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AI诊疗......黑科技杀入防疫战场?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ech星球”(ID:tech618),作者 张雅婷,36氪经授权转载。
“技术支撑很重要,希望互联网企业积极参与社区防控应用开发,可能比直接捐款更管用。”
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提到科技互联网公司对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当下许多社区已依托微信群、QQ群、智慧社区客户端等社区信息平台,与社区居民沟通体温测量情况,即是基础的科技防疫。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科技互联网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快速的反应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为这场2020年的防疫战增添了一些与众不同的底色。
无人机在公路上盘旋,代替人工进行空中指挥的工作;AI机器人走进医院,帮助医生看CT;微信、丁香医生、今日头条等平台实时对疫情动态进行播报,人们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上看到自己离确诊病例有多远......
而在17年前的非典时期,那个无法便利“网上冲浪”的年代,大部分老百姓只能通过报纸、电视了获取资讯信息,喝板蓝根、蒸醋等可以预防非典的谣言广泛传播,以至于白醋、板蓝根价格翻了几十倍,而大数据、人工智能尚未走进人们的视野。
毋庸置疑的是,科技公司为疫情防控增添了一双翅膀。但与此同时,此次疫情也为众多高新技术产品提供了更多商用场景,迸发出新的需求。
「机器代人」切断传播途径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人传人,所以隔绝传染的途径,成为了预防疫情扩散的重要手段。
“本小区今日进行无人机消毒喷洒作业,大约需要一小时左右,请大家关好门窗,收好衣物。”一支无人机作业队来到上海市杨浦区的东森花园小区,启动3架无人机,每架无人机每次喷洒10-15升药液,完成整个小区约1万平方米的消毒工作。
除了防疫消杀工作之外,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以“机器代替人工”的巨大优势,在传递信息、配送等方面“大显身手”,主要常见的有送药机器人、空中喊话无人机、无人配送车。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一时间,除了京东、华为等知名互联网企业,云知声、擎朗智能、智行者等行业企业的名称也涌入了大众视线。
然而,这些智能设备发挥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有人对其产生了质疑,认为其噱头大于实际作用,质疑的方面主要集中于成本、效果和安全性。
例如,在中国之声的报道中:“仅12日,无人机共运输紧急医疗物资近20架次,总载重70kg。”而网友评论却质疑无人机的送货效率:“还不如送货小哥20分钟两趟。”针对无人机红外测温的新闻,微博博主“航拍网”认为:“不准,温度误差可达5℃。”
一位机器人行业从业人员质疑发问:“机器人送药接触后,机器人是否会成为传染源?机器人需要什么层次的消毒?无人机的气流扰动是否会造成更大的二次污染?”
总的来说,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力成本,避免交叉感染,并且疫情使得“机器代人”的需求更加丰富,促进了行业发展,但是衍生问题依然需要技术进步解决。
大数据监测疫情动向
比疫情更可怕的,是恐慌。然而,在信息高速流动的2020年,大数据技术清晰、准确、明了地为民众呈现出事实,给恐慌“致命一击”。
图片来源:产品截图
Tech 星球(微信ID:tech618)梳理发现,几乎所有知名互联网公司都上线了与大数据相关的产品和功能,并且差异不大,主要集中在即时通讯、新闻资讯、地图工具类产品团队,功能主要有实时疫情速报、确诊人员活动轨迹可视化、大数据辟谣,在信息流通、辟谣、预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Tech星球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医疗诊断
诊断,是救治患者的第一步。然而,诊断并不简单。
由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湖北省临床诊断将“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作为病例标准,通俗来讲就是,医生需要通过判断病人的肺部是否呈“毛玻璃样”来判断其是否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所以CT成为了最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虽然CT具备快速、直观的优势。但是,由于患者数量多、肺内病灶多、变化快,短时间内需要多次复查,再加上优秀影像医生稀缺的原因,诊断效率难提高,医生的工作量也非常大。
同时,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也难以完全准确鉴别,还需依靠病原学检测来区分,比如做基因组测序,但是这同样面临着效率的问题,仅仅凭人工,完成一次检测通常需要12小时的工作时间。
这时,AI公司们有了大展身手的空间,Tech星球根据公开资料梳理后发现,AI技术在医疗场景的主要应用场景为医疗影像辅助诊断,另外还包括病毒基因组分析、抗病毒药物研发、群体测温,发挥的作用主要有提高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
Tech星球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而这些AI技术的实际落地效果如何?据了解,浙江省疾控中心、阿里巴巴达摩院、杰毅生物共同研发上线自动化的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把整体常规人工需要12小时的工作缩短到2个小时。
北京市海淀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影像人工智能肺炎辅诊系统提供了精准便捷的参考依据,能够迅速给出诊断意见,缓解了在精神和体力上的巨大压力。
这次有强烈的影像诊断需求的疫情,无疑给了AI医疗领域的公司们一次出圈的机会,尤其是被认为“最可能率先实现商业化”的AI医学影像领域。此前,该领域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有媒体调查显示,140余家从事医疗AI的企业,近120家在做医学影像业务。
但疫情影响持续的时间较短,疫情之后,临床的需求可能不会像特殊时期这么大,如何跑通商业模式,从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仍然是AI医疗企业们必须面对的议题。
毋庸置疑的是,相比非典时期,这次疫情中“科技防疫”的身影无处不在,与前线医护人员一起组成了靓丽的风景线。
相关推荐
无人机、AI诊疗......黑科技杀入防疫战场?
中国科技公司的抗疫“黑科技”到底有多强?
无人机防疫,你看到的和你不知道的
盘点抗击新冠肺炎的十大黑科技
字节跳动杀入游戏战场,但想复制「头腾大战」还很难
阿里云创新中心联动数家创企,硬核黑科技抗“疫”
取快递变成防疫难点,科技为何帮不上忙?
喊话、配送之外,无人机、无人车加入测温“战疫”
无人机有人管,培训考证成为入行第一关
AI“黑头盔”亮相成都,警察街头2分钟筛查上百人体温
网址: 无人机、AI诊疗......黑科技杀入防疫战场?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7771.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53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253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96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490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35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27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82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9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45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