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AI教育的“诺曼底时刻”:DeepSeek如何重塑教育生态?

AI教育的“诺曼底时刻”:DeepSeek如何重塑教育生态?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02月21日 20:07

“你家娃的寒假作业搞定了吗?”眼瞅着假期余额不足,家长们又开始在朋友圈里哀嚎:“作业还没写完!”没错,一年一度的“赶作业大战”又上演了,只不过今年,剧情有点不一样——娃们不再抓耳挠腮、苦哈哈地熬夜赶工,而是悄悄掏出了“神器”:DeepSeek等AI工具!

最近,一条新闻让家长们炸了锅:有家长发现,自家娃的寒假作业居然不是“亲生的”,而是AI“代劳”的。

没错,就是那种动动手指、输入题目,AI立马给你整出一篇满分作文的神器。比如DeepSeek这种工具,已经成了孩子们赶作业的“秘密武器”。作文?数学题?AI统统都能一键生成!

例如下面这个例子:

在输入题目后,DeepSeek只用了10秒就写出了一篇“满分作文”,文章不仅观点明确,每段都设置了分论点,而且还能引经据典。

面对数学题,DeepSeek也能有思考,有推演,有验证和结论,让孩子能将题目拿捏得明明白白。

各大社交平台上,家长们关于孩子用AI做寒假作业的讨论,逐渐形成了两大阵营:有夸赞AI给力、帮孩子和家长省心的;也有的家长却很生气,甚至一怒之下将孩子手机收了。

而作为反对派一方的家长,给出的主要理由是:长此以往,孩子会丧失自主思考能力,越来越依赖AI。

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了另一个问题:AI时代,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一、AI时代的教育

在这个魔幻的时代,AI在努力变得更像人,而我们却在努力变得更像机器。

如果将AI大模型的训练方式,与现在孩子的教育模式进行对比,你就会显著地发现这点。

现在我们的人类教育系统,简直像一条“流水线”: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一路过关斩将,最后成为“合格产品”。

这样的教育模式,看似挺“高效”,但其实是把人当成了标准化的“产品”,你的知识储备、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统统被“抹平”了。终极目标就一个:中考、高考、拿文凭,然后挤进就业市场,抢个好位置。

结果呢?老师和学生都卷到爆炸,学了一堆知识,却只停留在表面,真正的能力却没培养出来。

想象一下,这些在“流水线”教育模式下长大的孩子,好不容易熬到毕业,结果一出门,发现AI时代来了,所有“标准化”的工作已经不需要人做了,这帮孩子还是只会死记硬背、按部就班,那他们拿什么跟AI竞争?拿什么在这个疯狂变化的世界里站稳脚跟?

说白了,现在的教育还在教孩子怎么“当机器”,但未来的世界需要的是“真人”的创造力。

在这方面,大模型的训练方式,却显得“灵活”多了。

你看,AI大模型的训练方式是啥?海量数据、多样化输入、不断优化迭代,目标是让它变得更智能、更灵活,能写诗、能画画、能跟你唠嗑。

就拿最近大火的Deepseek举例,它的训练方式,就体现了“不拘一格”的特点。

今天的Deepseek-R1,之所以能达到和OpenAI的o1相当的智能,但训练成本却低了很多很多,主要是因为其采用了一种“纯强化学习”的路径。

所谓“纯”强化学习,简而言之就是:

不给标准答案,不教固定步骤,只告诉学生“对了就奖励,错了就扣分”。这种方法让AI模型像婴儿一样,通过不断尝试和反馈来学习。

为什么这种方法能大幅降低训练成本呢?因为传统的AI训练往往需要:

1、海量的标准答案(堆积如山的参考书)

2、大量人力成本(很多辅导老师)

3、漫长的训练周期(反复做题、考试)

而纯强化学习,只需要两个最简单的规则:

1、答对了就加分;

2、按要求思考就加分;

于是,模型模型不需要依赖外部提供的“标准答案”,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索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就能用最少的计算资源,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用一句很哲学的话来概括,就是:“诸法皆允,万物皆虚”;

更妙的是,这种方法避免了AI“作弊”的可能。

在传统的大模型训练中,某些模型为达到人类设计的“奖励函数”,采取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来通过测试,就像某些孩子通过“应试技巧”来通过考试一样。

但在“纯”强化学习路径中,因为规则太简单了,模型无法通过“取巧”来获得高分,只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

这就像排除了多余的干扰后,只剩下了最本质的学习过程。

二、内卷与破局

在比较了人类与AI学习方式后,我们就会发现,现在的教育行业,其实就跟那些烧钱拼算力、抢人才的AI企业一样,充满了“内卷”。

更讽刺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样的内卷,都是为了维持那种传统的、低效的训练方式(教学模式)

只不过,到了教育行业这里,数据变成了题库,算法工程师变成了老师。

举例来说,以前啊,教育公司拼的就是谁家的老师牛,谁家的题多,谁能抢到更多的学生。比如学而思,人家就是靠线下名师起家的,家长们一听“名师班”,二话不说就掏钱,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猿辅导和作业帮也不甘示弱,直接高薪挖名师,甚至把一些老师包装成“明星教师”,让学生和家长追着报名。但问题是,名师就那么几个,成本还贼高,想复制都没那么容易。

再来说题库,那时候大家都觉得,题目越多,学生练得越多,成绩自然就上去了。猿辅导搞了个“猿题库”,号称题目海量,从小学到高中,啥题都有,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刷。

作业帮也不甘落后,直接搞了个“拍照搜题”,学生不会做的题,一拍就能出答案,简直成了“救命神器”。但时间一长,大家发现题目都差不多,光靠堆题已经没啥吸引力了。

抢学生就更热闹了。作业帮靠“拍照搜题”攒了一大波用户,然后再把他们导到付费课程里。猿辅导也不差,搞了个“小猿搜题”“小猿口算”,用这些工具类App吸引用户,再慢慢转化成付费学员。

学而思呢,直接在线下开店,靠口碑和地推团队拉学生。但问题是,抢用户的成本越来越高,广告费花得跟流水似的,效果却越来越差。

那时候,教育公司之间的竞争简直就是“烧钱大战”。为了抢用户,大家都拼命打折,什么“1元课”、“9元课”满天飞,甚至赔本赚吆喝。

但这么搞下去,大家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像,家长和学生看谁便宜就选谁,没啥忠诚度。

更头疼的是,成本越来越高,名师工资、广告费、技术研发,样样都烧钱,各大机构的利润被压得死死的。最后,政策一变,比如“双减”一来,很多公司直接傻眼,不得不裁员或者转型。

说白了,AI出现之前的教育行业,就是一场“拼资源、拼烧钱”的游戏。直到AI大模型出现,才给这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这才让教育公司看到了新的出路。

三、大模型的助力

AI的出现,到底给教育行业带来了哪些突破?

除了上述提到的“拼师资”“拼题库”的内卷困境外,在AI出现前,传统教育还有一大痛点:那就是人类老师的生理上限。

精力再旺盛的老师,每天要教那么多学生,难免有状态下降的时候。

根据老局一个当过雅思老师的朋友介绍,他之前上暑假班,一个月上了300多小时,每天最后几节课就很累,所以越是到后面,状态就越容易崩盘;

要是遇到一个能24小时随时待命,遇到任何问题都不厌其烦地回答的“个人家教”呢?

ChatGPT出来后,大模型似乎做到了这点。

在生成式AI的助力下,在线教育公司、传统教培、硬件厂商和互联网大厂都看到了其在教育领域的巨大潜力,开始纷纷盯上了AI学习机,内卷的教育行业,也总算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典型的例子,有百度的小度Z30学习机、猿辅导的小猿学练机,以及科大讯飞的AI学习机等等。

现在市面上的学习机,价格从1000块到5000块的都有,但也有一些高端货,价格直接上万。比如科大讯飞的一款学习机,在京东上销量都破了10万+。

从功能上看,这些学习机其实都差不多,主要就是帮学生批改作业、给点个性化学习建议之类的。

不过,这波学习机的热度没维持多久,很多家长就开始抱怨了。不少人觉得,这些打着AI旗号的产品,更像是“割韭菜”的智商税。

举例来说,有一位福建福州的学生家长就表示,当初买学习机时反复对比几大品牌,最后选择了某一线品牌,使用后发现,错题、错答案和部分功能要二次收费。“直播间主播吹得天花乱坠,AI学习机售价9000元,感觉还是离不开家长辅导。”

也有家长反映,花费数千块钱买的AI学习机,结果作业批改得一塌糊涂。例如一个按规律填数的题目,答案明明没写错,字迹也很清晰,却被圈出来判成错题。“说是可以把学校做的卷子拍一下自动收录错题,可拍完识别得乱七八糟。”

因为这种糟心的情况,社交媒体上“避雷”“不要被学习机割韭菜”的声音越来越多。

说白了,在生成式AI刚出来的时候,各家学习机其实都差不多,没什么明显的差异性,技术壁垒也没那么高,智能化程度更是让人一言难尽。这几乎成了所有学习机的“通病”。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很多人原本以为AI能带来“教育平权”,让孩子摆脱内卷。结果呢?这些学习机动不动就卖几千、上万块,这哪是平权?分明是加剧内卷啊!

这种对“AI教育”的质疑,直到DeepSeek出现,才终于有了转机。

四、DeepSeek与AI教育的未来

说白了,之前的AI+学习机的模式,之所以被认为是“割韭菜”,主要是这些个学习机的脑子——大模型本身的能力不行。

而好一点的大模型,像GPT-4o这样的,不但用不了,并且还要掌握一定的提示词技巧,才能发挥出模型真正的潜力。普通的家长、孩子,哪有那能力?

在DeepSeek问世之后,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各大教育公司,都纷纷发现,原来一个智力强大、可靠,又易于获取的AI,对教育的提升是如此巨大。

据网易有道(NYSE:DAO)提供的内部评测数据显示,DeepSeek-R1在有道K12测试集上的准确率高达88%。

高途也表示,在用户产品侧,高途高中数学测评准确率从此前最佳情况的74%提升至90%左右,如果知识点下沉到初中、小学,DeepSeek-R1的准确率会提升得更显著,可能接近于真人的状态。

得益于这样强大的性能,好未来、网易有道、云学堂、中公教育、猿辅导、编程猫、读书郎等一众教育机构密集接入DeepSeek,以至于行业人士甚至将之称为“教育AI真正的诺曼底时刻”。

更重要的是,除了性能强大之外,DeepSeek还是开源的,开源大模型的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本地部署,这让很多孩子可以在本地硬件上,就能很方便地进行各种学习、训练,像是练听力、学外语或者翻译等。

这要是再结合本地的个人小数据,训练出一个专属的私教模型,那么一副智能眼镜、一部智能手机,似乎都可以成为每个孩子的“AI家教”。

但尽管如此,现在的DeepSeek,仍然未能完全取代人类老师,在教学中独当一面。

这里面除了老生常谈的AI“幻觉”问题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经验丰富的老师,往往会掌握一些不存在于书本,或任何教育理论中的“隐性知识”。

这些“不标准”,甚至带有些“土办法”和“老油条”色彩的知识、经验,是人类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一点点摸索出来的。

它可以是某种特定的解题思路、学习技巧,但总之,这些知识往往更多地存在于这些“老师傅”的心中,或是偶尔口头表达一下。

而这部分知识,正是拉开AI与人类的关键区别。

就目前来看,单词、公式、定理,这些东西属于“结构化”的知识,在这些地方,AI的效率完全碾压人类。

但一旦涉及隐性、非结构化的东西,例如教学思路、学习方法之类的,AI往往就表现得不尽人意。

其实说到底,教育这件事,终归还是一个特别看“人”的事情。

毕竟,自从互联网普及之后,世界上的大部分知识,对于普通人而言,就几乎已经没有任何门槛了。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学不会。

而人类老师的意义,正是去找到正确的方法,发现学生到底短板、长处,之后因材施教。

这是冷冰冰的AI暂时做不到的事情。

或许,未来最理想的教学状态,正是结合了AI的效率与人类的经验、直觉后,找到一种平衡——让技术成为桥梁,而非终点。

相关推荐

DeepSeek的冲击波,撞开了AI生态之争的大门
DeepSeek,中国AI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沸水效应下,重塑教育行业的“小气候”和“大气候”
DeepSeek 的爆红,指出了当下AI 最大困境
不在场的DeepSeek,是巴黎AI峰会真正的主角
AI手机想借DeepSeek翻红
DeepSeek一骑绝尘,“豆包们”怎么办?
大家对DeepSeek神话了
DeepSeek什么来头,何以震动全球AI圈?
新基建下的AI+教育:互联网“AI算命”换皮,教育没有AI ?

网址: AI教育的“诺曼底时刻”:DeepSeek如何重塑教育生态?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32946.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