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胜微18倍上涨背后,华为国内供应商崛起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物科技评论”,作者:文/戴功旺,36氪经授权发布。
美国销售禁令下,真正让华为和中兴受困的不是原来预料的那些所谓的核心芯片,而是那些关键,但似乎不太核心、起眼部件,比如射频和数模转化器。随着华为等本土手机公司强力推进采购国产化,这些关键器件、部件的国产化,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2019年夏,江苏卓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胜微”)登陆创业板。上市后仅仅三个月,卓胜微股价由发行时的35.29元一路飙涨近十倍。
股价飙升背后与成功进入华为供应链有着紧密的关系,其主营业务正是最担心被禁的原材料之一——射频前端,尽管卓胜微所提供的只是射频前端的部分元器件。
2019年9月,卓胜微向外界透露公司已经进入华为供应链。消息一出,卓胜微再度迎来一波涨停板,到今年五一节前股价收至637.61元,距发行价涨幅超过18倍。
卓胜微超常的股价表现背后折射出中国通讯行业的射频前端产能缺失焦虑。不久前,有关射频巨头Skyworks墨西哥工厂停工的消息,就引发业内对华米OV等手机厂商产能受阻的担忧。幸运的是,Skyworks随后向外界透露,公司墨西哥工厂在当地时间4月28日已经全面复工,各种悲观论调才得以休止。
中国的射频前端为何如此掣肘?在国际巨头的强势垄断下,如何突出重围?
“我们要承认国内与欧美同行的差异还是全方位的,无论是材料还是工艺。”近日,卓胜微董事长许志翰告诉《智物》,“我们不能满足于低端竞争,也不能拔苗助长,我们能做的就是日积硅步。”
差距?机遇!
自从2018年“中兴事件”之后,国内突破“卡脖子”技术舆论高涨,中国的移动终端厂商纷纷加强自有供应链的培养,在许多领域收效显著。有分析指出,华为对美国供应商的依赖从2018年的92家,到目前已缩减至不足5家。
然而供应链生态的发力并没有在射频领域快速见效,“中兴事件”前国产射频芯片市占率仅2%,到今天也不过10%。从小米10、华为P40、OPPO Reno等5G手机拆解来看,射频前端仍然高度依赖高通、Skyworks 、Qorvo等美国企业。
射频前端由功率放大器(PA)、双工器(Duplexer和Diplexer)、射频开关(Switch)、滤波器(Filter)、低噪放大器(LNA)等五部分组成,是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组件,主要起到收发射频信号的作用,智能手机、通信基站、WiFi等几乎所有与移动网络相关的设备都离不开它。
当前的射频前端市场呈寡头竞争格局,美国高通、Broadcom、Qorvo、Skyworks,以及日本村田等五家厂商基本瓜分了高端市场;欧洲的英飞凌以及日本太阳诱电等厂商占据中端市场;而低端市场则包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竞争尤其激烈。
“在全球巨头公司模块化浪潮下,国内厂商射频前端分立器件落后、模组化厂商缺乏,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处于中低端位置,依然是不争且无可避免的事实。”除了赛迪研究报告中指出的分立器件、模组化能力差距之外,中国的射频前端上游材料与设备差距更让人担忧。
从事射频芯片开发的迦美信芯董事长倪文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射频器件用到的半导体材料需要一些特色工艺,且滤波器的衬底材料跟天线调谐或者功率放大器的衬底材料又不一样,目前日本和韩国做得比较好,中国需要特别重视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整体提高。”
卓胜微董事长许志翰在接受《智物》采访时坦承,“我们要承认国内与欧美同行的差异还是全方位的,无论是材料还是工艺。”
中国的射频前端竞争力与5G通信的领跑姿态极不协调,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5G新基建”等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引导性,涌进射频前端赛道的企业不在少数,或依靠价格优势抢占低端市场,或加大投入攻关高端分立器件。
在许志翰看来,这两种路径均不足取,靠价格战来占领市场的方式在技术迭代迅速的射频行业是行不通的,没有毛利润支持的市场占有率根本无法维持后续的研发投入,而一昧入手高端领域则成功率太低。
从手机电视到射频,卓胜微的转折
卓胜微成立于2006年,最早开始并非从事射频芯片开发,而是地面电视和手机电视芯片业务。
但是,广电监管和运营部门对手机电视业务实行了收费制度,加之中国移动开始推广流量视频服务,对广电主导的手机电视服务形成冲击,手机电视业务昙花一现。
卓胜微决定改换赛道,投身射频芯片领域,彼时恰逢3G时代来临,射频芯片需求大增。
业内普遍认为,功率放大器和滤波器市场要大于射频开关和低噪放大器,技术难度更高,因此国内很多在射频芯片领域创业的选择了功率放大器方向,选择射频开关和低噪放大器的反而寥寥无几。
考虑到功率放大器和滤波器赛道已经非常拥挤,且难度颇大,卓胜微创始团队选择了更容易入手的射频开关和低噪放大器。而这一看似比较怂的决定,恰恰奠定了日后卓胜微成功的基础。
2012年智能手机销量迎来大爆发,出货量达7亿部,同比增长逾四成。智能手机销量的大增造成了上游射频芯片的紧缺,Skyworks、Qorvo等射频大厂的产能满足不了终端厂商的需求,卓胜微由此进入到三星的视野。
通过研发创新,卓胜微在GPS LNA领域获得了机会,随后开始切入射频开关和低噪放大器,在晶圆厂的大力支持下,卓胜微成功进入了三星供应链。
“我觉得做射频芯片,一定要搞定品牌客户,品牌客户能带来的价值不仅仅是销售规模,更重要的是他能够给公司的产品线定义带来很大的帮助。”许志翰称。
三星的订单成为卓胜微进军射频前端的关键转折点,而许多投入功率放大器和滤波器开发的企业死在了黎明前。
“模块化竞争”
美国禁令的另一面是,本土手机厂家会更加坚决地扶持本土供应链。这是卓胜微等中国公司的机会。
2019年9月,华为mate30发布。除了主摄像头、显示屏、存储、射频前端模组仍然由博通等外商参与供货,mate30的其余零部件包括处理器SoC、基带芯片、电源管理、功率器件、射频天线、射频开关、低噪放大器等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而5G时代的来临让卓胜微真正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随着5G支持频段数量的增加,所需的射频前端芯片数量大幅增长。以5G的SA 2T4R模式为例,相比4G手机新增了4个收发模组,合计新增4到6颗功率放大器,12到18颗滤波器,40到60颗电感。
具体到手机终端,三星的5G旗舰机型S10+的射频价值量达到46 美元,射频前端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上升到 9.3%。Yole Development曾经预测,射频前端到2025年有望达到25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
由于射频前端芯片数量的增加,为了缩小射频元件体积,加速手机产品上市时间,手机终端厂商对射频模块化的要求更加明显,苹果等一线旗舰机型已经开始大量使用模块化射频零组件,具备模块化能力成为争夺5G射频前端市场“蛋糕”的重要基础。
“我们已经全面具备了接收模块的产品能力,当前处于重点市场攻坚的过程。”许志翰称。
目前,卓胜微已经完成射频滤波器分集接收模组产品开发,并在多家移动智能终端客户完成小批量试产,进入正式量产阶段。
2019年,卓胜微营业收入达15.12亿元,同比增长169.98%,最新公布的2020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4.51亿元,同比增长148.75%,远远超出2014年至2018年89.2%的年复合增长率。
度过了早期的艰难期,卓胜微将产品方向从射频开关和低噪放大器扩大到技术门槛更高的滤波器和射频前端模组,并将业务范围拓展至物联网领域,这样渐进式的发展路径或许值得中国的射频前端同行借鉴思考。
网址: 卓胜微18倍上涨背后,华为国内供应商崛起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22633.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30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070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777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316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170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08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55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88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37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