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蜻蜓、荔枝竞逐“耳朵经济第一股”背后:“盈利”和“版权”问题待解
编者按:本文来自“《财经》新媒体”,作者 徐徜徉,编辑 蒋诗舟,36氪经授权发布。
2019年,被称为中概股的“入冬”之年。尽管赴美上市公司数量再创新高,新氧、如涵控股等成功登陆“美股”的明星企业风头一时无两,但从整体情况来看,中概股的表现可谓“不尽人意”,融资额和股价水平都远不及2018年。
就在2019年接近尾声之时,两则上市传闻令本已归于平静的资本市场波澜再起,且两位主角都来自于在线音频行业:11月22日,喜马拉雅被曝出已启动Pre-IPO融资,正在谋求2020年赴美上市;两天后,音频平台荔枝(原荔枝FM)又宣布已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更新了招股书,上市进程提速。
不过,《财经》新媒体就“将2020年6月前上市作为对投资人的对赌承诺”一事向喜马拉雅方面求证,相关工作人员回复称:“并不属实,喜马拉雅并未将IPO提上日程,也无相关计划。”
除了正在谋求上市的荔枝和屡次被传上市的喜马拉雅,另一大平台蜻蜓FM也曾多次对外释放出上市意图。头部企业扎堆“求上市”的背后,藏着一个怎样的音频江湖?
蜻蜓先飞,喜马拉雅“后来居上”,但荔枝会成为耳朵经济第一股?
很多人认识“在线音频”,是从《晓说》和《蒋勋细说红楼梦》开始。
《蒋勋细说红楼梦》的蜻蜓播放页面
五年前,“PUGC(即“专业用户生产内容”或“专家生产内容”)主播”的概念横空出世,而当时的先行者,是蜻蜓。2015年,蜻蜓FM就已签下包括高晓松、蒋勋、梁宏达、张召忠等名人大咖、垂直领域意见领袖及传统电视电台主持人、素人主播在内的10万名专业主播,并积累了第一批千万级用户。
其实,在踏上“捆绑名人IP”这条路之前,蜻蜓已在移动电台领域摸索了四个年头,它诞生于2011年9月。蜻蜓“破茧而出”一年后,第五次创业的余建军成立了喜马拉雅,主攻有声读物和UGC(即“用户生产内容”)模式;又一年后,荔枝FM也加入了网络电台的行列。
乘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东风”,在线音频行业在2015年后得以快速发展。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移动音乐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自2015年到2017年间,我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平均每年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率。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也显示,2018年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增速达22.1%,远超移动视频及移动阅读行业。
在行业实现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头部企业的格局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曾经的先行者蜻蜓,最早达成“千万用户”和“一亿用户”的目标,并率先于2013年获得创新工场的A轮融资。但从2015年开始,其逐渐被喜马拉雅反超。而作为后起之秀的荔枝,则始终保持着行业老三的位置。
《财经》新媒体查阅第三方统计平台“易观千帆”后发现,从活跃用户人数、启动APP次数、APP使用时长的行业渗透率来看,如今的喜马拉雅已牢牢占据行业霸主的地位,且领先优势较为明显。
图/易观千帆
据易观数据,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喜马拉雅(APP)的活跃用户人数达到约1.25亿,启动次数约为102.15亿次,APP使用时长的行业渗透率达到60.89%。
排在第二位的是蜻蜓:蜻蜓的活跃用户人数为2171.78万,启动次数为34.08亿次,APP使用时长的行业渗透率为20.77%;荔枝的活跃用户人数为1908.94万,启动次数为41.77亿次,APP使用时长的行业渗透率为11.59%。从APP启动次数来看,蜻蜓甚至已被荔枝超越。
数据来源:易观千帆 制表:徐徜徉
值得注意的是,刨除喜马拉雅、蜻蜓和荔枝,剩下的在线音频玩家与前三位头部企业之间的距离依然较远。第四位“企鹅FM”、第五位“听伴”、第六位“阿基米德”的活跃用户数相加之和,都不及荔枝活跃用户数的零头。第四至第九位企业的活跃用户数总和,都不及“霸主”喜马拉雅的十分之一。由此看来,在线音频市场几乎已形成了强大的“三足鼎立、三强争霸”格局。
“三强”也毫无意外地成为资本的竞逐对象。《财经》新媒体梳理天眼查数据后发现,喜马拉雅自2014年5月引入A轮融资后,至今已历经八轮融资,最新一笔E轮融资发生在2018年8月,投资方是春华资本和腾讯等。而此前,小米科技、京东数科、好未来等熟悉的名字也曾出现在喜马拉雅的投资方名册上。
最早完成A轮融资的蜻蜓,也已完成了六次融资。蜻蜓的最后一笔公开融资发生在2018年9月,投资方为前海母基金、海鲲投资等。而此前,蜻蜓的投资阵容也同样“星光熠熠”,包括创新工场、小米科技、百度、中民投等。
不过,在音频平台的“资本战”中,成立最晚的荔枝却走在了最前头。虽然只经历了四轮融资,但美国当地时间10月28日,荔枝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申请,交易代码为“LIZI”。这也就意味着:不出意外的话,荔枝将成为“中国音频行业第一股”。
事实上,喜马拉雅和蜻蜓也早早设定了“上市”的目标。早在2015年,蜻蜓就开始向外释放出强烈的“IPO愿景”,时任蜻蜓CEO的杨廷皓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蜻蜓FM计划12个月内在国内上市。2018年6月,蜻蜓首席运营官肖轶又表示:计划在两到三年内上市。在荔枝公布招股书之后,蜻蜓方面对《财经》新媒体回复称,这一目标没有被放弃。“蜻蜓FM会在合适的时机择地上市,但目前没有新的计划可以公布。”
而喜马拉雅仅在去年一年就4次被传出“要上市”的消息。今年5月,喜马拉雅对组织架构进行了大变动,多项工商信息发生变更,公司注册资本减少314余万元。喜马拉雅官方对此的回应是:变动系因公司要搭建VIE结构。此举也被业内广泛解读为“替上市铺路”。
随后,IFRAsia又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喜马拉雅已选择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作为承销商,将安排5亿美元至10亿美元的公开募股,上市地点计划为美国。”
不过,《财经》新媒体就“将2020年6月前上市作为对投资人的对赌承诺”一事向喜马拉雅方面求证,相关工作人员回复称:“并不属实,喜马拉雅并未将IPO提上日程,也无相关计划。”
业内普遍认为,喜马拉雅推迟上市与其主要投资人、证大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戴志康因涉嫌非法集资被捕一事有关。而戴志康曾多次在公开演讲中透露,喜马拉雅希望在2019年上市。在其被捕后,喜马拉雅随即发布声明回应称:“证大投资发展与喜马拉雅已无股权关系。”《财经》新媒体查阅天眼查数据也发现,证大集团作为投资方参与了喜马拉雅在2015年12月的B轮融资,而目前,戴志康已从喜马拉雅的董事名单中退出。
“盈利”和“版权”,行业共性问题仍待解
为何在线音频企业纷纷把“上市”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原因当然是:缺钱。
据荔枝刚刚更新的招股书,其在2018年的营业收入为7.98亿元(约合1.16亿美元),2019年前9个月的营收为8.15亿元(约合1.14亿美元),净亏损为1.04亿元(约合1455万美元),较2018年同期扩大816.93%。碍于营业成本提升,荔枝仍未真正实现盈利。
图/荔枝招股书
然而,处于亏损状态的并非只有荔枝一家。2018年10月,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布的一则股权转让信息显示,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克风文化”)2017年的营业收入为2.6亿元,营业利润为-1.78亿元,净利润为-1.73亿元。而麦克风文化就是蜻蜓的母公司。2017年亏损了近两个亿,2018年的业绩如何?《财经》新媒体据此询问蜻蜓方面,但相关工作人员未予以回复。
喜马拉雅的业绩数据同样停留在2017年。2018年的一份融资资料显示,喜马拉雅2016年的收入为2.05亿元,2017年的收入为7.3亿元,同比增长256%。2017年,喜马拉雅的毛利率为57%,净亏损1.08亿元。该份报告预测,预计喜马拉雅2018年收入将达到25亿元,但喜马拉雅方面未对此予以确认。
相关工作人员向《财经》新媒体表示,截至2019年3月,喜马拉雅的激活用户数已超5.3亿。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为8.29亿,手机网民数量为8.17亿。有业内人士据此分析称,喜马拉雅的用户数已经超过网民总数的一半,这意味着“其用户增量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平缓增长期”。“对未来的喜马拉雅来说,营收和用户增长将是一个大问题。”
同时,盈利并不是挡在喜马拉雅们面前的唯一“拦路虎”。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线音频行业面临着三大痛点:内容审核、内容同质化以及版权问题。而随着头部企业开始在细分赛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如喜马拉雅布局UGC+PUGC+PGG、 蜻蜓深耕PUGC、荔枝转型语音直播),内容同质化等问题已有所缓解,唯有“版权”始终是一个“重灾区”。
《财经》新媒体查阅天眼查数据后发现,自喜马拉雅成立七年多以来,已经产生736条法律诉讼,平均每3天打一场官司。而且,736条诉讼中有超过600条是版权纠纷。成立六年的荔枝,涉及法律诉讼222件。
蜻蜓涉及的法律诉讼较少,但也达到175件。蜻蜓方面对《财经》新媒体表示,由于蜻蜓“一直贯彻PUGC(即“专业用户生产内容”或“专家生产内容”)主播生态,并与主播签订内容生产合约,因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UGC(指“用户生产内容”)模式下出现大量无版权内容的情况”。不过据记者调查,蜻蜓所涉175件诉讼中,绝大部分也都与“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有关。
就在几个月之前,作家曾鹏宇和喜马拉雅之间的“版权”之争曾闹得沸沸扬扬。9月26日,曾鹏宇发布微博称,自己刚发布4个多月的新书《远离迷茫,从学会赚钱开始》,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再次被喜马拉雅盗版。
注意这个词——“再次”。这已经是曾鹏宇第二次在微博上向喜马拉雅维权了。去年3月,曾鹏宇也曾在微博发文称:喜马拉雅未经其本人和出版社的授权供用户免费下载《世上有颗后悔药》的全本有声书内容。而当时,喜马拉雅FM在官方微博信誓旦旦地道歉并发布《关于版权投诉的公告》,称将规范版权监督体系。
微博维权的作家还不只曾鹏宇一个。宋鸿兵也曾转发粉丝的微博称,粉丝在喜马拉雅收听“宋鸿兵”的节目《鸿观》,结果是一个“李鬼”在给大家讲解。据悉,该账号运营了有大半年的时间,播放量7.3万,两千多人订阅。而宋鸿兵本人无奈称:“平台也太缺乏知识产权的意识了,这是公开的盗版啊!”
出现侵权内容后,平台方是否需要担责?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虎认为,没有经过著作权人许可而擅自在各类平台上发布相关作品,肯定构成侵权。“如果平台内有侵权作品,平台应在接到著作权人的书面通知后立即删除侵权作品,这种情况下,平台不承担责任,但如果平台没有删除侵权作品,那将对损害的扩大部分承担连带责任。”
在“盈利”、“版权”这两大行业共性问题仍悬而待解的情况下,“上市”仿佛成为摆在头部企业面前的最优选择。但在艾媒咨询分析师看来,做好“内容”才是在线音频平台们的当务之急。“未来在线音频平台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内容的竞争。优质、专业化的内容,将成为争夺用户和提高用户粘性与活跃度的重点。”
据艾媒咨询调查,2018年,62.4%的用户表示愿意付费成为在线音频平台会员,29.0%的用户表示不确定,8.6%的用户表示没有付费意愿。而53.8%的用户将平台资源丰富程度作为选择音频平台时首要考虑的因素,音质(46.2%)、内容趣味性(45.2%)紧随其后(此问题为多选题)。
某知识付费企业CEO认为,未来社会将迈入“终身学习”时代,线上获取知识一定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而5G商用也是一大利好,因此在线音频市场的未来可期。
但互联网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则认为,大众还没有形成为“听广播”而付费的习惯。“即使是知识传播,但在耳朵经济的浅接触场景下,也仅仅只是达成了一个公开课和讲座的效果,这种‘听’知识的商业模式很难有效盈利。”
在线音频市场到底是一片“红海”还是“蓝海”?行业规范度能否得到提升?《财经》新媒体将持续进行观察。
(封面图片来自Pexels)
相关推荐
喜马拉雅、蜻蜓、荔枝竞逐“耳朵经济第一股”背后:“盈利”和“版权”问题待解
蜻蜓、荔枝、喜马拉雅:耳朵经济的霸主之争
上市后的荔枝FM:“耳朵经济”叫好不叫座
音频行业第一股,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IPO背后,还有4个坑待填
荔枝上市了,但音频还是好故事吗?
抢跑在线音频第一股,内容版权才是闯关利器
蜻蜓FM自身造血不足、行业竞争加剧,内外交困下突围不易
两年半亏损2.19亿元,荔枝能否讲好音频第一股的新故事
荔枝上市:在线音频行业曙光在即?
网址: 喜马拉雅、蜻蜓、荔枝竞逐“耳朵经济第一股”背后:“盈利”和“版权”问题待解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420.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799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048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56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319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154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9985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7952
- 8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46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223
- 10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