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双黄连幕后:一群科普“极客”的故事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作者 懂懂,编辑 秦言,36氪经授权发布。
“医学百科产品占据不了用户太多停留时长,但的的确确实用户最需要的。既然用户有需求,我们决定还是去做一款干净、纯粹的医学百科产品,并梳理了三个内容评价标准: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如果必须要做取舍,科学比流量重要。”
2月1日是武汉疫情开始爆发的第13天,也是腾讯医典“新型肺炎”紧急项目组负责人张添连续高强度工作的第13天。每天跟进疫情、定选题、做内容、安排上线,通过各渠道传送给用户。整个团队似乎在经历一场赛跑,让疫情防护科普跑过病毒传播速度。
这天夜里快12点, 张添照例将团队做完的一篇“辟谣”文章转发到朋友圈,准备好好睡一觉再开启第二天“战斗”,突然收到很多朋友留言:页面打不开。工作群也弹出多条紧急消息,原来因为双黄连那篇“辟谣”文章流量太大,服务器宕机了。再打开朋友圈,满屏都在转发医典的文章。
“尚无有力证据”、“双黄连主要成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暂未推荐”,文章短短数百字,读上去甚至有些“生硬”,只是从科学的角度,从几个关键点提出质疑,没想到一时间成为“爆款”。
当问到“炮制”这篇爆款文章方法论时,腾讯医典内容负责人王娣坦言:我们其实并没有特别针对双黄连来做什么,背后是医典长期沉淀下来的一整套做医疗垂直领域科普的思路和体系支撑。如果大家去腾讯医典产品端内,会看到很多类似这样的文章。它们或许有点像医学小论文,没有那么生动、有趣,甚至有些刻板,但是是我们去伪存真、留下最核心想要告诉给用户的。我们也十分欣慰,这次疫情期间,医典专业、体系化的组织,以及高效的分发,带来了很大的社会价值。
用课题研究的思路来做科普
“拿双黄连这篇文章来说,看到后台很多用户留言后,编辑快速讨论定下选题,随后做了两件事:第一,查阅相关指南;第二,搜索医学文献,看是否有相关试验支持、支持证据是否充分,研究进展到哪个阶段。”“辟谣”双黄连一文作者叶译楚介绍,“不论再小的选题,我们都会像做研究课题一样,从文献检索,到提炼论点和论证,再到得出结论。而最后出来的科普文章,则是以倒序的方式来做还原。”
据王娣介绍,虽然这套做内容的方法,团队已经驾驭娴熟,但早期还是经历很多摸索,才确立的方向。“在产品形态上,我们做过很多考量,是做抢眼球的热文信息流,还是互动问答,还是纯粹的医学百科。相对而言,医学百科产品不可能热度很高,占据不了用户太多停留时长,但的的确确实用户最需要的。既然用户有需求,我们决定还是去做一款干净、纯粹的医学百科产品,并逐渐梳理了三个内容评价标准: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如果必须要做取舍,科学比流量重要。”
科学讲求证据。虽然医学百科类产品在国内并无成功案例,但在国际上,这个产品模式是得到过充分论证的。比如成立于1998年的WebMD,就是备受全球用户认可的权威健康资讯网站之一。数据显示,在美国,近三分之二的用户把WebMD作为其了解健康信息的首选,有很多用户甚至是专业医生。
“医学知识体系复杂,不断演进,又关乎生命。我们希望能够快速学习和了解WebMD在医疗垂直领域体系化科普的经验积累。所以几乎是在刚成立的时候,就确定下来要和WebMD合作。”腾讯医典深度参与WebMD合作谈判的核心成员刘运霆回忆道。“但整个谈判持续了将近一年,当中我们讨论最多的并不是合作权益,而是双方如何平衡内容在‘本土化’的同时又‘不走样’,为中国用户提供尽可能全面、可靠、实用的资讯。”
在谈判高峰期,因为有时差,团队几乎是白天夜晚连轴转开会,晚上和合作方沟通协调,紧接着白天落实具体方法,晚上继续讨论,合作细则的迭代周期基本按天计算。终于在2018年8月,腾讯医典与WebMD达成中国独家战略合作,并获得其60,000篇优质内容版权。
医院“蹲守”来的一线专家
引入基础量内容后,医典团队还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生产自己的高品质内容,这显然离不开医生的智力支持。但最初与医生谈合作并不顺利。
“最开始我们吃了很多‘闭门羹’,虽然我们做医学科普的初衷是好的。但因为‘魏则西事件’,很多专家对在互联网做科普非常排斥。我们希望合作的一线权威专家,因为已经承担了繁重的医、教、研、管任务,也是一口回绝说没时间。为了争取到这些专家,当时编辑团队几乎天天在医院和科室里泡着、蹲着,跟专家沟通,讲老百姓的渴望,讲我们的初心和坚持。第一批很多和我们合作的专家就是这样,被团队认真想做内容,做有价值的事情这种态度所感动,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与进来的。很多专家的合作都一直延续到现在,因为看到了我们始终坚守诺言——做科学、干净、贴心的内容。”王娣说。
据了解,这次疫情爆发后,腾讯医典很快成立了超过百人的专家顾问团队,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名誉主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教授,呼吸病专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前主任委员刘又宁等都悉数在列。
永远站在科学这一边
有了体系化内容生产模式的支撑,还有专家智库的支持,短短十多天,腾讯医典疫情专区已经上线了超过600篇文章,涵盖疾病认知、预防与个人防护、诊断与检查、治疗各个方面。
“其实我们那条辟谣内容当天早些时候就已经上线了,到了晚上陆续有报道双黄连可以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时,很多用户便找到了医典的辟谣内容,自发传播起来。”叶译楚说。
当被问及发现医典内容与媒体报道有出入后的心路历程时,王娣坦言:我们第一时间快速碰了个会,重新确认了检索的证据源,也连夜求证了多位专家。确定我们的内容站得住脚的,接着快速共识了回应策略——没有过激的表达,只基于我们查到的证据、中立和中肯地陈述事实、和基于事实的观点。这也是腾讯医典一直以来所秉持的态度。
“当然,我们不可能寄希望于通过一两篇文章就能让所有的观念发生改变,但只要能让听信谣言的人们产生一丝存疑,听到另一种声音,看到另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对固有的看法产生一点疑问,就是一种进步。虽然目前科学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但很多问题是可以用科学解决的。”叶译楚说。
相关推荐
“辟谣”双黄连幕后:一群科普“极客”的故事
双黄连被抢光了?还在排队买?钟南山的努力,白费了!
疫情之下,国内外社交平台如何精准辟谣?
此时此刻,“信息安全感”是仅次于疫苗的东西
“燥热”的私域流量,B端的“双黄连”?
抑制不等于预防 人民日报:请勿抢购双黄连口服液
科普短视频,一键加速
亚马逊第二总部“惨败”的幕后故事:一切源自贝索斯对马斯克的妒忌
让一群脑洞清奇的开发者告诉你,AI+产业的N种可能
上海药物所回应双黄连一事 :科学的事不想说得太过
网址: “辟谣”双黄连幕后:一群科普“极客”的故事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7234.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31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279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828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54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382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09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00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44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423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