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如何批量复制AI独角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响(ID:deep-echo),作者:张遥
争议声中,AI芯片创业公司寒武纪向科创板发起了冲击。
在寒武纪快速崛起的诸多因素中,名字中少被提及的“中科”二字是观察这家AI独角兽不可忽视的背后力量,拥有我国最高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的血统,寒武纪自诞生以来就获得了来自中科院的科研与资本的鼎力支持。
事实上,在近年来的AI热潮中,由中科院孕育而出的资本新星并不只寒武纪一家,在中国的AI以及更多科技领域,拥有强大科研实力的中科院是许多企业背后的力量。
今年年初,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投资兴办的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首发上市。更为人熟知的一众行业巨头,如联想、中科曙光、科大讯飞等也与中科院紧密相连。
在中国计算科学的创业版图上,出身中科院的企业们形成了一条隐秘的谱系,从中孵化出的各个细分领域的独角兽和行业龙头,早已经编织成网。
科学家下海
在中国AI创业浪潮中,中科院究竟有多重要?
2019年初,全球创投研究机构CBInsights发布了一份含有32家全球AI独角兽公司的名单,共有十家中国公司上榜,其中四家与中科院关系密切,分别是商汤科技、云从科技、寒武纪以及云知声。
这四家公司不仅创始人都毕业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而且其中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目前兼任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云从科技2015年孵化自中科院绿色重庆研究院,云知声的初创团队主要是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的博士,寒武纪则源自中科院计算所。
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陈云霁
作为中科院的院属机构,研究所掌握着各细分技术方向最前沿的科研实力,也成为最容易孵化和诞生相关创企的领地。在中科院100多个研究所中,近两年热门的AI项目孵化和投资,以自动化、计算和微电子研究所居多。
出身自自动化所的公司,除了有以“云端芯”生态为切入口的云知声,还有多家公司,如:
专注步态识别的银河水滴,其创始人黄永祯曾是自动化所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推出了国内首款商业化远距离虹膜识别产品,由自动化所孵化的虹星科技;
拥有生物特征识别、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中科唯实;
由自动化所发起设立的中科虹霸;
以及由自动化所与自动化所(洛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共同孵化,专注于工业外观检测的中科慧远。
自动化之所以能孵化这么多公司,与其在理念和制度层面提供的支持息息相关。
2016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为提高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和效率,自动化所出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关于技术团队离岗创业的暂行意见》(以下简称《暂行意见》),实施新型股权激励。
《暂行意见》规定:对于依靠科研团队自身力量自主培育的技术成果孵化企业的,自动化所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85%奖励给科技成果完成团队和创业核心团队;三年内,离岗创业人员可随时根据创业情况选择回所工作,工资补发,创业的资金相当于做了相应金额的项目,可评职称;为离岗创业人员单独设立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单独评聘。
通过这种方式,自动化所倡导和推进技术团队以离岗创业方式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暂行意见》出台后一年内,自动化所批复同意离岗创业实施方案11项,中科智加三位团队成员,为《暂行意见》下发后第一批离岗创业人员。
计算所是另一支强劲力量。
除了老牌巨头联想、曙光、龙芯、中科天玑和晶上,专注AI芯片的寒武纪、主攻计算机视觉的中科视拓以及中科睿芯等新兴公司,也来自计算所。与自动化所一样,计算所同样出台了相应措施促进科研转产。
2017年5月10日,计算所I-Tech创新创业学院成立,所长孙凝晖在成立仪式上表示,创新创业学院就是要帮助科研人员完成创业的角色转变。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周逵、联想集团副总裁宋春雨等九位投资人、企业家和学者成为第一批导师,中科视拓创始人山世光、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等12位计算所创业人员,成为第一批学生。
周逵在创新创业学院的成立仪式上
另外,从中科院声学所走出的专攻AI语音的声智科技,以及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走出专攻智能穿戴的蓝色传感等,也都是中科院庞大科研力量在近年创业热潮中开枝散叶的成果。
正是得益于中科院各研究所推出的系列扶持创业计划,一批年轻的科研人员批量“下海”,从传统的科研轨道中走出,来到了产业研发的赛道,从科学家转变为企业家。
这些从中科院各研究所及中科大走出来的年轻人,在转化中科院科研成果的同时,也勾勒出了中国AI创业版图中的重要一块。
树茂根深的中科系
中科院的科研转产历程要追溯到三十多年前。
1983年5月,“中国科学院开发部北京市海淀区新技术联合开发中心”在中关村地区成立,这个名字特别长的公司,名称缩写是“科海中心”,作为转化科研成果和技术服务推广的机构,成为中关村早期“四大公司“两通两海”之一,科海的创立成为了中科院科技体制改革的开端。
“中心”和“公司”称呼的差别,意味着机关体制和市场化运营之间的差别。
一年后的1984年,四十岁的柳传志和十名中科院计算所研究人员,带着中科院投资的20万元人民币在北京一处租来的传达室中创办了“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这是联想的前身。
在此后的多年发展中,中科院的社会化改革不断推进,近年来的节奏尤为紧密。
制度方面,中科院不断推动股权社会化,对于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从“50%以下”降到了“35%以下”,释放了更大的激励和资本运作空间。
资本层面,2015年,中科院设立创新孵化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科创新),通过“基地+基金”双轮驱动模式促成成果转化;2017年,中科院创投注册成立;2019年初,中科院再备案一家股权类私募中科院资本。
面对中科院强大的科研实力,一些嗅觉敏锐的知名投资机构选择与之进行深度绑定。
自动化所在2016年出台《暂行意见》后,除与外部资本合作成立首期3.5亿元规模的中科智能人工智能创投基金外,还与高瓴资本联手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基金”,首期募集资金规模为10亿元,面向所内外投资人工智能领域研发和应用的早期和成长期项目和企业。
长期发展中,一批由中科院孵化的公司已经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如老牌AI企业科大讯飞,以及中科信息、机器人、中科曙光、福晶科技、奥普光电、中科三环、东方中科、中科信息等,均为“中科院概念股”。
截至目前,中科院直接投资上市企业接近30家,并有多个创新企业正在准备上市。在新三板,中科仪、科诺伟业等中科院下属公司也已先后挂牌。
这些已成为各自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在产业领域复制了中科院“传帮带”的打法,诸多中科院孵化的创新企业背后,往往有“中科院系”老牌企业的支持。
例如,寒武纪的参股企业中出现了众多中科院背景的投资方,包括中科院创投、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国科投资、联想创投、中科图灵、科大讯飞等。2018年寒武纪发布云端AI芯片时,中科系企业联想、曙光和科大讯飞共同站台,同时发布了基于寒武纪芯片的应用产品——对于一家创业公司而言,这无疑是非常强大的资源扶持。
追根溯源,中科院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AI创业浪潮中的重要力量,与其在科研层面的积累密不可分。
截至目前,中科院旗下拥有12所分院;114家研究所;还有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院属、共建高校;包括创新研究院、卓越创新中心、大科学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四类共68所创新研究机构;9所境外研究机构;以及多个所级分支机构和支撑部门。
《Nature》发布的自然指数年度榜单,是衡量一家机构已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的数量,在其自然科学论文总产出中所占比例的榜单,根据2019年数据,中科院连续第7年位列该排行榜全球第一。
在细分的AI赛道,统计显示,75家AI领域的非大学科研机构中,中科院下属科研院所为38家。在我国AI领域专利数TOP 10非大学科研机构榜单中,中科院下属研究机构霸榜,共计产生15457项AI技术专利。
根据自动化所梳理,除了步态识别所在的生物特征识别领域,其旗下还有智能语音处理、智能视频处理、分子影像、康复机器人、工业视觉检测等50余项可产业化成果。
科研成果的积累离不开科研人员之间的传承。
例如曾开发了国产曙光并行机“用户开发环境”商用软件,并采用中国自主设计的“龙芯3B”八核处理器,成功研制出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KD-90”的并行算法、高性能计算专家陈国良院士,其培养出的学生中,就有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
陈国良院士
而支撑这些公司生物特征识别底层技术研发的,是自动化所著名计算机视觉专家谭铁牛院士。
谭铁牛
在科研、政策和资本的三重共同因素作用下,中科系产业逐渐树大根深。
如今,中科系故事的书写者由联想变成了新一代创企,但故事主角始终未变,他们就是那些在技术浪潮前选择下海的中科院年轻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响(ID:deep-echo),作者:张遥
网址: 中科院如何批量复制AI独角兽?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20862.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53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253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96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490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35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27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82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9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45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