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专访 | 俞敏洪:这个决策意想不到救了新东方一命
文 | 彭孝秋
编辑 | 苑伶
2020 年初的疫情,冲击了所有线下行业,教育也不例外。
即便有完整经历过非典的经验,俞敏洪仍然认为,“这次疫情给新东方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因为地面课堂全面停课,上百万寒假班的学生就无课可上。如果全面退费,那将只能关门大吉、七八万员工失业。
但一个决策“意想不到救了新东方一命”。2019 年,新东方内部开始推动自有直播系统的研发,这个系统在此次疫情期间帮新东方接住了百万学生在家线上上课的需求。如果当时没有选择自建系统,而是仅仅依靠第三方机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要是新东方真的把 100 多万学员直接搬到第三方系统上,它们的系统也根本承载不了,因为它们还要承载外面很多机构的业务。这就等于我们所有学员在家里没有平台上课,新东方可能也就倒闭了”,俞敏洪说。
据他透露,在疫情发生后的一周之内,新东方最终将 87 所分校、子公司,接近 200 万人次学生全部转移到了线上。这个过程中,服务器扩容了好几次,旗下三个平台总承载量 1000 万人次,整体运行平稳,最终把退课率控制在了 3% 左右。
尽管俞敏洪自已也坦言新东方的科技实力不是行业里最出色的,但内部已经决定今年要在科技投入上全面赶上,因为“之前预计要 3 年时间才能赶上线下的在线教育,如今全面提前”。在对未来的判断里,俞敏洪提到,未来中国教育市场的发展,必然是地面教育和在线教育双向发展,而“两边也都能产生巨大的公司”。
对于巨头而言,这是一个危难关口,但也是冲向千亿美金赛道的窗口期,抓住这个时期打磨好线上产品,培养出家长、学生的使用习惯,长期来看有利好。但对中小机构而言,5 月份可能就是一个坎,会出现一批机构拖欠家长学费、接连倒闭的状况。
俞敏洪在此次36氪的专访中,分享了新东方抗过非典的经验,他们是如何做现金流储备的?以及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科技战、人才战、组织战,新东方要如何应对?以下是专访实录(经编辑)。
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
系统和组织大考
36氪:新东方曾经完整经历过非典,当年是如何恢复元气的?
俞敏洪:非典能扛过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当年的新东方规模还比较小,也没有现在的在线教育和地面教育移线上一说;另一个和我偏保守的性格有关,那会儿帐上是有现金的,尽管不够但也只有1000万元左右缺口。后来我找朋友借了1000万也就把学生的学费退完了,当时的主张就是学生可以无条件退费。
事实上,虽然当时有困难,但非典5月份就结束了,学生回来上课时又把学费给还回来了。
36氪:非典之后,新东方总结了哪些经验来应对可能再次发生的危机?
俞敏洪:从非典中得到的一个深刻教训是:如果公司账上没有现金,也不具备调动现金的能力,很容易在遇到特殊情况时被整倒。
非典之后,新东方就保持着一个规矩,账上现金金额一定要保证把学生预交的学费全部退掉,员工工资全部发掉以后公司还活着。所以过去十几年,新东方账上保留的现金一直是把这些都给计算进去的。即使遇到极端情况,新东方也可以不欠学生一分钱。
公司账上存着这么多钱,完全可以冒险选择通过投资理财的方式获得收益。但我都没有那么去做,只选择了收益不高的一般性投资理财产品,就是要确保现金流安全。
36氪:这两次危机对新东方的影响有哪些不同?
俞敏洪:实际上新东方这次受到的冲击比非典小很多,发展还是很稳定的。这一次因为有了现代化技术,可以把地面的课直接搬到线上。在这个特殊时期,大量的家长和学生也很接受在这样一个特殊场景下的老师在线授课。
另外一个要提的是,新东方原来并没有自己的直播系统,去年开发的时候还有争议。因为那时觉得地面教学好像用不到线上课的班级系统,即使需要用也可以借助第三方的系统,比如新东方自己投资的翼鸥教育。
但后来因为考虑到未来的 OMO 战略会用上,最后还是进行了研发,这次疫情证明我们的系统开发决策部署不一定算是多有远见,却在意想不到中救了新东方的命。所以如果没有过去一年在直播系统上的准备,这次就会是个大灾难。
要是新东方真的把 100 多万学员直接搬到第三方系统上,它们的系统也根本承载不了,因为它们还要承载外面很多机构的业务。这就等于我们所有学员在家里没有平台上课,新东方可能也就倒闭了。
36氪:很多教育机构的系统都因为承受不住高并发而崩掉了,新东方的自研系统表现怎么样?有详细数据可以披露吗?
俞敏洪:这次表现不能说完美,但达到八九十分是没问题的。早在 1 月 20 日,我们就感觉地面班可能必须全部停掉,所以采取的应对行动就很迅速。
我们的课堂大多都是小班互动式的,且要保证线上授课能有和线下一样的质量和效果,对系统的要求就非常高。最初系统承载量最大也就是几万人,我们用了一周时间扩容 5-6 次。这样寒假班开课的时候,我们实际并发量就可以承载到 30 万。由于学生是分时段上课,实际承载能力就可以到 100 多万。
36氪:所以整体来看,与其说考验的是技术系统,不如说是考验新东方的组织能力。
俞敏洪:新东方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大家的同心协力、同舟共济、齐心协力精神和能力相当强大。
当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是一个生死关头时,新东方从上到下都很团结。新东方的几万名老师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线上老师,其中很多老师大年三十都在熟悉系统。要知道,我们不少老师之前没有接触过在线教学,不熟悉系统、也不知道怎么在镜头面前表现自己,地面教学资料也要在一夜之间变成在线资料,这些都是很大的挑战。
图片来源:unsplash
力争一年时间科技跨入最强行列
36氪:外界一直认为新东方的科技实力不是很强,您怎么看?
俞敏洪:从本质来说,新东方的科技实力不是行业最出色的,但过去一年储备了很多优秀的互联网科技人才。这一次我们也是三条线同时作战,保证了新东方的运行。
第一条是刚讲的地面转线上(新东方云教室系统),100 多万学生同时在线用的是自己研发的系统,即使行业里的纯在线教育公司能做到的也不多;另一条是新东方的纯在线教育平台新东方在线,我们内部也把他们的教学平台叫 ECCP 在线教学平台;最后一条是东方优播,承载了寒假班的几十万人在线学习。相当于这三个平台,同时接纳了近 1000 万人次。
36氪:这个数据很高。
俞敏洪:非常高。因为新东方春季的在线班是免费的,所以学生数量上来非常快,加上我们老师已经有了充分准备,对学生的帮助就很大。从这个角度表明,新东方的在线能力是跟上了。当然不一定先进,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但这一次疫情确实给了新东方一个机会,让我们的技术布局速度比原来加快了好几倍。不再按照原来的循序渐进节奏发展,而是加大技术投入。这些背后是我们技术人员的辛苦付出,它们从春节到现在没有休息过一天,不仅要维护还要开发。
总之,对于未来的科技战略布局,新东方已经更清楚应该往哪儿走。我们力争通过一年时间,在科技层面跨入最强行列,做到可以和所有教育领域的技术平台竞争。
36氪:新东方一直都在强调创新,从内部来讲创新的难点在哪里?
俞敏洪:内部创新的难点主要是指新东方地面教育做得太顺利,每年30%左右增速,股价也从十几美元涨到 100 多美元,所以就不太容易去改变,因为居安思危的人毕竟少数,只有危机来临大家才愿意动起来。从这一次疫情的应对速度来看,新东方创新并不难,难的是大家要有这样的创新意识和契机。
未来新东方要创造一些不断创新的契机和意识,这样就能够预先做好不断变革和不断发展的长期准备,包括组织结构和人事配置上也需要做好调整。比如安排把新东方在线安排到香港上市,就是为了让它独立于新东方去发展。
过去一年,新东方在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人员变革到系统变革等等。现在的新东方在线实际上已经打好了迅速发展的基础。
36氪:对于投资者而言,新东方和新东方在线的股票,您更推荐哪个?
俞敏洪:我两个都推荐。核心就一点,未来的中国教育市场发展,必然是地面教育和在线教育双向发展。
36氪:最近很多像抖音、快手类的短视频平台,开始密集进军教育领域,这个现象您怎么看?
俞敏洪:从方向上来说,这肯定是一个趋势。因为现在人的注意力比较短暂,学习兴趣容易转移,所以如果通过以点代面来学习的话,这个点就是视频时间不超过5分钟,就能把一个知识点讲清楚。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快手和抖音上尝试两分多钟英语名句讲解的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未来我还会开设其他的课。新东方和短视频平台合作也会是必经之路。
但是对于这类平台而言,未来出现更多的应该是个人品牌,而不是机构品牌。理由在于短视频是围绕个人搭建的商业模式,也只有以人为核心的产品,大家才会去关注学习。机构无非就是品牌露出,以及在品牌上面做一些内容,但明显缺乏个性。至于说,围绕个人影响力能做多大,现在不太好预测。教育领域要做到李子柒和李佳琦这样的体量,相当不容易。
图片来源:unsplash
一批中小培训机构或将倒闭
36氪:都说非典造就了淘宝,这次疫情可能成就什么样的企业?
俞敏洪:教育领域会出现大的在线教育公司,新东方在线希望跻身进去成为其中之一。不过,在线教育没法像淘宝一样一家独大进行垄断,因为不同的老师会吸引不同的学生,这样就会出现几家在线教育大机构。数量和地面教育差不多,应该能够出现 5-6 家。
36氪:回到教育领域来说,此次疫情对整个教育行业会产生哪些影响?
俞敏洪:两个方面。最大的影响是线上线下打通,大部分地面教育机构目前的自救办法只能是把课程搬到线上,大机构压力不大,小机构只能借助第三方平台。结果就是全国的家长主动或被动接受了在线学习模式,三四五线城市的家长对在线教育开始熟悉而不再有抵触情绪,并且也能学习到北上广深的优质课程。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地面教育就没了,疫情一结束,地面教育还是会很兴旺地继续发展。这样就真的形成两个方向,地面教育和在线教育齐头并进,两边都能产生巨大的公司。以前预计这个时间至少需要三年,因为老百姓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慢慢习惯在线学习。
另一个影响是,一些技术服务类和平台型公司会更加壮大,这就导致未来教育领域出现的公司是五大类:地面教育公司、在线教育公司、平台类公司、技术类公司、内容类公司。
36氪:去年大量在线一对一机构密集倒闭后,在线大班就开始变得很热。新东方本身也有在线大班和在线小班,资源总是有限,您是如何进行资源分配和倾斜的?两个模式的未来格局会是怎么样?
俞敏洪:两个模式的方向不太一样,在线大班最主要的不是服务,是老师水平。某种意义上说,在线大班靠的是老师本身讲课水平和对学生的吸引力,这就回到了新东方以前的大班名师战略。所以你会发现凡是现在在线大班做得比较好的机构,背后都是老师的讲课能力很强,相应的服务就排第二位,通过辅导老师布置和督促作业就可以了。
同时,在线大班主要靠的是营销,如今市面上有这个模式的在线教育公司都拼命在投入营销和社群运营。不同于新东方之前的大班教学,当时的学生是以大学生为主,自觉学习能力很强。现在在线大班的主体是小学生或初中生,他们自律能力差很多。所以就教学效果而言,在线大班目前还未真正体现,需要1、2年时间再验证。如果一直靠营销宣传和免费策略把学生吸引过来,在线大班肯定也会存在,因为学生家长都倾向追求明星老师,但很难说成为超级巨无霸。
在线小班未来会是一个发展趋势,但也不会爆发式发展。这个模式需要对学生进行精细化服务,对老师培训的要求很高。但它也容易显示学习效果,会得到越来越多家长认可,如果再接入更先进的智能化技术,以保证孩子的学习注意力,我相信在线小班上课模式就会更加稳定,不需要太多的营销宣传。以东方优播为例,去年到今年的增长是 200-300%,今年到明年还会保持 200-300%,慢慢就有 10 亿收入,到最后就可以做到几十亿收入。
总之,新东方本身就有大班基因,要做出在线大班模式不难。虽然起步晚了,之前没有系统和队伍,但现在预计 2 年时间就能做到行业领先。
36氪:疫情结束后,OMO 模式会不会成为线下机构的主流模式?
俞敏洪:这个一定会。OMO 主要的方式是教学在教室完成,课前课后的一些学习环节在线上完成。未来 2.0 时代,会把一部分课程也搬到线上,这样就无障碍全打通。地面课程可以解决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问题,线上课程则保证时间的灵活性。
36氪:今年可能会有很多教育公司因为现金流而倒闭,所以您觉得今年的竞争环境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吗?
俞敏洪:未来的格局会向两种方式集中。一种是全国性的大公司会越来越好做,因为老百姓会认为这些更加值得信赖,至于哪些会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全国性靠谱大公司,还需要时间来证明;第二个是地方性品牌教育机构还会继续存在下去。生存压力最大的是中间那些中小教育机构。
据我估计,大概5月份左右,会有一批中小教育机构因发不出工资和拖欠家长的学费而倒闭。去年新东方帮助行业消化了几千名这样的学生,预计今年还会继续帮忙消化。我们也在策划怎么去帮助这些小的培训机构,毕竟大家都在一个行业里,互帮互助才能生存得更好。所以整个教育领域都要思考,如果这样的事真发生了,教培行业要怎么办。倒闭和拖欠家长学费的影响很坏,对整个行业的生态都会产生影响。
36氪:就您个人而言,这段时间思考最多的是什么?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俞敏洪:经营层面思考最多的还是疫情结束以后新东方地面怎么布局、地面和在线怎么结合、纯在线又怎么发展,以及技术怎么布局。有些事情想清楚了,有些事情还没想清楚。个人层面想的比较多的是,今年如何帮助到更多的农村孩子。之前计划 3 月下旬到 4 月初,要去全国各地的 30 所农村中学演讲,现在也推迟了。另一个是想为中国的教育和社会健康发展做点什么,我每天写的老俞疫情日记(发布在老俞闲话公众号),这里面就有这样一份情怀。疫情结束,最想做的肯定是旅游。
36氪:实地演讲的出发点是什么?讲什么?通过视频直播分享不是更方便吗?
俞敏洪:想分享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我自己的例子去鼓励农村孩子要奋发学习考上大学,进而摆脱纯粹的农村生活。越贫困的地方,越需要大学生,希望他们学成之后能回去建设家乡。之所以不通过网上的方式,因为我后来发现在线听我演讲的大部分都是城里的人,农村孩子比较少。原因可能是没有设备,也可能是得不到信息。再者,我发现人对人的影响和冲击力,只有在面对面交流的时候才会更大,且长久存在。我初步估算下,30 所学校,每所差不多四千学生,就能覆盖十几万学生。这些就是改变命运和中国农村的火种。
我是36氪资深分析师彭孝秋,关注教育一二级市场,交流或寻求报道加微信:18217793642,请注明公司、职位、姓名。
相关推荐
36氪专访 | 俞敏洪:这个决策意想不到救了新东方一命
百万学生停课、八万老师员工待业,俞敏洪靠什么拯救了新东方
36氪专访 | 俞敏洪:科技是一场残酷的、不留余地的竞争
新东方26年:俞敏洪的生意经
谁是俞敏洪接班人?
高管变阵,俞敏洪“开刀”新东方在线
俞敏洪没有接班人
新东方俞敏洪:通往百亿美金的12条创业避坑指南
想退休的俞敏洪,与固守线下的新东方
俞敏洪的“中年危机”
网址: 36氪专访 | 俞敏洪:这个决策意想不到救了新东方一命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8092.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49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398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010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665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505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28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29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562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535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