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我们也被印上了二维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门纪,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我想我们都还没做好准备,让“扫扫你的健康码”融入日常生活。
这不,你一手拎着包,另一手是刚买的咖啡,进了地铁站,挨了体温枪。又因为戴着口罩面部解锁无能,于是你还得现多长出一只手来输密码,点开App,给工作人员出示健康码。迟到或许排队验码这两分钟的事儿。
再比如,你和朋友约在了远一些的商区吃饭,却不得不在商场入口扫码,一步步填报个人信息。你必然不是唯一那个被健康码拦在门外的人,因为手机的顺畅程度、网速都会影响健康码的出现速度。
最难的是实名验证一步,你得脱下口罩,等待小程序或App完成面部识别。换句话说,不就是在成功自证健康之前,你得相信所有拥堵在场脱了口罩的人都是健康的?
每一个扫码验健康现场,都宛若“地铁老爷爷看手机”的复制粘贴画面。/ unsplash
如今5月眼看过半,许多人手中都攒了不止一个绿码。我们用自觉填入的信息,换取了前往不同目的地的通行自由。那些不幸被判定为黄码或红码的人,只能被一切拒绝入内,或等待14天后的再一次考核机会。
可谁能保证每个人填报信息的真实性?
又有谁能保证红码或绿码判定结果的准确性?
一个二维码便可安排所有人的行进,这到底是社会健康管理在进步,还是每位市民的生活都被嵌入了bug?
这些问题的解答,比申报一个健康码难得多。
绿码是如何与健康画上等号的?
2月11日,杭州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率先发布消息称,为运用数字赋能加强疫情防控,做好健康监测服务,方便出行,启用“杭州健康码”。
杭州成为了最先依码放行的城市。本地市民及入杭人员自行在线申报,通过审核后将获得一颜色码。持绿码者,市内通行无阻。持黄码或红码者,则需要进行7天~14天不等的隔离,并依靠坚持每日健康打卡,获得转变为绿码的条件。
杭州三色健康码示例。图/杭州健康码管理与服务指南
2月20日,杭州日报便报道了一例健康码成功识别瞒报行为的案例。杭州上城区某社区的一位租户春节后首次返杭,他提交给社区的行动轨迹显示本人未曾到过疫区,但其健康码却突然由绿转红。
承诺书,哪比红码可信?/微博@杭州日报
瞒报不成,这名租户只能如实交代,老家被列为了重点疫区,发给社区的行动轨迹是女友的。最终他被要求在家隔离14天,不得外出复工。
借助支付宝、微信两大拥有海量用户的平台,健康码非常敏捷地在全国多地完成了部署,北京的“健康宝”,上海的“随申码”,广州的“穗康码”,深圳的“深i您”……数据显示,到3月5日,腾讯防疫健康码上线25天,其覆盖人口已超过8亿,累计访问量43亿。
及至3月底,全国各地都可以通过数据共享,使用全国统一平台,或与国家政务平台的防疫信息对接的三种方式,实现跨地区互认。
至此,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已被广泛应用到了社区管理、交通出行、企业复工、学校开学、医院登记、商区景区进场等场景。
原来要翻箱倒柜才能摸出来的身份证、各种证明文件,如今都能被手机扫一扫的动作取代,复工复产即变得更加有序和精准,在车站、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地点,过检效率也得到有效提高。
《新闻1+1》中,杭州市委副书记在接受白岩松采访时介绍了健康码评判标准的三个维度:空间、时间、人际关系。持码者所到之处的疫情风险程度,他去过疫区的次数及时长,他密切接触人员的个人信息及接触状态,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最终生成相应的三色码。
“健康码是数据驱动的产物。因信息技术而兴起的规制科技,随着数据聚合、处理、解释、建模、分析和预测的出现而不断发展。”
FT中文网作者许可亦指出:“健康码充分发挥了规制科技的优势。它以KYC(知晓你的用户)为目的,通过关联内外部数据库进行交叉核验,精确识别人们的身份特征,回归到疫情防控的本质,从而不以地域论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基于疫区和种族的歧视。”
不同地区健康码的重要程度不同,审核机制也不同。/微博@孝感日报
像在3月27日湖北黄梅县交警与江西九江警察发生冲突的案例中,两省的处理结果就强调了“双方互认湖北健康码和赣通码,两地群众持绿码通行,不需要其它任何通行证明。两地群众前往对方辖区时,须遵守当地疫情防控相关规定”。
“绿灯行,红灯停”,当健康码的变色规则和红绿灯法则一样,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共识,除了能够帮助群众进行风险自估,协助政府进行疫情管理,其所代表的含义或许也将超过“健康”二字。
想变绿怎么这么难?
网上随便一搜健康码的相关报道,多的是类似“上线仅用了七八天”的赞美。
不可否认健康码开发的高效率,疫情下高度集中的人力物力,让一个全新的管理系统迅速落地。
但刻不容缓地投入使用,也使得健康码存在的漏洞和它所带来的便利性一般多。
有一段时间,“隔离大礼包”把北京人吓得门口不敢出。/ @智造圈
上线初期,“健康码变色”便一度被顶上热搜,最先启用健康码的一批市民,有不少都经历了在红黄色间反复横跳的惊心动魄。
在杭州本地宝的论坛上,有人抱怨自己人在家中坐,红码不知从何处来;还有人全家均是相同的行动轨迹,却出现了有红有绿的结果。
“一个死码,怎么能把活人弄得像坐过山车一样。”崩溃的系统,刺激了网友智慧的爆发。同一个论坛下,有人分享了他们的“变绿”经验,“换个手机号就行”,“重新申一次就行”。
但也不是每个城市健康码所在的平台支持重新申报。微博上便存在有不少因如实申报“头痛”情况,或纯粹“手癌”点错了,最终要吃红码之亏的倒霉人。
从广东自驾去湖南玩,首先要扫两个码。/ 网友供图
不同城市的颜色判定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健康码之间的互认制度也让人心累。
比如在其他地区多见的红黄绿色,到了广州穗康码就变成了红蓝绿色。蓝色是持码人自己生成的健康色,绿色则是由亲属或村居委、物业企业工作人员等代为生成的健康色。
比如在杭州还快快乐乐拥有健康绿码的小诗,到了余杭就发现自己成了惨淡的灰。
这个问题到了“散装江苏”,不禁让人更加摸不着头发。比如在江苏省内通行您得有“苏康码”,到苏州得有“苏城码”,到了无锡要办“锡康码”,最后回南京,还得劳烦您再来个“宁归来”。
一位名叫“龙舟”的网友从武汉回江苏。出发前做了一次检测,到苏州隔离七天又做了检测。可在苏州待满14天后,苏城码仍然是绿码待定状态。问题是他想去昆山和南通,这些地方均不承认苏州提供的检测结果,后者要求要在当地隔离满30天。
相传,从湖北到外地的人,人均手握五六个码。
即便是得到认证的绿码人了,也有可能会遇到进地铁站时系统崩溃,进商场时没电关机等种种情况,“健康人士”瞬时成为无码的“可疑人士”。网友@可以的晓薇便因为手机没电,而医院需要反复出示健康码,出现了挂了一个科室的号,却无法挂另外一科的问题。
2020年5月6日,是许许多多杭州人集体迟到的一天。他们焦急排队等验码,只等来了一句:“服务器开了点小差,请稍后再试。”甚至有人“来都来了”,却没法扫绿码进公司大楼办公。
网友@葛小路同学更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健康码和口罩的俄罗斯套娃式悖论中—— 去药店买口罩,被要求出示健康码,登记,戴上口罩;等她完成了前两个步骤,并说明是来买口罩时,店员才告知口罩卖光了。
本来是为证明健康而设计的健康码,不应该让人感觉越用越“不太好了”。
“禁止套娃”
我们可能不得不习惯有健康码的生活
未来已来。
我们经历了从现金、银行卡,到移动支付、扫脸支付的时代变迁,也曾幻想过由大数据与科技带来的赛博朋克未来。但我们无法料到的是,一场凶猛的疫情,足以让我们都变成一张彩色二维码。
健康码的成效是受到世界各国认可的。CNN报道,其他政府正在投入使用与健康码相类似的技术,来对抗疫情。新加坡在3月份发布了一款接触追踪App,有关部门能够依此找到与COVID-19病人有过接触的使用者。莫斯科也开发出一个二维码系统,方便封锁期间进行管理。
CNN记者在电视中介绍中国健康码。
可疫情结束后呢?
3月27日《北京青年报》刊文《健康码要 “漫游” 也要 “长游”》,在为后疫情时期的健康码的退役感到遗憾的同时,作者提出了用大数据指出社会治理创新和建设智慧城市的第二种选择,去挖掘数据价值,拓展应用场景,使健康码得到新的发展。
《中国新闻周刊》也认为,“地方政府作为健康码推行的主导力量,在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行政资源和成本之后,如何让之前的投入更好地转化,成为他们的核心考量”。
2月底,率先推出健康码的杭州,也早一步升级了二维码,实现与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的打通。杭州市民日后可以凭健康码到医院看病。
会不会有可能,健康码还将集身份证、驾驶证、结婚证、户口本、社保卡、银行卡、学生卡等多功能于一体。到那时候,数据互通,各种流程极简化,手机即是我们本人,二维码也即是我们本人。
“被二维码代表”的人生,正在向我们走来。/ unsplash
但在此之前,健康码还需给用户一些交代。
“看理想”作者李厚辰指出问题,“健康码是一种让公共卫生风险可以依据运气在人与人之间精确承担的方式,运气丧失的人被限制,我们便可以置身事外,维持正常生活。”
“如果健康码以如此强力的方式对我的准入甚至准出形成限制,那每一个公民都需要了解健康码的运作原理和规则。”
可事情恰好相反。百度指数显示,随着2月底健康码陆续启用,相关关键词的搜索量也呈现一个井喷式的增长。其中,“健康码怎么弄”“健康码什么情况下会变色”“健康码可以定位吗”均是人们最为关心的内容。各个地方论坛上,关于跨省、出差、去旅游会不会变红的讨论也比比皆是。
这些接受着健康码判定的人,却不知去哪寻得一个官方的解释。
未来问候语:-今儿扫了吗?-扫了扫了扫了。/ unsplash
或许正因为生于疫情,健康码从研发到基层普及,是快速的;它的计算法则的变化也是快速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群众间的科普及教育可以无限拖延。
在空间、时间与人际关系的维度中,我们是经过什么样的计算法则,被判定为红码?
被判定为红码时,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渠道反馈,寻求帮助,而不是被搁置一边?
没有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小孩、社会边缘人士,会不会因此遭到社会众多公共场合排挤?如果这些人可以使用随身携带的纸质件,那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实时更新健康码的法则便不成立了?
如果健康码法则无法真正做到公开透明,那数据被打通、功能被拓宽的未来,也只能成为噩梦一场,虚妄一阵。
但时间总会裹挟着不同颜色的二维码和形形色色的持码者前行。
5月5日,杭州日报报道,太阳还没下山,天气依旧十分闷热。一名中年男子拖着疲惫的步伐来派出所自首。他是甘肃人,24年前因为一件琐事,将同村村民伤害致死后潜逃至今,多年一直在全国各地漂泊,靠打零工为生。如果不是到处都在查绿码太严格,他可能永远不会落网——健康码的功能发展有了一个案例。
2月14日,知乎网友“一条水煮鱼”提出,“一个软件,虽然整体可能是正确的,但是只要10%是错乱的,就会有受害者”。这种时候,我们唯一确信的是,反馈的声音越多,问题便越能引起重视。
参考资料:
《健康码遭层层“加码” 互认真的这么难吗?》中国新闻周刊
《"没有绿码,我走投无路了!" 杀人犯逃亡24年后自首》杭州日报
《健康码要“漫游”也要“长游”》北京青年报
《你做好一直使用“健康码”的准备了吗?》看理想
China is fighting the coronavirus with a digital QR code. Here's how it works, CNN
《健康码是个被忽视的奇点事件》钛媒体
《从规制科技反思“健康码”》FT中文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门纪
网址: 终于,我们也被印上了二维码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22853.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68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391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123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62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49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40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206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10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53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000