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饺子遇“李鬼”,见一个打一个真不够

饺子遇“李鬼”,见一个打一个真不够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02月19日 12:54

《哪吒2》大火,导演饺子成了红人,也招来一帮蹭流量的魑魅魍魉。近日,网上冒出数十个疑似假冒饺子的账号,一些账号粉丝量甚至飙升到数十万,还挂出了带货链接。

经核实,除了微博上的认证账号确属导演饺子本人,其他社交平台上的账号均为假冒。平台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表示,已累计回查处置400余个仿冒账号,对新增仿冒行为仍在持续回查及拦截中。

说起来,这些年在网上被“李鬼”碰瓷的又何止饺子?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进步,更动态的图像伪造,更逼真的口音模仿,大幅增加了名人高仿号的识别难度。而依靠以假乱真完成粉丝积累后,这些账号往往就开启了带货卖课一条龙。有的甚至潜伏着诈骗团伙,坑得人头破血流。

对此,不少名人明星本尊都出来打过假,有的还诉诸了法律手段。《民法典》《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也从肖像权、网络账号注册方式等方面,对名人高仿号做出了规制。但即便如此,高仿账号仍久治不愈。究其原因,与“打地鼠”式的治理手段不无关系。

由于互联网账号管理实行的是“后台实名、前台自愿”模式,给了用户可以在虚拟名称上假冒他人的基础。但在传统的点对点传播时代,高仿账号缺乏对内容的持续输出能力,自然也得不到用户的关注,影响力十分有限。如今,AI等技术帮助这些“李鬼”提高了产能,“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可能认识的人”等功能成为社交平台标配,高仿账号借助各种“推荐”,拥有了便捷的增粉渠道。

对此,平台通常是在网友的举报下努力对“李鬼”见一个打一个。但比起团伙做号、AI造假的效率,平台封号的速度终究要慢上半拍。这个意义上,与其被动“打地鼠”,不如主动预防。比如,通过技术手段,严禁“昵称”与明星名人雷同,用“魔法打败魔法”;比如,建立“黑名单”制度,对高仿号注册时所使用的身份证号进行封杀,实现釜底抽薪;比如,探索对热点人物仿冒的核实机制,完善直播带货、账号转让的审核,斩断高仿账号背后的利益链条……

说到底,技术的进步让批量复制“六耳猕猴”成为可能,对其治理就不能停留在只靠“火眼金睛”的阶段。从制度、技术等各个方面升级“武器库”,建立全链条的监管机制,方能让这些骗子失去空间、失去土壤。

撰文:鲍南

发布于:北京

相关推荐

爸妈,煮饺子真的不用中途加凉水了
在伊朗,饺子厨娘才是华人的除夕主角
真无线耳机战局总览:各路英雄来起义,城头变幻大王旗
抖音直播间的「李逵」和「李鬼」
全国上线!植物肉品牌“星期零”与正大联名推出植物肉饺子
等《奇葩说》再问一个真问题
一个篮球“打”开发展新思路
茶颜悦色,终于攒够钱告“李鬼”了
没有一个打工人,能逃过职业病
疫情阴霾下,刷脸支付“李鬼”骗局坑惨众多中小商家

网址: 饺子遇“李鬼”,见一个打一个真不够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32838.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