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贷“一夜”刷屏后下线,微信诱导分享这几颗雷千万不能踩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晓程序观察”(ID:yinghoo-tech),作者 十三l,36氪经授权发布。
蛰伏了5年的微粒贷,突然在一夜之间席卷了朋友圈。
相信从昨晚起,你一定在朋友圈看到过下面这张图,不过目前该网页已经停止访问了。
早在2015年就上线的微信金融借贷产品微粒贷,对于用户而言,已经是一张老面孔了。
5年间,陆陆续续有人在我-支付页面,悄悄出现了微粒贷入口,这行事风格可以说十分低调。然而昨天晚上,微粒贷一改原来的低调作风,用一个“邀请好友返现金红包”的活动,在朋友圈刷了屏。
根据官方的介绍,该活动时间为4月27-5月15日,不过仅一天的时间,就掀起了朋友圈小范围的传播,紧接着,微信便停止了分享网页的访问权限。原因明确为:网页包含诱导分享、关注等诱导行为内容,被多人投诉,为维护绿色上网环境,已停止访问。
不知道微粒贷的刷屏,会不会让支付宝的小伙伴想起当年微信红包的“珍珠港奇袭”。
都是利用微信的社交场景进行裂变式传播,但不同的是,微信红包当年是用新奇有趣的抢红包玩法,而如今微粒贷却踩了诱导分享的红线。
1 为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从流程上看,微粒贷是这么玩的。
先是用“微信上可以借钱了,测测你的额度是多少”,引导用户生成自己的专属二维码。
用户将二维码发到朋友圈,好友点击后,便可以微信到账20元。换言之,好友识别一次二维码,就赚二十元。有媒体惊呼“这哪里是薅羊毛,这分明是大羊腿”!
晓程序观察(yinghoo-tech)随机问了几位朋友,有人表示一晚上赚了100多,颇为心满意足。没有想到还有人一晚上赚了500多,更有媒体表示,一晚上赚了700多。
(图片来自公众号"池骋知道吗")
整体裂变流程,可以参考下图。
(图片来自"小裂变")
可以看到引发此次裂变的核心有两点:
1、用赚钱这种利益刺激用户生成二维码,转发朋友圈;
2、利用用户攀比的心理,由于每个人信用程度不一样,借款额度也不一样。信用程度越高的用户就越愿意分享二维码,有用户向我们表示,甚至为此专门建立了微信群进行额度PK。
有人估计这一次刷屏,至少为微利贷带来了千万的用户量级。当然,究竟带来了多少用户,微粒贷应该是不会宣布的,但用户数只是微利贷此次刷屏收获的一个方面,此次刷屏带来的事件营销口碑,是更无法计量的价值。
在这么大的价值面前,就不难理解,为何微粒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踩了微信诱导分享的红线。
2 在微信里做裂变,这几颗雷不要踩
其实想铤而走险的企业,远不止微粒贷一个。毕竟能从微信的11亿用户中小薅一把流量,也够他们吃个一年半载的了。
不过,这也正是让诸多企业、开发者最头疼的地方:
微信这个天然的社交池,非常适合企业做冷启动和社交传播裂变;
但一不小心就会踩到红线,不仅网页禁止访问,甚至对原本的小程序、公众号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事实上,微信禁止诱导分享,是为了保护用户良好的上网体验,社交裂变并非不能触碰,但要在合规的范围内,有些公众号、小程序的玩法踩了红线自己还不知道,根据晓程序观察(yinghoo-tech)的经验,想要在微信里做裂变,这几件事要先想明白。
1、玩法是否为“利益诱导”,诱导用户分享
利益诱导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最为常见也是违规最明显的一种玩法:
包括但不限于:以金钱奖励、实物奖品、虚拟奖品(包括但不限于红包、优惠券、代金券、积分、话费、流量、信息)等类型的奖励。
微粒贷就是一个眼前的例子:邀请好友成功查看额度,即可获得20元现金红包。再比如拼多多“助力好友即可获得现金红包”的玩法,都是典型的案例。
同理,以利益诱导用户下载APP或跳转到特定页面,也是不被允许的。拼多多此前推出过一个“1分钱充话费”的活动,就存在引导用户下载APP的做法。用户在小程序内完成充话费后,会出现“下载APP,立即到账15元话费”的提示。
第二种将利益“裹在”某些“包装纸”中,声称分享可增加抽奖机会、中间概率、成功可能:
通过签到打卡、邀请好友助力(包括但不限于助力、砍价、加速)、设置收集任务(包括但不限于集赞、集卡、集福、集碎片)等形式利诱、诱导用户分享以及传播外链内容。
常见的“互助抢火车票”、“加速抢票”、“帮我砍价”等玩法都触碰到了红线,比如携程小程序刚上线时,就推出了“火车票加速”玩法,老用户分享链接、小程序码给好友助力加速,助力好友越多,抢到票的可能性就越高。
2、拼团玩法虽好,但这个点不要碰
拼团已经成为电商平台运营活动中的常见玩法,可以说是商家“老带新”的核武器,也是目前社交裂变玩法中效果最好的一个。
如果商家遵守规则、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的拼团活动,微信当然也是支持,但一些违规的拼团活动往往“暗藏玄机”,以虚假、欺诈、抽奖,规则不清晰的拼团活动,在朋友圈内传播是不被允许的。
在《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2019年10月的最新升级中,明确添加了关于拼团玩法相关的条例,做了大量补充:
1. 拼团玩法需要有明确且清晰的活动规则,如果规则模糊诱导用户参与拼团可能会被判违规;
2. 如果活动规则中未显示用户拼团失败后,已支付的费用不退回,活动未以显著方式向用户公示的,则会被判定违规。
3、尊重用户,切勿二次加工用户信息
“一键授权用户信息”是微信提供给开发者的一项重要能力,比如会员卡服务,在用户授权昵称、头像、地区、性别等个人信息后,直接显示在商家会员卡上,既能简化流程又能保证用户体验。
但是,在获得授权后,开发者直接将用户信息二次加工素材则是被命令禁止的:
除标识用户身份以外,禁止任何外链将通过授权获得的标识用户身份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头像、昵称)作其他用途,例如获得授权后直接将该等信息作为二次加工素材;以帮助用户修改、美化、加工头像、昵称为名义,将拉取的用户头像、昵称直接予以使用。
某些营销类小程序每逢节日之时,便会推出“系列头像”的玩法。比如去年国庆前夕,“给我一面国旗@微信官方”活动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其原理便是开发者在获得用户授权后,直接调用用户头像进行二次加工,一件生成带有国旗的头像。此过程中,一旦用户头像和昵称被存储下来,被不法分子用作其他用途,如伪装身份进行诈骗等,用户隐私便受到侵犯。
事实上,所有规范都在《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中有明确标识,只要按照《规范》中的规定,便不会踩雷。而微信禁止诱导分享的初衷正是为了要保证用户体验,晓程序观察(yinghoo-tech)给大家一记心经,记好了就不会错:
不管在微信上做什么,以用户体验、用户价值为核心目标;
不管任何时候,这条价值观都会奏效。
网址: 微粒贷“一夜”刷屏后下线,微信诱导分享这几颗雷千万不能踩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22181.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53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253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96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490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35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27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82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9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45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