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们终于踏入了科幻电影中的“未来”
编者按:本文来自 CV智识 (ID:wujicaijing),作者余洋洋,36氪经授权发布。
2020年踏着人们的祝福走来了,它曾经听起来是一个异常遥远的年份。
这一年,《史前星球之旅》中人类在月球上建立了永久基地;《银翼杀手》中汽车已能够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穿梭飞行;《捍卫机密》中人类只要戴上一个“头盔”,无需说话就可以直接利用人脑运输资料;《机器战警》中被科学家改造成了半人半机器人的“铁甲威龙”守卫着城市的和平;《终结者》中人类打造的机器人甚至开始统治世界。
在科幻世界里,2020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在这一年,人类早已能够轻松地上天入地、遨游太空,享受着高度的科技文明。据维基百科不完全统计,至少有97部电影的时间线,涉及到2020年代。
那些科幻小说里遥不可及的很久以后,转眼就到了,2020已成为现在。
世界并没有变得像科幻电影里一样变得赛博朋克,车还是不能在空中行驶,人工智能不能代替爱人,“脑联网”没有出现,也没法随便买张机票飞去火星……没想到的事情太多了。
将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与现实一一对照,科幻片中当时的预测几乎全部落空,但又与现实相隔不远。探测太空,追求新能源,完善人工智能,人机交互,以及向内探究自身,发展生命科学、脑科学,无一都是近百年来人类科学与科幻的共同目标。
或许未来的迷人之处正在于此:难以预料,却始终值得期待。
前往2020
离 2020 越近,一部电影就越被人反复提起——1982 年上映的科幻史诗,赛博朋克的开篇之作《银翼杀手》。
《银翼杀手》讲述的正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故事,男主是一位侦探,被指派了一桩复制人杀人案,对于他来说,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调查这样的事件了,另一边,城市中肆意杀人的则是泰瑞尔公司研发的“复制人”,他们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从外太空的飞船叛逃来到地球。
在电影中,比人类强大数倍的“复制人”被制造出来,宠物皆为机器,警车自带飞行模式,星球移民成为日常。
《终结者》影片故事同样设定在2020年前后,届时,天下已由机器人掌控, 机器人想完全占有这个世界,甚至把人类赶尽杀绝。
另一部“赛博朋克”名著,日本科幻作品《攻壳机动队》同样被众多科幻迷奉为经典。在攻壳机动队的故事中,人类与机器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除了大脑之外,人体的各个部分都可以由功能更多更强的机器取代,更有人愿意将自己的大脑改装为具有互联网功能的电子脑。
在这部“赛博朋克”风格的科幻作品中,作者展示了一个人体与机器完美结合的想象世界。而这个想象世界与现实的距离,至今仍然难以判定。
除了机器越来越强大,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被打造出来,进入到2020时代之后,人类将不再囿于地球的限制,积极探索太空,登陆太阳系中的其它行星,可以算是20世纪科幻作家的另一个共识。
美国科幻电影《史前星球之旅》在1965年上映,这部电影的时间场景正是设置在2020年,届时人类已经在月球上建立了永久基地,随后一组人类宇航员旅行了数千万公里登陆金星探险,并且在金星的表面发现了众多奇异的动物和植物,包括已经在地球上灭绝的恐龙。
在科幻小说《火星三部曲》中,随着人类在21世纪20年代开启的一次殖民火星的太空航行,主人公约翰·布恩成为了第一个登陆火星的英雄人物。而人类登陆火星的最终目的是在火星建立人类的定居点,把火星改造成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1997年,杂志《连线》也曾做过相似的预测:即大约在2020年前后,人类可以登上火星一探究竟。
1957年,美国著名科技杂志《大众机械》审慎提出:“21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的道路会变成气动管道。”
1959年,美国邮政局局长高兴地提出:“未来我们用火箭送信。几个小时内,信件就可以从纽约到达加利福利亚。”
短片《拉卡》甚至描绘,在并不遥远的2020年,外星人统治了地球。他们不仅奴役地球人,还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电影《火星任务》所设想的外星人与人类的关系相对友好,外星人通过 DNA 信息确认了人类是他们的传承,接纳了主角一行。
空中汽车、人工智能、火星移民、与外星人打交道……这些上世纪90年代经典科幻电影对2020年的畅想,虽然汽车还是不能上天入地,我们不能穿越时空隧道,不能去火星冒险,也不能到月球旅游,空气和污水也不是仅靠一个吸管就能转化洁净。
来到2020
虽然设想的空中汽车没有实现,但是高铁、无人驾驶发展得迅猛;《终结者》中拥有意识的“天网”尚未出现,但人工智能已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复制人”尚未被造出,但克隆羊、克隆猴已经成功诞生;人类大脑尚且不可能被改造成“电子脑”,脑机接口产品却已经应用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移民火星尚未实现,但商业航天加速发展,大小卫星已经遍布地球四周。
来到2020,当年有很多幻想与憧憬,也多多少少实现了一些。
机器像肢体一样,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样的科幻场景有没有可能成为现实?面对这个问题,《攻壳机动队》动画电影的导演押井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我觉得这已经是现实了。在座的所有人都有手机……我也有,现在只不过是把手机放进大脑里的问题。不管是在衣兜里还是大脑里,反正你离了它就活不了了,这也是我为什么说人类必须去适应科技……它也许只是在你的衣兜里,但那实际上已经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了。”
智能手机确实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它毕竟还不属于人体的一部分,也没有与人体结合。实际上《攻壳机动队》展示出了人体与机器相结合的无限可能。
智能假肢,电子脑,脑机接口,多年来,这些与人类大脑相关的研究一直是热门领域。
在2019年的一次网上直播中,马斯克展示了其初创公司Neuralink开发的脑机接口设备。通过数十根连接大脑的细线收集信号,一些瘫痪病人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展示在电脑屏幕上。
脑机接口创业公司BrainCo的产品BrainRobotics智能假手,融合深度学习算法+脑机接口,让好莱坞大片的镜头变得不再遥远。
像电影《头号玩家》中所展现的利用意念操控进入“绿洲”,实际上就是脑机接口+VR技术,在人脑与计算机等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的连接通路,通过对于脑电信息的分析解读,将其进一步转化为相应的动作,这就是用“意念”操控物体的基本原理。
利用脑机接口技术的智能假肢通过采集、处理人体肌肉运动产生的表面肌电信号来实现假手的动作控制。任何一个人,只要把外置电极贴在肢体肌肉上,将肌肉信号录入后台系统,都可以控制假肢做出动作。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对脑信号的获取还不够精确,但已经能够实现用“意念”控制大脑。
在更为现实的层面,正在进入2020年代的人类有理由期待更加自动化的生活。云计算,机器人,智能制造,大数据……这些已经被实际应用的技术将越来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经过前几年技术上的发展和落地上的持续探索之后,人工智能技术恰恰在今年迎来了大规模商业化落地,从安防到金融,从工厂到街边店铺,从智能音箱到各式各样刷脸支付,刷脸安检。
人脸识别公司博云视觉创始人兼CEO陈杰认为,“人脸识别做到现在应该是从技术上非常靠谱。”从技术成熟度上来说,10年前是不靠谱的,但在这一年人脸识别技术的成熟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人脸识别的能力已经超过人的能力。
美剧《疑犯追踪》里用于识别有杀人倾向的危险分子的人工智能机器,无时无刻不在捕捉着地球上每一个人的行动轨迹,且该机器只要扫一眼就能识别出每个人的身份、职业乃至人际关系等一切信息,并能根据人与人之间复杂的信息关联来预测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
“一眼看穿一切”正在成为可能。
一位人脸识别技术开发人员告诉CV智识,《疑犯追踪》里通过一张脸就能看穿个人所有的数据这种情况在当下仍是技术上无法达到的,要实现也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但这是他们“最终想要达到的目标,也是行业内正在努力做的事情。”
鸿沟与桥梁
对比之下,真实的2020年,在科技发展进度上,是远远落后于过去科幻作品想象的2020年的。
上个世纪很多科幻小说都过于乐观,甚至有些天马行空。有些科幻作品甚至预言2000年人类都已经登陆火星甚至更远了,但直到现在,以马斯克为代表的理想派才开始认真准备登陆火星。
那时科幻小说对技术的乐观是有理由的。
两次工业革命让人类的生产力大大增加,最近一百年创造的知识和财富远超过去几千年的总和,这让人类有了从未有过的雄心壮志。
二战后,人类更是拉开探索太空的大幕,短短几十年间陆续向太空发射了成千上万的各类设备——卫星、登月舱、空间站及各种探测器,犹如技术爆炸。这让人们以为后续的太空技术发展只会更快,不会减缓。
但当时的太空技术是有瓶颈的,而且由于涉及到基础科学,研发攻关时间很长,这些瓶颈至今没有太大的突破。
现实的情况是,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人类科技的爆发点与科幻作品预测的发展路线是迥然不同的——人类科技转向以互联网、信息化、消费电子产品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发展道路上来。
如果以太空探索为代表的科技发展水平来衡量,2020年的人类科技确实要“落后”于人们的预期。但如果以消费类互联网及电子产品为代表的科技发展水平来衡量,2020年的人类科技则符合甚至超出之前的预期。
在大脑中植入芯片或许不会成为流行潮流,能够进行信息传输的脑联网也未必会出现,但对于大脑的深入研究和模拟将有助于治疗困扰着数十亿人的脑部疾病,让瘫痪病人能够享受更加便捷的人生。
动画片或是科幻电影中的机械战甲或许也不会成为现实,但是具有更强动力和保护功能的“外骨骼”却能够让从事矿工之类特殊工作的人员在更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中工作,越来越多可穿戴的人体增强设备也将增强人的感知能力,帮助人做出更好的决定。
以太空探索为代表的科技发展虽然“高大上”,但毕竟与人们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即便有埃隆马斯克这样的理想派大力推进,与几十亿人的现实“刚需”也难以相比,而更加“贴地气”的消费力科技则仍然是发展的主流。
结语
谷歌神经科学家亚当·玛布尔斯通(Adam Marblestone)评价马斯克说,Neuralink的设备具有极高的水平,他们就像是一个装备良好的登山队,准备攀登喜马拉雅山。而他们真正需要的可能是一架直升飞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突破。
可人类科学低垂的果实真的被摘完了吗?
2019,新技术一如既往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脑科学研究的持续突破,脑机接口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人造肉的火爆,死亡猪大脑被复活,科学家实现用“人造子宫”培育羊羔,猴子的梦境被AI解读……
“第三旋臂边缘,一颗蓝色行星上,碳基生物正在庆祝:他们所在的行星,又在该恒星系里,完成了一次公转。”
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2019或许是普通的一年,却决不是无关紧要的一年。若干年后,当人类回首往事,那时的一切都已在今日埋下了伏笔。
附:预言2020年的部分著名科幻电影
相关推荐
2020年,我们终于踏入了科幻电影中的“未来”
《流浪地球》票房破31亿 电影局:科幻电影里程碑
中国离硬科幻电影时代还有多远?
2020年,属于AI的未来简史将会如何书写?
音乐产业的to B生意怎么做?这些公司已经踏出了第一步
2020年,科技是否成为了我们想要的样子?
潮科技 | 踏行车、口腔健康 、翡翠首饰 、宠物殡葬 ……数据告诉你这些可能值得卖
2010年代的应用坟场里,埋入了哪些名噪一时的科技败笔?
那些本该在2020年成为现实的“黑科技”
终于实现理想的小鹏汽车,有没有未来?
网址: 2020年,我们终于踏入了科幻电影中的“未来”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5767.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49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398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010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665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505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28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29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562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535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