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一个可以封神的电影标题,西方 100 年无人超越,放在中国也无解

一个可以封神的电影标题,西方 100 年无人超越,放在中国也无解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02月22日 06:55

昨天和大家聊AI,大家反应的很强烈,不过AI这个东西除了自己亲自上手玩一玩AI的强大其实就只存在于大家的幻想中了。

W君有一个终极测试,很简单——让AI生成它心目中的美女图片。这其实才是真正AI和人类切合点的测试方式。

在不同的AI系统中W君也就得到了这些图片。AI 本质上是数据的归纳器,它的美学认知只能来自已有素材的堆叠,而无法真正创造新的美。所以在目前阶段,你喂给AI什么样的素材AI才能总结和归纳出什么样的结果。

对于“美”这种仁者见仁的概念,就看大家怎么去切合了。不过再往深处去讨论,实际上AI还真的在当前很难超越人类对艺术化信息的构建能力。

所以,今天咱们要聊的还是“文化”,说一个电影的名字《机械姬》,自从这部电影上映之后W君就一直诟病这部电影的中文标题翻译。

简单的说就是——中文的翻译太没文化了,《机械姬》?这样的标题似乎没什么对吗?但是你得看英文的原始标题《Ex Machina》,搞情报分析工作其实不仅仅是要看武器参数,也得训练看国外的信息中的“微言大义”,所以阅读各种“洋文”的时候W君自己的职业习惯往往是会扣一扣一句话哪怕是一个单词的意思的。

所以当初第一次看到“Ex Machina”这个词的时候,你们可以想想到W君的震撼吗?W~~O~~~Cao!这就是当时的感受,想不到在有生之年还能遇到一个这么精妙的词汇,如果武断一点的说,这个电影标题在上下一百年里都很难遇到敌手,世界上没有用词比这个标题更精彩的了。

所以当W君知道这个标题被咱们翻译成《机械姬》的时候,那种失望透顶的感觉。

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可以把《Lolita》翻译成《一树梨花压海棠》

但并不是说明中文无所不能,在遇到了“Ex Machina”的翻译中中文就例外的显得苍白无力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百年难遇的神级标题,为什么它是语言艺术的巅峰,而我们却完全翻译不出来。

先说下我们的文化底蕴,为什么《Lolita》这种恋童癖电影可以翻译成《一树梨花压海棠》。张先(990年—1078年)北宋婉约派词人,时称张三影,一生富贵、诗酒风流,和欧阳修、苏东坡都是好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他的《十咏图》至今还在故宫博物院中收藏。相传一日和苏东坡在西湖边嘚瑟“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苏东坡把吃不下的西湖醋鱼往窗外一扔旋即赋诗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所以《一树梨花压海棠》用来给《Lolita》来做译名是比当年《洛丽塔——鳏夫忏悔录》要来的有文化的多,超级丝滑吧?

但回到“Ex Machina”,你会发现“汉语词穷”。

“机器”在英语里面的正式写法是“machine”,而标题中的Machina其实是拉丁语的写法。

那么用拉丁文就高大上了吗?其实不然 关键是 EX Machina,这个词前面原来还有前缀,完整的是“Deus Ex Machina”,这是莎士比亚时代的一个舞台用语叫做“天外救星”。是指当舞台剧的剧情推进不下去的时候的反转操作。指的是“意料外的、突然的、牵强的解围角色、手段或事件”。例如我们在看《复仇者联盟 4 终局之战》的时候那么一大票超级英雄在灭霸的太空舰的轰击之下毫无还手之力的情景下,忽然间惊奇队长出现了。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天外救星”,要不然编剧和导演就真的没办法为超级英雄们解围了。那么为什么“天外救星”和“机器”有关呢?这就得看莎士比亚时期的舞台装具了,一般的情节过程和惊奇队长出现是一样的,一个演员从天上徐徐降下。怎么搞?

和大家想的一样都是起重机吊威亚。

于是“来自机器的神(上帝)”就是“Deus Ex Machina”的直译,叫“天外救星”实际上是我们“信达雅”了一下。

再回来看“Ex Machina”去掉的 “Deus”。

把一个很多人熟知的术语直接去掉了“神”,也就是去掉了“造物主”。一下子这个名字就炸裂了吧?——没有“神”!

那么再看“Ex”这个词,Ex在拉丁语里面有“来自(From)”的意思。也带有某某之外(Out of)的意思。按照拉丁文语法,Ex Machina 可解释为“从机器中诞生”,暗示 Ava 是从代码和电路中诞生的智慧生命。电影的故事核心也是她如何突破牢笼,逃离“机械”的束缚。

我们再切换成现代英语,Ex是啥?“前任”嘛,前男友、前女友、前妻、前夫……都叫做Ex ,而这里又是“前机器”。电影最后,她彻底脱离实验室,甚至抛弃了帮助她逃跑的 Caleb,象征着她的彻底进化,已经不再是“机器”。

再往深处来说“Ex”还是例外(Exception)的意思,本身电影中Ava其实就是一个意外的,出了问题的机器。

再有,Ex还是存在(Existence)的意思,AI 是否拥有“存在性”?她是否是“真正的人”?这也是全片一直在探讨的主题。

其实,后面的“机器”Machina和也暗示着电影的主角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machine。这个词汇的变化此为的a(拉丁文)被换成了e(英文),在读音上就有了巨大的变化,也暗示着machina并不是普通的机器。

这件事自打看《机械姬》这部电影到现在,其实一直是W君心里很难过去的一个梗。

后来,W君和南大外语学院的几个教授吃饭,聊起来了这个词汇,几个老先生一致得出结果是“还真没法翻译,很难做到信达雅”。

如果熟悉W君的粉丝读到这里是不是有些懵逼了?一个军事博主为什么开始聊电影和语言和文学了,换赛道了?

当然没有换赛道,W君还是那个你们熟悉的爱抬杠的W君,所以,这篇文章的重点,从来都不是翻译,而是认知的边界。

我们可以在《Lolita》的翻译里看到中文的高光时刻,却在《Ex Machina》面前望洋兴叹。我们可以在军事科技里自信满满,却依然要面对 AI 发展的不可预测性。无论是文化、科技、哲学,甚至战争,每一种认知体系都有它的极限,而发现这个极限,找到边界,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文化的自信,从来不是喊口号,而是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边界在哪里,并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探索、突破。而最危险的,不是某种认知的有限性,而是对自己的认知无所知。

如果连翻译这件“小事”都能提醒我们——认知从来不是无界的,那么在更大的问题上,我们是否真正准备好迎接那些即将到来的挑战?

发布于:天津

相关推荐

《封神》是如何玩转电影饭圈化的,真的玩转了吗?
《封神》封不了神
《哪吒》近 50 亿票房收官封神,但国漫距离崛起还差一个“迪士尼” | 36氪新风向
《封神》里的中国,咋全是河南呢?
有多少中国导演在拍“好莱坞换皮电影”?
ST北文跌停,更好的电影融资出路会在哪里?
《封神》得与失:工业化标杆、IP计划流产、质子团贬值
魅力型领导的B面:评《封神》中的商纣王
ASML CEO专访:中国芯片制造技术落后西方10-15年!
为缓解资金压力,北京文化6亿转让《封神三部曲》各25%份额

网址: 一个可以封神的电影标题,西方 100 年无人超越,放在中国也无解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32960.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