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BBS 往事:人们在互联网尚未普及之前的“连接”

BBS 往事:人们在互联网尚未普及之前的“连接”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19年12月31日 07:32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ID:geekpark),作者 biu,36氪经授权发布。

「在人与人之间在线交流这件事上,一切都可以追溯到 Randy 和他的 BBS。」计算机史学家 Jason Scott 这样悼念刚去世的互联网先驱 Randy Suess。据《纽约时报》,Suess 12 月 10 日在芝加哥去世,享年 74 岁。世界上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拨号 BBS 诞生于 1978 年 2 月 16 日,Suess 就是它的发明者之一。

对于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的人来说,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布告栏系统)是一段蒙满灰尘的「史前」故事。关于 BBS,人们更多谈起的往往是论坛(Forum),一种在 BBS 基础上经过多番改良的,不再限于纯文字交流的平台。Suess 的离世再一次唤起人们的记忆,他是「互联网」连接革命的发起者,而这场革命早在 1978 年就开始了。

生于暴风雪

1978 年年初,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袭击五大湖地区,芝加哥被超过 1 米的积雪覆盖。城市停止了运转,人们暂时不用去工作。终于闲暇下来的 IBM 工程师 Ward Christensen 打通了 Suess 的电话。随后,这对在家用电脑爱好者俱乐部上相识的好友,开始着手开发他们此前一直在讨论的新型信息交流系统。

BBS 往事:人们在互联网尚未普及之前的“连接”

CBBS 的两位发明者|BBS: The Documentary 预告片截图

他们的想法就是先建造一台中央电脑,然后俱乐部成员可以用各自的电脑拨号接进来,发布通告,交换关于会议、新想法和新项目的信息。打个比方,这套计算机系统就像是杂货店墙上供人们张贴传单的公告板。

据 Christensen 的回忆,仅靠二人合作——Christensen 负责编写软件,Suess 负责组装硬,搭建系统只用了两周。系统工作的具体流程是,他们在一台名为 S-100 的个人电脑中嵌入一个可以通过电话线发送、接收数据的 modem(调制解调器)后,Suess 还将其他硬件和电脑焊接在一起。这些硬件的作用是自动重启机器,每当有人拨号接入 S-100 的时候,机器就会开始加载 Christensen 编写的软件。

就这样,CBBS(Computerized Bulletin Board System)上线,世界上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拨号 BBS 诞生,后来出现的同类系统都被称为 BBS。

「硬件看起来非常简陋,看起来像是用铁丝网和口香糖粘起来的。」Christensen 说。不仅是外观,它的功能现在看来也十分「简陋」。由于硬件和连接限制,CBBS 每次只能接待单个拨号者的访问,用户轮流接入系统,而系统每秒钟只能传输 5 个单词。

在一部描述 BBS 的缘起、发展和影响的纪录片 BBS: The Documentary(https://dwz.cn/Sf4Xkxia)里,Christensen 的说法也得到佐证。「单从表面上看,早期的 BBS 似乎非常荒谬。」用户要进行对话耗时太长。在 BBS 上玩像国际象棋那样的电子游戏更是需要花上好几天,因为玩家在执行完指令后必须等一两天,再让对手接入,并轮流进行。

BBS 往事:人们在互联网尚未普及之前的“连接”

CBBS 登录界面|Wikipedia

即便如此,CBBS 还是很受欢迎。在系统上线几个月后,Suess 和 Christensen 在科技杂志 Byte 上撰写文章介绍 CBBS,并免费分发 BBS 软件的拷贝。即便那时还很少有人家里配备 modem。但在两年时间里,已经出现了 200-300 个比较活跃的 BBS,在顶峰时期,北美区留存着超过 15 万个 BBS。

直到 1980 年 CBBS 停用,据说它总计处理过超过 50 万次的拨号连线。

为互联沟通奠基

1984 年,Tom Jennings 开发了 Fido 协议(protocol)。Fido 的出现,让 BBS 可以实现跨站交流,也慢慢形成了一个由爱好者自行搭建的通讯网络 FidoNet。在 FidoNet 上,用户不再只能向单一布告栏发布信息,而是可以一次将消息分发到数百、数千个布告栏上。

据《连线》报道,1984 年,FidoNet 在世界范围内只有 132 个站点(node),到了 1995 年,数量已经增加到了 35000 个。FidoNet 在 CBBS 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后,系统的互联属性也得以增强,它被认为是互联网普及之前使用人数最多的网络系统。

在 BBS: The Documentary 里,Jennings 描述了他的朋友们刚开始接触 Fido 概念时的反应,「有了这个程序,在电脑上拨号,输入账户和密码,进站浏览,然后留言,再过几个月,你或许能看到别人的回复。」但朋友们都认为这种沟通「太愚蠢了」。

BBS 往事:人们在互联网尚未普及之前的“连接”

FidoNet 上的 BBS 界面|FidoSysop Blog

这种「愚蠢」的交流方式,却仿佛拥有魔力,甚至可以让部分人沉迷。在当时,如果拨号接入了不在用户所在地区的 BBS,用户需要按越境电话标准支付每分钟 1 美元的费用。一些 BBS 用户成为了重度访问用户,在流连忘返一天下来后,他们就要付上 600 美元的电话费。

这似乎很难理解,但在纪录片里,一些 BBS 站长(sysop)描述着他们对这种连接的浪漫想象:他们躺在床上,每当有人发帖,电脑上的灯光闪过的时候,他们觉得全世界将要涌进他们的卧室,即便是如此微渺的、慢吞吞的连接。

一位受访对象甚至笑笑说,「当你跟别人提起『BBS』,如果对方的眼睛里没有猛地闪过一道光,那他就不值得我继续花费时间。」在他看来,BBS 俨然已经成为识别同好的社交符号。

除此之外,BBS 更深远的意义是将更多的普通人连接到了一起。《连线》记者 Kim Zetter 写道(https://dwz.cn/11HITPIU),「不像互联网在刚出现的那样,只有研究者和军方能够使用它,BBS 的内核是民粹主义(反精英主义)的,只要是买得起 3000 到 10000 美元电脑的人,就能互联。」

在这之前,ARPAnet 尽管迎来 100 台主机数量的突破,但仍局限在国防领域,普通的电脑爱好者很难介入网络世界。因此,CBBS 是在当时许多拥有调制解调器的人唯一能拨入的网络。

BBS 往事:人们在互联网尚未普及之前的“连接”

Randy Suess 地下室里的 CBBS|Suess 家人提供给《纽约时报》的照片

从 19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各地的爱好者以当年那个简陋的 CBBS 为蓝本,设计自己的 BBS,这些形式更丰富的论坛支持富文本信息,提供实效聊天室和在线游戏等功能。《纽约时报》的作者 Cade Metz 这样写道(https://dwz.cn/fGaJtdY2),「这些由普通人们创造的服务,是现在互联全球的 Twitter、Facebook 和 YouTube 等社交媒体服务的先驱。」

谁能想到最初 50 万次的拨号连接衍变成 Facebook 和 YouTube 的 20 多亿月活,曾经被 Suess 安置在地下室的 CBBS 系统也早就成为今天人们日常生活中基础设施般的存在。

相关推荐

BBS 往事:人们在互联网尚未普及之前的“连接”
计算机用户组的黄金时代:互联网诞生之前,人们是如何交流的?
互联网BBS发明人去世,堪称社交网络“鼻祖”
BBS发明人去世,猫扑天涯和贴吧,都要感谢这位老人
WiFi 6尚未普及,WiFi 6E就已经准备好接班了
长沙互联网的激荡50年:这里的故事不比中关村少
雷军的金山往事
小米和荣耀恩怨往事,为何从相爱走到相杀?
那些不再追逐互联网的年轻人们,正遇见下一个“互联网”
韩国操作系统往事:三星一己之力布局Tizen对抗谷歌和苹果

网址: BBS 往事:人们在互联网尚未普及之前的“连接”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5504.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