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创业公司融资指南10条:做到一半,已赢过90%同行 | 战疫 ②

创业公司融资指南10条:做到一半,已赢过90%同行 | 战疫 ②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0年02月08日 12:13

文  刘旌

编辑  洪鹄

疫情还在持续,数十万家中国创业公司正处于关键时刻。

根据36氪2月5日发表的《10万中国创业公司越难关|深氪·战疫①》,85%的中小企业账上现金只可维持3个月,仅有不到10%的企业能维持6个月以上。若以许多投资人口中“至少10月才算健康”的标准,达标企业更是寥寥无几。

而投资机构们的出资愿望也空前的低落。过去两年,募资和资产端的双重困乏已经导致投VC/PE们的保守心态普遍加剧。不止一家一线基金向36氪表示,从去年下半年起他们的工作重点就已转向面向被投企业组织系统性辅导、嫁接生态内公司间的协同和经验分享——这是明确无疑的由投资向投后服务倾斜的信号。很多人曾期待2020年市场的回暖,但突然起来的疫情导致投资人们短期内出差受阻、无法完成尽调,加之创业公司本身的风向放大,基金们的观望心态进一步加剧。

如何在寒冬里融资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面对如今的众多变量,怎样优化乃至改变原有的融资策略,却是大多数创业者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36氪采访了3位投资人:渶策资本创始合伙人甘剑平、赛富基金投资合伙人羊东,以及华创资本合伙人熊伟铭。他们均是从业超过15年的投资老手,经历过周期,乃至谷底——比如17年前的非典,乃至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他们见证过那些穿越过生死线的公司它们背后的创业者。

以下为他们的建议。

1、自救是你唯一的选择

这是为接下来一切工作建立的基础心态。

无论是已经处于或即将启动融资的公司,融资周期的拉长已成定局。华创资本合伙人熊伟铭认为,即便未来一两个月内疫情就被有效控制,创业公司因为这段时间商业循环的暂止,也要做好到7月才能产生正向盈利的思想准备。

有融资需求的公司应第一时间与老股东联系,毕竟你们是最知根知底的人。但一个残酷现实是,机构不可能普济天下。熊伟铭表示,机构在考虑是否给予新一轮融资、过桥贷款等时,将综合考虑公司的成长性、安全性等方面因素。换句话说,投资人心中的施救优先级和公司的缺钱程度并不完全统一。

创始人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意识:“自救”可能是你唯一的选择。

2、如果急需钱,把估值看淡一些

种种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时,估值的挑战首当其冲。比如在零售运营行业,GMV、现金流等均是投资人给予估值的核心指标,而这些数据大概率将受到疫情影响,即便是融资已经进行到SPA阶段,一些机构也可能临时改变投资决策。渶策资本创始合伙人甘剑平表示,受疫情影响,整个市场节奏难免会放缓,虽然一流的投资机构注重商誉通常仍会如期打款,但企业仍应在这一时期格外关注现金储备和未来的现金流。

梅花创投创始人吴世春此前也在一次直播中表示,建议融资企业将考量的先后顺序调整为:确定性—到账速度—融资条款—融资金额,最后一项才是:估值。

3、重新评估融资的最佳时机

尚未启动融资者,应审慎评估本年度的融资是否进行、以及何时进行。

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此前曾撰文表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除非万不得已,在生意没恢复正常水平之前不建议启动融资。原因在于,创业者会普遍认为这是一次大型意外,公司会很快回到原有增长曲线,但投资人可能会有不同看法。

简言之即:双方的估值评判标准极可能有分歧。

4、除了“坐等”,你还有许多可做的事

熊伟铭表示,根据往年经验,投资机构在第一季度主要解决前一年未完成的项目,新出手频度不会太快(业内素有将一二月份称为“No Season”的说法),第二季度才会进入机构的出手旺季。同时有一个利好在于,由于大多数投资人现在是半休假状态,创业者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获得更多的沟通机会。

可预期的是,一旦疫情结束,商业体系的运转机会加速进行,和融资相关的事宜也会迅速提快。所以,创业者在当下千万不能坐等疫情结束,可以着重在商业故事梳理、战略制定、数据包整理、投资人的前期沟通等可做的工作,以备一切恢复正常后快速推进融资。

5、更有侧重地寻找投资人

常态下,企业融资往往会通过FA广撒网,但面对疫情带来的沟通不便,赛富基金投资合伙人羊东建议创始人适度聚焦投资人。他的观点有二:1、尽可能和熟悉与了解公司的投资人讨论融资,因为单纯通过线上交流很难建立足够的信任感,但这是达成投资的必要条件;2、由于战略投资者(不限于企业战投,也包括拥有产业经验的投资机构和个人)对行业了解更深,且出资能力较强,决策速度可能较快,创始人可以优先考虑这一背景的投资方。

6、想想股权之外的新办法

除了股权之外,创始人可以灵活考虑各类融资工具,如可转债、风险债,甚至是并购,当然也要充分掌握这些融资形式的风险。

不过,甘剑平在谈及这一问题时坦承,债权融资是中国资本市场长期薄弱的领域。市面上确实有一些风险债权机构(36氪注:如淡马锡旗下的InnoVen Capital等),但其市场占有量有限,填补中小企业在股权之外的融资渠道,还更需要政策与制度层面的配套升级。

7、现金流不足半年?请立刻休眠

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多少现金流才是健康的?

公认的健康现金流余额基本在9—12月之间。泰合资本管理合伙人郭如意给出“369”的说法,即:如果假设3个月的业务低于预期,至少留足6个月的融资期,所以至少要留足9个月的现金流。熊伟铭表示,由于各个行业、各家公司,甚至是创始人的找钱能力都各不相同,CEO们要根据自身情况评估现金流的储备问题,但根据历史经验,如果现金不足6个月将十分危险,建议公司即刻进入休眠,保持最低战力,疫情结束后再重启。

8、节约用工成本的方法不止一种

员工薪酬在初创公司的支出中占比高达62.78%!

这是近期一份联合了995家中小企业的调研报告得出的数字。用工成本无疑是开源节流的重要章节。一些人提出,公司在此时可以考虑裁员、干掉不产出的员工,但这可能与国家倡导的政策方向有所背离,建议采用更温和的方案:与员工商讨减薪方案,比如考虑将工资兑换成期权、疫情结束后再补偿薪水等。

9、砍掉优先级低的业务,聚焦主航道

对于预计现金流会遭遇挑战的企业,羊东建议应当即砍掉或暂缓烧钱业务、探索性业务,将目光聚焦在主营的、盈利状况较好的业务上。

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多关注多方信息,比如所在创业园区和地方政府的后续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尝试主动与办公场所的出租方沟通,争取减免部分房租等。

值得注意的是,多地已经在近期下发政策急救包。据36氪统计,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均出台了支持受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主要包括:房租减免、延期纳税等成本减负;围绕困扰中小企业已久的贷款和融资方面保障;社保延缴、稳定职工队伍等政策。(附陈老师稿件链接)

10、越是沟通不便,越要充分利用线上工具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公司员工都无法聚集在同一物理空间,不仅可能造成沟通不畅,甚至会导致“军心不稳”。

甘剑平特别强调的是,创始人在这一时期要注意向团队传达使命、价值观,增强线上沟通的频次,保证团队的稳定。

经此一疫,投资人们会改变关注方向吗?

过去几天,36氪不断收到创业者的求问:由于居家时间的大大延长,人们的需求侧重有所转移,这是否会导致投资人改变未来的关注方向?

36氪得到的结论是:基本不会。

甘剑平说,漫长的居家时间会让人们重新审视生活,短期内大家对社交媒体、网络游戏、直播、SAAS等行业的依附会更强(腾讯、爱奇艺、BiliBili这几天的股票涨势也印证了这一点),但投资终究是一个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行业,不会就一个阶段性需求改弦易张,投资人关注的永远是内功很强、有能力把产品和技术做好、有潜力成为行业细分领域引领者的企业。

熊伟铭认为,虽然这次疫情会暴露出部分领域的投资机会,比如与流性疾病相关的诊断、治疗、信息管理技术、物流配送的供应链等,但对风险投资行业来说,并不存在二级市场所谓的“疫情行情”,创业者无须有这样的担忧。

疫情结束后会有融资反弹吗?

如今的肺炎疫情和2003年的SARS似乎具有显而易见的可比性。

在SARS被控制后,国内经济情况出现了报复性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非典结束的7月后就迅速反弹至8%—9%,当年的全年GDP增速更是达到了9.3%,一度创下1997年之后增长最快的年份。单从一级市场角度来看,是否有可能复刻当年的反弹式增长?

熊伟铭告诉36氪,当年非典结束后,恰逢中国加入WTO、GDP快速增长时期等多方面历史原因,而如今市场整体处于下行阶段,这是环境的本质不同。对创投行业来说,当年存在许多时代机遇:互联网泡沫结束已久、投资行业接近复苏期,电商等系统性机会正在萌芽,而如今的关键问题是,并没有大范围的基础建设升级机会。这也是在过去一两年里始终困扰投资行业的问题,2019年的融资数量较往年已有大幅度下滑(36氪注:2019年前11个月创投融资规模为7532亿元,未达到2018年的一半,这也是创投圈近5年来最差的一年),如今的疫情只是在这个趋势上的进一步强化。鉴于此,很难说融资市场会在肺炎疫情结束后呈现大范围反弹。

但甘剑平和羊东也指出,目前市面上有资金实力的机构并不少,对于尚处于投资期的基金来说,每年都有一定数额的投资规划(比如一期基金要求在特定年限内完成投资),一段时期的暂缓在会导致它们在下一阶段的投资愿望更强烈,所以理论上,疫情结束后可能会有一拨投资的小高潮。

我们能从疫情危机中学到什么?

最后,想说一些原本应该等时过境迁之后再说的“漂亮话”。当36氪试图让受访的投资人表达他们的创业建议时,源自不同出发点的观点不一而足,但他们出奇统一地提到了同一条建议:风险控制。

现金留多少算健康?融资期余多长较稳妥?业务拓展跨多大才安全?归根到底,这都是企业运营中的风控问题。

羊东是巴菲特的信徒。他在参悟巴菲特理论后得出的关键一条是:任何公司都应该有一位首席风险官,此人正应该是CEO自己,“但在中国,大多数企业家更像是业务干部”。比如对于在疫情中受影响较大的线下餐饮企业,熊伟铭就建议道:“创始人是不是考虑更多的线上场景,或是衍生业务来分散风险?”他认为这是中国创业者们最需要学习的东西。

这当然很难。原因无他,无外乎那些我们已经讲述过无数次的中国特色的商业竞争,使得所有人都习惯于跑得更快、跑得更猛、某种意义上也更“不留后路”。

问题到了这里,似乎又陷入了无解。

或许,这次疫情正是一次让创业者们重新审视企业生存和增长的难得机会。毕竟所有打不倒你的,终究会使你变得更强大。

相关推荐

创业公司融资指南10条:做到一半,已赢过90%同行 | 战疫 ②
阿里UMIC课堂「同行」栏目,与数千营销人共同战“疫”
战「疫」:创业公司如何调整融资、经营策略
10 万中国创业公司越寒冬 | 深氪·战疫①
2020“战疫”:科技&创业公司在行动 ④
2020“战疫”:科技公司在行动 ①
2020“战疫”:科技&创业公司在行动 ③
95后融资2000万,一位创业者的「战疫」求援信
N5·创业战“疫”:创始人们如何率领团队破局,加速发展?
中国跨境电商战“疫”指南上篇:现金流影响分析

网址: 创业公司融资指南10条:做到一半,已赢过90%同行 | 战疫 ②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7276.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