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和“备胎”: 家电巨头IoT时代的两难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撰文:左岸,编辑:秦言,36氪经授权发布。
下班回家,打开房门:顶灯、空调、电视、空气净化器自动打开,摄像头关闭,窗帘自动拉上;走进厨房或者卫生间,壁灯自动亮起,走后自动关闭;晚上上床休息,对着床头的智能音箱说一句晚安,家里所有的照明全部关闭,空气净化器自动进入睡眠模式。
第二天清晨,闹钟响起,窗帘自动打开。出门上班后,扫地机器人自动开始打扫……
听上去很科幻是不是?但这确实是一位IT白领每天的真实生活状态。并且,如今能够享受这样全屋智能生活的人越来越多。
对于很多家庭而言,IoT时代的便利越来越贴近生活,而对于那些提供软硬件设备的企业而言,这同样是一次历史性机遇。这其中,传统家电企业更是“唯恐落后”,在传统家电行业凸显颓势、增速放缓的当下,它们更需要这样一个机遇激活自己的未来。
改名:面向未来的第一步
近一年来,可以看到家电圈出现了一股很有意思的风潮,不少有着多年历史的老牌家电企业开始排队改名。
本月初海信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名称拟由“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证券简称由“海信电器”变更为“海信视像”。而在海信电器改名之前,美菱、TCL、海尔、创维等家电企业也先后都修改了公司的名称。
如果要总结规律的话,就是名称中的“电器”被弱化,“科技”感被强化。
无论每一家公司更名的背后有何原因,它们的“修改”动作都是在一个大趋势之下,那就是整个家电市场的增速放缓。
以最传统的电视、冰箱、空调三个品类为例,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范围内电视和冰箱零售规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彩电市场的零售额规模为1490亿元,同比下降8.6%,冰箱市场零售量规模3272万台,同比下滑3.1%。
只有空调市场同比实现了一定增长,2018年的零售规模为5703万套,同比实现1.6%的微增,但相比2017年26.4%的同比增幅,景气已经不再。
面对增长压力,所有家电企业都在寻找新的增长空间,而5G和IoT的落地似乎是最大的希望。向智能化转型,向IoT要增量,似乎成了共识。
各大家电企业也确实开始了新动作。据GfK的预测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智能化家电”市场的规模将超过3100亿元,占整体家电市场的41%。而根据此前苏宁和奥维云网联合发布的《2019半年度家电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彩电市场中智能电视的比例已接近100%,空调产品的智能化比率超过40%。
对此,相关家电行业观察家对懂懂笔记表示:“智能化是整个行业的大趋势。多数老牌家电企业为上市公司,由于传统家电市场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一些上市家电企业的市盈率都很低,包括美的、格力等头部家电企业的市盈率也都不到20%。从部分家电企业修改名称可以看到,这是企业战略的调整举措。这种转型的姿态摆出来,一定程度上也是希望提高资本市场对他们的关注和兴趣。”
当然,改名称只是表象,真正的变化应该在“骨子里面”,就是技术、产品和生态。
两难:转型路上进退维谷
传统家电企业的智能化升级是必然之路。从普遍认知来看,目前家电产品自带APP或者能够接入网络,基本上可以算是智能家电范畴。但是,对于这些传统家电企业而言,智能化转型不只是让电视、冰箱、空调“联上网”这么简单。
如果只是产品的联网,智能化家电市场依然会是一片同质化的场面。在行业升级过程中完成自身转型的家电企业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是独自前行还是尽可能多的寻找合作伙伴。
选择前者——成为标准甚至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挑战更大、难度更高,但成功后所获得的回报也更丰厚;选择后者,与巨头同行或是抱团取暖,转型的过程会更加平稳,但在万物互联时代很难成为主角。
5G+万物互联时代,谁能够制定游戏规则,拥有成熟的IoT生态和庞大的用户基础,才真正具备了核心竞争力。但是,这也是转型面临的最大挑战。摆在大多数传统家电企业面前的选择,要么是独自打造技术标准、IoT生态,要么是融入到其他互联网巨头的IoT生态中。
有实力和自信的玩家,似乎都选择了第一条路。
以海尔和海信为例,这两家位于青岛的家电行业巨头都在打造自己的IoT生态。但是在国内市场,它们面对的是小米、华为等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巨头,从市场反馈和用户认可度方面来看,二者的IoT生态并没有得到太多关注。
对此,相关互联网行业分析师对懂懂笔记表示:“国内的家电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偏科生’,它们往往只是在一个品类上很强,比如海尔的冰箱、格力的空调、海信的电视、美的的小家电等等,但想要打造一个完善的IoT生态,需要全品类覆盖以及强大的用户认知。”该人士指出,即便这些企业在产品线上实现了全品类覆盖,用户和市场对其拳头产品之外的产品线认可度也不会太高,“可以看到,愿意尝试一个家电品牌‘全家桶’的用户并不多。”
针对互联网巨头的跨界竞争,该人士强调:”与小米、华为这些新入局的企业不同,这些传统家电企业因为在品牌影响力和营销等方面相对显得古板,没有在新生代用户群体中获得较高的关注度,品牌忠诚度上也远不及那些做手机起家的跨界品牌。”
可以看到,小米、华为是以自己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影响力切入用户心智,同时将IoT业务作为自身未来发展的大方向。二者针对IoT分别提出了1+4+X和1+8+N战略,如果看着感觉有些晕,我们不妨聚焦公式中最重要的那个1——智能手机。
融入:在别人的规则下再创新
正是过去多年来在手机业务上的发力,为二者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如今,庞大的用户基数也为其自身的IoT生态提供了基础。相比较之下,多数传统家电企业一是在用户基数上无法与头部手机企业相比,二是智能手机所具备的联通性和高频率使用刚需,也成了家电企业转型中的短板。
除了用户基数,“IoT入口”也是一个关键点。前两年有声音指出“入口”是智能音箱和手机,如今,业界又普遍认可多入口概念。但不管入口是什么,在IoT生态方面多数家电企业只有一个“大屏”,其他电器上的“小屏”目前也很难被认可。
试想一下,如果用户要对着空调、冰箱、洗衣机说出(输入)各种各样的控制指令,会是怎样的一种尴尬?
显然,智能音箱依然现阶段最重要的IoT生态入口,智能手机则紧随其后。根据Canalys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阿里、百度、小米三家企业分列全球智能音箱销量的第2、3、5位。三家的智能音箱销量分别为390万台、380万台和340万台。
如此庞大的销量在为企业带来大量智能化家电新用户的同时,也在不断训练和完善其各自的AI技术和联接能力。
与小米、华为这两家企业亲力亲为打造生态环境的做法不同,百度和阿里是在拥有大量用户基础和相对成熟的入口(智能音箱)后,选择了与更多家电企业进行合作,将其他家电产品接入到自己的生态中。从商业规律来看,两者都在做平台、做游戏规则的制定,这对于一众传统家电企业而言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各方的合作丰富了生态内容,同时被相对完善的生态(产品)吸引过来的用户,又会在销量上反哺家电企业,形成理想状态下的正循环。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意味着所有家电企业将失去对生态的主导权,变成了产品提供商。
对此,相关互联网行业分析师对懂懂笔记表示:“IoT生态的背后,考验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覆盖,还需要有足够强大的AI技术来支撑。这也是华为、小米以及百度、阿里等行业巨头的优势所在。如果说用户和市场口碑还可以慢慢积累,但在AI这种核心技术上,家电企业很难在一朝一夕间进行弥补。”
说得严苛一点儿,绝大部分传统家电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被时代“抛弃”。虽然5G与IoT的到来带来了一些希望,但“偏科”的传统家电企业想要凭借一些拳头产品打造属于自己的IoT生态,难度极大。
【结束语】
面对跨界而来的“野蛮人”,固守陈规、烧钱补贴肯定都不现实。所以,有分析人士指出,类似海尔、海信这种自己打造生态环境和游戏规则的做法可以尝试,但不应该作为重金押注的方向,或许“备胎”的角色更适合它们。与拥有庞大用户基础的互联网巨头合作,似乎是更为明智的选择,加入它们的生态,同时完善自己的产品和用户体验,即便在别人的规则下也有机会闯出一番新天地。
只是这种“委曲求全”,传统家电巨头愿否?
封面图来自pexels
相关推荐
“主力”和“备胎”: 家电巨头IoT时代的两难
手机厂商IoT之战
云米的进击:AI、5G 时代的家电智慧升级
华为余承东:家电厂家搞独立王国不现实,华为将建立统一标准
整合、冲击与物联智能家电——国产家电芯片的这两年
鸿蒙“备胎扶正”,华为背水一战
家电巨头的钱袋子:小米们垂涎,格力们害怕
“备胎”拯救林清轩 | 超级观点
不止华为,谷歌、亚马逊、阿里都有芯片“备胎”计划
IoT坐标系下,下一个产生软件进化的硬件是什么?
网址: “主力”和“备胎”: 家电巨头IoT时代的两难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5361.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53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253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96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490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35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27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82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9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45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