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回顾:过去十年人类进步最大的技术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十年弹指一挥间。在历史长河里面,十年也许是指沧海一粟。但是在日新月异的技术世界,十年可能就意味着突变。又一个十年过去了,这十年里面,有哪些技术取得了最突出的进步呢?Andrew Liszewski为我们盘点了过去十年改进最大的技术,包括数码摄影、显示技术、生物识别、聊天应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电动车、消费者健康技术、无线连接技术等。此为Gizmodo ,io9和Earther联合推出的十年回顾系列之一,原文标题为:The Most Improved Tech of the Past Ten Years
若从宏大的背景来看,十年只是沧海一粟;在我们地球漫长的时间线上那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但是,在技术创新方面,十年之内很多可能就会发生变化,而你在2010年所依赖的一些电子产品、软件和芯片,放到现在几乎都可以拿到古董市场了。
那么,就让我们从技术层面反思一下我们已经走了多远了吧。
数码摄影
就像现在这样,十年前数码相机已经是摄影的主导,虽然当时胶卷相机比现在更容易找到,但寻找新相机的消费者仍然坚持用尼康D90和佳能EOS 5D Mark II这样的高级数码单反相机。但是2010年也见证了iPhone 4和其他智能手机的到来,这些智能手机开始认真地拥抱摄影,然后慢慢地蚕食了小型傻瓜相机的市场份额。
有人说,最好的相机是可以随身携带并随时捕捉某一刻或一段记忆的相机,智能手机并没有花费太长时间,就改进到足以令普通消费者忘记了为什么自己过去常常会随身携带单独的相机这件事了。就技术上而言,昂贵的专业级数码相机仍比智能手机更胜一筹,但回顾苹果这十年来的最后一次大型产品发布会,新的iPhone 11 Pro最为人称道的功能就是改进后的摄影功能,这可不仅仅只是炒作。
但是,专业相机还没有重蹈模拟电影的覆辙。他们在设法进步,而且仍能提供智能手机无法实现的可用性体验(至少到目前为止)。传感器已经改进到足够敏感,哪怕是在一片漆黑中也能拍出令人惊叹的图像的地步,而且自动对焦功能现在锁定对象的速度比人眼还快。最重要的是,笨重的数码单反相机的统治即将结束。它们已经被无反光镜无快门的紧凑替代品所取代,那些替代品正在改变摄影师,甚至摄像师的工作以及拍摄方式。
显示技术
2010年,Apple推出了iPhone 4,这款手机的一大亮点是有一块名为Retina Display(视网膜屏幕)的屏幕,因为屏幕塞进了太多像素,以至于人眼几乎无法分辨故而得名。其他的智能手机也紧随其后,但在过去的十年里,视网膜屏幕以及其他的高像素屏幕还不是唯一吸引眼球的特色。
让屏幕最亮的部分像太阳一样耀眼,让最暗部分像阴影一样消失不见,这是LCD显示器生产厂商的最终目标,但本十年的伊始标志着一项新技术大规模生产的开始,这是一项有望超越已经存在了好几十年的液晶显示器的新技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可以产生明亮的彩色像素,又不需要像LED或荧光灯管这样的背光源。同时,OLED显示器更薄,更省电,并且能产生对比度惊人的图像。一开始时的OLED电视体积小且价格昂贵,但在过去的十年中,该技术逐渐变成了可负担得起的消费类技术,先是应用到MP3播放器和健身追踪器上,最后进入到智能手机。
OLED显示器还有另一个独特功能,这项功能有望在未来10年内改变电子产品的形态与形式:那就是可弯曲和可折叠。在这十年的末期,三星,华为和摩托罗拉等公司纷纷推出了各种面向消费者的可折叠手机,尽管该技术遭遇一些减速带,但仍有望在未来给你一个摔在地上后不会变成一堆碎玻璃的智能手机。
生物识别安全机制
今天的移动设备上的生物识别安全功能已经变得如此的无处不在,流畅且可靠,以至于我们大家几乎都没有人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就已经漫不经心地轻按指纹读取器来完成购买,或者瞥了一眼我们的智能手机就能验证我们的身份,从而马上可以去看看谁给我们最近上传到Instagram的东西点了赞 。但十年前可不是这样的。
2010年的时候,生物识别技术已经远非新概念。当时,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等组织已经在汇编以指纹,虹膜,手掌甚至面部的数字扫描为特征,可以快速进行搜索和匹配的犯罪嫌疑人数据库。但是他们所依赖的那种交钥匙硬件比当时消费者可用的硬件好太多了。本世纪初时,指纹读取器已经在笔记本电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这项技术还设法将设备尺寸缩到很小,小到Victorinox 都能够把读取器塞进保密USB闪存里面。只是它的使用条件很挑剔,经常需要多次在传感器上仔细扫过指纹才能验证身份。
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但使用不算流畅,所以大多数消费者都更乐意使用密码。但是到了2013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时Apple在iPhone 5S上推出了一项名为Touch ID的功能。凭借着定制化的安全硬件以及iPhone强大的处理器,利用指纹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突然变成一个瞬间完成的过程,而且只要拿起iPhone并轻按“主画面”按钮,这个过程就会自动执行——这是一个当时大多数iPhone用户每天都要进行数百次的操作。
指纹比输入PIN码或密码都要快,而且除了记住自己当时是把哪个手指录入到设备里面以外不需要记忆任何东关系。但是跟密码不一样的是,人类几乎会在触摸的所有东西上面都留下指纹的副本,很快,通过使用指纹的数码照片、打印输出以及和一些木胶指模就可以绕开苹果的Touch ID了。
四年后,苹果采用了一项被很多人认为只有在CIA的最高级别才会用到的技术:面部识别,而且把它部署到了iPhone X上面。有了Face ID之后,用户不再必须去按个按钮来验证自己,他们只需看着自己的移动设备即可接入自己的数字生活。这项功能让用户有一种自己也可以用上詹姆斯·邦德以及军情6处最神秘的技术的感觉,但是不幸的是,并非所有用户都有相同的体验。尽管苹果承诺会利用一系列具有很高代表性的对象来对自己的神经网络进行全面训练,以更好地支持Face ID,从而确保不存在性别、年龄或种族方面的偏见,但这种面部识别系统背后的技术通常更偏向于拥有较浅肤色的用户。这也许不是Apple产品的问题,但是随着面部识别技术的广泛使用,比方说,ATM机拒绝吐钱,因为只针对白人进行过优化。或者关注威胁的系统会因为对深肤色人种存在偏见而产生误报,这些都是更大的潜在问题。
聊天应用
曾经有一段时间,手机运营商对设备之间发送的每条短信都收费。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问世,看视频和访问完整版的互联网对带宽提出来很高的要求,促使运营商不仅要升级无线网络以保持竞争力,而且还推出了用户负担得起的数据套餐,让智能手机用户可以上传和下载GB级的数据。
十年前,WhatsApp 和Apple的iMessage之类的app利用了这种通常不受限的移动数据管道,为智能手机用户提供了一种可以相互发送消息的替代方式,从而完全避免了电信运营商收取的可笑的短信费用。一时间,这些app成为了智能手机销售的最大推动力之一,这对于那些希望与世界各地的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的用户特别有吸引力,因为发送到其他国家/地区的短信费用会莫名其妙地飙升。
由于这些app的安装和使用不仅局限于装有SIM卡的设备上,它们还帮助让即时通信变得更加普及。iMessage 很快就登陆iPad 和苹果的计算机,所以无论你碰巧在使用哪种设备,都可以继续进行对话。Windows此后则发布了Your Phone app,这个app也能为Android用户提供类似的技能,而Telegram、Whatsapp 以及Signal 等app都可以让在各种手机和其他设备上发送消息。在短短的十年时间内,给朋友发短信的感觉几乎就像给他们发电报或者用摩尔斯电码输入消息一样陈旧。
语音识别
类似Dragon Natural Speaking之类的软件承诺可为你提供这样一个工作例程,让你可以从从坐在办公桌旁无休止地敲键盘的局面中解脱出来。不管是发电子邮件、发消息还是备忘录,你只需要口述出来,所有的文字和命令都会被自动处理、理解和执行。到2010年的时候,语音识别已经走过很长一段路,但仅限于一些专用的应用程序,而且是由于有了大学研究人员的辛苦劳动,语音识别才取得了一些进步。
2011年,当Apple 在iPhone 4S上推出Siri 语音助手时,语音终于在消费者中取得了最成功的亮相。但Siri并不是完美无缺,次年,苹果开始小心翼翼地向用户推出这项功能,但对于那些在Siri 首次亮相之前就已经偶尔涉足语音识别软件的用户来说,他们终于觉得这项被长期看好的技术终于准备要走向辉煌了。但Siri 显然不能,多年来在理解iPhone用户问什么方面Siri犯下的错误一直是大家取笑的对象,至少到2014年底Amazon首次推出Alexa 语音助手以及2016年中Google推出自己的语音控制助手之前是这样的。
在大规模云服务器的助力下,尤其是像Google这样的,由于对不断蔓延滋生的互联网有着近乎全面的索引,下一代的智能助手的表现已经超越了Siri,并展现出十年来语音识别所取得的显著进步。而且还迅速扩散到包括智能音箱、移动设备以及各种电器在内的多种设备上,并最终成为智能家居的强大驱动力,令数百种物联网设备通过简单的语音请求即可进行控制。随着这十年的结束,透过Google的Recorder app,我们甚至还可以窥见下一代语音识别技术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实时转录和数字化自然对话,而且很少出错。
当然,这种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不幸地也要做出了一些折衷。像Dragon Natural Speaking这样的软件在家庭互联网普及之前就已经存在,只不过是完全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的,而我们今天所依赖的语音助手会把我们所说的一切跟世界各地的服务器共享。尽管像Amazon和Google这样的公司声称,美国各地数以百万计的家庭仍然张开双臂将这些窃听设备迎进家门,但大家对隐私的关切越来越重视了。
人工智能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人工智能在十年前仍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是几十年前的科幻小说里面最雄心勃勃的想法之一,尽管通过硅晶、微芯片和处理器来重建人脑的功能,将是迈向到处是助理机器人和无人车的充满希望的未来的重要一步,但这也是只有政府研究实验室、智库以及大学才会涉及到的神秘技术。虽然那时候也有无人车,但它们大多是DARPA资助的不知名挑战,并且是在跟公众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进行测试的。
但是这十年结束时,人工智能不再是个模糊的概念。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美国许多大城市里面转悠了很多年,虽然它还不是你可以在经销商那里选择的功能,但是在有限的情况下也是用户能用上的功能了,因为很多车辆现在已经可以自行在高速公路上导航,在停车场自动出入库,甚至掌握了大多数驾驶员试了15次才能停进去的平行停车技术。仅仅十年就取得这些进步是不错的,但我们也看到了开发像这样的技术存在的不幸缺点和巨大挑战,这是一个警示故事,告诉我们不应该某些创新匆忙地赶出研发实验室。
在过去的十年里,人工智能领域还冒出了其他一些很有前途的应用,其中包括我们平时在家以及移动设备所依赖的声控智能助手,以及通过把之前需要花费艺术家数小时甚至数天才能完成的任务自动化和简化,让像Photoshop这样的强大应用变得更加强大的功能。但是我们也窥见了未来十年这种技术可能会如何被滥用。10年前,像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这样的名词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毫无意义,但现在,随着含有换脸、语音合成的deepfake(深度伪造)视频充斥互联网,令我们未来更加难以分辨真实与虚幻,我们将不断会被这些术语所教育。
电动车
EV1是通用汽车的第一款电动汽车,与其说这是该车企的新品牌,不如说是它的一次实验。这款车只租不卖,四年后,该公司召回并销毁了其中的大多数车,这让爱上了这款车的忠实司机感到非常恼火。通用汽车声称,EV1在财务上不可行,但是十年后的2010年底,当雪佛兰的Volt经过三年的大肆宣传开始上市之后,该公司显然想出了让电动汽车盈利的方法。
对于任何有望切断电线或者放弃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的设备来说,电池仍然是最成问题的部件,但是Volt设法从其可观的电池里面榨取了大约35英里的纯电动行驶时间,这个距离足以让许多司机开车上下班,或者让他们完成一些杂事,比方说去买生活必需品,然后才需要再次充电。为了解决续航里程的焦虑问题,Volt还配置了备用的汽油发电机,可以为车辆的电动动力总成提供动力,但这意味着Volt并不是像日产的紧凑型Leaf或硅谷电动车初创企业Tesla所生产的车辆那样真正的电动汽车。
尽管争议无数,但 Tesla在2012年首次推出的电动汽车Model S宣称一次充电就可以跑数百英里,而且还提供触摸屏显示屏等其他汽车制造商似乎不感兴趣的各种现代便利设施。虽然价格昂贵,但Tesla的车辆帮助推动了该技术的进步以及普及,部分原因在于该公司努力在美国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充电站网络,从而使得停车充电几乎像停车加油一样容易。在这十年即将结束之时,地球上几乎所有的汽车制造商现在都提供了电动选项,其中甚至包括像保时捷这样的奢侈品牌。久负盛名的高油耗SUV时代可能快要结束了。
消费者健康技术
没有智能手机以及无数种随时让我们分心的app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但是,尽管移动设备的出现无疑让我们比以往更加沉迷于技术,但在健身以及跟踪我们的健康方面它们也已成为一种真正有用的工具。实际上,在本世纪伊始时,可穿戴设备的革命并不是由智能手表引领,而是由无数的健身追踪器(比如Nike Fuelband)发起的。这些追踪器可跟踪步数、运动,并且为起床出去锻炼一下提供无穷动力。
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这些设备的准确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最终令可穿戴活动跟踪器可以自动知道你是在游泳、慢跑还是骑自行车,从而令其可以更准确地估算出你的健康水平和消耗的卡路里情况。对于更专业的运动员,像Polar这样的公司还推出了可穿戴式的胸带,这种胸带可以监控心率,并通过移动app共享信息。然后到了2015年,这项技术终于通过在Polar A360以及此后不久推出的Apple Watch等智能手表的复兴而进入到主流消费群体。
这些可穿戴设备配有光学心率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依靠所谓的光电容积描记术,可将强光照射到穿戴者的皮肤上,让光学传感器检测血流的频率,进而让软件实时计算和显示其心率。对于跟踪用户体育活动来说,相对于用加速计测量运动,心率提供了一个准确得到的关于身体情况的指标,不过几年后,Apple Watch又进行了升级,它可以通过测量让你的心脏保持跳动的电信号来绘制心电图,测量心率。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更快、更准确拿到读数,而且还意味着Apple Watch Series 4有可能检测出潜在威胁生命的状况,比如心律不齐和房颤。仅仅10年的时间,这项技术就从“烂猫快起床”飞跃到“你需要立即去看医生,这可以救你一命”,这种进步还是相当大的。
无线连接
2010年那时候,(在很久之后升级到wifi路由器之前,)想找个可以方便地把无线互联网广播给几乎所有设备的房间还很难找,但是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我们目睹了家庭里面要求接入互联网的电子产品数量的激增。智能家居和物联网设备迅速利用了无线芯片小到足以放到灯泡里面,但是仍能通过app远程操作家中几乎所有设备的优势,这也对无线带宽提出了越来越大的需求。
Wifi 的速度不仅在过去十年得到了提高,而且路由器的广播方式也得到了改善。天线变了大,信号更强了,但是要想满足普通家庭对无线连接的需求,最终还是得补充一些组件,因此像Eero 这样的公司推出了诸如网状网络之类的技术,这些技术可以把带宽负载分散到多个设备上,从而缓解拥塞,并让家里可操作的无线设备数量接近无限。
过去这十年也让我们对另一种无线技术形成了严重依赖:蓝牙。就在2010年之前,已经用于连接无线耳机和计算机鼠标等设备的蓝牙标准,在数据传输速度和功耗方面又进行一些重要的更新。这为蓝牙成为从设备传输音频到耳机的最简单方法铺平了道路,而Jawbone小巧的Jambox 之类的设备几乎立即取代了一堆以前挺不错的家庭立体声设备。最终,蓝牙技术普及到了耳机,消除了笨拙的线缆(并让智能手机制造商摆脱了耳机插口),而且随着硬件和软件的进一步改进,无线耳机得到了极大的小型化,一不小心就掉个耳机进水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译者:boxi。
相关推荐
十年回顾:过去十年人类进步最大的技术
CES十年回顾:从诺基亚没落到中国公司崛起
北极光“未来十年”分享会:变化是创业最大的风口
过去十年,三星与苹果的爱恨情仇
十年回顾:现在出手阻止亚马逊,会不会太晚了?
过去十年飙涨377%,芯片股2020年能否依旧牛气腾腾?
云栖十年的三块「黑石」
未来十年你的生活可能会因为技术……| 潮科技有奖问答评论预热篇精选
潮科技 2020 有奖问答 ⑧ | 未来十年人类在远程交流形态上会有哪些突破?
UBC中国峰会回顾:下个十年的机遇和挑战
网址: 十年回顾:过去十年人类进步最大的技术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5983.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53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253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96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490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35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27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82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9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45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