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被当作“花肥”的网文作者们,开始反抗AI
王元有了危机感。
7月中旬,他收到一则番茄小说发来的系统通知,提醒自己签署一份补充协议。这是一份与AI有关的协议,其中提到,若甲方(番茄小说)使用签约作品训练、开发新技术并生成文字内容进行传播、使用,乙方(网文作者)不得向甲方或其他经甲方授权使用新技术的第三方主张任何违约或侵权责任。
也就是要把自己的作品当作养料喂养给AI呗,王元是这么理解这段话的。然后呢?然后AI将变得更聪明,更智能,等到AI具备独立写文的能力时,他们这些网文作者的饭碗可就被直接威胁到了。
很快,王元发现,这种危机感并不是他一人独有,在一个由上百名番茄小说作者组建的QQ群里,很多人都表达了类似的感受。大家甚至会觉得,危机其实早在这件事之前,已经悄悄接近自己了,有人发现,平台上出现了疑似AI创作的账号,“200+作品,每天更新几十章,创作字数超过百万……”这样的战绩,哪怕43天写完50万字《生死疲劳》的莫言看到,也得甘拜下风。
目前那些疑似AI创作的账号作品均被删除。但网文作者们的警报并没有解除。
当技术以摩尔定律的速度向前发展,无论是法律还是社会上的约定俗成,都会因为滞后产生混沌。站在这种混沌中的人们,难免心惊,将来和自己竞争读者、竞争流量、竞争稿费的,可能连人都不是?
互联网刚刚诞生时,比尔·盖茨曾说过:“你甚至不知道和你交流的对方,是一条坐在电脑前会敲击键盘的狗。”看起来,这句话可能更适用于被AI浪潮席卷的今天。
一
王元当然不算是一名头部网文作者,但在这个小圈子里,他可以算得上是个意见领袖,他是这个QQ群的管理员。在王元的组织下,作者们开始了一系列“抵抗番茄AI授权条约”的工作。
这些工作的开展堪称有条不紊,他们甚至借鉴了“饭圈”的做法,群内的作者们被王元分为几个组,比如材料组的工作,就是收集AI文,准备对比材料;比如冲榜组,每隔一小时带话题冲榜;还有一些群员去私信联系律师界的大V,希望他们能为此事件发声,从而增加该事件的热度。在王元们的努力下,相关话题#作者联合抵制番茄小说AI协议#冲上了热搜。
甚至还有人组织起了“断更节”,希望以此表明抵抗“番茄小说使用AI侵犯作者合法权益”的态度。2020年,阅文的作者们就曾发起过55断更节,以此来和平台谈判,争取自己的权益,并且他们成功了。
但对于“断更节”的倡议,群里的作者们反应不是很积极。他们深知,当年 “55断更节”之所以能引起阅文的重视,是因为有诸多头部和腰部作者们也参与其中,断更的影响可想而知。但在“番茄AI授权”事件中鲜有“金番”和“殿堂”作者发言,也就是平台上的头部作者,这也让大家心里没了底。
“金番”和“殿堂”作者选择作壁上观,原因显而易见。2020年,阅文的头部作者之所以参战,是因为当时争议的核心是网文著作权的归属,而这涉及到了所有网文作者的权益。但此次AI授权条约则不同,因为AI其实是根据已有数据进行学习的,所以至少在一段时间里,AI很难实现高质量原创,何况头部作者都是大IP,自有其粉丝效应,这也是AI难以比拟的。
但这块“石头”落在尾部网文作者身上,压强就不同了。
社交软件上常常会有这样的声音,不同于以前的“一眼AI”,现在想要区分出是否文AI文,对于有多年看文经验的编辑们来说都不是易事。吴娜是常年在小红书上收书的编辑,现在的她也没有自信直接下判断,她常常会遇到“不确定”的稿件,只能找同事协助甄别。也有编辑借助查重软件甄别AIGC,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这说明很多人写的网文,和AI写的,在水平上根本没有什么差异。反正大家都是什么火写什么,到最后都是爽文、流量文。
去年年代文火了之后,热门小说榜就被年代文霸屏,这些年代文的设定也非常接近,几乎都是带着“穿越”、“肥妻”、“知青”/“军官”、“摆摊创业”等爽点,无非是重新排列组合而已。
就连网文作者于湘自己也承认 ,现在很多网文就是一大抄,其实到最后就是“人抄人”还是“机器抄人”的问题。
大家当然会担心,机器也来抄,甚至比人抄的还要好,还要快。好在趋势在向后者发展时,又有了变化。7月16日,番茄小说开通解除“AI授权协议”的通道,给已经签署授权协议的作者们,发了一张“后悔牌”。
但那些被裹挟在时代中的网文作者们,他们所有人心里都很清楚,自己手上并没有一张可以扭转浪潮方向的牌。这朵浪花下去了,还会有下一朵来。
是的,一定会有下一朵。所以,“番茄小说AI授权”的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让这些尾部作者们恐慌的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应对AI时代的浪潮,不论是内容还是效率上,他们似乎都没有太大的优势。他们从“番茄小说AI授权”事件中看出一个信号,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二
其实,已经有段时间了,AI没有被网文作者看作敌人,而是当作了朋友。
每天,盐言故事的作者李梅都会去“扒榜”,也就是看榜单文,并在其中找到流量密码。在这个过程中,“拆文”是必经之路,也是打造爆文的第一步,简单来说,就是模仿学习榜单爆文的爽点、卖点和节奏等。
这些当然都是非常繁重的工作,但几乎是中尾部网文作者们的必修课,他们很清楚,在流量平台上,没有流量的文章,是没有意义的。
但拆短篇还好说,要拆解一部长篇小说,尤其是那些长篇累牍的种田文,可太费时费力了。
动辄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字的内容,仅阅读就得花费好几天,更别提还要从中提炼出节奏和卖点。
于湘发现,AI是拆文的“奇兵”,整个工作可以在几秒钟时间完成。她试过用AI对一本更新了99.8万字的热门小说进行拆解,AI很快就给出前100章的纲要内容,这让她的拆文速度大大提升。“开头是一篇小说重点,对我来说也是难点,我拆解了十几本类似的书后,现在已经不怕写开头了,也算是一种进步吧。”
李梅也越来越依赖AI了,尽管她并不想这样。现在,在写年代文时,她会更倾向于让AI来协助。比如只要输入“80年代物价”的指令,AI不仅会快速给出当时食品和常见生活用品的物价,而且还会给出当时各行各业的工资水平,以及当时的票证制度等。在传统的搜索引擎里,想要得到这个答案,需要输入多个关键词才可以实现。
但在使用过程中,李梅也多次发现AI尚有不完善之处。除了搜索资料外,李梅还常常用AI给小说的主角取名,她会用性格或特长限定词等方式给AI指令,但AI输出结果超过10个就会出现“BUG”。李梅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她用的是免费版,所以系统才会经常给出“冗余”的结果。
毫无疑问,尽管结果未必尽如人意,但总体来看,今年的AI比去年的聪明太多了,这是相当一部分作者认同的一个观点,目前AI已经深度参与到部分作者们的创作过程中,帮大家更多快好省地去“恰饭”。
自称网文界“小透明”的琳琳,大方地承认自己写的东西就是没有人看,但几日前,琳琳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她写的短篇小说在知乎上一次过稿了。
琳琳在一个作者群里分享了自己的过稿经验,AI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自己总结出一套给AI的指令,从“类型”、“写作方向”、“故事话题”、“故事创意”、“人物小传”等方向去输出故事梗概,就能得到一个故事框架,而琳琳就是在“骨架”上给小说填上“血”和“肉”。
同一个群里的小黄也分享一个投稿趣事,小黄的写作弱点在于文笔,所以他常常会让AI进行润色,一篇稿子被拒后,网站编辑回复小黄的理由是“节奏不行,但是文笔还行”。她在群里打趣,这都是AI的功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作者都认可AI的价值。“AI没有脑洞”,这是反对派作者讨论最多的话题。在正常的思维里,公主就应该配王子,但在打开脑洞的情况下,公主的另一半可能是动物,还可能是其他生物,这是AI不会“想”到的。
但番茄小说的“AI授权”事件,让这些原本对AI有着分歧的作者们,迅速站到了统一战线上。
三
“番茄AI授权”事件其实给尾部作者们敲响了警钟,在时间积累的养料里,AI正在茁壮成长,当AI足够“聪明”时,最先抢占到的就是他们的流量,也许有一天,尾部作者们的生存空间将被挤压到所剩无几。
在网文界的这只AI巨兽尚未完全成年之前,打造属于自己的强IP,或许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但这几乎是一场荒野逃生,最终能够通关的人寥寥无几。其实在金字塔型的网文生态中,原本向上流动的机会就不多,这些网文作者们心知肚明。只是AI将成功的概率又进一步压缩了。
离职后专门从事写作的决定,李梅是在一年前做下的,但现在她已经怀疑这是否是个正确的决定。自从成为了网文作者,她就很少走出那间出租屋,每天,要花5到8个小时去写东西,生物钟也紊乱,睡觉的时间几乎都在凌晨两三点。
在成名以前,这是一场无人喝彩的战斗,一个人就是一个军团,总打“败仗”的军团。拒稿是家常便饭,后来摸到一点门路后,李梅终于在知乎上发表了几篇小说,但到目前为止,她的收入还是零。
现实加剧了李梅的焦虑感,好几次,她打电话给好友哭诉,被合租的室友敲墙提醒。这当然无可厚非,原本人类的悲欢就并不相通,何况生活在出租屋里的人,谁不在承受生活的重量?但李梅还是进一步感到挫败,已经快三十岁了,竟然连个可以放声哭泣的空间都没有。
和李梅一样,在番茄小说上写长篇网文的刘宁也经历着至暗时刻。在刚刚过去的几天里,刘宁写了20万字的网文书测失败了,期间她的收入不到200元。按照相关规则,在小说字数达到20万字或100万字时,番茄小说会给签约时书名起的不好的小说一次换名推荐机会。如果书测失败,则意味着后期大概率也不会有更大的流量了。
无奈之下,刘宁只能切书,即放弃这部小说的写作,从头再起一部。刘宁将小说“夭折”的原因归咎于缺乏核心卖点,为了不犯同样的错误,她将学习的重点放在“核心卖点”上,也就是模仿爆文的“爽点”。
至于“爽点”符不符合逻辑,刘宁并不关心,相对于写出一部代表作品,她更希望自己的小说有流量。毕竟,刘宁当下的梦想就是能拿到“全勤”。
刘宁计算过,自己的积蓄只能支撑到明年,这也意味着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像刘宁这样的长篇作者很多都是靠“全勤”生活的,但想要拿到“全勤奖”并不容易。
按照番茄小说的规则,作者的稿费由广告分成、会员收益以及“全勤奖”等创作补贴构成,想要拿到“全勤奖”首先要满足签约作品过审字数满10万等条件,在此基础上每日更新字数要满4000字或6000字,这样才能拿到600元到800元的全勤稿费。
这也是李梅不选择长篇赛道的一个原因,她觉得,有靠低保全勤生活的精力,还不如去找份工作。就李梅了解到的情况,网文作者并没有外界眼中那样光鲜亮丽,收入两极分化非常严重,95%的作者月收入可能都在3000元以下。在一个有400余名网文作者群里,一位每天能拿到100余元稿费的作者,是所有群友羡慕的对象。
其实,李梅的推测也不无道理。七猫小说发布6月稿费的数据显示,有387位作者稿费大于1万元,有160位作者的稿费大于2万元。而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数据,我国网文作者已经由2015年的848万上升到2023年的2405万。
这是一个斜率巨大的漏斗,开口很宽,出口却窄得要命。为了顺利通过流量机器的筛选,作者们拼命让自己更接近机器偏好的范式。这也是他们害怕AI的地方,机器可能比人更懂得机器。
李梅时常会想,既然都是写不喜欢的东西,为何不找一份工作,至少还有工资可以拿。有一天,李梅也这样做了,她在招聘网站上沟通了92份工作,发了14份简历,争取到一次面试机会,但最后也不了了之了。
其实,只要游戏的概率不是零,就会一直有人下注的。
(文中涉及人名,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最话 FunTalk,作者:魏霞,编辑:王芳洁
相关推荐
不想被当作“花肥”的网文作者们,开始反抗AI
番茄小说的作者们怒了
AI会革了网文作者的“命”吗?
3个月上架222本书,网文平台疑似“进化”出AI作者
阅文810万作者「梁山起义」:一场抗争与招安的大戏
一篇文章收入近万,数千人付费,微信付费阅读如何养活网文作者?
当AI遇到网文
喊了几年免费的网文,现在又开始要收你钱了
网文打破的天花板,别又被盗版堵上了
网文大模型,懂网文吗?
网址: 不想被当作“花肥”的网文作者们,开始反抗AI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22864.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03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982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767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9209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9079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202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315
- 8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549
- 9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7166
- 10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