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郝景芳:科技能带来更好的未来吗?

郝景芳:科技能带来更好的未来吗?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19年11月27日 08:02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笔记侠”(ID:Notesman),讲者 | 郝景芳,36氪经授权发布。原题目《科技的快速发展,才是拉开人与人差距的根本原因》

郝景芳:科技能带来更好的未来吗?

内容来源:2019年9月25日-27日,在阿里巴巴集团主办的云栖大会子活动“云栖时间”中,青年科幻作家、童行学院创始人郝景芳进行了题为《科技能带来更好的未来吗?》的精彩分享。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和讲者审阅授权发布。

笔记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科技能带来更好的未来吗?

未来的社会将是什么样子?

简单介绍下我自己,我的身份是科幻作家,我也是童行学院的创始人。我今天主要讲这4个方向:

第一,科技对于未来的发展;

第二,未来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

第三,科技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

第四,我们能否利用科技,真正的带来一个更好的未来。

一、科技对于未来的发展

我先从科幻作家的身份讲,科技和未来的美好生活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经常有人问我,你对未来是乐观主义还是悲观主义,你觉得科技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还是更不好呢?

我说,当然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科技在过去两百年已经大大改变了世界,未来一定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一定会让世界更美好。

但是,这里面有问题,在于它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不代表让所有人都更美好。科技可能只是让一部分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另一部分人的生活也许没有变,或者变得更加不好。

郝景芳:科技能带来更好的未来吗?

所以科技并不保证所有人一定同样美好。即使科技有一天能让所有人的生活都变美好,但不自动如此。什么叫不自动如此?

就是说我们发明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果自然而然就扩散到所有人那里了,不会自动发生这样的事情,一定是需要一些人做出额外的努力,才可能让科技成果惠及到所有人。

我先从三个科幻故事开始讲。

第一,是我自己的作品《北京折叠》,这是一个虚构的作品,在一个未来的城市,城市被分成三个空间。

第一空间,生活的非常舒适和美好,但是第三空间会有庞大的人群,他们是失业人群,被机器自动化技术取代了,只能生活在庞大的第三空间,每天只有8小时让他们活动一下,只能做低廉的垃圾工。

我想推演一个不那么美好的可能性,有大量人失业,找不到工作,只能靠最低的社会保障救济,活在很悲惨的状态里面,这固然是一种想象,但是它是未来的一个可能性。

第二个故事叫《千钧一发》,它讲的是基因科技。

如果未来的基因科技可以在出生之前进行筛选,可以提早知道生下来的这个人是什么样子的,有的人可能天生基因就是高贵的,就可以做一些高贵的职位;有一些基因注定做不了高级的职位,从生下来这个人的身份就是注定的。

所以《千钧一发》它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故事,演了基因不同的人的故事。

第三个故事叫《头号玩家》,这是一个虚拟现实的世界,未来可能99%的人都戴着头盔眼镜生活在虚拟世界,当成自己的真实世界。

与此同时,谁是受益者呢,是虚拟世界背后的大公司的大老板,他自己本身是生活在虚拟世界之外的,他靠这样的虚拟世界挣了很多钱。

所以我们就看到这样一种不平等,营造这个虚拟世界之外的人是受益者,里面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很悲惨的。

也就是说,我们在这样的科幻故事对未来的预测里看到了种种对未来灰色的预测。

科技会拉大人群的差距,带来更多人的不平等,自动化技术造成职业不平等,基因科技造成天生下来命运就不同,而互联网或虚拟现实技术造成了虚拟之内和虚拟之外人与人的不平等。

所有这些科幻故事都是希望给我们提供一种警示,看到这样的预言,我们能不能做一些事情避免这样现象的发生。

二、未来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

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科技进化不代表着全世界同步进化。

郝景芳:科技能带来更好的未来吗?

小时候,我们的教科书上都在讲,工业革命发生了,全世界都进入了工业时代;电气革命发生了,我们大家都进入了电气时代;后来有了互联网革命,全世界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这些知识,小学老师都会告诉你们,但是现实情况是什么样呢?

我们现在确实已经进入了第四代工业革命,整个互联网非常发达,可是这个世界上还有大量人口连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世界都没有进入。

在非洲、在中国都还有人没有用得上工业产品,没有抽水马桶,没有自来水,没有工业商品,还在用锄头锄地,甚至饿肚子。

有了这些基本工业品的地方,也有人没有用上电,没有用上计算机,更别说是互联网了。当然了,这一两年中国发展很快,所以在这些地方开始慢慢普及很多技术了,可是我们还是会看到非常大的人群落差。

郝景芳:科技能带来更好的未来吗?

像我们去做社会调研,这是我们自己拍的照片,是在贵州毕节一个幼儿园里面,整个小学还没有自来水。小朋友可能从早八点到晚五点没有水喝,他们也不喝水。我们去的时候带了一瓶矿泉水,几个小朋友一下子就抢光了。

现在学校里是由国家带来了很多科技设备,但是当我们到他们家里,发现他们家里什么都没有。

我想说,实际上我们所谓的科技在不断发展,进入了几次工业革命,都只是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群人,最先进的国家里面最先进的城市进入到了这样的时代。可是当我们去到这个国家的其他角落,我们去到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会发现他们还停留在第一次甚至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

我们怎么能让这些人群同步进化起来呢?

科技如果运用恰当,它会给所有人带来福利,互联网方便了所有人,但是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不好就有可能扩大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我自己现在有一个科幻影视工作室,我们做一些科幻影视的创造,我们自己创作的故事都在讨论双刃剑的效果。

有一个故事是讲超级社交网络,假如说未来人与人之间的社交都是智能助手推荐,就像上淘宝推荐一些商品,未来人也是智能推荐的,就是一个人的生活圈子会越来越窄化和固定,越来越喜欢经常和某一类人群交往,就会不断推荐这样的人。

有一个人生活圈子里缺少一些对他来讲更有益的元素,就会越来越固化在一个小的世界圈子里,人群的区隔就有可能越来越大。

我们还讨论了一个故事,未来有可能所有人都可以永生,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呢?

在那样一个社会里面,可能生育本身就是一种特权,谁允许生孩子,不允许生孩子,就变成了差距和特权的来源。

我一直认为科技是中性的,所有的科技都能让社会变得便捷,带来价值,但是如果不恰当运用,或者如果不考虑科技背后的影响,那么这个科技就有可能带来的是扩大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带来整个社会的伤害。

三、科技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是不是所有人的认知水平都能跟得上这个科技时代的发展,是不是所有人对于信息的感知、了解、学习和领会,都能够跟得上这种科技时代发展的潮流。

科技公平

我觉得其实很难说,科技可能会拉大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比如说我们如何使用科技产品,肯定越高级的科技产品价格越高。

比如抗癌产品、医疗产品、基因科技,这些产品可能只有富人用得起,他们可以延缓寿命,修改自己的基因,他可能和人群间的差别越来越大。

① 创造科技

收入越高的科技岗位,它的门槛也越高。一个数据工程师本身年薪过百万,但是培养一个数据工程师,本身需要的投入越高。

② 运用科技

借助科技使得自己获得成功,也需要非常高的素质。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互联网时代有非常多的新岗位出来,很多的新岗位都是高薪诚聘;可是我们也看到,很多农村打工者仍然只能寻找一些收入很低,非常辛苦的体力活,他并不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迈入一个互联网寻求工作的阶段。

教育公平

我们看到这个时代飞速发展,科技已经有了如此多的变化,未来有非常多的新工作,有很多的发展机会。

但是我们会看到大量的农民工或者低教育背景这样的劳动人群,他们不能很好的适应新互联网时代,甚至他们自身的知识水平、他们自身的能力都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这种情况下,我们有没有可能给到他们一些更好的教育,更好的能力培养,让他们适应这个时代呢,现在看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很多乡村学校,尤其是贫困山村的学校,他们的教育跟八九十年代差不多,甚至是有的地方反而会有所退化,因为老师的流动性更强了,他们想要得到一个稳定的老师会更难。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里的教育在过去的这些年有了非常突飞猛进的变化,各种好的教育培训在不断地层出不穷,加上很多科技手段的辅助。

这种时候城乡之间教育差距就越来越大,最近这些年能够考到名校的寒门学生越来越少,现在很多人都在探讨用互联网的方式帮助教育公平,使得远程教育,让很多真正在山村的孩子获得收益。

可是问题在于这样的尝试也有很大问题,一些互联网直播、互联网录播的课件被放到课堂的时候,发现孩子跟这种课程的交互相对还是很弱,这个孩子仍然不能从屏幕上获得足够多的帮助。

所以我们会发现,其实真正特别需要加强的环节,仍然是教师这个环节,因为4到12岁之间的孩子,整体需要的教导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完全分不开的。

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发现,简单的搭建一些硬件设施,或者是通过硬件设施去播放一些内容,并不能够真正弥合这样的差距。

这样的科技固然是提供了便利,但是科技仍然需要落地执行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教育是有动机、资源和反馈三者的有机结合。

城市里的孩子看同样的课件,有身边的父母鼓励他们,给他们很好的支持和激励,他们有很好的动机,而且父母和身边的老师能给他们很好的反馈。

但是互联网在很多贫困山村并不能够自然地执行下去,是因为当地的孩子在周围受不到好的鼓励,他们父母不在家,他们自己做的任何尝试也得不到好的反馈。

郝景芳:科技能带来更好的未来吗?

这两张照片是前天我们老师下去调研,现场拍的,这两个五六岁的孩子,贵州省毕节市大延镇的孩子,他们家就是家徒四壁,连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没有一本书,没有玩具,在家里也没有人跟他们讲话,像这样的孩子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只有老人在家。

而且很多山村老人自身就不是很爱讲话,有些老人还要干活养家,其实能够看孩子的人就很少,相互之间的交流对话很少,以至于很多孩子到了五六岁都不习惯于讲话。

但是我们知道城市里的孩子,可能三岁已经去世界各地周游,四岁已经讲很多故事了,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在这样细微的地方一点一点拉开的。

我们在这两个小朋友家里就会感受到,有的时候最后一公里是非常重要的。

即便是4G都通到了各个村子,即便我们在学校里也有投影屏,可是这个小朋友,他身边没有关心他的人,没有跟他讲话的人,没有人引领他使用这些科技设备,差的就是这么一公里,但是鸿沟就在这一公里,这些小朋友就被隔绝在我们整个的科技发展之外。

而他们的成长和城市里的孩子差的越来越远,城市里的孩子出去以后各种各样都是先进的设备,在家里有各种各样智能学习的东西,所以我自己觉得,我们不能无视这个鸿沟的存在。

像上面这样的留守儿童,我们现在都还有几千万,这么多年加起来累计是上亿群体,他们都是在这样孤独匮乏的状态中成长起来的。

中国总共14亿人,有1亿的留守儿童,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事情吗?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吗?

可是仍然在我们的生活里面,有太少的人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或者关心这方面的情况。

四、如何利用科技来帮助这些孩子?

现在我自己创办了童行学院,我们定义为社会企业,希望用社会企业的方式真正深入帮助一些孩子。

我们现在就是想探索用互联网的方式,用科技的方式、探索可持续的公益、有温度的公益来帮助他们。我们并不像传统的公益,最主要的目标是给钱,可能把这个钱给到村子,让他们修一些设施就够了。

我们更关注的是人,儿童成长缺了“人”这部分,那这个鸿沟就是填不平的。所以我们一直在想,怎么能够更好的把人的温度、人的力量传递到这些孩子身旁。

我们现在探索的是用互联网的力量做幼儿教师的帮扶,我们希望能够赋能给当地的山村幼儿园教师,让这些教师把温暖温度送给当地的孩子。

可是现在的山村幼儿园有一个问题,就是建起来以后基础设施基本凑合,可是教室里既没有内容,也没有软件。我们希望能够弥补这块空白,希望把好的内容、好的材料给到孩子。

所以我们在毕节开始我们的试验项目,毕节这个地方山区贫困,人口众多,扶贫很多年还是很贫困,每个家庭有很多的孩子。

在这种贫困落后的地方,怎么让小朋友稍微多得到一点帮助,让他们长大以后不要再陷入同样的贫困循环,而是让他们有可能找一些好的工作,有好一点的人生呢?

我们希望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他们一些认知发展上的帮助,也许一点点帮助就能够让他们长大,在找工作的时候稍微好找一点,所以我们在这样贫困的地方开始了我们的试验项目。

但是这个贫困的地方,当地的教师薪资微薄,一个月只有一千多块钱,他们的生活都很困难。课堂里也非常匮乏,没有任何教具、没有书、没有玩具。

在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弥补,如果一个空空的课堂,教师自身的教育水平和薪资待遇都不高,怎么能让他们带来更好的教育内容。

我们从2018年9月开始贵州毕节的干预项目,我们给到当地教师能够用的工具、书籍、课程材料、教案、教辅材料、彩笔和玩具等等。

所有配合的材料都给到教师,给教师出每天的教学方案,每天拿来就可以上手用,不需要很难懂的学习,教师很容易把我们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落实下去,而且这也是帮教师缓解了自己教学的困难。

除此之外,我们还给当地教师深入一对一的通过互联网进行辅导。通过互联网直接给当地孩子上课,其实是很困难的,小孩子每天对着大屏幕很难看得下去,所以我们希望互联网是给到教师帮助,让教师通过微信和其他的互联网工具进行学习,提升教师自身水平,再由教师把人与人面对面的温暖传递下去。

我们的教研老师和当地老师有一对一的沟通,耐心指导、鼓励他们,教师一开始是缺少动力的,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新的东西很麻烦,但是后来他们慢慢变得越来越积极。

下面这张照片,是一条公主裙,是当地教师用塑料垃圾袋帮小朋友做的公主裙。

郝景芳:科技能带来更好的未来吗?

其实所有小朋友都是一样的,当你问小朋友喜欢什么,对于一个没有去过县城的小朋友,她只要见过就喜欢,她只是在书里或者电视里见过,但是她也很向往。

可是当地的老师用垃圾袋帮小朋友做了公主裙,这个小朋友非常骄傲,这是我们看到教师身上的改变,教师改变了才能传递到孩子身上。

郝景芳:科技能带来更好的未来吗?

这是教师用我们编写的教案,带着小朋友做。没有设计教案之前是怎么上课的呢,那个时候教师没有参考的教案或者可以讨论的内容,教师当时只是带小朋友学一些背诵的东西,老师背一句诗,小朋友学一句,教师不会和小朋友对话,不会带着小朋友讨论,不会和小朋友做游戏。

当教师开始了这样活动的时候,他们让小朋友开口说话了,这个小朋友第一次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跟教师有很多的对话。

在山区做调研的时候,最惊奇的感受是小朋友怎么这么听话,做一个活动没有一个小朋友在课堂上捣乱。

小朋友都安安静静的坐着,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肚子里有个火车站,最后我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肚子里有什么器官吗,他们回答火车站,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不会像城市里的小朋友那样捣乱。

但是当我们真的给他们这样的机会,我们会发现山村小朋友慢慢打开了,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了,他们有了自己的意见,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

从去年9月到今年夏季结束,我们分别做了测试,有三个实验幼儿园和三个对照幼儿园。三个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从沟通与表达、语言能力和理解他人的能力,这三个方面都比对照幼儿园有明显的提高。

也就是说,我们至少能让当地的小朋友,不是像不会说话的玩偶一样坐在那里,而是会和人有交流、有表达,他们可以理解他人了,这是我们能看到孩子的变化。

未来可以探索的空间还很大,因为我们只做了一年的实验,只在三个幼儿园做实验,今年会扩大实验幼儿园的范围,但是如果是我们自己的话,只能从三家变成十家,从十家变成二十家,一点一点扩大的。

未来我们想做的是,能够和更多的合作伙伴在一起,尤其是已经有网络效应这样的科技公司,我们希望能够用更多科技的力量,把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扩大化。

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科技才能成为一个把善扩大的机制,只有这样,科技才能真正的给这个社会带来更多的美好。

如果让当地小朋友看到今天大会的场景,看到我们今天讲的所有科技,他们可能觉得来到了另外一个神奇的故事里的世界一样。

当我们有了科技营造出来的美好,这个美好可以复制给更多的群体,这才是科技改变世界的意义所在。

谢谢大家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相关推荐

郝景芳:科技能带来更好的未来吗?
科幻女神郝景芳:让孩子拥有不被AI淘汰的硬核技能
36氪首发 | 抓住“科幻创意源头”,「郝景芳影视工作室」完成三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盲点”威胁孙正义愿景,第二只基金能凑够钱吗?
WeWork中止IPO,孙正义的千亿“愿景”能如愿吗?
美的置业不能停:何享健的号子与郝恒乐的纤绳
动荡中的斑马网络何去何从?CEO郝飞回应一切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技术带来的弊端,一定会有更好的技术来解决
疫情危机之后,FAANG科技巨头会迎来更好的发展吗?
百度搜索未来10年“钱景”如何?

网址: 郝景芳:科技能带来更好的未来吗?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3635.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