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比断供芯片还难受,美日垄断90%市场,中企却连仿品都造不出

比断供芯片还难受,美日垄断90%市场,中企却连仿品都造不出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4年09月30日 20:22

历史戏剧仿佛在反复上演。第一次工业革命,纺织工业成为“世界商品”,英国人与荷兰人是地球的中心,德国人与法国人在他们背后紧追慢赶,而中国仍处于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工业是经济的命门,美国人与德国人屹立于民族之林,而身处远东的中国,却仍在使用着蜡烛与马车。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新中国在七十年时光里努力追赶着发达国家的百年积累,转头却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国家又倾注了大量的力量于芯片、半导体,这是撬起命运的杠杆——但更广阔的科技领域,却遭遇了忽视。

芯片,的确是通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一环。而想掌握芯片业界的命脉,就必须经过一轮轮试错淘汰,大浪淘沙,投入无数资金、资源和人力,死掉无数风光一时的大小公司,付出沉重代价,才能戴上这闪亮王冠。

这段旅程,会走得很痛苦,很艰难。但方向是明确的,只需头也不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就会看到终点。

可在医疗器械科研仪器领域当中,却是一片混沌。所有的中国专家、中国企业、中国人,都不知要从何处出发,才能追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

美国与日本,已经在医疗器械科研仪器领域领先世界太多。90%,世界上整整90%的医疗器械都来自于这两个发达国家。他们来的早,市场占领得快,拥有更成熟的技术,极大降低后来者通过提高研究投入而导致的风险。

而最为关键的是,医疗器械不像芯片——能拥有巨大的市场来积攒研发资金,获取大量反馈来调整技术。

医疗器械在市场上并不是一个非常商业化的产品,在海量的前期投入后,没人能确定造出的医疗器械能否回笼出支撑下一个研发周期的资金。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在医疗器械领域处于一个相当矛盾的情形。国家很重视,部署了不少科学专项,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拼拼凑凑,但却始终没有明确的长期战略。

在中国,一家新成立的医疗器械公司,至少要投入5000万人民币,才有可能将一款产品推入市场——卖不卖得出去那是另一回事。

为了生存,为了挣钱,中国的医疗器械企业甚至开发出了新套路“卖耗材、送仪器”。相对于研发周期巨长、资金投入巨多的医疗仪器,医疗耗材明显“可爱”多了,不仅市场需求量大,且人力投入小,利润相当可观。

于是,中国,在医用耗材上倒是取得了阶段性进步——可面对质量更高的“洋货”仍然得选择“低价战略”。

而更高端的医疗设备,则是来自美国与日本的雅培、强生、美敦力等医疗巨头的天下。

中国不是不想努力,单单是为了追赶美国的达芬奇——一款用于肠胃手术的机器人,都用了十数年才造出性能接近的设备。如此绝望的情境下,作为世界第二大的医疗器械消费市场,只能长期依赖国外也不足为奇。

但倒也无需如此悲伤——尤其是在疫情之下,以及中国即将迎来的老龄化社会,国家也在重新审视着医疗器械这一可能的“朝阳产业”。

通过疫情中的设备集采,中国淘汰了一大批没有核心技术实力、运营水平低下的企业,带来了行业阵痛,却也带来了新生的希望。

更何况,随着中国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的高涨,中国医疗企业“买耗材,送设备”的套路已不再有效,企业们只能被逼着自主转型,降本增效。

——虽然高端设备暂时别想了,但在家用的、中低端的医疗器械方面,如隐形正畸、家用医疗器械等等,中国还有一战之力。

要冷静,正视发达国家与中国的差距。科技领域的鸿沟并不只不局限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备受关注的领域——现代社会,技术相互联系,一个方面差了一点,往往代表各个领域都有所差距。

但何必自怨自哀,工业革命也非一蹴而就。中国人,每天进步一分,就会有一分的欣喜。

关注我,带你以不同视角看世界。

相关推荐

美日芯片战争后,“日企之光”到底是如何黯淡的
车企与芯片厂,联手抢夺万亿市场
3200万降到260万!国产核磁共振仪打破20年垄断,美日:破坏市场
断供、无法自研,国产ARM芯片,困在ARM划的圈子里
9个月投入1105亿,国产量子芯片弯道超车,盖茨:“无法阻挡”
造不出来的疫苗玻璃瓶背后
华北制药“断供”集采:这是道“生死命题”,有企业净利缩水9成出局;有企业“砸锅卖铁”入场
日本断供?为何连个“胶水”都能让我们的芯片行业纠结
对华断供3个月,阿斯麦终于迎来反噬,外媒:光刻机成一堆废铁
断供、转机、突围,中国芯的机会分析 | 鲸准研究院

网址: 比断供芯片还难受,美日垄断90%市场,中企却连仿品都造不出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26008.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