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工智能的盛世,创业公司的寒冬
编者按:本文来自《财经》,记者:刘以秦,编辑:谢丽容,36氪经授权发布
图/东方IC
1956年夏天,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汉诺佛小镇上,在达特茅斯学院里参加一场历时两个月的会议的科学家们第一次讨论“用机器模仿人的智能”,他们当时不会想到,一直要到60年后的2016年3月,谷歌旗下的Al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后,这一轮人工智能(AI)的革命才算有了起色。
2016年之后,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升级和产业化势头汹涌,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进展迅速,到了2019年,人工智能技术已步入全方位商业化阶段,在金融、医疗、安防等多个领域实现技术落地,且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
人工智能商业化带来了企业数字化加速、产业链结构改善、信息利用效率提升等积极效应。可以预见的是,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快脚步;可以肯定的是,人工智能将改变整个世界。
但这个过程将是漫长的,对于这个领域的创业公司来说,盛世带来机会,但风险也时刻相伴,甚至是死亡。
从2016年开始,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公司被这个时代赋予了最优的待遇,尤其在中国,大量资本流入人工智能领域,这样的盛况一直持续了三年,直到2019年初的大降温。
2019年,AI行业整体融资热度下滑明显,迄今为止中国AI领域估值最高的商汤科技在2017年完成了四笔融资,2018年完成了三笔融资,2019年,这家公司没有对外披露过任何融资信息。
融资变得困难,就要寻找新的出路。2019年3月,科创板出台,给不少暂时还未能盈利的AI公司们,提供了新的机会。
不过,AI公司们的上市之路也稍显艰难,2019年8月25日,AI独角兽公司旷视科技递交港股IPO申请,截至目前还未能成功上市。《财经》记者获悉,多家知名AI创业公司都在筹备科创板IPO,但截至目前还未有确切的日程计划。
一头是融资通道变窄,另一头是巨头们的步步紧逼,以BATJ华为为代表的科技巨头,以及积极向智能化转型的行业龙头公司,都在抢占AI的话语权。不过这也给了AI公司们一条新的出口——他们或许可以开始考虑卖给巨头们。
过去一年,《财经》记者采访了大量AI行业人士以及关注AI领域的投资人们,共识是资本寒冬已经来临,2020年会更冷。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高自我造血能力,以及寻找新的出路。
“冬天”将持续?
过去几年异常热闹的创投领域遭遇了“最冷的冬天”,数据服务商企名片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2018年共计完成523笔融资交易,融资金额约为667.1亿人民币,到了2019年,这两个数据均明显下滑,分别是371笔交易以及约271.9亿人民币融资总额。
原因并不复杂,资本的热捧,让不少AI公司迅速膨胀,获得了与当下业务体量并不匹配的高估值,而一旦市场降温,资本开始理性,越是高估值的公司,就越难引入新融资。
渶策资本创始合伙人胡斌的观点是,资本驱动创业,这在某些行业是成立的,例如需要在前期烧钱抢占用户的行业,但在目前的AI领域是不确定的,“AI行业的现状是,创业公司们提供的服务并没有明显差异化,这让投资人却步。胡斌承认,头部AI公司的技术都非常好,都有潜力,但很难判断未来会走到哪一步。
过去几年创投环境快速成熟,曾经非常难得的独角兽公司,今天却遍地都是,“这么多估值几十亿美元的AI独角兽,上市之后怎么办?对于投资人来说,风险越来越大。”胡斌说。
AI公司们普遍人才济济,研发投入成本高居不下,同时又以To B类业务为主,To B业务很难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增长,赚钱的速度赶不上花钱的速度。
AI创业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AI芯片以及智能硬件,软件则主要是解决方案。硬件的代表性公司是AI芯片公司寒武纪,以及由软向硬转型的旷视科技。尽管目前不少AI创业公司都发布了自己的AI芯片,但大部分的收入还是以软件为主。
在AI芯片领域,目前跑在最前面的是英伟达,在国内,华为的芯片能力最强,此外,阿里巴巴凭借旗下半导体公司平头哥,也在步步紧逼,创业公司在AI芯片领域的机会并不多。
智能硬件相对来说门槛较低,同时又比软件更能带来收入上的增长,目前主要的产品形态包括智能音箱、机器人、智能摄像头等,但硬件天然需要更高的成本投入,在资本寒冬背景下,大公司们更有竞争力,以智能音箱为例,目前仅剩的玩家是阿里巴巴、百度和小米。
软件业务的难题就是很难做大规模,一位AI初创公司创始人告诉《财经》记者,AI公司目前主要就是做政府和银行的生意,但这两类客户都非常强势。
“很多AI公司宣称与某些政府部门和一些大银行达成合作,但这些合作并不能直接转化为订单和收入。”该创始人说,“一是回款的问题,另外很多合作其实就是一个很小的订单,你可能还只是被集成的一小部分。”
中国最大的两家软件公司,金蝶和用友,2019年上半年的营收分别是14.85亿元和33.13亿元,最新的市值分别是300亿元与800亿元,两家公司都已经成立超过20年。
这是中国软件行业的现状,也是AI创业公司需要去面对的现实。
出路何在?
2020年,AI初创公司们的重心都将从融资转向业务。
公司在融资期需要“讲故事”,告诉投资人核心技术实力,以及技术在未来能够产生的巨大价值。这样的“故事”在实际落地时,并没有太多的说服力。客户只看重一件事,就是技术能不能让他降本增效。
投资人也在转变思路,多位关注AI领域的投资人近期告诉《财经》记者,他们已经不会去问技术细节,而是需要公司拿出真实的业务数据,“你必须要告诉我,你的技术在实际的场景中发挥了多大的价值,而不是准确率高达99%。”其中一位机构合伙人表示。
AI公司的创始人大多是技术出身,技术出身的CEO关心尖端科技,为了实现技术上的微小突破,愿意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成本。但一家公司并不是研究院或是实验室,目前整个AI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太超前的技术反而会“水土不服”。
多位技术出身的AI公司CEO告诉《财经》记者,当他们真正面向市场和客户时,发现理解行业,解决问题,才是核心竞争力,而非让AI从95%的准确度突破到96%。
当AI创业公司们进一步的深入到行业中去,就会看到,需求几乎无处不在。
这是AI创业最好的时代,几乎所有的行业的都在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曾经的“互联网+”已经转变为“AI+”,AI零售、AI医疗、AI金融、AI教育、智慧城市、智能工厂、智能家居......机会层出不穷。
国家政策也在大力支持,资本还在源源不断涌入,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力争在2030年成为全球领先的AI创新中心,并制定了国家AI战略,计划投入数百亿美元进行AI研发。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响应,北京宣布投资21亿美元建设AI科技园;天津计划设立规模160亿美元的AI产业基金;杭州未来科技城计划在2018-2020年间投资30亿元人民币建设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
这也是AI创业最坏的时代,AI作为下一个划时代的新技术,竞争变得前所未有的激烈,没有人想要落后于时代潮流,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已经占领高地的巨头们。
2020年,可以预见的是,我们将看到更多AI创业公司开始IPO进程,同时,还有大量的公司将止步于此,退出竞争。
或许可以期待新的出路——被巨头并购。在美国,大量To B类科技公司的最终梦想就是被巨头收购,最新的案例是,谷歌正在考虑并购Salesforce,这样的并购对于巨头来说,可以更快的提升技术实力,获取更多市场份额;对于被收购者来说,可以无后顾之忧的专注技术,并更好的结合实际业务。
但在中国,鲜少有这样的案例,不过一些端倪已经出现,越来越多的行业龙头公司开始参与对AI行业的投资。并购的通道一旦打开,对于整个AI行业,都会产生更多的刺激。
2020年,AI创业公司们开始分道扬镳,一些将走下神坛,黯然离场;一些则汇入二级市场的大海中,接受更大的考验,但鉴于AI在人类未来的重要位置,这都不是结局,属于AI的时代才刚刚开启,问题只是,谁能留下,谁会退出。
相关推荐
2020年,人工智能的盛世,创业公司的寒冬
创业黑马董事长牛文文:伟大的公司几乎都是在寒冬中创业的,所以我们不怕
创投寒冬,这一年创业公司太难了
猎豹移动傅盛:“创业寒冬”的说法还言之过早
黄金盛世到没有一人?硅谷巨头为何再无华人高管
“AI 寒冬论”作者再发声:人工智能行业就是一个马戏团
四小龙集体冲刺上市,AI的寒冬结束了?
网易游戏帝国的盛世危言
快递十年:中通盛世背后的隐忧
瑞为:非著名AI企业的寒冬生存法则
网址: 2020年,人工智能的盛世,创业公司的寒冬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6351.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53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253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96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490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35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27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82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9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45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