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创造效益和价值,是经营者的使命
作者:宋志平,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总裁读书会全国领读者联盟创始主席及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来源:总裁读书会(ID:winnerbook_club),摘编自宋志平新作《有效的经营者》,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今天的企业需要面对两个市场:一是产品市场,二是资本市场。在产品市场中,企业注重的是创造利润,而在资本市场中,企业关注的是创造价值。普通的经营者比较重视产品市场的利润,仅将资本市场视为融资的主要渠道;而有效的经营者不光重视产品市场的利润,更重视资本市场的价值。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演化,过去那种为寻求规模效应和利润而把不同企业打包成一个大的产业集团进行上市的做法越来越行不通了,现在我们往往更重视企业的创新性和成长性,并认为只有成为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资本市场才能给出合理的估值。有效的经营者不光要为股东创造利润,也要为股东创造市场价值,还要着眼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经营。
价值创造的内功
企业的上上下下都要明白自己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从根本上理解提高质量、控制成本、增加效益、合理定价、品牌建设的重要性。特别是企业的“一把手”,他除了要做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还应该将自己定位成一个经营者。因为企业的利润离开不开经营和管理,经营是开源,解决多赚钱的问题,而管理是节流,解决少花钱的问题。创造效益和价值,是经营者的使命。
作为市场的经营主体,企业要实现发展,归根结底要获取利润。利润是企业的第一目标,是基础。对企业的经营者来讲,企业有了利润,所有者才会增加投资,银行才会给企业贷款,企业才能低成本地扩张和发展,员工才能有更好的工作、学习环境与幸福的生活。因此,企业必须把创造利润作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要提高企业利润,除降低成本外,合理定价也是关键所在。
过去,我们认为价格是由市场客观决定的,经营者对价格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只能做两件事:一是增加销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二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这是传统经济模式下的基本盈利思路——量本利。
所谓量本利(VCP),就是企业通过分析产品数量(volume)、生产成本(cost)和销售利润(profit)三者之间的关系,确定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最多的产品,从而获取最大利润的经营方案。简单地说,企业通过放量销售降低单位固定成本,从而取得效益,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薄利多销。
在买方市场中,产品供大于求,市场已从供给制约转为需求制约。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再去增加产量,不仅不能摊薄固定成本,反而增加了变动成本,致使流动资金紧张。更为严重的是,产能过剩引发企业之间愈演愈烈的低价倾销和恶性竞争,极大地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甚至导致亏损。
面对量本利的失效,中国建材创造性地提出一种全新的盈利模式——价本利(PCP)。价本利模式不再将企业的盈利核心立足于产量的增加,而是实行“稳价、保量、降本”的六字方针。它强调在稳定价格的基础上,尽量保住销量,通过管理整合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的合理利润。
价本利的基本要义有两点:一是通过稳价保价手段,使价格处在合理的水平区间,使之不严重偏离产品的价值;二是控制一切应该控制的成本。在一个过剩行业中,首先要聚焦于市场和价格。在价本利理念下,利润是目标,价格是龙头,成本是基础。有效的经营者主张优质优价,因为质量是有成本的。我们做企业不能一味地降价、拼价格,被价格战这种错误的方式所禁锢,要转变为定价制胜的思维方式。
对企业来说,好的价格和利润从哪里来呢?我主张“优技、优质、优服、优价、优利”的五优策略,即用好的技术、质量和服务赢得好的价格与利润。反之亦然,只有好的价格与利润才能支撑好的技术、质量和服务。吉姆·柯林斯在《飞轮效应:从优秀到卓越的行动指南》一书中提出,工作间各业务模块的有机推动会使企业快速运转起来。
其实,五优策略之间的关系正好像一个飞轮,也可以称为“五优飞轮”:优秀的技术带动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又赢得了忠诚的客户,忠诚的客户可换来合理的价格,合理的价格又可带来丰厚的利润,而有了丰厚的利润又可投入研发,创新出更好的技术,形成一个完整的飞轮。只要五优飞轮转动起来,企业就会进入良性成长的状态。
品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有要素的集合,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表面上看,品牌是企业产品的标识,实际上却凝聚了企业经营管理和文化精神的全部。今天,各种产品制造、技术迭代都很快,一家企业能做的东西,其他企业很快也能做。未来,所有的技术都可以同质化,所有的产品都可以同质化,唯独什么不一样?那就是品牌。
品牌问题至关重要,现在已经进入一个由质量跨越到品牌的时代。正如大家所熟知的微笑曲线,一边是研发设计,另一边是营销和品牌,中间最低的是加工。在整个产业链的利益分配上,没有品牌只能代工的制造企业,获利是最低的。就手机代工而言,一部手机可能只有100多元的毛利,利润很薄,而研发设计方、品牌方往往从一部手机里获取上千元的利润,这就是研发设计和品牌的价值。
资本运营
资本不光是企业家用于创新的杠杆,在财务上对企业也有很强的支撑作用,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造血能力”,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今天的企业需要面对产品和资本两个市场,产品市场强调利润,而资本市场则强调价值。利润是价值的基础,但价值和利润又不完全吻合,上市公司的价值体现为市值,尤其是现在的新经济时代,价值会被提前发现。像特斯拉前几年没怎么赚到钱,但市值最高时却超过几千亿美元。如果没有资本市场,这是无法想象的。
我跟一些公司负责人交流时,有人讲到当年创新创业时,几个合伙人就能创造几个亿的收入,而收入从几个亿到几十亿、几百亿元的过程必须要有资本支持。今天企业发展就是这样的逻辑。通过上市等方式,借助资本的力量更有利于企业壮大发展。有人问企业为什么要上市?我的回答很简单:上了市相当于企业在天上飞,不上市相当于企业在地上跑,企业发展的速度和看到的风光都不一样。今天,不论经济规模还是经济效益,上市公司都是我国经济的压舱石。
今天的资本市场的价值体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过去基于企业利润的算法,变成了基于创新能力和未来成长性的新估值体系。中国建材大约20年前做水泥,那个时候上市,资本市场给了20倍的市盈率,而现在才给7倍的市盈率。2022年,中国建材旗下做碳纤维业务的中复神鹰分拆之后在上交所上市,市盈率是75倍。也就是说,今天的资本市场更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成长性,以提升投资价值。
对于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我们今天要正确认识它们对国民经济的综合性贡献,在评估价值的时候,应该给予充分考虑。上市公司也要研究、理解和适应资本市场从工业资本市场到创新资本市场的新变化。有效的经营者认为,上市公司一方面要苦练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强化公众公司意识,加强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让资本市场更好地认识公司的内在价值。
今天的资本市场拥有一种巨大的魅力:不仅可以放大价值,还可以提前实现价值。企业的利润和价值有时并不完全吻合,有效的经营者今天必须意识到这一点。资本市场的最大好处就是支持创新,尤其是支持那些不知名却很有潜力的创新者,把他们的创造力转变成产品,进而催生企业不断成长。
创新也需要资本市场,尤其是技术创新的早期非常需要资本的支持。资本市场是创新的肥沃土壤,创新本身又带动资本市场的成长,两者相辅相成。提升企业价值最为核心的就是要创新,市值是创新的外在表现。我认为,上市公司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志,是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也是新时代创造价值的关键。作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上市公司要充分利用好资本市场支持创新的各类工具,成为研究创新和新兴技术的重要发源地,解决一些关键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难题,推动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的循环。
重视价值管理
对非上市公司来讲,公司价值主要是指公司创造的利润,而对上市公司来说,市值是其价值的一种直观体现。公司上市以后就有了两种客户,一种是产品的客户,另一种是投资的客户。因此,有效的经营者不能只重视产品的客户,也要跟投资的客户进行交流,要为他们创造价值,提高投资回报率。
归根结底,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经营者首先要明白做企业是为了什么。做企业,就要创造效益,创造价值,成为价值型企业。因为市场交易是有成本的,尤其是一家一户之间的交易会带来巨大的交易成本,而成立企业后可以有组织地开展采购、销售和生产活动,交易成本就会大大降低,企业利润和股东回报也会大大增加。企业的产生就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股东收益,直到今天,这仍是企业的重要目标。
要成为价值型企业,就应围绕增加企业价值来考虑问题。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更进一步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当然,企业还有其他更多的目标,如员工满意、为社会做贡献等。但作为市场的经营主体,企业要实现发展,归根结底要获取利润。利润是企业的第一目标,企业必须把创造利润作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利润是经营出来的,财务只是对利润的真实归纳。每位经营者都要本着“利润、利润、利润”的原则做好日常经营工作,日常经营涉及销售、采购价格、生产成本、质量等,只有把这些全方位做好,才有可能增加企业利润。如果经营者工作不到位,不能把绩效观传递到管理末梢,没有恰当的商业模式,整个系统不闭环,就不会产生利润。
除追求利润目标外,企业还要构筑业务专长、核心竞争力,以增强发展后劲,这也是企业价值的重要内容。透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这三张财务报表,一家企业的价值故事便可一览无余。任何企业都应从根上转变观念,把全面提升企业价值作为根本任务,交出漂亮的财务报表,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实现盈利是做企业的重要目标,但仅有利润还不够,还要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价值型企业对内要遵纪守法、规范运作、善待员工;对外要诚信经营、保护环境、回馈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依法纳税,创造更高回报。企业要把自身价值融入社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之中,为社会谋福利,为人民谋幸福,赚阳光下的钱,赚增进福祉的钱,赚让大家都满意的钱,绝不能把企业利益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要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作为重要的使命;一个积极履责的企业,也必然会得到社会的赞誉和支持。
企业生存和发展首先要盯的是产品利润,但作为上市公司,还要盯着资本市场的价值。那么,要如何提升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呢?我认为关键是要把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和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律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并注重强调五个要领。
第一,上市公司要强调为股东创造价值。上市公司最初是从融资开始的,但不能忽视上市之后自身的价值表现,要注重股东回报。
第二,上市公司要强调对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我参加的每一次路演,投资者几乎都会问一个问题,即公司有什么激励机制。换句话说,管理层、骨干员工是否拥有公司股票。如果有的话,投资者就更愿意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作为股东,投资者的利益和公司经营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因而与一般企业相比,上市公司应突出股权激励机制的改革,让管理层和投资者利益同向。
第三,上市公司要强调对市值进行考核。过去有些人认为市值处在波动状态,没有办法考核,这样企业的市值就很难有好的表现。上市公司可适当调整绩效评价体系,逐步加大对市值考核的力度。
第四,上市公司要强调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具体而言,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比如准确、及时、完整的信息披露,召开业绩说明会;通过路演、反路演等方式,跟投资的客户进行深度交流,提升投资者对公司发展的信心。投资者了解企业最新的发展,愿意投资,股价表现就会更好。
第五,上市公司要强调创新。对于过去比较重视规模效益的制造型企业,要加大上市公司的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推动企业由传统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同时,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鼓励企业培育细分领域的创新业务,打造更多高市值的创新型上市公司。
相关推荐
宋志平:创造效益和价值,是经营者的使命
宋志平新作《有效的经营者》是特别有价值的一本书
宋志平:如何做有效的经营者
宋志平《有效的经营者》的三大重点和两大启示
宋志平:有效经营者的五项修炼
宋志平《有效的经营者》,一本价值百万的经管书
宋志平新作《有效的经营者》,一本写给企业经营者的工具书
宋志平《有效的经营者》:企业经营的秘籍法宝
宋志平新作《有效的经营者》金句100条
宋志平的《有效的经营者》是怎样炼成的
网址: 宋志平:创造效益和价值,是经营者的使命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33101.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189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0955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0863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20120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2011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313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466
- 8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8395
- 9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8017
- 10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