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年轻人打造“人设”反制大数据杀熟 “反向驯化算法”效果几何

年轻人打造“人设”反制大数据杀熟 “反向驯化算法”效果几何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01月20日 16:58

近期,“年轻人开始反方向驯化大数据杀熟”的话题在网上引发热议。起因是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称通过发帖吐槽“机票贵,买不起”“不降价就不买了”等内容,成功让机票价格实现了松动。在此类贴子下,有不少网友纷纷跟帖评论,希望通过建立所谓的“人设”,影响算法推送。

针对刷“机票太贵”是否会让机票降价的问题,多家旅游服务平台的客服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机票价格由航空公司调整,价格为实时变动,和刷“机票太贵”文字没有太大关系。多家航空公司的客服也表示,机票价格为实时波动,并否认价格杀熟的情况。

有专家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通过改变在线行为,如评论、点赞等,用户可以尝试影响算法的推送,但这种影响是有限的。

2024年12月,北京市委网信办发布消息称,近期,按照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有关工作部署,北京市委网信办牵头组织开展北京市算法治理专项行动,集中治理包括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在内的相关问题。

实测“驯化算法”:票价并非都降低,多家航空公司否认“杀熟”

1月17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飞猪平台上看到,2月3日北京飞往哈尔滨的机票,最低票价为475元。随后,记者在小红书上复制并发布了多条“机票太贵了,不去了”的评论。第二天,记者看到,“反向驯化”并未起作用,2月3日北京飞往哈尔滨的机票最低价格已涨至504元。

记者对比2月的机票价格,发现2月每日的最低票价有降低、有上升,也有持平。

对此,贝壳财经记者联系了多家旅游服务平台。针对刷“机票太贵”是否能实现机票降价的问题,飞猪客服回应称,航空公司会根据上座率、节假日等因素调整机票售价,价格为实时变动,和刷“机票太贵”文字没有太大关系。

携程和去哪儿客服同样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机票价格由航空公司调整,价格实时变动。携程客服称无法保证刷“机票太贵”的行为会影响价格;去哪儿客服则称,该行为不会影响机票价格情况。同时,三家平台的客服均否认平台存在机票价格杀熟的情况。

就该问题,贝壳财经记者还联系了多家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四川航空和海南海空的客服均回复称,机票价格为实时波动,且不存在价格杀熟的情况。四川航空的客服表示,不同销售平台、不同时间、不同仓位都会导致客票价格的浮动,如果第三方平台有优惠补贴,则票价也会存在不同,需要旅客自行去比较。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算法工程师黄冠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从技术角度来看,用户在社交平台上的评论和行为数据确实可以被算法捕捉并用于调整推荐策略。然而,机票价格的变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包括市场需求、航空公司的定价策略、季节性因素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改变在线行为,如评论、点赞等,用户可以尝试影响算法的推送,但这种影响是有限的。”

黄冠指出,近期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将重点整治频发的大数据“杀熟”乱象,“大家应保持理性,避免过度依赖或期待不切实际的结果。”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奇则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如果航空公司的机票算法使用了舆情监控信号,那么从理论上来看,用户是可以“反向驯化算法”的,“但是估计航空公司一般不会使用这种算法,成本比较高,没有太大必要。”

整治大数据杀熟,需要加强法律监管与执法

2024年11月,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通知提出,严禁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严禁利用用户年龄、职业、消费水平等特征,对相同商品实施差异化定价行为。提升优惠促销透明度,清晰说明优惠券的领取条件、发放数量和使用规则等内容。客观如实说明优惠券领取失败原因,严禁以“来晚了”“擦肩而过”等提示词掩盖真实原因。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北京市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副会长朱巍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大数据杀熟在经济学中叫做价格歧视,是商家利用互联网信息差,借助掌握消费者数据实现精准价格歧视的手段,这种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不过,朱巍表示,根据《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针对新用户在合理期限内开展的优惠活动是被允许的。朱巍指出,要治理大数据杀熟应先排除合法手段,对于不合法情况,监管部门应从精准信息采集保护以及算法对价格分配机制调整等方面做好事前监管。除此之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网信管理部门要在算法备案方面下功夫。

北京市中闻(长沙)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凯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要整治大数据杀熟,需要加强法律监管与执法。通过完善立法,进一步明确大数据杀熟的法律定义,将其列入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反不正当竞争的重点内容,出台针对性强的执法细则。同时,要推动平台自律,要求平台向消费者公开定价算法的基本原则,避免“黑箱操作”。

刘凯律师强调,技术本身是中立的,其滥用暴露了商业伦理的缺失。大数据本应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但若沦为压榨消费者的工具,将破坏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因此,整治大数据杀熟的核心,不仅是法律和技术手段的完善,更是对平台商业伦理的重塑。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韦博雅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杨利

发布于:北京

相关推荐

年轻人打造“人设”反制大数据杀熟 “反向驯化算法”效果几何
年轻人“反向驯化”应对大数据“杀熟”
评论区“哭穷”!年轻人开始“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专家建议……
算法“大数据杀熟”年轻人反制方法来了
年轻人反向驯化算法可能是徒劳
"大数据杀熟"?评论区反复“哭穷”,就能降价?多名网友测试发现......
注意,韭菜开始反杀了!
不愿被算法操控的年轻人,在评论区组团“骂机票”
对着手机抱怨几句,机票价格便宜一半?年轻人开始用“算法”整活儿了
该死的“大数据杀熟”

网址: 年轻人打造“人设”反制大数据杀熟 “反向驯化算法”效果几何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31809.html

所属分类:大数据分析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