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周月亮谈心学与企业家精神:你当善良且有力量

周月亮谈心学与企业家精神:你当善良且有力量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02月07日 14:21



知行合一就像是睁眼、迈步,不睁眼,又如何迈步呢?

采访|何伊凡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欣

编辑|米娜

头图来源|受访者

因上书直言,批评宦官刘瑾专权,正德元年(1506年),王阳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虽为驿丞,却是谪官,不得居驿站,只得在离驿站不远的小孤山一洞口搭草庵栖身。

当时的贵州地区尚未完全开发,气候潮湿多雨,雾气重,缺乏基本的居住设施,生活环境恶劣,除了物质条件外,龙场人烟稀少,文化氛围相对落后,身处其中的王阳明在很长时间内精神上也难寻共鸣。偶尔也有一些同僚前来问候,却“语言与表情均粗鲁不堪,使敏感的王阳明觉得他们还不如时来造访的猪、鹿亲切”。

而正是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深渊”里,王阳明经历了一个心灵蜕变的过程。

他在绝境中发问,“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像孔子一样的圣人如果也遭受了同样的境遇,又会向世人说些什么呢?)而后,由“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即“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圣人所追求和体现的道德和智慧,我天生就有,不需要外求)。

而王阳明的“龙场悟道”,为此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心学理念奠定了基础,使得心学成为明代重要的哲学流派,也影响了后世许多学者和思想家。

进入21世纪后,心学的思想也备受现代企业家和管理者的推崇,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家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心学的“知行合一”和“心即理”等成为许多企业家消弭焦虑、走出迷茫的“精神指引”。

阳明心学是怎样帮助企业家拨开云雾,走出迷茫的?阳明心学与企业家精神的内在关联是什么?拥有强烈自我的企业家们,又如何与一个“傲”字做斗争?

围绕这些问题,2025年1月,《中国企业家》与中国传媒大学阳明书院院长周月亮教授进行了一场“心学与企业家精神”为主题的对谈。

周月亮教授出生于1958年,是国内王阳明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被誉为“阳明心学研究第一人”,同时出版了多部关于阳明心学的专著,如《王阳明传》《王阳明心学》《极简阳明心学:你当善良且有力量》等。

访谈当天,周月亮教授深入浅出,结合东西方哲学家、思想家的重要观点,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出来了胖东来现象与“致良知”的关系,并回答了AI时代企业家这一角色是否具有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性,以及企业家如何处理所欲所取与良知良能不同频的问题。

现在,万般事业从心头做起,企业家总要面对自己的“心头一问”,但周月亮教授也认为,良知并非万能,良知只能解决一个肯不肯的问题,善良本身就是一种奖励,是德行的奖励,但这些还是不能保证有效地消灭假恶丑。

周月亮教授说,对于企业家们来讲,如果发心不正,只会是看他起高楼,也见他楼塌了,所以一切都看企业家的选择了。

以下为周月亮与《中国企业家》的对话内容(有删减):

AI取代不了创生型企业家

《中国企业家》:AI 2.0时代,很多职业都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企业家这个角色是否具有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性?

周月亮:AI时代心学何为,与AI取代企业家的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AI它能取代那些只会模仿、赚快钱的企业家,但取代不了创造型企业家,或者我称之为创生型企业家。《大乘起信论》里提到一心开二门,二门指“真如门”和“生灭门”,我认为这还不够,需要一心开三门,还有一个创生门,凡墙皆是门,这个门就叫创生门。

真正的企业家通过商业途径改变时代、改变社会。企业家经历的不仅是挣钱不挣钱的事。

AI时代,心学何为?其实就是感而上学,应运而生。感的含义是生命化的,不是从概念出发,而是从已有的知识出发,你和我此刻的感是不一样的,你有你的感,我有我的感。感永远跟着具象走,面对的是具象,用直觉直面具象,这个就是它的个性和特殊性,保证了独一无二。

感而上学的核心是从具象到抽象。我个人的甜酸苦辣,别人是共享不到的,但是我把它抽象出来,将其变成一个诗句,或者变成图像等,就可以共享了。当极其个人的经验或者是感受,达到全民共享的程度,这就叫感而上学。

这感而上学是AI唯一的哲学基础,不是心学何为,是AI何为,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开始给AI输入正义和伦理,若不引导AI,AI有一天反过来害你怎么办呢?所以这个时候,良知这套就有意义了。在AI的学习阶段,我们说什么、做什么,是我们自己在给自己下种子,如果我们每天做一些假恶丑的东西,那AI学到的就是假恶丑。

AI本身是无善无恶的,如果它学习到的恶多了,它就认为人是恶的,所以就是为了让AI得到好的东西,我们也要大讲真善美,大讲良知,这也是心学到了AI时代所能释放出的应有能量。

心即理,在AI时代成了一个不证自明的东西了。致良知,其实就是一个守住底线的问题。知行合一更简单,就像是睁眼然后迈步,你不睁眼,又如何迈步呢?所以说,你是什么,你周围的这个能量场就是什么,所以你为了提升你的能量场,要先提升你自己的身心。

《中国企业家》:去年“胖东来”是一个特别热的现象,整个企业界都在关注,有很多人说从于东来身上看到致良知的力量,您怎么看这个观点?

周月亮:我觉得要是每一个企业家都像于东来似的,那无论什么样的寒流,我们都能扛得住。

最近也有很多批评胖东来的声音,但我觉得这种行为就像鲁迅说的国民性。别人没有守住的良心,胖东来守住了。这种认知对于今天生态最大的破坏,就是一些人借攻击资本家的这种所谓高大上的言论,来攻击民营企业家。

我对于东来本人一无所知,但是我觉得他跟稻盛和夫是类似的。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模式,一句心学相关的词都没有,但却是公认的在用心学振奋精神、经济。胖东来模式也是一样。

如果胖东来像一些培训机构一样,天天把致良知挂在嘴边,他就反而是做不到现在胖东来这样的成绩。说教派是很倒胃口的,王阳明本人就曾说别整天良知了,人家听着也烦,这可是王阳明原话。

《中国企业家》:企业家个人的良知,如何能扩充发散到一个组织,影响更多的人?

周月亮:组织非常重要,你当善良且有力量,这个力量就是从组织上来。如何扩充发散到一个组织,影响更多的人,还是回到良知是解决一个出发点的问题,别忘记初心,别忘记良心,牢记使命就是致良知。把它贯通起来,要行之有效,必须有组织和能够实操落地的制度。

企业家就是实践的思想家

《中国企业家》:人间是道场,企业更是道场,您也曾在书中写过:万般事业都要从心头做起,阳明心学与企业家精神的内在关联是什么?

周月亮:这就像一个人和他的作品的关系。企业家是什么样子的人,他经营的企业就是他的作品。我还有一个更巧妙的表达,叫方寸定江山。方寸大乱,就会溃不成军。你看《亮剑》为什么受欢迎,其实是因为团长的生命风格,形成了这个团的团魂。

儒家称“心物一元”,将心物一元落实最好的就是心学。所以,心学不是一个学术关系,而是一个新的认知模式、思想模式、工作模式,这个模式最简单的就是心物一元。

我们过去讲,不顺的时候练内功,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样,企业都要倒闭了,还要借钱去投资,结局肯定血本无归,这时该干的就是要练内功,练内功的过程说得高大上了一些,叫企业家教育。

首先,企业家要自我教育,得反思,不反思自己的经历,都是在瞎经历。有过第一桶金,也盖过高楼,楼塌了的时候,正是自我教育的最好时机。


周月亮 摄影:佘贵森

我观察过,一些企业家在顺利的时候,你过去给他讲《道德经》,他听不进去,或者假装附庸风雅听进去了,但其实并没有走心,等真正失败的时候,他甚至都会背《道德经》了。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国文化帮助你绝地反击。这个特点尤其在心学里面得到了很纯粹的发挥。

我之前有个老师,蹲了监狱出来后,他说自己就靠孟子的那句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每每遇到困难就背一遍,这就是在帮他绝地反击。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企业家就是实践的思想家,因为改变世界必须有强大的实践力量,始终保持感而上学这种直觉的能量。而企业家通过商业的方式改变了时代和社会,从而引起了其他的改变,这就是企业家作为一个行动的思想家的意义。

有些人学过心学,这个学过分两种:一种是直接学,另一种是浸润在这种土壤里头。比如说用良心做良心工程,他何须看《传习录》,我也看过《传习录》,我也会讲《传习录》,但是我买不起瓦片盖不了房子,也没什么用,我还讲安得广厦千万间,道理都懂但寸步难行。而企业家他虽然没有成本大套的《传习录》的学习过程,但是他坚持了这个核心观点,比如方太,比如胖东来。

我之前有一个学生过来找我,他说从我这里学了两个字,就是照顾。一个照顾的心态,照顾员工,照顾顾客,照顾产品,照顾营商环境,后来又在照顾前面加了两个字“惦记”,就是惦记、照顾,这就是致良知。所以不一定非要纠结什么叫致,什么叫良,咬文嚼字是误国,实干兴邦。

《中国企业家》:在企业家中,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偏执狂才能成功”,但这其中隐含着强烈的我执。破我才能成佛,企业家往往又有一个强烈的自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做到虚灵不昧,天人合发?如何与一个“傲”字做斗争?

周月亮:首先要区分,是不是执着,执着的标志是封闭,人一封闭马上就走向自己的反面。所以说我执与信念的区别,就在于它是走向封闭,还是走向开放,它是走向多元、走向建设,还是走向一元,走向摧残。如果走向封闭,而且让它的权力边界,组成一个墙,那就不再叫我执,而叫法执。

许多企业家,尤其是贫寒子弟,能够闯出来都有他自己的过人之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有胆,胆识才学,永远是胆在最前面。王阳明就是有胆,他之所以走出了波澜壮阔的人生,就是有胆子,修心炼胆,吐光芒。

企业家都是胆大的,但后续也特别重要,就是要学以养性,你必须学,不学你就养不了个性,很多企业家出问题,都是因为在后续的学习阶段,有的没有学对,有的没有学透,又或者没有和自己挂起钩。

《中国企业家》:我执不破,就难以守住中和,企业家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强持强行、意必固我,如何才能守中和?

周月亮:这就回到真我和真觉上,破的是假我,破的是相,全部佛法都是叫离相见性,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所以意必固我,所有的我执、法执也好,都是执在相上,执相而求就远了。

息妄显真,人好似一个天平,把假的、虚妄的熄掉,灭掉,真就出来了。也就是说,人人都有良知,为啥有的人没有,是被云霾给遮住了,把遮挡太阳的东西去掉,太阳的光照就出来了。

这也是儒释道三教共通的一个原理,存天理去人欲,把人欲去了,天理就出来了,把妄熄掉,真就显出来了,息妄显真。所以说自我生成用的是这个真我,生成真觉,用这个真觉面对世界。而假我只能沿着贪嗔痴慢疑,名闻利养,只能走到那个制造焦虑、恐慌和黑暗的那条路上去。

躺平是放弃,卧倒是战术,匍匐前进就叫保任

《中国企业家》:很多企业家也都谈致良知,但往往又停留在话头功夫,原因之一是现实中会产生很强的撕裂感,深层原因便在于良知和欲望的拔河。一件事从天理上知道不该这样做,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处于现实困境中,如果不这样做,又觉得会面临损失,当面临所欲所取与良知良能的不同频时,应该怎样做呢?

周月亮:这个话题是贯穿人类的一个永恒话题。中国儒家把它表述为义利之辩。汉代儒家有点刻板,只讲义,不讲利,后面就导致了封闭。

在过去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博弈的时候,农耕文明是打不过游牧文明的,但是游牧文明来了以后就被这个高阶的文明给同化了,恩格斯将其表述为民族融合。所以就长的眼光看,就是坚持仁义,重其义不谋其利,好像有更大的兼容性。所以从大的文明选择上回答这个问题才有效,大文明的选择到底是利益众生的还是摧毁众生的,若利益众生,哪怕暂时碰到阻力,最后还会由弱到强。

客观来说,有良知的企业家是大多数,这是事实,当然,没有良知的也有很多。法家质问儒家的一个命题是,你可以对人仁,但是你不能够使人仁,面对这个拷问的时候,真正的答案还是在他心里。过去我讲企业文化的时候,我就讲董事长这个级别的应该去学道家,因为这个级别的人总是在做战略选择。

不过,任何学说都有边界,许多时候问题不是良知就能解决的,有人说良知万能,但地球上就没有万能的东西,要的是没有边界,应该去冲破边界。当然,冲破边界是以建立边界为前提的。在这种时候一定要看见,尤其是这种公益性思想学说,它的边界更狭隘,只能对讲良知的人有用,对不讲良知的人一点用都没有。

所以说良知只能解决一个肯不肯的问题,就是孟子讲的“四端”,是很善良的观念。善良本身就是一种奖励,是德行的奖励,但是这些还是不能保证有效地消灭假恶丑。对于企业家们来说,如果发心不正,只会是看他起高楼,也见他楼塌了,一切就看企业家的选择了。

《中国企业家》:您曾说过,阳明学的要求,一是求根本,“既知至善,即知格物矣”;二是求心安、求是当,戒“苟从”;三是要“善看”“善思”,这三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对企业家来说哪一点最难做到?

周月亮:这是一个东方式的整体体现,如果你是个讲良知的人,你做了良知的事,你心安。

求根本就是第一性原理,就是从心诚意正,若心不诚意不正,事可能成了,人也被异化了,求根本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而有了真我后,才出真觉,有了真觉以后就善思、善看。

《中国企业家》:我们常说初心,初心是勇猛的,初心是新鲜的,但是初心也是难以持续的,所以说初心难得,这个初心如何保任下去?

周月亮:保任的保,原本是永葆青春的“葆”,这是道家的原理叫保真素,保持你的真,还有你的安之若素,就是平常心。而任字是非常复杂的,中国古代有个词叫任侠,比如李白、王阳明、龚自珍都是好任侠,这个任是担当,侠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任也是一种责任、担荷状态,保任就是这股劲儿不能丢了。就好比站桩,站出感觉来,你得保住它,保不住,那就是白站了。

任的反义词就是放任,放任不管这就叫放任,而躺平是一种放弃,卧倒是一种战术,匍匐前进就叫保任。必须用保任的这股劲儿干事情,事情干完了,人也磨出来了,磨的是心,最后事情干好了,人格也完善了。

《中国企业家》:您认为何为教育企业家?为什么现在教育企业家特别重要?

周月亮:教育企业家乍一听像是动宾结构,但其实应该是偏正结构,企业也是在做教育,我不但是在经营企业,也在完善着教育的使命。尤其是在寒冬的时候,他不仅仅是在经营企业,还会给人温暖,挽救人心,这也是一种教育。在工作过程当中技术的成熟,工匠精神的养成也是一种教育。最重要的是这个企业是在通过商业的方式来影响社会。

企业的生命线是人性的需求,真正的市场是由人性的需求组成的,在满足人性需求的时候,在丰富人性、建设人性、改良人性的过程中,也是教育的过程。比如孔孟他只有通过教育、自我教育、教育弟子来薪火相传,但给后世留下了“四书五经”这个图纸,后人可以照着这个图纸继续建业,这是毁而不灭的一个依靠。

所以教育是个大概念。最好的企业家要有教育自己的自觉,把教育自己的经验,教育员工,然后员工再去教育他的家庭。其实教育这个词略显精英主义了,教育这两个字也太丰富了,一部中国教育史就是一部中国思想史,所以所谓教育企业家,其实应该叫教育型企业家。

《中国企业家》:您的书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是“大丈夫气”,何谓大丈夫气?

周月亮:大丈夫气的要害是不在乎。大丈夫气最标准的人格类型就是《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他的不在乎保持了他的人格。心理学上有个词叫人格时刻,平常你好、我好、大家好时,人格时刻出现不出来,只有囚徒困境的时候,人格时刻就出来了。

相关推荐

周月亮谈心学与企业家精神:你当善良且有力量
周鸿祎谈企业家精神:企业家不是生意人
张朝阳对话曹德旺尹同跃:关于创业、探索、人生价值与企业家精神
科学家、企业家圆桌对话:新征程上看企业家精神,科学家是否应该下场创业?
管清友:企业家精神既有商业精神,也有艺术家精神
马云:企业家放弃理想或只谈理想 员工都会看不起你
大佬企业家黑话指南:情怀、All in与平常心
下海、蓝海与深海:新中国三代企业家精神嬗变
周鸿祎,做一个不直播带货的网红企业家
现在抬头,你就能看到月亮与金星这场浪漫邂逅

网址: 周月亮谈心学与企业家精神:你当善良且有力量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32376.html

所属分类:人工智能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