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思考:什么是新职业教育?
最近由于输出了系列职业教育创投相关文章,并将新职业教育概念引入其中。不少业界读者和我交流时,希望进一步理解“新职业教育”,并发出疑问,“新”是指泛互联网的职业品类吗?大概部分也受此前我文章中的分类影响,如下图:
但新职业教育的“新”,不止于品类。在对应品类之下,其人群属性、模式、品牌、消费习惯等维度也区别于传统职教:对应的是一种结构性变化。此处读者可以类比新零售的“新”——不局限于品类、业态、场景等,本质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零售升级。
本文尝试从以上五个维度,对“新职业教育”赛道做一个特征梳理。下文统一用新职教,代指新职业教育。
在梳理之前,我想解释下为什么要用“结构性变化“去总括新职教赛道的新,借用彼得·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系统化的创新七大来源之一:每个人都未曾注意到的产业结构或市场结构变化。”按我目前的认知,新职业教育的“新”使得该领域赛道获得了对应的创新空间,而且可能是整个赛道系统性的革新。
1. 品类
品类方面,此前已做过梳理,主要分类如上图,其他长尾的新型职业,在此不再展开。
值得注意的是,新品类对应的职业教育产品不仅适用于互联网从业者,各产业升级、互联网+的传统企业对其也有需求。相较而言,前者可能更多就职于虚拟产品相关。而后者侧重实业,相较而言,新品类学习者需要对实业有更多理解,比如在教育行业,产品运营者不仅要学习运营技能,对教育本身也要有较深认识。
2. 人群属性
人群属性,主要分为职业阶段、素质基础。
职业阶段
我在此前引用过雨萌老师的见解,职业教育产品,消费人群更多是职前人群,通过培训获得就业机会——是“花钱买工作”。就业是刚需,因此消费意愿集中。目前国内主要的职前教培产品在“应试式”职业面试、求职培训。而我的理解是,另外两个维度,也存在拓展的创新空间。
职前:不仅是求职阶段,还有新品类职业的体系化教育
目前国内的职前教育产品,更多侧重传统品类、或者是在求职环节。我目前的理解是,这一阶段,新品类体系化教育产品,面向在校学生也是有机会的——校内体制设置新型课程的效率“非常差”(我目前的感知),而且引入产业界实战导师的可能性比灵活的创业项目要低。
假设一个专门做新品类的教培项目,面向想往泛互联网职业就业的学生提供体系化教育产品,考虑到相较而言学生群体的付费能力,引入分期付费机制,也是一种可能性。我有时候会将这种可能性:对比先发者携程、去哪儿,和后发者飞猪——飞猪主打年轻人的旅游服务平台,确实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量体制衣式的新体验与服务,并且越加占领新消费者心智。在新品类的教培项目,假设能考量到学生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也存在构建一个不错的产品可能,其中引入分期机制可能是一个重要环节(这里要强调,是真正有价值、能为学生提供权益保障的课程产品+分期,区别于传统“培训贷”不良目的的模式)。
在职
我在另一篇文章,就三个职业阶段,人们付费职教产品的意愿强度做了一个初步的判断,如上图。相较而言,在职技能培训提升,待进一步开发——这一群体在消费力上存在优势,但付费意愿相对职前就业培训弱,其中的市场空间如何通过创新维度获得?
素质基础:头部学习者会增加
在传统的职教领域,比如在IT培训,大众对其相对固化的负面判断,是因为付费学习的消费者相较而言,不是传统意义的高水平学生。而在新职教,无论在相对碎片的知识付费,还是相对体系的职业培训付费课程,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付费人群有越来越多的中部乃至头部学习者。
这一个现象,我在上一篇文章也提及一个案例,并且在近日和一个新职教类别的头部项目创始人对话时,也得到进一步验证——付费学习者集中在本科以上(可以理解为超过50%)。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国内在读普通本科:高等专科,人数比例大概在1:1。每年毕业人数分别在300-400万人。除普通本科、高等专科外,还有高职、中职等。相对而言,学习者的综合素质水平,主体在相对上游。
按我目前的理解,未来这个趋势越加明显:越是头部学习者,越是主动学习者——只要市场能提供足够优质匹配的职教产品。
3. 模式
模式上,主要是技术、交付形式、场景。
线上直播、录播基础设施逐渐成熟,新技术如AI、VR等为新职教(以及其他教育品类)提供更多可能性。
在交付上,一对一、一对多、小班教育的互动搭配,视频、语音、图文、即时通讯与线上作业指导等交互形式。交付知识的讲师资源上,强教研的高校、强实战的产业界,两者融合越加密切。
场景上,线上线下是否能形成类新零售的OMO探索空间,有待观察。
但无论模式上,技术、交付形式变化是什么,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回归教育本质做产品,否则容易成为“为模式而模式”的低效案例。
4. 品牌
品牌化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可能性。
这里定义的品牌化,是指新职教产品可以通过形成占领消费者心智的定位,进而强品牌、相对低成本获客。
假设新职教领域可以基于产品质量本身取胜,形成强口碑、品牌化,尤其是调性区别于从前“低端”的品牌调性,这是有可能使其突破在线教育“经营亏损的普遍现象”的瓶颈。这方面,在我目前的了解范围内,三节课是一个相对有意思的案例,我在此前也曾提到。
在线教育产品亏损(此处指被动亏损,比如难获客、获客成本高。不考虑主动性亏损,比如为了快速占领市场)的原因,我的基本判断逻辑是:在一个足够市场空间的领域,如果教育产品不能解决用户学习需求、满足体验,即便做出大量的营销工作,对应产品也很难盈利。教育产品(非泛知识付费类)最终依赖质量取胜,产品质量为品牌调性奠基,营销是后续的锦上添花。
再进一步推演,如果新职教各品类项目都往品牌调性上升方向发展,整个赛道可能会从1.0、2.0上升到类似第三消费时代,产品变得“品质化、个性化、精致化”。
5. 消费习惯
关于消费习惯,这里想提及的其实是人们的终身学习理念、以及对应的消费需求。
国内头部学习者,在终身学习概念上可能有更多认知,愿意主动学习,无论付费与否。对于稍被动一些的学习者,也在接受碎片化知识平台贩卖的“不学习就落后”式焦虑感。
一个很理想的情形是,国内新一代职场人(尤其是泛互联网人快速迭代的技能需求下)在逐渐形成在职技能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那么新职教产品市场空间可能性会逐渐被扩展。
当然,理性情形与实际差距,还待数据进一步探究。
最后
在本文,我尝试梳理新职业教育区别于传统职业教育的五个特征:和消费领域的新零售一样,新,不局限与品类的新,它还在其他维度呈现出结构化升级的特征:包括上游产品品类和调性(品牌)、中游产品模式,下游消费者属性与消费习惯等。这些特征,可能为赛道提供有意思的创新空间。
但能否看到这个赛道的创新升级,很重要的因素,在于产品构建者格局、产品质量能否匹配新一代(尤其是新品类相关)消费者的需求,此前也曾提及。
----------
备注:由于作者相对集中关注职教新品类领域,本文的五个特征维度更侧重描述新品类职教赛道存在的特征/结构性变化。至于传统品类领域,可能存在差异,读者可以按需尝试进一步思考。
作者为某D轮公司创始人战略助理,也看有意思的项目。欢迎业界朋友交流探讨。Wechat:Danbchpk
相关推荐
创投思考:什么是新职业教育?
36氪新风向 |「新职业教育」大幕拉开
新职业教育:东风已至
新职业教育的机会和未来 | 2019 WISE × 新职业教育创新峰会
三节课创始人兼CEO后显慧:做教育,慢一点,比较快 | 2019 WISE×新职业教育创新峰会
正在升级的赛道:新职业教育年度复盘2019
开课吧获5.5亿元独立融资,领跑新职业教育赛道
BOSS直聘:人才市场趋于冰山结构,水面下教育需求巨大 | 2019 WISE × 新职业教育创新峰会
小灯塔、猎多多创始人兼CEO文双:职业教育应该清爽、丰富、有营养 | 2019 WISE×新职业教育创新峰会
慧科集团合伙人、首席战略官、慧科研究院院长陈滢:产学融合2.0 新职业教育驱动力 | 2019 WISE × 新职业教育创新峰会
网址: 创投思考:什么是新职业教育?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976.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748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7607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110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6886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6704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9941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7885
- 8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05
- 9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禹金涛率 6088
- 10从TikTok在美困境看全球 6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