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与未来:14亿人的在线压力测试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云”(ID:tenyun700),作者:腾云,36氪经授权发布。
病毒与未来 | 在这一系列文章中,我们将和智库专家、特约作者一起,与你探讨新冠病毒可能对互联网产业、社会组织、商业世界带来哪些影响,记录并呈现不同行业、不同人群在特殊时期的不同行动。敬请期待。
从爆发至今,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新冠疫情一次次刷新了人们对于“在线”的认识。
有些事情突然“在线”了,例如当我们还没来得及做准备就不得不开始的远程办公、远程课堂;有些事情也突然“下线”了,例如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服务——快递、外卖、上门保洁突然因疫情中断。
作为个人,我们感受到在线生活全方位到来时的兴奋,以及它突然消失时的不知所措。企业也再一次强烈的意识到“在线”的必要性——传统企业紧急上线在线服务,实体店铺转型微商...我们听到了许多“转型”甚至被形容为“自救”的故事。
当这场在线生活挑战突然到来时,作为“在线”的基础能力提供者的科技行业如何应对,又受到怎样的影响?
我们把这道题交给了10位科技行业的观察者、研究者,许多人认为这是一场“14亿人的在线压力测试”。除了大家普遍认同的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等领域,他们也看到了科技与互联网在社会治理等更广阔领域的巨大潜能。也有人指出,在很多情况下,其实问题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如何用“心”让技术在细节中展现更大的力量。
以下是他们的回答。
01 疫情之下的在线压力测试
李翔|罗辑思维总编辑
“疫情就像一场压力测试,它让我们注意到那些平时因为不够紧急而未受重视的能力。例如,组织和文化、核心竞争力与现金流。”
新型冠状肺炎引发在中国引发的长达14周甚至更长的封闭实验,一直在提醒我们原子的肉身的沉重。在这段时间内,在线游戏娱乐以及在线通信协作,的确能解决我们的很大问题。但是我们仍然要仰仗生鲜物流配送来满足日常生活,并且寄希望于强大的中国制造业能迅速满足我们对口罩的需求。
我能理解,流动性消失带来的负面影响,会让很多公司陷入困境。但从积极的方面想,它也是一个很好的压力测试,提醒组织在这种较为极端的环境下,哪些缺陷会影响自己的生存。
它带来的影响包括:
1、它会加速一些本身运营状况不太好的公司的消亡;
2、即使是对一些状况不错的公司,疫情也像一个紧急刹车那样,提醒这些公司要习惯于接下来的低速增长。整个公司的运营要建立在一个新的预期上;
3、当然也有好的方面。在疫情期间,在线游戏和娱乐公司、在线通信和协作公司、生鲜物流公司、医疗器械公司都受益于大量和强烈的需求的出现。
对于更多的公司而言,我认为疫情更像是一个压力测试。它提醒大家注意:
1、冗余。不断有公司抱怨自己的资金储备最多只能支撑公司三个月运营,其中还不乏明星公司。在过去相对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公司有太多的现金储备,是效率低下的表现。但是冗余却能带来足够的缓冲和安全感。而且,冗余其实也不仅仅局限在现金上。
2、组织和文化。当一个公司被迫必须要通过线上协作来完成工作时,组织和文化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CEO和人力资源部门会发现,他们没有办法完全信任员工的自律性。因此反而更加想要施加控制。这时候会发生很多人和组织之间的矛盾。
3、核心竞争力。如果核心竞争力没有足够凸显,你会发现即使你想帮忙,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捐钱。而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公司,都是围绕着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发挥作用的公司。比如微信的疫情通报和辟谣可以抵达最大范围的人群;京东的物流配送能力;阿里巴巴的供应链协调能力。
总之,通过把疫情视为压力测试,就可以唤起我们对以往那些口头认为重要,但却因为不够紧急而不会重视的能力的注意。
吕本富|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理事长
“在‘不见面’情况下的供应链、管理、交易能力成为企业新的‘韧带’,数字技术的支撑使其强壮。”
正像人体有脖子、腰肌、腿部三个重要韧带一样,一个经济体要韧性十足,当然也需要有韧带的支撑,经济运行也需要三个韧带,具体到一个企业,就包括:供应链韧带、管理韧带和交易韧带。
所谓供应链韧带就是如何能在不见面的情况下,完成供应链上下游的沟通、交付;所谓管理韧带就是如何通过网络方式完成对公司全面而高效的管理;所谓交易韧带,如何在不见面的情况下,完成整个交易,其核心是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如果要让这三个韧带强壮起来,数字技术的支撑成为关键。在无人见面下完成供应链交付需要无人驾驶、无人机物流升值机器人服务。管理韧带需要远程办公协同和管理沟通,各种远程办公和虚拟办公系统将成为刚需,而不再是配角。交易韧带需要区块链支撑的谈判系统和电子签约系统,能够追溯并且具有法律效力,这将为区块链落地并创造实际价值找到最好的场景。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疫情之后,这三者会有长足的发展。这三个韧带的背后,表明了数字经济的红利正在从消费者剩余向生产者剩余转移。
这次疫情以后,是否会产生巨无霸企业,会出现哪个领域?中国有8000万以上的在校学生,上网络课堂成为一种不得不的选择。由此展而扩之,知识流通行业存在巨大机会。
02 “在线”的社会治理与抗疫行动
老鹰|IDF极安客【益云】实验室联合创始人
“救援中的技术亮点凸显,但更需要复盘:技术如何弥补现有的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不足,真正做到高效、透明、精准。”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看到传统社会治理的不足之处,也看到技术在弥补这些不足时可以发挥的巨大潜能。
我们在大量的民间救援行动中发现了众多“技术亮点”。例如在面对资源不足的情况时,民间力量迅速动员,在线文档的巨大作用发挥了出来,弥补了微信的碎片化信息,另外就是专业医疗信息平台的快速延展,为人们第一时间提供了精准的医疗信息,这都是我们此前难以想象的。
这也让我们开始思考,互联网和科技如何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弥补现有的缺陷。例如,在类似救灾行动时,物资供需、资源调度应急到底应该有一个怎样的系统工程?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未雨绸缪,如何线上线下协同,如何保证高效、透明、精准?疫情过后,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好好复盘。
孔华威|中科院计算所上海分所所长
“14亿人参与的网络生存实验,企业、社会、个人都面临关键拷问。”
我把疫情看成是一次大规模的深度“培训”,除了病毒、社会治理相关的学习和训练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一个月网络生存实验”,对比一下20年前的72小时网络生存大赛。
1999年9月,上海梦想家中文网为12个人提供1500元电子货币和1500元人民币现金,让测试者在人生地不熟的城市依靠一台电脑,从网上购得食品和日用品,以维持72小时的生存。
这次14亿人的网络生存实验,会带来什么?必然是互联网的大升级,对互联网技术和相关的科技企业是大大的利好。
这对更广大的企业是一个拷问:公司的业务,互联网占多少比例?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如果公司的网络断了,员工的手机也坏了,还能运营吗?二是你的用户多少是通过网络与你完成合同的?对个人来说也有一个拷问:你如果不去写字楼办公室上班,一个月能赚多少钱?你能够一年不出门宅在家里不出去吗?
这也是一次关于社会治理的拷问。
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的不同是,前者有很强的“分布式、实时、互动”特征。而后者是发现问题、层层上报、专家意见、形成“指导意见”、一键发送各地、统一执行。这两者一字之差,但是差之千里,起码在社会成本上,后者造成了“一刀切专项治理”的巨大浪费。如何思考和解决,一个可借鉴的框架是“赛博有限cyber first”。
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生活,不严格的把他分成信息社会(cyber)和现实生活,无论是公司还是政府机构,现实生活基本上是嵌入在自上而下的阶层制度中,但是我们现在的大部分时间是在cyber世界的信息网络中,这个世界中,无论是用户还是后台的技术架构是扁平的、实时的、分布式的,今年来的区块链技术更加激进,是去中心化的。
所以社会治理的方法论和治理技术,就要“以用户为中心的社会软件app”来设计和实施社会治理。而不是只是将IT作为技术手段用来社会管理(就像一直在做的电子政务一样)。
刘锋|前沿科技趋势领域研究专家、计算机博士、《人工智能学家》主编
“数据和科技潜力被社会进一步认可,前沿科技的重要社会支持作用得以显现。”
这次疫情毫无疑问会对中国科技领域的影响深远。最为直接的有五个领域:第一,在线教育和知识付费获得空前机遇;第二,结合了现代技术的物流体系发挥了重大作用;第三,医疗科技将得到直接拉动和更多应用场景;第四,在线办公被更多企业接受和使用;第五,游戏和视频行业获得短期内的用户量巨大提升。
除此之外,由于本次疫情的特殊性,从大数据中获得人口流动、社会情绪、商品购买数据的变化成为重要需求。在这方面,科技巨头的数据和科技潜力将进一步被认可。
另外,由于本次疫情的突然性、广泛性和紧急性,前沿科技也起到了重要的社会支撑作用,如北斗的定位技术,5G通讯技术,人工智能的面部识别、体温检测技术,无人机的疫情防控、机器人参与危险任务等。除了这些积极因素之外,不可否认,这次疫情对众多中小科技企业也带来重大危机。这些值得政府和投资机构关注。
03 “在线”的教育
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
“从能用、好用到可以稳定上课:疫情大考对在线教育带来哪些启示?”
我认为这次疫情中的在线教学的应用,对产业发展来说有莫大的作用。我们的独特的文化造就一些独特的市场,比如移动支付。这次疫情会促使中国全方位向信息化、互联网转型。我们采取的极端的政府管理、社区管理模式,把所有人都“赶”到了网上。在客观上给营造独特的新的市场创造了机会。我坚信各行各业会出来一些明星企业,在垂直行业里未来会长成巨头。这种影响是广泛的。
我们当前1.8亿中小学生,3000万的在校大学生,这次大家被迫不得不用这种方式来上课,对于整个行业是一种习惯改变的开始,包括意识,这是最大的影响,也是对行业的一次大考。做了这么多年,要问的是,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在线教育平台?这需要反思。
我们发现之前所有的在线教育平台、系统,一些机构设计的系统看上去非常完美,但越复杂用起来越不好用。
这次大考提醒我们要先解决线上教学最基本的需求。最基本的需求无非就是第一,可以做基本的视频教学;第二,可以播放课件;第三,可以做适当的交流。总结起来就是首先要保障能用,其次是好用,能稳定上课。
所以为什么这次大家会优先选择用腾讯会议、zoom、钉钉这些视频会议系统?因为这些系统现实中久经考验,功能就是五种,常用的就是两三种,最经常用的就是一种。我们很多在线教育平台动辄就是二、三十种的功能,太复杂,太难用。这方面来看是悲观的。
当然这种教学放学也有其局限,它无法代替教育的本身。教育有个“育人”的功效,学校教育不仅仅是教这点知识,是人的成长过程,在学校的过程,是人怎么进入社会的过渡阶段,这个过程和阶段是无法压缩的,人生是无法压缩的。所以在线教学(我不喜欢用“在线教育”这个词)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只是一部分这一点要认清。
说到影响,我倒认为对教育的影响可能会没有这么大。教育我们要的是分数、证书,评价还是以学校为主,疫情过后要回到原来的轨道上。但是市场教育这一块会起来,一定会出来新的。
在线教育的机会要面对两类需求,一类是体制内的学校基本的需求是什么,每个学校的需求都不一样从学生管理、教育管理、教学辅助平台的资源建设;第二类是市场化的,如何帮助拿到分数。
过去在线为什么没有起来?是因为大家的习惯,尤其是父母的信任度。这次在第二类上推了一把。大家相对会习惯一些。我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的原住民的成长,肯定会发生变化,但可能时间上会是一个缓慢的迁移过程,不会是瞬间的切换。
04 “在线”的医疗
崔桂林|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疫情之下,互联网医疗的可行性得到验证。”
在疫情这种全社会的公共卫生危机应对情况下,突显了互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性。至少在三个方面,让人们看清楚了,在改善医疗服务应对能力和普及性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的方向上,基于互联网,其实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
一是权威性、科普性、资讯性医疗知识平台的建设,惠及全面、利国利民,是最低成本、最有效的提高全民医疗卫生知识和能力素养的方式。
二是基于5G、互联网的远程医疗服务支持,在这次疫情突发、局部地区医疗资源严重供需失衡、全国支援湖北的背景下,价值被放大了。在一个14亿人口、总体上医疗资源供需矛盾长期存在的发展中大国,不可能做全域性的常备化医疗资源冗余,那么全国性、信息化、远程化的医疗服务基础设施支持体系,就是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
三是互联网医疗服务本身作为一项补充,对基础性的分诊、初筛和基本的医疗援助,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尽管目前还存在资源、能力、设施、规制、产业链等各方面的问题,这次疫情过后,加强这方面的建设、纳入到医疗卫生体系的总体架构中来予以完善和发展,应该对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具有建设性意义。
05 “在线”的传统零售业、制造业
吴晓波|财经作家
“这次疫情使传统零售行业的转型速度,至少提前了三年。”
在今天的环境下,我们如何比别人跑得快一点,如何成为受灾人群中的变革企业?你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新冠肺炎疫情,今天中国各行各业的产业经济发生了哪些特征性变化?主要有三个:
第一是产品特征的变化。
今天无论做知识付费,还是卖方便面、手机、房子,都有两个特点:首先是我们已经由短缺型社会进入到过剩型社会;其次是推销已经没有用了。柯林斯在《追求卓越》这本书中提出,所有的产业未来都会成为服务业。知识付费、手机、房子,都是服务行业,所有的产品都由推销性的过程,变成顾问性的过程。
第二是消费者特征的变化。
今天在中国做任何一样东西,哪怕是做辣酱,市场上有10元的老干妈,也有20元的饭爷,因为消费者出现了圈层化。产品渐渐脱离媒体广告,而是曝光在我们的朋友圈、社群中,所以圈层化变成现今最重要的特点。再者,今天所有的产品交易都已经互联网化,更重要的是今天中国出现了2亿多名新中产。
第三是渠道特征的变化。
过去几年中国的产品、消费者和渠道都发生了变化,没有新冠肺炎疫情,这些变化还是在发生。无非是此时此刻,疫情把我们逼到了墙角。
所以我们都需要进行转型,需要进行微创新。而今天要进行的微创新只有一件事:就是通过对消费者圈层化、社群化的理解,用新的工具重建消费者关系。
这次疫情使传统零售行业发现,必须进行变革,这推动了以人为节点的销售变革的速度,把时间至少提前了三年。我们发现了危机下的微创新的三个要点:优化产品结构、以人为销售节点、充分使用新工具。
刘九如|工信部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兼华信研究院院长
“疫情防控将催生更多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的新产品、新业态。”
此次疫情防控,促使互联网从人类的“Second Life”彻底转化为“First Life”:更加体系化和精细化的大数据服务、更加关键和贴心的人工智能应用,以及更加丰富和无处不在的在线服务、必将处于常态的移动协同办公、电子商务下沉到城市社区的各家各户,医疗健康的全面智能化和网络化等。随着政府、社会、各行各业信息与数据的必将更加开放和透明,互联网将引领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跨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此次疫情防控对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的产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也是一次很好的验证。
因为疫情爆发,对传统制造业形成巨大冲击,不少工厂难以复工,影响生产节奏和订单,导致产品交货和出口迟滞,致使供应链产业链崩溃。而一些率先实施产业互联网、以机器代替人、已经建立无人工厂、无人车间的企业,受到此次疫情的影响明显较小,包括武汉一些先进制造企业,至今也没有停工停产。
由此,通过疫情防控,必将促使我国各行各业加快产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进程,推出更多“互联网+制造”的优秀解决方案,进一步促使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形成更多的新产品和新业态。
方军|资深互联网人、互联网平台研究著作《平台时代》作者
“在细节处,看科技与互联网公司的温度。”
身处危机当中,人容易陷入对大爱等终极问题的思考,我想补充一点小的思考:科技与互联网如何在细处有温度?
科技与互联网有力量,既源自于大爱,更源自业务本身的能力。疫情出现,互联网公司纷纷捐赠出钱出力、全球采购支援武汉。我们发现,除了捐钱之外,回归到业务所在的领域时,这些互联网公司有着更大的力量,源自业务的力量,也是爱心,并且力量更大。
在细处,科技与互联网公司可以做更多,也的确有能力快速迭代,需要的是“心”。广东某地的老师为高三学生远程上课,照片中看到,老师们把衣架搁在垒起来的书堆上,手机平放,手在下方在纸上手写板书,就这样她们简陋又温暖地为即将高考的学生直播、答疑。这是很多直播软件、在线教育平台都没有考虑过的新场景,那么,科技互联网公司能否调集力量快速为此优化功能?
在细处,科技与互联网公司也可以发挥超常的力量。比方说,这段时间我们都真切地感受到需要准确的医疗健康指引信息,刷屏的气溶胶传播是不是真的?如何戴口罩、如何洗手?超级APP们过去喜欢发推送通知,在现在这样的时刻发送查验过准确、专业又易操作的洗手指南,就可以是一种巨大的贡献,因为所触及的人群广度几乎可以说是覆盖所有人。
相关推荐
病毒与未来:14亿人的在线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一场全景式的危机反思
特殊时期是你企业的压力测试
供应链压力测试的必要性,这一次彻底凸显出来
法国开发的新冠病毒追踪应用StopCOVID下周开始测试
王思聪的2019:富二代人生的第一场压力测试
“颠覆未来”的器官芯片,现已加入新冠病毒战疫中
新冠病毒试剂盒背后:中国科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
斯坦福大学推出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可快速出结果
Facebook拟测试不显示点赞数 让用户不感到压力
网址: 病毒与未来:14亿人的在线压力测试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7907.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31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279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828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54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382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09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00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44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423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