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将取代40%白领类职业,跨越两条“生死线”
2024年的最后一天,百度发布首个“2024年度AI提示词”,最高频的提示词是“答案”。在人类与AI关系的接缝处,每个人都充满疑惑,充满对未知的恐慌,渴求通往未来的答案。
“我的工作会不会被AI取代?”无数人在向AI寻求答案。
每一项新技术出现之初,技术恐慌往往大过于期待。原画师、人工客服、翻译等岗位最先被AI部分替代,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表示,40%白领类职业有被AI替代的风险。
在给很多人类职业带来挑战的同时,AI行业自身也遇到挑战。
《Prediction Machines》(中译名《预测机器人工智能的简单经济学》)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当生产要素的成本下降百倍时,会迎来时代的转折点。比如电力成本下降100倍,开启了电气时代;通信成本下降100倍,推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过往10年,英伟达将算力成本降低了100万倍,未来,英伟达计划将算力成本再降低100万倍。当算力成本下降100万倍时,将进入怎样的时代?这给从业者带来一个很大的挑战。
在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看来,2025年,整个AI行业都有两条“生死线”:算力供给的成本线和开源模型性能线。只有迈过“生死线”,AI行业才能完成从“烧钱”到“赚钱”的大跨越。
一、AI替代人工的恐慌
AI替代人类的技术恐慌是全球性的。BBC曾报道,一团队负责人用ChatGPT取代了60名员工,最后自己也被解雇。导演陆川曾表示,用AI画一幅电影海报,15秒出来的效果比专业海报公司做1个月的还要好。
AI替代效应实实在在,目前,原画师岗位的需求量已经骤减90%,网约车、航空公司的呼叫中心都在减少人工客服,甚至有用户发现,某头部打车软件转人工后仍是AI客服。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智联招聘发布的《AI大模型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潜在影响研究:2024》显示,编辑/翻译、客服/运营、销售/商务拓展等岗位最容易受大语言模型冲击。
“重复高、程序化、不需要大量体力的白领类职业,40%都有被AI替代的风险,比如会计、美术、翻译等。但是,部分岗位被替代的同时,新的岗位在产生,比如算法工程师、AI标注员。”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对《IT时报》记者表示,“就业极化”现象越来越明显,两头紧缺,中间冗余,目前人才紧缺的岗位要么是算法工程师,要么是养老服务人员。
“AI已经开始替代人类,但是永远不会完全替代,也不会完全替代某个行业,而人与AI之间的差距,正是人类的机会。”传神语联创始人何恩培认为,AI使得同一时间里同一群人产出的效率更高了,比如一个研究机构里5%是首席专家,30%是中级研究者,65%是基础研究者,那么绝大多数基础研究者很有可能会被AI替代。
技术变革演进大多时候是残酷的,而处于过渡阶段的一拨人是最彷徨的。赶快学会AI,用大模型复刻一个自己的“孪生”双胞胎,是绝大多数行业人士给到普通人的建议。
从智联招聘的调研数据来看,53.3%的受访者已经在工作中不同程度地使用或学习AI技术、工具,其中95后、00后中该占比分别为58.4%和55.6%。同时,AI也创造了新职业。2024年上半年,人工智能相关岗位需求激增,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机器人算法等岗位需求增长显著,相关薪资也呈上升趋势。
人类的竞争者是会使用AI的人类,而不是AI。“技术不可阻挡,因为AI没有情绪,我们只能适应大势,成为AI的驾驭者。”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原院长、经济学教授姚洋对《IT时报》记者说道,不要小看老百姓的自我调节能力,今年高考志愿就集中在AI、自动化相关专业,财经、金融专业反倒不吃香了,而且AI创造了更多数字经济的岗位,新型服务业也会发展起来,也能吸收大量劳动力。
“大模型处理的数据是你一辈子都处理不完的,但不要把大模型看作一种工具,而是一个新物种,关系不要对立,跟它一起共创未来。”何恩培说道。
二、大模型价格战继续
小参数高性能模型已经成为新趋势,当大家不再拼参数时,算力的成本会相应下降。同时,算力大建设时期产生的冗余算力也打起了价格战。多位大模型企业负责人向《IT时报》记者反馈,2024年算力的成本下降了30%~50%。
开头提到AI的两条生死线中,第一条是算力供给的成本线。在徐立看来,算力行业的进入时机尤为关键,如果晚几年投入,可能只需要1/1000的资源就能完成相同的任务,在什么时间节点投入、投入的资源是否能沉淀为持久的价值,就成为算力行业发展的第一条生死线。
“买涨不买跌”的惯性在算力市场上也有所体现,在中小型公司看来,算力芯片已不用囤货,一方面英伟达在快速地更新迭代,而且还有其他国产算力可替代;另一方面行业预期算力还将进一步降价。像传神语联主要有两种算力需求,一是大模型的训练推理,二是交付给客户的大模型一体机。“我们预训练的成本大概是同等性能大模型的1/10—1/5,比如说行业的人才和算力比是1:50,我们大概是1:5,这个算力需求量基本不需要囤货。”何恩培提道。
比算力更甚,通用大模型的价格战打得十分惨烈。2024年618期间,第一波价格战达到高潮,8家国内外大模型宣布大降价,包括幻方量化、智谱、GPT-4o、字节豆包、阿里通义千问、百度文心一言、腾讯混元和科大讯飞星火等。大模型通常以“元/千tokens”为计费单元,字节豆包以分为单位的使用成本,直接打到了以厘为单位,真正挑起了价格战。这边阿里云刚宣布降价97%,那边百度、科大讯飞、腾讯云纷纷拿出部分小模型免费供开发者使用。
“2025年大模型还会继续打价格战,因为国内通用大模型较为同质化,细数Top30的通用大模型,也许客户都是同一批,所以赢得客户只能靠价格。而国外通用大模型走的是差异化路线,OpenAI专攻生成式AI,谷歌专精于专用领域的深度学习,以及马斯克服务于具身智能等等。国内大模型应该进行创新,不然价格战只会越打越惨烈。”何恩培认为。
徐立提到的第二条生死线是开源模型性能线,也强调要走差异化路线。大模型开源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前提,目前基础设施提供方、内容平台、创业公司都在积极开源,这三类开源企业带来一条性能增长线,而这条性能线已经接近甚至追平闭源模型,如果行业开源模型投入的平均水平较高,企业的投入不足,就必须走差异化路线,为行业提供独特的价值。
三、跨越“生死线”?
2024年底,在中外各大AI论坛上,预训练时代是否会终结是必谈的话题。
一方认为预训练时代已经结束,前OpenAI联合创始人、SSI创始人Ilya Sutskever在NeurIPS 2024大会上宣告,预训练作为AI模型开发的第一阶段即将结束。
支持Ilya观点的人士给出的理由是,数据正在枯竭。有研究预计,2028年左右,已有的数据储备将全部用完,基于大数据的大模型发展可能放缓甚至陷入停滞;尺度定律“撞墙”,投入一千万元预训练只能在榜单上增加一两分,大模型成为“月抛型”,甚至“周抛型”。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也坦言,GPT-4遇到推理速度慢、成本高昂等副作用。
另一方的看法是,预训练时代永远不会结束。何恩培也这样认为,但在他看来,实时学习的时代来了,而且大有可能成为技术主流,算法将比算力发挥更大作用。
“数据不是枯竭了,即便我们从世界上获得数据不再免费了,但是有价值的数据才刚开始被挖掘。”何恩培认为,数推分离是获得有价值真实世界数据的一大路径,OpenAI也将从GPT-5开始尝试将数据与推理引擎分离,简称数推分离。
何为数推分离?何恩培解释道,数据学习网络如同人类左脑,在企业端实时学习历史数据和业务运营中的新数据,让企业数据为模型注入知识养分,不需要离开企业上传至公有云;推理网络如同人类右脑,经过适量数据预训练可以达到不错的推理和泛化能力。双脑模式更像人类学习知识的方式,只需要阅读几百本书就能获得一定的智慧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是企业数据不用出域,在本地就能实时学习,打消了企业对数据安全的顾虑。
目前国内少有大模型企业走出这片技术沙漠,但这也许是国内大模型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跨越从“烧钱”到“赚钱”的生死线。
相关推荐
AI将取代40%白领类职业,跨越两条“生死线”
a16z合伙人:10万亿白领市场将被吞噬,白领很快也要被AI替代了
麦肯锡最新预测:50%工作被AI取代?时间窗口只剩6年
白领的AI焦虑,何解?
比起被ChatGPT取代,更难过的是丧失成就感?
大学选什么专业,才不会被AI抢饭碗
鸿蒙的生死线
AI造梦师,大模型正在孵化下一个黄金职业
2025年,5%的工作将被机器取代,你的工作安全吗?
沃顿商学院副院长蔡天文:AI将取代大量工作机会,容易导致社会两极分化
网址: AI将取代40%白领类职业,跨越两条“生死线”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31579.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00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724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495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95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827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79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262
- 8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314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31
- 10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