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100 | 对话杨浩涌:终局已到,走下坡路的对手们会血本无归
文/杨林、杨轩
对于瓜子来说,这是个充满危机的开年。
因为疫情原因,线下业务一天不开张,收入就会有影响。本来在去年年底实现盈利的瓜子打算在三月份再做一次盈利,“没想到要等到六七月份再看看了”,杨浩涌称。
所以在此刻到来的两亿美金融资,就显得意味深长。
五一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瓜子母公司车好多集团宣布获得2亿美金的追加融资,上一轮老股东软银、红杉在此时选择了加码。
事实上,软银在去年夏天就开始接触瓜子,希望追加投资,但是双方意向的真正落定,则是在去年年底。这意味着,投遍了整个出行行业的软银,一年内两次看好瓜子。去年2月底,软银愿景基金15亿美元投资瓜子母公司车好多,让后者估值直超90亿美元,这被视为二手车电商平台之战的转折点。
虽然这次的两亿美金融资,无论从规模还是声量上都不如去年年初那一笔,却依旧有可能改变局势。
二手车行业在过去几年特别热闹,几家企业在广告上砸出了上百亿的规模,但在杨浩涌看来,走下坡路的几家公司,最终广告费都有可能血本无归。竞争到此,“现在就是终局的样子,无论是行业还是平台,后几名会很吃亏”。而此时的融资,则更像是投资人竞争的关键时刻递上来的弹药,“资金更充裕一些,(做决定)就能够更坚决”。
过去的几年里,杨浩涌一直没有停止折腾,也做了不少决定。事实上,瓜子一直是一家商业模型不断变化、烧钱不断、争议不断的公司。包括2017年融资的时候,内部还严重讨论过C2C跟B2C到底最后谁能胜出,之后的几年里,烧钱做严选店、启动了瓜子全国购业务、不再与车商对立、建立开放平台,目前瓜子还在试水4S店业务,以及做“瓜子物流”——在从58赶集出来做二手车业务时,他从没有想到,会把生意做得这么复杂。
他承认,这个过程中踩了不少坑,也曾被车商利用过,但是最近,他们希望能够帮助车商解决问题,渡过疫情难关。“很多时候你认知没到那个阶段、经验也不够的时候就会很难。有些东西是可以复用的,但有些东西一定是需要不断总结积累,不摔跟头是不可能的。”
走入人生下半程里,杨浩涌发现,自己“比以前纯粹很多”,越来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没有想清楚这件事的企业,最终都会面临危机”。
他承认,瓜子已经不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他更像是一个实体集团,不但要做业务、做盈利,还要想好这家企业的终局。这个过程中,他面临的是成本、质量,以及人才管理方面的诸多考验。
至于竞争对手,他认为大家做得都不够好,至少老牌劲敌优信,目前已经很少在瓜子内部被提起。“二手车的战争已经进入尾声,我不觉得这个领域谁还有机会——可能也就折腾折腾”,这是去年杨浩涌在接受36氪采访时表达的观点,他现在依旧认同。
但这并不意味着战局已定。各家行情都不是很好的当下,瓜子承认,资本市场已经掉到08年、09年的状况,新车业务的需求也变弱了。而行业内大的变局,对于其中的所有玩家来说,都意味着新的机会。
可能这个终局,对于杨浩涌来说还有一段不短说的距离,不过,“大方向别变,公司别挂了,剩下的就折腾吧”。
今年4月,在瓜子宣布此轮融资之前,36氪和杨浩涌聊了一次,内容涉及到市场大环境、融资、成本、模式,以及竞争对手们。
以下对话经36氪编辑整理:
谈疫情:6月可以恢复到去年水平
36氪:这次疫情对你们到底有什么影响,现在还在持续么?
杨浩涌:肯定影响大。我们跟滴滴、美团属于同一类公司。线上公司,做视频、教育、游戏的,他们没有什么影响,我们属于线上线下联动的,线下一天不开业,收入会有影响。2月份线下门店都不让开,我们一直到3月中下旬才逐渐恢复,包括车管所,北京车管所3月份的时候还没完全恢复,那时车辆过户现在只能预约,还办不了。
4月稍微缓过来一点,每周都在涨。我们的目标是6月份恢复到去年10月份水平。
36氪:6月就能正常了?
杨浩涌:基本可以正常,前提是疫情可控。我们二手车业务里面,严选明显恢复要快一些,严选是我们收车自己卖。就跟京东一样。京东有自己的物流,2月份淘宝好多货发不出来,因为是第三方物流,京东它自有物流周转调动起来更快一些。而且我感觉每个行业都是这样,一旦有起色时,可能头部企业恢复得会更快一些。
说实话我们本来打算3月份能再做一次盈利。我们在去年九十月份做了一个倒推,如果每辆车有一个合理的利润,那么今年第一季度的盈利是可以实现的。
36氪:这算是几个点?
杨浩涌:三四个点吧,在零售行业算正常的,因为我们走到现在,第一轮竞争打完了,市场投放也不断合理的情况下,业务模型到底应该长什么样,我们做了倒推。人员成本多少,营销、场地,根据合理的利润倒推去做了很多动作。去年我们做了团队的整合,很多为竞争的动作去掉,内部有很多并岗,比如金专岗和销售岗,一个人把这两部分都做了。
而且我们把跟业务相关的前中后台,让员工的收入跟业绩挂钩,也是用这个去解决淡旺季的问题。这样调整以后,我们都非常清晰地能看到每部分的收入是多少,例如多少来自金融,多少来自交易,我们现在的收入大概2/3是跟交易相关的,1/3跟金融相关,这个也是比较合理的。
36氪:你们固定薪酬转不固定薪酬,员工没有反弹?
杨浩涌:优秀员工反而是高兴的,收入更高了。我感觉组织结构、薪酬激励都应该跟商业模式相匹配,薪酬要跟你商业模式要挂钩、要对上。我们在去年上半已经看清到了这一点,所以(去年年初)软银投完后,我们做了一个规划,交易收入加金融收入是可以挣钱的。
36氪:你们春节还打了广告,本来是打算大干一场的?
杨浩涌:打了七天,效果不错,但一看疫情赶快停了。没有疫情我们今年还会打接近20亿吧,两个品牌加起本来这么规划的,因为品牌这事,你必须有声量才会有效果。尤其像我们这种低频的需求,我们之前为了推严选业务打了广告,去年第四季度主要打的是全国购,广告后全国购涨得挺快的,每个月环比近50%的增长。
36氪:疫情有给你们带来新的机会么?
杨浩涌:疫情的确让我们思考挺多的,去年幸好我们做这些调整。毛豆新车去年12月单月的销量已经达到全国经销商第五名的水平,主机厂对我们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最早的时候其实是不太愿意和我们合作。所以,毛豆在模式跑通之后有很多规划,跟不少品牌在做网络专购款,我们跟去年跟五菱有一款打毛豆的标,还跟东风做网络渠道的独家首发车奕炫,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做数款线上专购的车型,主机厂现在都挺开放的。
36氪:线上专供是拿掉附加功能?
杨浩涌:我们收集了用户的需求,做了一些调研,可能会跟主机厂提加一些功能,比如把座椅改成皮椅子,天窗就别加了,或者加一个导航,但不会改变它发动机之类的。整个算下来可能成本更低一些,但是更实用,厂家也挺认可的,这对我们来说可能就是一个好的突破。
36氪:疫情期间有些抄底的动作可以做?包括车源或者做并购?
杨浩涌:没有明确的标的,但这个时候钱肯定是好使的。多一些现金,有一些动作就可以做了,包括在市场投入上、恢复的节奏上。
谈融资和花钱:走下坡路的对手都会血本无归
36氪:你们内部怎么讨论新一轮融资的?
杨浩涌:其实对手不希望我们拿钱,我们每轮融资前都有一大堆负面出来。对手就发给投资人看,比如瓜子数据造假,比如软银内部总结说投资瓜子失败了,各种各样的都出来了。
36氪:软银内部有复盘投资瓜子这个案子?
杨浩涌:没有,这次又给了一笔钱。所以我们做的这些动作他们都非常认可,包括从追求规模到UE转正、各个业务的联动、终身服务这些动作,我们一步步在落地。他们还是挺高兴的,你们居然挣钱了。这次也是他们觉得挺好的,给你加点子弹,让你继续在市场上发力,资金更充裕一些,能够更坚决一些。
36氪:你们一路融资都很顺,为什么?
杨浩涌:投资人很精明,跟你感情再好也得看收益,不会因为你是头部就投。早先前几轮还有一些刷脸的,相信你团队,有些信任感。到现在这个阶段大家都非常理性了,投资你是为了赚钱的。我觉得大家的共同点,第一你能挣钱,第二,这个市场你能把它做成。我们做的效率提升的这些动作,让投资人看到我们执行的到位,把结果拿出来了。
36氪:你们去年打动软银拿到15亿美金有什么关键点吗?
杨浩涌:当时我们的动态定价已经跑出来了,包括整体效率在提升。虽然现在对孙正义这个人有些争议,但我还挺喜欢这个人,我和他接触不算少,大年三十还去他们家吃饭。一个快六十的人,都日本首富了还在这么折腾,其实挺值得尊重的。我觉得他骨子里还是个创业者,而且非常有感染力,想得很远,看得也很远。
36氪:这阶段投资人会看数看更细吗?或者他们的偏好跟之前比有什么变化?
杨浩涌:前几年大家看竞争多一些,到底谁会胜出,2017年左右,不同的资本已经站队了,那时看规模看收入多一些。现在更多是既然你们已经跑到头部了,模式什么时候能走出来,能赚钱,而且能实现规模性的增长。
36氪:二手车行业在过去几年特别热闹,大家在广告上都打了很多钱,尤其走下坡路比较明显的几家去看,广告费都血本无归。我能这么下判断吗?
杨浩涌:可以,说白了在我们意料之中,广告投放我们从来没停过。今天我给你一组数据,我们的获客成本是同行的1/3,别看我们每年打这么多广告,因为我量大,摊到每辆车下来并不高。我的自有流量占比超过60%,4月前半个月流量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80%的水平。
品牌立在这儿,买二手车找谁,你可以到马路上问,调研的数据显示十个人中有超过六个人说瓜子,有多少人会说优信?
36氪:马太效应?
杨浩涌:对。优信作为第二名效率就没我们高,花同样的钱拿不到同样量级的客户。就跟在超市里有可口可乐,有百事可乐,同样的货架前可口可乐卖的就是比百事高三四倍,虽然你觉得味道差不多。所以今天他不打广告,成本比我们还高两三倍。低频消费不打广告是很辛苦的,即便是行业第二,消费者同样把它忘掉。
36氪:是因为你们算账算的更清楚?
杨浩涌:要以终为始,有的时候你要以攻为守还是以守为功,你要预判一下几年后是什么样子,决定现在要做什么事情。
36氪:那终局是什么样子?
杨浩涌:现在就是终局的样子,我觉得就应该是这样子的。无论是行业还是平台,后几名会很吃亏。饿了么比美团就差那么一点也很吃亏,消费者心智这些东西,美团会搞的他越来越痛,因为它量大。
36氪:你们一直做优化,到底怎么控制成本?
杨浩涌:这是个平衡问题,我们在严选做很多动作把车商挤掉,去鼓励用户做金融,把车后这块的服务叠加起来让收益更高,开辟全国购,车速拍跟车商寻找共赢的模式,这些东西都是正常的商业运作。我们希望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的收益。同时在卖家端上让人觉得你价格好我愿意卖给你,在买家端做“质量革命”,提供高品质的售后保障,这些服务叠加,让买车的人用车放心,知道出了问题找谁。消费者能够受益,就是你在成本上节约出来的钱反哺到用户端,这样竞争力就越来越强。
谈业务:动态定价曾被车商利用
36氪:业务上最近几年你踩过的最大的坑是什么?
杨浩涌:我们之前有个算法,所有车进入我们店后,如果超过售卖周期按照算法是有个自动折价的过程,根据用户的点击、访问和最后有没有成交。这个降价算法不断在动,根据历史的成交数据自动报价,员工不干预,检测完我们价格就报出来了,我们还可以挣钱,而且车很快就卖掉,这都是可以做到的。例如十个人看了还没成交,价格可能就往下走。但这个动态定价后来被车商利用了。
36氪:车商会狂点击?
杨浩涌:对,点击是一方面,但我们不仅仅有点击一个参数,还有在看包括电话咨询等一整套东西,最终要看成交。车商还会找到我们一些销售,说这辆车你帮我看一下,它降到我想要的价格我再买。
后来发现我们交易的合理收入就被折价这块吃掉了很多,亏很多钱,这是去年上半年的事儿。发现这个问题,作为我们顾问的经济学家说,大宗商品是不能频繁降价的,不仅车商会利用,消费者也会说如果你下周有可能降价那我们就再等等。所以,价格比较高的产品是不能这么做的,后来把这个问题也调整了。
36氪:调整以后就没有动态定价了?
杨浩涌:我们价格相对比较稳定了,但消费者有一些简单的激励,比如油卡这些,不会对价格有明显大的调整。我们现在从商业模式看,整个严选业务要服务的还是个人消费者,从收益的角度来说,个人消费者对严选长期价值的贡献更大,例如挤走车商后,单车收益一下就好了很多。我们从去年八九月份开始调,一直调到十一二月份,最起码后期比8月份收益要好个至少三四十吧。
36氪:动态定价这事儿,现在想想就不该干?
杨浩涌:没有。我们动态定价在收车端是很成功的,要让员工去收车,你都不知道他为什么把价报高了,这事儿怎么弄?所以必须让机器管起来的,包括我们现在卖车的价格预测还是算法在管的。我认为价格这个事情上算法一定比人管得好很多。这里面太多人性的问题、车商的问题,如果不是算法在监管的话,我们不可能做到今天。
36氪:瓜子做到现在,有什么是你之前没有想明白,现在想明白了的?
杨浩涌:大的节奏上我们是没错的,所有电商和平台性的交易早期肯定都是算不过来账的,包括我们去年能赚钱也是我们到了这个规模,倒推回来不能说我要融资完了再去做这事,机会是等不来的。所以,节奏上整个是没错的。
如果一定要说的话,前面几年我们挺折腾的,2017年融资的时候,我们还讨论过C2C跟B2C到底最后谁能胜出,B2C将来到底会长成什么样,包括我们跟车商的关系,我们应该胜出他们,我们是更好的。后来你发现你做得再大,还是有很多人在车商那儿买车。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生存问题被解决掉以后,我们更多讨论的是这个行业会变成什么样。我们希望能对行业起到整体带动的作用。最近我们对车商有扶持计划,包括车后也是一样,通过流量优势,帮助夫妻老婆店做规范起来。最近一年这些讨论越来越多,除了造车不做,剩下的我们都碰,我们坚信这么大的行业是有被互联网数字化改造的机会的。
36氪:听说你们成立了一个4S店事业部?
杨浩涌:是的。我们希望把一些有二手车置换需求的用户带到4S店,做一个整体打包的方案,帮助用户拿到厂商的补贴,然后帮助他跟4S店拿到一个比较好的价格,这类是4S店特别欢迎的。这块跟4S店我们有几个城市也在试,也还不错。
36氪:你之前还谈过,你们去年对车后有调整,今年想做业务协同?
杨浩涌:是,挺有意思的。汽车融资租赁在中国才刚启蒙,在美国你可以租两年把车还给经销商,车子就变成一个二手车在平台上被处置掉,我们应该是最有机会做这样的产品的。汽车融资租赁在美国非常发达,有钱的人喜欢非常放松的状态,就是一直开新车,开两年就换。这在美国占了超四十的汽车消费。
这在中国才刚开始,消费者对物权的拥有逐渐改变看法。所以,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诉求,但这里面两个最核心的能力,一是二手车处置掉,别落自己手上,亏钱就不行了。另外,我们希望之前一直说的“一次交易终身服务”这个承诺能实现,我们对修车和养车的定位发生一些变化。我们去年一直尝试在开店,那个摸索是没错的,你不对这个行业整个了解你不知道它线下店是怎么修车的。今年的车后其实是围绕用户,我们的思路变成一个相对偏平台的思路,有点像美团一样,希望帮助中国几十万家小店做更规范的管理。
36氪:业务上你现在觉得还有什么值得“折腾”的?
杨浩涌:其实我们的模式跟亚马逊和京东蛮像的,有自营业务,也做开放平台,解决消费者需要更多选择的问题。而且任何一辆车我们都可以从任何一个城市发给他,我们一个新业务,“瓜子物流”已经开始对外接活儿了,物流也是典型的规模越大效率会更高一些,这个物流系统我们打磨了一年多,已经比较成熟了。
36氪:如果全国购的网络建立起来,各个点量足够大?
杨浩涌:对,全国牵扯到上千个点,任何两个城市你都可以报出价格,通过物流网络串联,整个网络就通了。因为中国三四线城市跟一线城市汽车是有价差的,消费者在异地买辆车,只要车质量有保证对他来说还是划算的,这是一个重大的驱动。你在三四线城市的话,选择不是很多的,但我们严选店,有上百辆车可以选,对消费者来说,他们的需求充分得到了满足,因为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车型、年份,选择会多很多。
谈车商:希望有一些动作帮车商做恢复
36氪:据说这次疫情对车商的影响特别大?
杨浩涌:车商恢复要慢一些,我们看到4月份车商才恢复了差不多一半。车商春节前都会囤一些车,等春节之后的小高峰去卖,所以他们资金占用还挺多的。疫情发生后他们会比较着急处理囤的车子,但没法过户,他们钱又占着,一旦售卖慢了,资金周转一定出现问题,他们收车也比较谨慎,很多车商都不想干了。包括很多车商之前还用了杠杆,用比较高的利息去借钱买车。
36氪:有人说有一段时间严选个人用户占比都已经超过90%了,车商都快挤没了。
杨浩涌:这个动作和我们去年下半年收益变正有关系。一方面我们把收益做合理了,让个人消费者占比更多,第二是我们成本根据这个收益做倒推,把效率提升。新车其实也是一样,我们毛豆去年四季度盈利还挺高的。这两条线调完后我们觉得差不多了,商业模式都跑通了。
36氪:你们现在和车商的关系到底如何?
杨浩涌:这次车商受的冲击挺大的,我们也有一些动作希望帮助他们恢复。除了提供流量帮扶,我们还考虑过帮助车商贷款,我们考虑可以拉银行一起来做。目前帮扶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有不少车商我们已经给他们带来大概50%的增量,帮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了。
今天我们把车商吸引到平台上,还要帮他们建立信心,包括我们的评估师上门帮他们评估。其实个过程是帮助商家电商化,让他可以接触到全国范围的客户,长期之后他们应该更多关注车的质量和价格,薄利多销。初期对他们要有更多的耐心,以帮助为主。我们在去年四季度还处在这个阶段,我估计今年慢慢会好起来,会有一定利润。
在新车层面,我们毛豆今年和广汇合作了,帮他们卖车,新车层面也在尝试跟经销商共赢的思路。
36氪:广汇不是自己就是经销商吗?
杨浩涌:我们能帮他找到更多的用户,很多三四线城市他们之前通过二网在卖,现在跟我们合作,相当于我们帮他们在做下沉市场的销量,我们跟广汇现在已经开始在试点了,效果还挺好。
36氪:卖新车像广汇这种大型经销商,为什么他们卖不掉你们就卖得掉?
杨浩涌:我们跟他们的渠道、产品还是有一些差异化的。我们比较轻,店比较小,以人为主,他们一个店上千万的投资,我们有覆盖三四线城市的门店网络。产品上我们更多还是主打低首付、低门槛。跟他们的合作是帮他们找新的增量销量,因为我们既有网络,广告也打了,成本也可以均摊。对我们来说就是负责售车,后端的交付、提车都是广汇来提供。我现在缺少的是满足不了用户多样的需求,更多的流量进来我能满足他的需求的话,我哪怕不挣钱,我的人效都更高一些,因为他可以均摊我的广告费。
谈创业:创业的乐趣就在不断解决问题,调整错误
36氪:看起来你们现在做的事情难度都挺高的,你就没想过做点轻松的?
杨浩涌:没什么好的机会了。李想,何小鹏,李斌,他们之前干的都是偏信息、卖广告的,赶集也是卖广告的,现在我们都做的特别重,特别吃钱。刚开始我们是带着之前的经验进入这个行业,因为打过仗,自然而然一上战场就会看到终局大概是什么样子的,但是我们之前没有做这么复杂的经验。二手车做严选,线下开店,之前都没想过,但商业模式本身是通的。
说实话,这事之前没有人做成过。去年我们自己还挺得意的,说动态定价,我们跟投资人说这事的英文叫Dynamic Pricing,AI引擎在驱动我们定价,最后发现消费者根本不认这套,都在等降价再来买。但创业乐趣也在这里,不断解决问题,调整、迭代。
36氪:有没有想过如果掉链子了怎么办?
杨浩涌:还好,我们融资是跟上的,否则现在压力会挺大。其实做企业考验综合能力,从资本到战略到团队执行,任何一个环节掉了链子都不行,好在我们有一些非常长期的投资人,这么艰苦还愿意支持我们。
36氪:你有偶像吗?
杨浩涌:我有很多喜欢的人,每个人都不一样。到这个阶段说实话,我的人生已经在走下半程了,越来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比以前纯粹很多。
杨轩:你想要什么?
杨浩涌:这个过程很有意思,越是各种各样的挑战,包括疫情其实让我们很痛苦,让人觉得焦虑又紧张。但越是这样越要思考做这事的目的,想不清楚,任何一个企业都很危险。
说实话,2016年,我有一瞬间,那一年创业的时候我觉得挺轻松的,好多动作在重复做赶集时候的动作,当时就觉得好像就那么回事儿,人还是需要挑战的。
36氪:会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杨浩涌:现在的确彻底进入状态了,我跟所有人说这个船是不能沉的,任何时候都不能,你有多大的压力也要保持它高速成长,获得足够的资金。但我也要说,没有前两个饼哪来第三个饼。很多东西你认知没到那个阶段的时候,经验也不够的时候就会很难。有些东西是可以复用的,但有些东西一定是需要不断总结积累,不摔跟头是不可能的。
36氪:就像你们最开始做分类信息也是有好多分类信息平台?
杨浩涌:早期的时候非常多。你看很多商业模式挺有意思的,我还有个山行资本,我经常学到东西回来跟他们说,可以去学习和参考。有两个是不变的视角,一个是终局视角,投资也是一样,数据分析是必须要去做的,但非常厉害的投资人为什么会投得比别人好?一个是终局的视角,对公司最终发展的结局要有个判断,另外,你要具体到赛道里看行业,不同的企业终局会是什么样,是不是有机会带着这家公司走到这个终局去。
36氪:什么样的人适合干这样的事儿?
杨浩涌:要看这个人是否有信念,碰到任何问题都能够不断的解决。尤其是大的赛道竞争很激烈,你需要有终局思维。第二是用户视角,我当时做赶集,从一个消费者角度就知道这模式肯定好,为什么要在报纸上看这些豆腐块广告,如果有网站能把这些内容放到平台上,这绝对是消费者需要的。
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是术的层面的,我们到这个规模做调整都是偏执行层面的,把利润做好这是任何一个企业都要去做的。但最终你得相信这事儿一定会成。这两个视角在任何问题的讨论上都很关键。
36氪:你现在最多思考的是什么事?
杨浩涌:我们今天干的更像一个实业,之前更偏信息化互联网一些。今天我们做的其实是个实验,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的实验,因为消费者买到的不是信息,而是整个服务,以及车的实体。所以,这是个50∶50的东西,50%是你之前的商业模式,互联网数据化给你带来的优势,还有50%是对这个行业深刻的理解。
我们最近请德勤帮我们做很多线下4S店的调研,我们学了很多。你要清醒意识到你不仅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还是一个互联网数据驱动改造行业的企业。如果作为一个互联网的创业者,你进入这个行业,却不尊重这个行业不行,肯定是行不通的。我相信这些如果我找李想聊,他一定是,“你说的太对了”,大家都会有共同的认知。大家说智能车本质是一辆车,椅子坐着舒服不舒服,安全性怎么样,加速是不是好,这些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下做好。但信仰会存在,智能化一定是未来,这是永远不会变的。今天你真正进入车的交易,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都需要投入,但大方向别变,公司别挂了,剩下的就折腾吧。
网址: NEO100 | 对话杨浩涌:终局已到,走下坡路的对手们会血本无归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22831.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04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078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59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349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185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9989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7960
- 8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50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252
- 10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