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巨头又现“一拆三”,霍尼韦尔怎么了?
2月6日,美国工业技术和创新巨头霍尼韦尔国际公司(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宣布,其董事会已完成由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伟茂(Vimal Kapur)一年前启动的全面业务组合评估,决定将自动化(Automation)与航空航天技术(Aerospace Technologies)业务完全分拆。
上述计划结合去年十月该公司宣布的先进材料业务(Advanced Materials)分拆方案,霍尼韦尔将形成三家独立的上市公司:霍尼韦尔自动化(Honeywell Automation),霍尼韦尔航空航天(Honeywell Aerospace),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霍尼韦尔的分拆是在激进投资者埃利奥特投资管理公司(Elliott)推动下进行的。去年11月,埃利奥特宣布已累计持有霍尼韦尔50亿美元(约合365亿元人民币)的股份,成为后者最大的活跃投资者,并提议拆分霍尼韦尔业务。
对于拆分进度预期,霍尼韦尔表示,先进材料业务的拆分预计在2025年年底或2026年年初完成,自动化板块和航空航天技术板块的拆分预计在2026年下半年完成。
霍尼韦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伟茂说,形成三家独立的行业领先公司建立在已经打下的强有力基础之上,这将会让每家企业追求适合自身的增长战略并为股东和客户释放重大的价值。
霍尼韦尔的此次拆分是国际巨头纷纷分拆业务板块的一个缩影,2021年,通用电气宣布被一分为三、东芝“一拆三”、强生“一拆二”。2024年,跨国化工巨头杜邦宣布“一拆三”。而这些拆分的背后则是投资者对于多元化企业的不信任和对于投资回报的诉求。
行业巨头一拆三
霍尼韦尔创立于1885年,目前业务板块分为航空航天科技集团、智能建筑科技集团、能源与可持续技术集团、智能工业科技集团。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霍尼韦尔销售总额384.98亿美元(约合28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其中,霍尼韦尔航空航天业务主要为波音等公司生产发动机和驾驶舱系统,2024全年销售额为154.58亿美元(约合1127亿元人民币),约占霍尼韦尔同期总销售额的40.2%。智能工业、智能建筑和能源与可持续板块的销售额占比分别为26%、17%和16.7%。
在通用电气(GE)、美国铝业等制造业巨头拆分后,霍尼韦尔也是当前美国为数不多仅存的多元化工业集团之一。
对于部分激进投资者而言,目前霍尼韦尔的经营和财务情况并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
埃利奥特投资管理公司作为美国最知名的激进投资者,投资金额超过700亿美元,其素来以通过大量买入某只公司股票并试图干预经营著称,曾试图强行收购接管美国西南航空进行业务改组,也曾在大量购入星巴克股份后要求管理层出售星巴克中国股份。
在去年购入了超过50亿美元的霍尼韦尔股份后,其致信董事会表示:“在过去五年里,执行不均、财务结果不一致以及股价表现不佳,削弱了霍尼韦尔创造价值的强劲记录。”
埃利奥特表示,过去的综合集团结构已不再适合霍尼韦尔,分拆航空航天和自动化业务可以在未来两年带来51%-75%的股价收益。显然这次,霍尼韦尔选择了接受这个建议。
据估计,分拆后的独立公司霍尼韦尔自动化在2024年获得的收入规模约为180亿美元;霍尼韦尔航空航天的收入约150亿美元,将成为最大的上市航空供应商之一;先进材料专注于可持续发展的特种化学品和材料领域,年收入接近40亿美元。
埃利奥特等激进投资者认为,在喷气式飞机产量增加以及飞机制造业的积压订单推动下,霍尼韦尔航空航天业务正在经历强劲增长,在独立上市后将获得更高的估值。
霍尼韦尔接受提议的重要背景则是看到了通用电气拆分业务后在资本市场的优异表现。
2023年1月,通用电气医疗设备业务GE HealthCare独立上市,其航空航天、能源业务随后在2024年4月独立上市,标志通用电气正式完成分拆。
截至当地时间2月6日收盘,通用电气拆分后的三个独立上市公司航空航天、能源和医疗保健市值分别为2208亿美元、1014亿美元和398亿美元,加起来的市值几乎是通用电气在2022年一家公司时的四倍。
而反观霍尼韦尔,在2023-2024两年间,霍尼韦尔股价涨幅为7%,大幅跑输同期标普指数55%的涨幅,这显然很难让霍尼韦尔的投资人们满意。
在官宣拆分前,霍尼韦尔现任管理层进行了一系列操作,试图通过剥离部分业务的形式来避免大规模的拆分,从结果上来看最终依然未能避免现在的拆分结局。
多元化企业的末日?
霍尼韦尔的拆分是近年来大企业纷纷拆分的缩影,而引发这一系列拆分的标志性事件则是通用电气的拆分。
作为曾经世界最大的企业,市值一度高达6000亿美元的通用电气,多元化曾经是其发展的最大发展理念,其业务更是一度高达覆盖60多个行业。
然而随着传奇CEO杰克韦尔奇的卸任,通用便迎来了逆风,先是911事件严重打击了通用的保险和航空业务,随后的2008年金融危机更是对通用的金融业务造成了重大影响,尽管时任CEO采取了大量措施开源节流,依然难掩颓势。
2023年,通用官宣拆分,专注于航空,医疗和能源领域,史上最标志化的多元化大型企业落幕,也引发了诸多跟随者们的思考,我们是否还需要大型多元化集团公司?
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通用分拆后的股价强势表现给了巨大的示范效应,包括强生,东芝,杜邦,3M等公司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近两年推出了拆分计划。
然而纽约投资研究公司Boyar Research研究了246项企业分拆案后发现,大多数情况下,结果都令人失望。大型企业在分拆头一年的股价表现通常不错,但五年后,大约只有略多于三分之一的企业表现优于标普500指数,而母公司在分拆后的五年里大多表现不佳,总体来看,母公司的股价落后于股指。
其中惠普公司的案例最为典型,惠普在2015年宣布一拆二,诞生了专注生产打印机和PC的惠普公司以及专攻服务器、存储、软件服务和云计算解决方案的惠普企业(HPE)。惠普这两只股票最初都跑赢了标普500指数,但五年后,HPE的表现逊于标普500指数。
不过,对于激进投资者而言,买入集团公司股票,推进拆分,获利出局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模式化的赚钱套路,拆分后即便企业经营并不如预期,依然有很大的机会获利出局。而对于大型企业,尤其是工业巨头来说,拆分确实可以让自己轻装上阵,但是拆分还是多元化除了资本市场因素外,似乎并不是决定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业巨头纷纷拆分的背后,科技公司则反其道而行之,大量并购搞集团化:Meta收购了太阳能无人机制造商Ascenta和虚拟现实公司Oculus等企业。亚马逊收购了媒体公司米高梅和全食超市等公司。谷歌一直在涉足从智能手机、眼镜到自动驾驶汽车和播客的各个领域。
相关推荐
口罩巨头要挑战「量子霸权」?霍尼韦尔称3个月内造出最强量子计算机
IBM vs 霍尼韦尔,量子计算谁最强?
百年老店GE一拆为三,多元化时代彻底落幕
口罩双雄相爱相杀:3M和霍尼韦尔如何一步步抢占中国市场?
拆分自霍尼韦尔,「Resideo」发力中国智能家居市场
“口罩厂”霍尼韦尔搞出的量子计算机,刚刚获得了Nature认可
新里程碑:IBM宣布最高量子体积64,把霍尼韦尔从世界最强宝座拉下来
霍尼韦尔宣称,量子计算会在18到24个月内超越标准验证
柯伟茂将于6月接替杜瑞哲担任霍尼韦尔首席执行官
霍尼韦尔推出首个由中国本土团队开发的工业级组合导航板卡
网址: 美国巨头又现“一拆三”,霍尼韦尔怎么了?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32423.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104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0410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022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9608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9518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255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381
- 8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928
- 9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7555
- 10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