
大疆创新(DJI)由汪滔在2006年创立,彼时大概谁也没想到,一个成绩并不突出的年轻人,第一次创业的公司,会在十年后,成为消费级无人机行业无可争议的全球第一,对于无人机爱好者而言,“大疆”之名甚至可以成为信仰,就连美国持续多年的制裁,都对大疆无可奈何。
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从大疆也理所当然的走出了许多优秀的创业者,就如从BAT出来创业的人,被称为百度系、阿里系、腾讯系,有大疆背景的创业者,可以称为“大疆系”,如卢致辉、王坤殿、宋航宇等对无人机念念不忘,就选择自己打造一种无人机的新玩法;陶冶、王雷、林源则是另起炉灶,在3D打印、储能以及吹风机等领域开发创新产品。
他们个性迥异,却也分明带有大疆的独特气质。汪滔是个对完美产品有着执着的“技术疯子”,所以大疆的风格就是以技术实力决定一切。大疆带给这些创业者的,不仅是积累的人脉与沉淀的技术,还有与众不同的企业经营理念,他们把大疆模式复制到其他行业。
“大疆系”
最早从大疆出来的创业者,是除汪滔外,大疆创始团队的另外3人。2006年,汪滔在深圳一间不足20平米的仓库里,成立了大疆,卢致辉、陈金颖、陈楚强是第一批加入大疆的成员。他们都是放弃了原本的工作,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大疆中,因为大疆要做的东西,让他们感到兴奋。
遗憾的是,短短两年时间,三人便先后出走。2008年底,卢致辉率先离开大疆,之后半年内,陈楚强、陈金颖也相继辞职。外界猜测原因是股权分配不均,但卢致辉曾表示,不止如此,更重要的是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彼时大疆产品没有成型,每年都要亏损一两百万。
卢致辉、陈金颖、陈楚强三人都是半路出家,虽对无人机感兴趣,但并没有多深刻的认知,一开始只能依靠汪滔手把手教导。正是在大疆的这两年,让他们正式踏入了无人机赛道,也积累了从零到一打造产品以及组建团队的经验。
离开大疆后,卢致辉先后加入艾特航空、一电科技,主要负责组建无人机研发团队。2009年12月,因为对研发产品的理念不同,卢致辉离开一电科技创业,成立了科比特,做消费级无人机,后来受到团队、资金、市场竞争等多种因素影响,转做工业无人机,如今已是行业知名企业。
陈楚强离开大疆后,跟随卢致辉从艾特航空到一电科技,2011年,辞职创立了“头家技术”,不过没有再做无人机,而是进入市场尚且空白的卫星通讯行业。
陈金颖则成立了云雀科技,做FPV飞行器解决方案,经过许多波折后最终没有成功,陈金颖也关闭公司,加入了卢致辉的科比特,任职研发总监。
三人虽没有在大疆待太长时间,但这段经历却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影响巨大。卢致辉曾在回顾大疆成功原因时表示,汪滔有着长远的眼光,他知道什么样的无人机能成功,更重要的是,汪滔有能力把这种产品做出来,并且知道怎么调用资源把对的事坚持做下去。
更多人从大疆出来创业,是在2016年之后。彼时大疆无人机营收超过百亿,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过半份额,但也逐渐碰到市场容量天花板,营收增长有放缓趋势,一些早期员工随之遇到职业瓶颈,于是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从2014年开始,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造就了一波做智能硬件的创业热潮,从可穿戴设备到家电家居,各种品类都有人想加个智能功能。
两三年后,关于智能和流量入口的讨论被证明是失败的,这波浪潮的本质是对传统消费电子的迭代升级,而不是争夺硬件入口,打造功能更强大的电子产品才是致胜捷径,而这,正是大疆系的人所擅长的。
2016年4月,曾任大疆高级工程师的林源成立物种起源,要革新吹风机产品。此前林源发现市场上的吹风机存在噪音大、太沉重且常常过热烫坏发质的缺点,并且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含量低,“大家其实对吹风机的诉求很多样化,体积小、噪音小、不伤发、吹干快,这些都是普通吹风机无法同时满足的,而实现这些功能对我们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
林源2012年加入大疆,参与设计了3轴G云台、手持云台、MATRICE100飞行器等知名产品,他发现无人机技术经验可以应用到吹风机上,“比如,无人机高密度电机高速风压大,应用到吹风机里可以实现风量升级;增加传感器实现闭环控制,可以实现温度准确控制。”
2017年,林源成功研发出了手机一样大小的智能风筒SYLPH仙如系列,重量仅有180g,完美匹配了最有购买力的消费群体——都市白领女性,同年在美国Indiegogo上发起众筹,在没有任何广告宣传的情况下就预售了900台产品,实际收到的预付款超过500万元。
林源表示:“我见证过大疆从几十个人到几千个人的过程,所以在全球化和在高速吹风机品类上,对于如何成为头部企业,有足够的经验和认知。”
抓住机会的还有移动储能“独角兽”正浩创新的创始人王雷。
2017年,刚27岁的王雷成立正浩创新,要面向C端用户做更好的移动储能产品。王雷2014年毕业即进入大疆,并创立电池研发部,为大疆解决了无人机电池续航问题。
在大疆的这段时间让他认识到,C端用户对储能产品的核心痛点是充电时长,因此王雷及其团队首先选择攻克闪充技术。经过整整3年研发,2019年,正浩创新推出第一款DELTA产品,其快充功率是当时同级别产品的10-20倍,能够1小时充满80%,1.6小时完成充电。
考虑到海外自驾露营出游更频繁,且基建设施缺失家庭储能需求较高,正浩创新一开始就将市场开拓的主阵地放在了海外。沿袭大疆的一贯做法,首款产品DELTA推出后,便在Kickstarter上众筹,48天售出280万美金;在日本众筹网站Makuake上,又以销售2.8亿日元(约178.8万美元)的成绩,位居当时Makuake该品类历史销量榜首。
王雷能毕业工作几年就一次创业成功,在大疆的经历功不可没,刚刚创业时,很多投资机构并未认识到移动储能产品的需求,因此融资困难,最终是孵化了大疆的李泽湘教授,还有甘洁教授、高秉强教授等诸多科技专家学者伸出了橄榄枝,让王雷走出困境。
“在大疆电池部门,王雷积累了对产品打造的理解,比如外观设计、品牌宣发、渠道搭建,市场教育等,而不只是关注传统的贸易和加工”,有大疆员工评价王雷道。
产品创新
汪滔曾回顾大疆的成功历程表示:“源自始终专注于产品的态度”。从大疆出来的人,也承袭了这一做法,把研发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通过产品创新,驱动商业增长。
2020年,大疆首席产品研发工程师陶冶成立拓竹科技,革新消费级3D打印机。
陶冶2012年加入大疆,从一名工程师开始,历任动力系统部门经理、Mavic pro产品经理、大疆消费级无人机事业部负责人,最多时掌管过大疆超过60%的营收。
2014年,四个85后在深圳成立了创想三维,真正把消费级3D打印机发扬光大。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人们只能居家,让3D打印机销量大增,陶冶正是看到了这个机会,创立了拓竹科技。
拓竹科技晚了同行六年入场,但第一款产品就震撼了整个行业。2022年5月,花了22个月,经过7次产品迭代后,拓竹发布了自己第一款产品——Bambu Lab X1系列高速多色3D打印机。
Bambu Lab X1瞄准最强性能,在诸多关键参数上,比普通3D打印机实现了数量级上的进步,并支持多色彩、高性能工程塑料等打印技术,把消费级3D打印产品拉到了准工业级的层次,在此之前,消费级与专业级的3D打印机之间差距巨大。
Bambu Lab X1的优异性能征服了海外的极客用户,上线Kickstarter一个月,就获得了5575名支持者,众筹金额达5497万港币(约5106万人民币),是平台上3D打印机众筹最成功的项目之一,拓竹由此一跃成为3D打印行业的黑马。
拓竹科技的发展历程,一眼看去便有着浓厚的大疆色彩。大疆创新总裁罗镇华曾表示,大疆的思路是先深化和突破技术,在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后,再结合应用场景形成产品,然后实现量产推向市场。如果技术还没有达到满足用户体验的程度,或者技术虽然实现了突破,但在产品化上存在问题,大疆通常选择继续研发,不会急于推出产品。
大疆系创业者的一大特点便是,能沉下心来打磨产品。
刘翊涵在2017年12月成立一晤未来,要做“不一样的电动牙刷”,公司初始团队都是出自大疆的高级技术人才。
刘翊涵本人在大疆担任空气动力工程师,负责大疆所有产品的空气动力外形拓扑优化、螺旋桨设计和动力系统评估;CTO白睿曾在大疆担任电机控制团队负责人、电机控制工程师;首席工程师林家靖曾在大疆担任整体设计工程师,负责前沿飞行器原型机的设计和开发;COO邓涛曾在大疆创新负责动力系统创新型结构设计及新工艺探索、生产备货和人员日常管理。
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刘翊涵和其团队将工业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微型化,可以放到电动牙刷中,开发出了精度和力度都更高的电动牙刷。此前伺服电机常用于手术等精密场景中,如今用在牙刷上,可以更好清洁的同时不伤牙龈,“即便需要完成0.1度的摆动,它也能够实现”。
刘翊涵曾表示,他希望通过无数次底层技术的迭代和对品质的追求,给用户带去极致的产品体验,这种对技术研发的底层逻辑就是要做好的产品、对用户有益的产品、通过技术手段给用户创造真正有价值的产品。
硬件“黄埔军校”
国内做得好的硬件企业有很多,比如华为、安克等,但大疆大概可以算是最独特的一个,这源于其另类的工程师文化。
曾经在大疆中,工程师们会互称“天才”,把产品经理叫做“神”,他们不用理会外界的喧嚣与臆测,不必纠结外貌着装与人际关系,可以将全部的智慧与力气集中在打造一个完美的产品上,“我刚去大疆那一年,跟我读研究生差不多”,拓竹科技创始人陶冶曾这样说道。
回忆起那时的氛围,曾在大疆负责固定翼模块、禾启智能的创始人王坤殿用“工程师的伊甸园”来形容。
工程师们随时在自研的聊天软件上谈论想法,弹性工作制让他们可以下午再来上班,工作间零食与饮料一应俱全,互相不认识的人,也会在一场关于产品技术的讨论后,变得志趣相投。
独具特色的工程师文化,让大疆的管理体系极度扁平。商业管理上讲求“因事设人”,大疆却是“因人设事”,找到人才后再做具体的事情,如王雷创立电池研发部、王铭钰组建相机部。
2014-2015年,红杉在投资大疆后,曾空降过一批职业经理人,却因为与大疆的工程师文化产生冲突,最终纷纷离职,汪滔为此不再设立“CTO”“COO”等职位,主张让能力者有权限调动资源。
这种做法让技术人才拥有了更高的话语权,同时可以全面地了解到,一款产品从设计到量产的一整个过程,这对于一名硬件创业者来说至关重要,互联网产品可以根据反馈实时迭代,硬件产品却只有想好了到最后一步的量产环节,才能做第一步的设计,没有经验几乎寸步难行。
大疆之所以能走出如此多成功的创业者,还在于这些人在大疆时多是担任工程师,有着非常深厚的技术积累,因此他们所开发的硬件产品,一般有着更高的技术壁垒,这并非是指产品设计和专利等东西,而是更加核心的技术,如刘翊涵的微型化伺服电机、王铭钰的光风蒸发水分技术等。
硬件创业者最头疼的问题,就是产品推出后,很快就会被抄袭,然后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市场份额争夺战,如果有大企业下场,更是险象环生,而只有技术壁垒足够高,才能推迟同类产品出现的时间,获得更长的安全发展期。
然后在这段安全期内,创业者需要尽力去弥补供应链以及管理等各方面的短板,并不断优化产品,强化自己的竞争力,最终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才能在这场竞争中胜出,可谓是与时间赛跑的游戏。
2019年,大疆研发副总裁王铭钰离职,同年创立汝原科技,打造光能无线吹风机。王铭钰毕业于香港科大,2012年进入大疆后组建相机部,推出大疆首款相机和自带相机的无人机,曾任Phantom 2 Vision/Vision+产品经理,一路从产品总监做到研发副总裁,在全球拥有500件个人专利。
所谓光能无线吹风机,就是采用特定波段的光配合低功率吹风,实现快速蒸发水分同时,减少对头发、头皮的伤害。在CES 2024上,欧莱雅宣布投资汝原科技,并发布了合作开发的新一代专业级吹风机——AirLight Pro,这是欧莱雅在美妆科技领域的又一布局。
有人说,创业的人都有些“天真”的使命和愿景,“如果没有这些,那就是做生意,而不是创业了”。
从这方面看,大疆出身的人天然适合创业。汪滔曾在给新员工的寄语中写道:DJI(大疆)是一方净土,只有纯粹的创业和为梦想而生的艺术家。
相关推荐
出走大疆,复刻“大疆”
大疆“失宠”
大疆人事“地震”
大疆:“磨刀霍霍”无人车
“飞天”大疆,“迫降”自动驾驶?
总在裁员的大疆
大疆必须再赢一次
大疆创新,困在无人机围城
大疆的“俄罗斯套娃”
大疆的骄傲与现实
网址: 出走大疆,复刻“大疆”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22785.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51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220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93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463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32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25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79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9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45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